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近代史 笔记(李侃)笔记-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独立”时,还指使外蒙军袭取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进而攻取阿尔泰。沙俄还借口中国士兵刺伤俄领事而派兵支持阿尔泰“独立”。1914年,沙俄非法移民阿尔泰,抢种哈巴河、布尔津河一带土地。十月革命后,沙俄侵略军被中国军民解除武装驱逐出境。
三.英国制造西藏“独立”
? ? 1904年7月,英军侵入拉萨前,达赖十三世出逃沙俄,至库仑被清政府截留。英国极力笼络达赖,挑拨西藏与清政府的关系。1909年英印当局公然反对清政府派军队进藏,并唆使西藏三大领主发动叛乱。武昌起义后,英印当局支持达赖武装叛乱,并增兵边界声援。叛军受挫后又借“调解”之名武装护送达赖回藏。达赖于1913年1月宣称“独立”,北京派兵入藏平反,英国公然出面干涉,以不承认民国政府相要挟。1914年7月,英国勾结西藏地方政府非法签订了“西姆拉条约”和所谓划定中印边界的“麦克马洪线”,把中国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印度,这两个非法条约,历届中国政府从不承认过。
              第四节 ?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
一。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却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未能在中国农村造成一个大的变动。但是,中国的农村经济在辛亥革命后仍然出现了许多变化。
1。封建土地关系出现若干变化:在土地占有形式上,官田、公产私有化的现象日益普遍,农村土地开始自由买卖;在地主阶级的构成上,出现了一批有政治背景的大地主,如军阀、商人、高利贷者、外国教堂传教士和外商等;在地租剥削方式上,实物地租仍占绝对优势,但货币地租已有增长的趋势。2。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商品化:主要农产品的商品量如粮食、大豆、棉花、烟叶等都有所增长,它们的商品率也在不断提高,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也有所扩大。随着农村经济作物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批进行农产品加工的手工业区,农村手工业产品也日益商品化,从而也导致了手工业者出现两极分化。
3。农垦公司的大量增加:辛亥革命后,在南京临时政府提倡“振兴实业”、“垦植荒地”的鼓励下,进行专门化生产的农垦公司有了显著增加。这些农垦公司基本上可分为三类:一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二是采用自垦和租佃双重形式的公司;三是利用特权低价领垦土地,然后转手出租的农垦公司。中国的农村经济,在辛亥革命后虽然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化,但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生产连遭破坏,农民倍受剥削掠夺,加上天灾人祸,广大农民的境地更加悲惨。
二.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1背景: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较大的发展。2.概况:在辛亥革命后开办的企业中,以纺织和面粉工业发展最快,针织、印刷等轻工业也有不少发展。随着轻工业的发展,重工业也有所发展。而这一时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也加快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企业有所增多。3评价:中国民族资本经济暂时的发展,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所增长,但中国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小,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也仍然很浓。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并没有改变。  三.工人阶级的成长  1.背景:随着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外国在华投资增加,中国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2.概况: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辛亥革命后,中国工人罢工的次数愈来愈多,罢工的规模和斗争水平都有显著提高,开始由自在的阶段向自动阶段转变。3。评价:无产阶级的成长和政治觉悟的提高,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并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         第五节 ?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社会背景:辛亥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并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头脑,以维持他们的统治。逐渐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这种要求,首先反映在思想文化上要打破封建的束缚。新文化运动就这样应运而生了。2理论基础: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这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吴虞等。他们尽管政治思想不同,但大都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这种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3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民主”和“科学”。当时提倡的民主就是资产阶级民主,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反对为专制独裁政治制度服务的封建旧伦理道德。提倡科学,就是指自然科学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树立起积极进取和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的斗争中,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揭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文学革命”,即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鲁迅等一批先驱在这场“文学革命”中作出了巨大贡献。4评价: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和封建旧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封建主义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不仅促使人们更迫切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1。条件: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候,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国先进分子受到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从十月革命胜利中看到中国新出路,于是,一些中国人由向西方学习转向研究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来观察中国的问题。这样,就使新文化运动发生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成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新青年》也逐渐变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这个伟大变革的先驱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
2。舆论宣传:从1918年7月起,李大钊陆续发表了《法俄革命的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论文,在中国大地上,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陈独秀也在五四运动前夕发表了《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一文,表明了他接受了十月革命的影响,开始转向社会主义。1918年4月,李大钊、陈独秀创办了《每周评论》,连续刊登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情况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等这一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进步青年知识分子亦开始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在工人和学生中进行鼓动和组织工作。
3。历史意义:先进的中国人,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普遍真理,同其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工农群众,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从而揭开了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新篇章。








1






1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