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生命20小时-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海若毕业于台湾文化大学历史系,进入研究院写完两本专著后,直奔美国加
州柏克莱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回台湾后,她转行担任著名《商业周刊》的记者,这
一干就是十来年。

    之后,不安分的她开始了“触电”生涯。先是在台湾TVBS做新闻主播,后来,
如日中天的她出人意料地跳槽凤凰卫视,担任了资讯台的新闻主持。

    [旁白: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

    6 月11日早上,香港下了好几天的暴雨丝毫没有减弱迹象。大雨滂沱中,我和
参与这次直播的李志勤、梁雅琨和辛丽丽陆续抵达机场。因为相关前置作业在前一
天还搞到半夜,所以每个人看起来睡眼惺松。

    本打算一上飞机就好好睡一觉的,却因为雷雨交加飞机延迟起飞将近半个钟头,
大家开始变得紧张起来———不是为我们的迟到紧张,而是担心6 月13日的骨髓运
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运髓能顺利吗?

    短短一天半的时间,三家电视台———凤凰、江苏电视台和苏州有线台的所有
相关工作人员,在苏州不眠不休地做着准备工作。毕竟是跨越两岸三地的大型直播
啊。各台编导、主持人开始不断地合练、彩排,不停地发现问题,不停地解决问题,
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最大的默契。

    不知是兴奋还是压力,昨夜每个人都睡得不太好。凌晨4 点起床,梳洗完毕摸
黑出门,却赫然发现下雨了。“怎么会下雨呢?”“昨天天气不是还好好的吗?”
“这是不是代表不好的兆头?”“会不会阻碍骨髓运送?”每个人心里七上八下,
但谁都不愿多说什么,以免影响士气。

    我还记得当天早上一位同事问我,面对这场直播会不会紧张?说不紧张是骗人
的。三位主持人联手合作是否默契,以及花莲、台北、香港、上海及苏州五个现场
能否顺利连线成功,都存在极大的变数。

    但我的信心来自于我曾经直播过1997年香港回归节目。将近十几个小时连线直
播的经验告诉我:体力很重要,但保持头脑的清晰更重要。

    “我喜欢接受挑战,”刘海若说,“就像这次来苏州,担纲主持这么大型的社
会新闻,对我还是第一次。”

    韩永联比刘海若起得更早。由于激动和兴奋,3 点20分他就起了床,到处找化
妆师,这样又“顺便”叫醒了更多的同事。

    
    



 
                第三章

    总演播室外

    一辆高大的数字直播车把不大的空间挤得满满的。车内,空气凝重得让人喘不
过气来,机器的低沉轰鸣,压抑着所有人的心跳。

    昨天已经对准了信号的亚洲二号卫星突然对不上了。这颗卫星将传输来自台湾、
香港的信号,是决定直播活动成败的关键一环。原定7 点零8 分凤凰卫视主持人吴
小莉将在台湾花莲医院报道骨髓抽取情况,而此刻离直播只有10多分钟了。

    苏州有线电视台制作部主任郭昌雄,在空调打得冰冷的车厢里浑身淌着汗水。
他在这次直播中虽然大权在握,“指挥”着三颗卫星、七辆卫星直播车、两辆数字
直播车,但同时也在接受这些先进设备的考验。他一下子想到了可能是天气对卫星
信号的影响,该不会是香港的暴雨和苏州的浓云在和自己捣乱吧!

    “还有8 分钟,6 分钟,5 分钟准备……”

    “只有3 分钟啦。”当报道部主任陈广喊出这句话时,漆黑一片的显示器上,
终于出现了台湾慈济中心医院的画面。

    “对上了,对上了!”总控室里一片欢呼。

    江苏电视台新闻中心

    在南京,也有许多早起的人。

    凌晨5 点多,江苏电视台卫视频道总监陈辉便来到演播室。自从卫视频道年初
定位为新闻综合频道后,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在对这场从未
经历过的大型直播,前方后方的记者能否顺利应对?他仍有担忧。

    [旁白:江苏电视台卫视频道总监陈辉]

    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生命,最感人至深的莫过于生死离别。

    直播的前一天,一位朋友得知我们正忙于拯救一个白血病患者的事情,戏言为
“小题大做”,我告之,这叫“以小见大”。电视镜头有时就像一个探头,它能把
人们视线中的盲点放大给你看,告诉你熟知的世界中有一个让你惊叹的未知世界。
如果你关注这档直播节目,你就会有一种期待,而且这种期待将伴随《生命20小时
》流程的始终。其实,这种期待的结果是能预见的,不管成败与否,均体现了人类
崇尚的博爱与大公。这是背负着神圣使命的一个群体的劳作,是在千百万人善良和
祈祷的目光关注下进行着的爱心接力。从花莲到苏州,《生命20小时》的时空中蕴
涵着一个民族同根同宗的亲情。悬念与期待不同,其效果与价值必然迥异,也许有
了对生命的期待,电视人和电视观众才会在期待中度过每一个不同的日子。

    香港凤凰卫视办公楼

    在九龙半岛的滨海大道上,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程鹤麟艰难地行驶在狂风大
雨中。

    连日来的暴风雨使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发作,他已经直不起腰来。

    但狂泻的暴风雨,更让他坐卧不安,他一定要坐在办公室里全程“陪看”今天
的电视直播,以便随时处理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

    [旁白: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程鹤麟]

    这次电视直播由凤凰卫视、江苏电视台和苏州有线电视台以及台湾的东森电视
台、大爱电视台联手合作,分七大时段间断性直播骨髓的抽取、传递和移植的全程
实况。

    此次直播路线跨越大陆、台湾、香港三地,分设花莲、台北、香港、上海、苏
州五大直播点。五百多名电视工作人员参与直播,动用了三颗国际通讯卫星,七辆
卫星直播车,两辆数字直播车,开创了我国海峡两岸三地全程电视互动直播的先河。

    我们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做这场直播?“把这么多的钱
直接用在治病救人上不是更好吗?”有报纸记者这样问。我就顺着慈济来了四个送
髓志愿者的势反问一句:1025cc的骨髓血浆需要四个大活人护送吗?把那旅费直接
捐给病人不是更好吗?

    对于那四位争先恐后的志愿者来说,他们是要亲身经历这样的爱心行动过程。
爱心,岂能用钱替换?对于海峡两岸的五家电视台来说,我们都是在尽媒体的本分。

    中国人有些不好的陈腐观念,比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还有一些错误观
念,比如认为捐赠骨髓危害健康,这使包括骨髓捐赠在内的一切人体器官(包括血
液)捐赠都饱受困扰。

    必须指出,不少同胞有心行善却欲捐无门。《中国妇女报》2000年5 月报道说,
一个名叫朱金平的白血病患者和他的妻子胡敏热心地征集到四百多位志愿者的签名,
表示愿意捐赠骨髓,但各地的骨髓资料库都表示无法接收。这里又暴露出建立骨髓
库的另一个难处,就是没钱对志愿者的血浆进行检测,每做一份血样检测,得花费
近五百元人民币。中华骨髓库宣传负责人吉成章说:“我们总不能让捐赠者又出骨
髓又出钱吧?”由于经费困难,各骨髓库都无法扩大采血范围。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

    台湾花莲慈济中心医院

    6 点40分的台湾花莲还沐浴在太平洋的宁静曙光中。人们还没有开始一天的工
作。

    但在慈济中心医院,一位台北的青年男子,已被推进了二楼的一间手术房。他
就是被陈霞亲切地称作“大哥哥”的自愿捐髓者。已经全身麻醉的他,静静地躺着,
但仍然面带虔诚的微笑。

    插入他髂骨中的针头,很快抽出了第一管10cc的髓血,这是每一针的最大抽取
量。

    
    



 
                第四章

    [特写:相见欢]

    根据国际惯例,捐赠骨髓者通常在一年之内是不能公开身份的。因此,尽管在
陈霞的想象中,海那边的哥哥是位“风度翩翩、大度、亲切、戴着墨镜的人”,但
这位充满爱心的台湾年轻人的“庐山真容”仍然要在一年后才能显露。

    为什么捐赠者的档案不能够马上解密呢?

    从现有的资料中我们很难找到明确的答案,不过,如访问那些捐献过骨髓或者
随时准备捐献骨髓的人,他们的回答是惊人的相似:“我们捐献骨髓是为了拯救一
条鲜活的生命,除此之外,我们别无他求。”

    人们或许还记得,在《生命20小时》直播时曾经播放过一个短片,那位为大陆
女孩马蝉献髓的台湾女孩,苏醒后的那句话让人如此动容,她说:“救人的感觉真
好!”

    这是人类博大情怀发出的最美的心声。

    祖籍波多黎各的西班牙裔美国男孩凯尔,十八个月大时被诊断出得了急性髓细
胞性白血病,在拥有四百多万例数据的美国骨髓库里找不到相合供者,让人备感意
外的是,竟然在台湾找到了配对的供体!这难觅的“髓缘”就来自于台湾年轻美丽
的林秀卿。

    林秀卿原以为,对方一定是个华裔美国人,可在慈济为骨髓捐受双方举办的
“相见欢”活动中,她却惊奇地发现,那是个纯正的金发碧眼的“小洋人”!

    凯尔是在等待了漫长的一年后,与父母一起搭乘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到达台湾的。

    长途的飞行让小凯尔不胜疲惫,双眼欲合。林秀卿悄悄走近小凯尔身旁,贴在
他耳畔说了声:

    “Openyoureyes!”(睁开你的眼睛)

    当小凯尔睁开眼睛,他们彼此张开双臂,拥抱着对方,尽情地享受着这跨越国
境的真爱!

    还有一对姊妹花感人的故事。

    1999年5 月,一份无情的检验报告,一个“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医学名词,把
吴玉莉打入了黑暗的世界。在苦等了四个月后,不幸而又幸运的玉莉骨髓配对成功。
后来她才知道,供髓者是许淑雯。

    骨髓移植那天,当捐赠者的骨髓一滴滴注入到玉莉体内时,她不断呕吐,肚子
翻绞剧痛。“那种感受仿佛是生与死正展开一场拉锯战。”玉莉说。最终,凭着毅
力和勇气,玉莉战胜了死神。

    在慈济举行的“相见欢”活动上,她终于见到了捐髓给她的淑雯,在了解到淑
雯为了给她捐髓而不惜把身材吃胖时,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人们惊奇地发现,两个女孩不仅年龄相仿,体型相似,而且性情相投,竟然像
同一个模子刻出来一般,仿佛是一对姊妹花。吴玉莉接受骨髓后,身上的血型变了,
变得和献血者一模一样。玉莉幸福地说:“因为现在,我们的身上流着一样的血啊。”

    作为全亚洲最大的骨髓库,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七年来共为白血病患者提供
了二百八十例的骨髓配型,除了八十六例为大陆同胞提供的骨髓外,移植个案的范
围遍及世界各地。其中,受髓者年纪最小的还不满周岁,而捐赠者年纪最小的也只
有17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