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杜拉斯黑白小丛书-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处找他,但谁也不见他的踪影。有人说他在以色列,躲在他妹妹家里;也有人说他在希腊,隐居在某个教堂,但谁也没见到他。
上一篇目 录下一篇
策划、编辑:E书时空
★★★★★★★★★★★★★★★
本书下载于金沙论坛,如需更多好书
请访问:bbs。91txt/?u=1104
☆金沙论坛☆ bbs。91txt/?u=1104 TXT电子书
技术支持:金沙中文网
版权:本书籍版权归作者所有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
爱情的出路
作者: 钱红丽
杜拉斯曾断言———一本打开的书就是漫漫长夜。在这部叫作《夏夜十时半》的小说里,杜拉斯在“漫长的夜里”给我们讲了一个独特的情感故事。
我们看见有一种爱情的风经年吹拂。
故事发生在盛夏。皮埃尔和玛利亚结婚多年,他们去度假,从法国去往西班牙的途中。同行的还有他们的好友克莱尔。因暴风雨他们被迫停留在一个小城。
刚巧这里发生了一起凶案:罗德里戈杀死了不贞的妻子以及让他带绿帽子的佩雷斯。而玛利亚无意中发现了罗德里戈并将其偷偷带出城。本希望他留在那里等她来救他,但罗德里戈却饮弹自尽了。玛利亚受到不小的打击。但更大的打击是来自她最亲的人,来自爱情的残酷:她的丈夫与克莱尔有染。这一切被玛利亚看在眼里……
就是这样的故事。同样是面对爱情的毁灭,罗德里戈采取了最激烈的方式,结束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三个人的生命。但,玛利亚的态度是平静而淡定的,以致最后他们三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对感情产生了失望。总之,死去的,活着的,都是一样的灰心。
掀开小说理智、冷静、尖锐的内核,是一片破碎和悲伤。小说结尾更令人心碎。当皮埃尔倒在床上思忖着与克莱尔的情事时,突然又想起妻子玛利亚,他忽然感到了逝去的爱情那真挚的情趣。他不知道是他造成了玛利亚的孤独,还是玛利亚带给了他悲伤,由此便产生了令人心碎的诱惑力。因此,皮埃尔感到,在玛利亚身上,“是爱情之末的味道”。
这便是了。这便是杜拉斯小说的永恒魔力。爱情本属于粉黛烟云的青涩年华。
当爱情进入到世俗的婚姻里,互相厌倦到底是一种逃脱不掉的宿命。冷静的杜拉斯在这个“漫漫长夜”里为我们冷冷地讲述着关于爱的故事,却终于没有指出爱情的出路。但,正如她在一篇随笔中暗示给我们的那句话一样:“尽管绝望还要写作”,而尽管有背叛,我们还要相爱。在爱情的问题上,我们无法说清痛苦有多大,孤独有多深。爱情的出路,或许就是彼此相爱?!
然而,在一部部文本里,杜拉斯皆讲述着一份爱情是如何地持续、衰竭以及欲罢不能,然后它又是怎样地被呈明、被召唤……杜拉斯凭着那不依不饶的坚持和善待,滔滔不绝地叙说一切。一声声被压抑的呼喊,一阵阵空虚焦灼的心情,一份份无悔亮烈的承担。爱吧,她说。爱情犹如疾患。这就是杜拉斯式的迷狂—
——简洁,决然,暴力。
上一篇目 录下一篇
策划、编辑:E书时空
★★★★★★★★★★★★★★★
本书下载于金沙论坛,如需更多好书
请访问:bbs。91txt/?u=1104
☆金沙论坛☆ bbs。91txt/?u=1104 TXT电子书
技术支持:金沙中文网
版权:本书籍版权归作者所有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
杜 拉
作者: 韩青
夜深的时候,我读完了玛格丽特·杜拉的《情人》,然后,我就在对她的文字的回忆和对自己情感的回忆之中沉溺下去。不是因为爱情。这部名字叫《情人》的小说,最主要的内容也不是爱情。爱情只是一种幌子,不然她怎么去描述她的苦难的童年、少年和青春期。
爱情是一面美丽的谎言的旗帜。它帮助人们遮掩现实的种种不如意。它甚至已成为一张被虚构出来的床,让种种肮脏的念头,舒服地平躺上来,开出罂粟一样散发着毒液的美丽和芬芳。
我看杜拉的东西,不多,却又时常是在旅途中,比如,那部《抵住太平洋的堤坝》,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旅程,那本书是一张可以重复使用的车票。她永远都有本事让读者无限沮丧,又手不释卷。绝望,是一种充盈着无限激情的绝望,有力量,却并不毁灭什么。就让一切现有的生命和事物,永远这样没有希望和转机的拖延下去。永远没有尽头。连死亡也不能拔起它们的根。
上一篇目 录下一篇
策划、编辑:E书时空
★★★★★★★★★★★★★★★
本书下载于金沙论坛,如需更多好书
请访问:bbs。91txt/?u=1104
☆金沙论坛☆ bbs。91txt/?u=1104 TXT电子书
技术支持:金沙中文网
版权:本书籍版权归作者所有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
绝望的杜拉斯
作者: 少女小鱼
炎热的“夏夜十点半”,是爱情的绝望堆积和无望发泄的交集时间。
酗酒的玛利亚,有着杜拉斯似的冷漠理智和绝望,她清醒地看着丈夫皮埃尔和他们共同的好朋友克莱尔在高温下被点燃的亢奋情欲,她清醒地注视着曾经的爱情一点点地损耗和收缩,她甚至故作愚蠢地为他们的幽会制造着机会,她就这样看似麻木然而痛苦地把自己藏在酒精的后面,她酗酒的脸庞上总是挂着温顺的笑意,她的痛苦没有出路,直到。
凑巧的是,他们下榻的小镇发生了一起凶杀案,一起令人司空见惯的第三者血案,奸夫淫妇被戴绿帽子的丈夫杀死了,后者又借着暴风雨的掩护藏身于他们所在旅馆的屋顶上。玛利亚在无意中同时发现了丈夫和好朋友在阳台上的幽会,以及躲在屋顶上的罗德里戈。
杜拉斯在小说里,没有给她的人物们更多的心理活动空间。所有的心态我们只能自己猜测。我想,一定是抱着一种抓到稻草的心态吧,玛利亚竟然毫不犹豫就想办法营救这个在雨中一动都不敢动的“受伤杀手”,一个采取了和她截然不同的方式面对背叛的男人。这种稻草,不是救命的意思,而是一种为她的痛苦提供酒精之外的另一种宣泄渠道的意思。里面更多的是同病相怜的感觉吧,而非真如玛利亚自己后来自我表白的:也许我以后还能爱上他呢,也许我们以后还能发生一些什么故事呢。实际上,这只是她自嘲的说法,同时也是一种他嘲。她这时候是想到了自己的吧:一段旅程,一场情欲的放纵,竟然就可以抵得过一段漫长的婚姻!那么,我为什么就不能爱上一个萍水相逢的男人呢?
可是,爱情是随处可见、随处可得的吗?玛利亚和罗德里戈面对背叛所作的不同选择,我不想以性别的特点来解释,事实上,这里的区别更在于一个人心灵的深浅程度的不同吧。对复杂人性的了解、认知、理解和包容,哪怕其中是有着深刻的痛苦的,她仍然能够明白并且接受生活中所有无法挽回的流逝和失去,所有难以抗拒的诱惑。
这就是杜拉斯的绝望,清醒的绝望,她其实没有给出什么希望的。只不过,她的仿佛是希望的微光,是给那些依旧对生活秉持信念或者从来没有和生活真正遭遇过的善良和单纯的人们准备的,就像是若隐若现的冰山一角。
上一篇目 录下一篇
策划、编辑:E书时空
★★★★★★★★★★★★★★★
本书下载于金沙论坛,如需更多好书
请访问:bbs。91txt/?u=1104
☆金沙论坛☆ bbs。91txt/?u=1104 TXT电子书
技术支持:金沙中文网
版权:本书籍版权归作者所有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
听杜拉斯讲杜拉斯——读《写作》
作者: 童蔚
四年前,也是3月的一天,写《情人》的她走了。玛格利特·杜拉斯,生于西贡,死于巴黎,享年81岁。她离去的那天,巴黎的街头下着小雨,天地如诉,人们只要闭上眼睛,就能听到她的倾诉与叙说,化作音符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她一生写了40余部小说、拍了近10部电影,掷地有声,映之如虹。她去世后,其作品在全世界一版再版。在中国,《情人》、《广岛》、《琴声如诉》,加上最近《杜拉斯文集》的出版,她文本的风貌豁然开朗。然而,其中一本极特别,书名为《写作》的书(见春风文艺出版社《杜拉斯文集》之十五)引人以思。看来,杜拉斯生前就对自己的读者有所感知,留下的“遗言”(书含几篇评论),可以揭开“杜拉斯之谜”。作为女作家,她的语言音乐,她讲故事的方式,以及诗化的书写:时急时缓,随心所欲;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会这样,这些长久的疑问,好像一张张的纸牌等待各方开启……而最终,她的写作要由她自己来讲述。
这就是“杜拉斯风格”。无论对人、对己均毫无保留,也毫不留情;无论是写小说、做电影、还是搞评论,她一样“苛求”以待,创意倍出。阅读《写作》,读者将重温她的生活、爱情以及孤独。所谓杜拉斯方式,首先,她是在生活中“书写”,而后,在《写作》中“书写”。因此,无论生活还是艺术都玉璞难辨,要区分书中的杜拉斯和无数个日常的杜拉斯,已无可能。她的写作,正是将生活上升至极限的努力,让人感到在平面的、碎裂的日常事件中,她搅动文字的波澜;它们和人类最古老的乌托邦精神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永远地告别了过去,朝向未来,却又彼岸无边,无法抵达,只能存在于读者感觉的深处。
在这样一本书中,杜拉斯始终在向我们谈论“谁是杜拉斯”;然而,即使读完她的小说,再读这本书,她交到读者手中的答案,依然令人忐忑不安,因为,以她的眼光阅读她的写作,谜题犹存……。
不得不写作的女人
在《写作》中,她说:
“写作,那是我生命中惟一存在的事,它让我的生命充满乐趣。我这样做了。始终没有停止……”1934年,杜拉斯发表其第一部小说《无耻之徒》。到了翌年,一位作家注意到这位年轻的天才,敦促伽利玛出版社出版了她的另一部小说《安静的生活》。之后,人们很快注意到她。引人注意的是,1950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发表后,她以几乎问鼎龚古尔文学奖的气势,崛起文坛,仅因为她当时的共产主义倾向才被落选。30岁,她处于战后创作的高峰,与萨特等人成为知识界的明星。但其后,经过波峰过后的低谷,等到她的面容融刻了蛛网般细密的皱纹,她才嬴得世界性的声誉。对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