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月炮火-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威尔逊的自信和兴致勃勃的劲头开始消失,而那个说起来最多也不过是反复无常的约翰·弗伦奇爵士则是沉陷在沮丧之中。他到法国只一个多星期,可是紧张、焦虑、职责,加上朗勒扎克的不义行径,战幕初启时已使他心灰意懒,对指挥作战感到失望。第二天,他在给基钦纳的报告的结尾就提出了一个灰溜溜的建议,“我认为应立即将注意力转到勒阿弗尔的防御方面”,这说明他已开始从撤离法国来考虑问题了。勒阿弗尔位于塞纳河口,在英军原先登陆的基地布伦以南约一百英里。
这就是蒙斯战役。英国的这次首次出战,既是大战的序幕,在追溯的时候,也就变得意义重大,被推崇备至,它跟黑斯廷斯战役和阿甘库尔战役一样,在英国众神殿中也要同占一席。这场战役还被安上了蒙斯天使那样的传说。战士个个英勇,亡者都是英雄。凡经命名的每个团的事迹,都写到最后一分钟,写到最后一枪一弹,直写得蒙斯一战在这种英勇壮烈的烟雾中若隐若现地好似一场胜利。毫无疑问,英军在蒙斯一战中确实打得很勇敢,打得很出色,打得比法军某些部队要好,但是并不比很多其他部队都好;不比哈伦之战的比军、或沙勒罗瓦之战的阿尔及利亚步兵、或翁埃耶之战的芒让将军的那个旅以及各个战场的敌军为好。这场战役,到开始撤退打了九小时,投入作战的英军计两个师,三万五千人,总共伤亡一千六百人,把冯·克卢克集团军的前进拖住了一天。它是边境战役的一部分。而在整个边境战役中,法军有七十个师,约一百二十五万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打了四天。法军这四天的伤亡达十四万多人,也就是当时在法国的英国远征军总数的两倍。
紧接在沙勒罗瓦战役和蒙斯战役之后,比利时尽是残墙断垣,遍地垩灰,满目战争疮痍,一片废墟。街头巷尾到处散落着士兵做垫褥用的满是污泥的干草、丢弃的背包和血迹斑斑的绷带。正如威尔·欧文'注:威尔·欧文(WillIrwin,1873…1948年),美国作家和新闻工作者。1914…1915年作为随军记者发表过一些作品,1916…1918年为《星期六晚邮报》记者。——译者'所写的那样,“到处臭气冲天。我从未听说在描写战争的任何书本中提到过这种情况,这是五十万没有洗澡的士兵散发出的汗酸臭……在德国人经过的每一个城镇里,这种臭气多日不散”。混杂一起的,还有血腥气、药品气、马粪和尸体的臭气。人的尸体理应由它们的部队在午夜前掩埋掉,但往往是尸体太多,时间太少,至于掩埋死马就没有时间了。那些死马久未掩埋,都已腐烂膨胀。军队开拔之后,可以见到比利时农民拿着铁铲、弯着腰在田野里清理尸体,这种景象宛如一幅米勒的杰作。
在尸体中间,零落可见弃掷下来的第十七号计划片纸只字,以及印有“……法军今后应以进攻为唯一法则……只有进攻才能产生积极结果……”字样的耀眼的法军野战条例残篇。
边境已被突破,各部队不是在退却就是在作死守的困兽之斗,对这场灾难应负最终责任的霞飞,在法国的所有希望彻底破灭的这个时刻,竟不可思议地依然泰然自若,毫不内疚。他立即把过失推卸到计划执行人身上,为计划制订者开脱责任。这样,他就可以保持对自己、对法国的信心白玉无瑕。这样,也就为他提供了置身今后灾难深重的日子里所必不可少的和唯一的条件。
24日上午,在象他所说“事实证据俱在,回避不了”的这个时候,他向梅西米作了汇报。他说,部队“已被迫不得不采取守势”,必须靠其筑垒的防线支持下去,一方面消耗敌军,一方面等候有利时机,重新展开攻势。他立即着手部署退守的防线,并着手变更部队部署,编成密集队形,在他所希望建立的索姆河防线上恢复攻势。帕莱奥洛格最近自圣彼得堡的来电使他深受鼓舞,德军为了对付俄国的威胁随时都会被迫从西线撤军东去,对此,他抱了很大希望。他在自身遭到灾难之后,便引领等待俄国这部压路机的响声。可是传来的只是一份女巫占卜未来似的电报,说对东普鲁士的“一些重大战略问题”正在解决之中,同时答应“进一步采取进攻性行动”。
查明战败原因是霞飞仅次于重组战线的当务之急。他毫不犹豫地认为原因在于“指挥官的严重缺点”。有些指挥官确实为肩负的可怕责任压垮。炮兵部队的一名将军不得不上去替代沙勒罗瓦北面第三兵团司令的职务,因为那位司令在战斗最关紧要的阶段竟然哪里也找不到他。第五兵团的一名师长在阿登战役中竟然自杀了。人,就象计划一样,在演习中所没有的那种危险、死亡、真枪实弹等情况面前,终究是会犯错误的。可是,霞飞这位不承认计划会有问题的人,是不允许任何人难免犯些错误的。他查问那些表现得软弱无能的将领们的名字,无情地扩大了免职、降职的人员名单。
跟亨利·威尔逊一样,霞飞不承认理论上和战略上的错误,因此他只好说:“尽管我认为已为我军准备了优势兵力”,但由于“缺乏进攻精神”以致进攻失败了。其实,他与其说“缺乏”,倒不如说“太过”。在洛林的莫朗日,在阿登山区的罗西尼奥尔,以及在桑布尔河畔的塔明等地,导致法国败北的不是胆量太小,而是胆量太大。法军总司令部在大溃败后的当天发出的《给各军的通知》中,曾把“缺乏”进攻精神改为“错误理解”进攻精神。通知说,各军对野战条例“理解不透,应用不当”。步兵发动进攻的地点太远,又无大炮支持,因而受到机枪射击,遭到本可以避免的损失。今后,占领阵地之后,“必须立即从事防御的编成,务必挖掘堑壕”。步兵与炮兵之间缺乏配合协作是“主要错误”,纠正这一错误事属“绝对必要”。七五毫米大炮务必以最大射程射击。“最后,我军一定得仿效敌人,使用飞机作为炮兵耳目”。可见不论法军还有其他什么缺点,不愿吸取经验教训则不在所谈缺点之列,至少在战术方面是如此。
法军总司令部就是不那么敏于寻找自身在战略方面的疏忽的,甚至在8月24日第二处揭露了一个惊人的情况,发现敌军现役兵团后面跟随着使用同样番号的后备兵团之后,还是如此。这是在前线使用后备部队的第一个证据,它说明了德军是在如何想方设法使右翼和中路同时都具有同样强大的兵力。但是,霞飞却没有因此怀疑第十七号计划的制订依据可能有问题。他仍然认为计划是好的,其失败是执行不当所致。对于导致法国敞开大门遭受入侵的这场大灾难,议会在战后调查原委要他作证时,曾问及他对战前总参谋部关于德军右翼越强对法国越有利这个理论的看法。
“我仍然是这样看的,”霞飞回答说,“事实说明我们的边境战役计划正是为此制订的,如果这一仗打赢,我们的出路就打通了。……再说,如果第四集团军和第五集团军打得好,这一仗就胜利了。打得好,那就意味着整个德军先遣部队的歼灭。”
在1914年8月开始撤退那天的阴暗早晨,霞飞责怪的主要对象是第五集团军和它的司令,而不是第四集团军。尽管英军也把怨恨一古脑儿地发泄在朗勒扎克身上,然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英军发言人终究说,朗勒扎克8月23日命令撤退而不作反攻的决定,避免了“又一次的色当大败”。在朗勒扎克及早地坚持将马斯河西岸的第五集团军转移到沙勒罗瓦的问题上,这位发言人也说,“毫无疑问,计划的这一改变挽救了英国远征军,也可能挽救了法国军队,使它们没有遭到覆灭之灾。”
8月24日,整个战局已经明朗,法军各路都在撤退,敌军则在以长驱直入之势向前推进。然而法军溃败到怎样的境地,公众直到8月25日德国宣布攻下那慕尔、俘虏五千人之后才知道的。这个消息震动了全世界,使人难以置信。伦敦《泰晤士报》曾说那慕尔可以经得起六个月的围攻;可是如今四天就陷落了。在英国,据惊慌失措而又克制的说法,那慕尔的失陷“普遍认为是个明显的不利……迅速结束战争的可能已大为减少”。
结束的可能究竟减少到什么程度,又究竟多么遥远,当时还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能意识到,就可比较的作战期间的参战人数、伤亡人员以及伤亡率而言,这场大战中最大的一个战役已经打过了。也没有人能预见到这次战役的后果,能预见到德国最后占领整个比利时和法国北部之后,将如何拥有这两个国家的工业能力、列日的制造工业、博里纳日的煤、洛林的铁、里尔的工厂,以及河流、铁路和农业之利;将如何助长德国的野心,将如何迫使法国下定决心打到每寸失地都收复、每分钱都得到赔偿,从而堵塞了后来所有谋求妥协性和平或“没有胜利的和平”之路,使战争延长达四年之久。
所有这些都是事后的认识。8月24日,德国人心潮澎湃,无限自信。他们看见前面只不过是些残兵败将;史里芬的才华业已得到证实;德国人看来已稳操胜券。在法国,普恩加来总统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既要后撤也要进袭。过去两星期的梦幻结束了。现在,法国的未来取决于它的抵抗能力。”
光有冲动是不够的。
第十五章“哥萨克来啦!”
8月5日,在圣彼得堡,法国大使帕莱奥洛格驱车在路上遇到一团哥萨克骑兵开往前线。团长看到大使车上的法国国旗,便勒马侧身与大使拥抱并恳请大使惠允检阅他的部队。在帕莱奥洛格从汽车上庄重地检阅他的部队时,这位团长在发号施令之间,还慷慨陈词,振臂高呼:“我们要消灭那些卑鄙的普鲁士人!……普鲁士必亡,德国必亡!……把德皇威廉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去!”检阅结束后,团长跃马在队伍后面疾驰而去,挥动着马刀,呐喊着战斗口号,“把德皇威廉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去!”
俄国人同奥地利的争执加速了战争的爆发。俄国人感激法国人信守协约,并很想通过支持法国的计划来表示他们对协约的同样忠诚不贰。沙皇为了克尽厥责,只好言过其实,俨然很有信心和勇气地宣称:“我们原来的目标,就是要歼灭德国军队”;他向法国保证,他认为对奥作战是“次要的”,他且已命令大公“不惜任何代价,尽快打开通往柏林的道路”。
总司令一职,尽管向往此职的苏克霍姆利诺夫曾为自己进行过一番激烈的争夺,但在危机最后几天,终于任命大公担任。俄国政权,虽说已经到了罗曼诺夫王朝末期,可还没有愚蠢到这种地步,在他们两人当中竟会选择倾向德国的苏克霍姆利诺夫来领导对德战争。不过,他仍留任陆军大臣。
大战一爆发,法国人由于不能肯定俄国是否确实愿意和能否履行其诺言,便开始规劝这个盟国赶紧行动。8月5日,帕莱奥洛格大使在谒见沙皇时恳求说,“请求陛下命令麾下军队立即采取攻势,否则法军有遭覆没之虞。”帕莱奥洛格不以谒见沙皇为足,还拜访了大公。大公向大使保证,为了遵守动员第十五天行动的诺言,他拟不待部队全部集结完毕,于8月14日就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