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古代史笔记(朱绍侯版本)-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 .商业与交通
殷商王朝的青铜、玉石、陶瓷等工艺水平,从现在发现的大量实物来看,都是十分高超的,说明当时青铜铸造业、制陶业、制骨业、玉石制造业之间有了固定的分工,而且在每一行业内部也有一定的分工。
殷商时期,由于各行各业分工细致,逐渐形成了父子相承的手工业家族,他们基本上为贵族和本氏族的需要而生产。据《左传·定公四年》载,殷商王朝已有“殷民六族”、“殷民七族”等,其中有陶氏、施氏、繁氏、长勺氏、尾勺氏等等。分工比较细致,但产品不投入市场。商代的手工业者大概也要从事一定的农业劳动。商代贵族大量需要的海龟、海贝、玉石以及鲸鱼骨等可能要组织专人到海滨及西北去交换而来的。
《尚书·酒诰》记载:周克商后,殷商民族“肇牵牛车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伪孔传云:“农功既毕,始牵车牛载其所有,易其所元,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殷商民族正是因为有商业贸易的传统,才在被灭国后,去从事商贸活动的。
二里头墓葬和殷商时期的许多墓葬中都出现了贝,如郑州白家庄 M 7 出土 460 多枚,殷墟五号墓出土 6000 多枚,山东益都苏埠屯一号墓出土 3790 多枚。商代墓葬中还出石贝、骨贝、铜贝等。有人认为,这些是商代最早的货币。甲骨文中有“贝一朋”、“贝廿朋”的记载。贝以朋计算,每十贝或五贝一朋。笔者认为,商代出现的贝还不是货币。每十贝或五贝一朋,也可说是一串,正是做为一种项饰或手足镯圈的形式。贝无论在原始社会时期或夏商早期国家时期,都是一种装饰品。它本身的使用价值对于广大中下层人民来说还不显得十分重要。当然,做为装饰品,贝有它的交换价值。而且“贝”又和海中的一些龟贝、珍宝联系起来,自然贵重,深得贵族的喜爱,故贝又常作贵族的赏赐品。殷商时期,贝并不具有货币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许多民族志和民族学的调查资料都说明,贝是作为装饰品而受到人们的珍视,只有个别民族才开始用贝作为货币。
商代的交通比较发达,交通工具陆路用车,水路用舟。
《世本》载,“胲作服牛”,“相土作乘马。”“胲”和“相土”都是商的祖先。“服牛”,即驯牛拉车。商代已经学会了以牛、马去拉车。在殷墟发现了许多车马坑,如在小屯、孝民屯、大司空村、白家坟、侯家庄等地,先后发现车马坑 16 座、马车 18 辆。这些马车多为一车二马,晚期出现一车四马。
商代的车均为木制,车身主要由车辕、车箱、车轴、车轮组成。用于拉车的马均有马饰。商代的车主要应是战车,用于作战和田猎,当然也作为交通工具用,由此推断,商代当已辟有可供车辆行驶的大道。
甲骨文中有“舟”字,作“■”形。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就已出土有船桨,说明当时已有船舟了。殷甲骨文中出现“舟”字,就说明殷人已经拥有了舟船这样的水上交通工具。殷民族原是兴起于东夷地方的民族,濒临大海,因此会使用舟船完全是可能的。但目前尚未发现商代舟船的实物资料,还不能确知商代舟船的样子。
十、商代文化的发展
1 .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商代甲骨文的发现,是我国史学研究的划时代的大事件,这种龟甲文字首先在河南省安阳小屯发现。当时一些农民在田地耕作中发现一种带符号的龟甲和兽骨。当地农民认为这是“龙骨”,就陆续当做中药材卖给药贩或药店。有时还把“符号” ( 即文字 ) 刮掉再卖。这样,历代甲骨文字毁了许多。
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早在夏代之前的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殷墟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殷商贵族非常迷信,他们无论出行、打猎、作战,或者在农作、收成、祭祀等活动中,皆要进行占卜。即用火在龟甲上烧灼,龟甲上就会出现裂纹,根据裂纹来判断吉凶。他们还在甲骨上刻上文字,记载占卜的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甲骨上的文字增多,记载的内容也愈加丰富,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甲骨上的文字多记载占卜的内容,故又称为“卜辞。”卜问内容涉及很多方面,这样就留下了大量的有关殷商历史的文字资料。 1899 年有一个名叫王懿荣的偶然从药材中发现“龙骨”上有字,而且认为是一种古代文字,开始多方搜集购买,于是甲骨逐渐地汇集到研究者手中了。 1903 年刘鹗印行《铁云藏龟》,这是甲骨著录和流传的开始。罗振玉继起大力收藏,所得甲骨最多。辛亥革命后,罗以清朝遗老身份流亡日本,陆续印行《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续编》。 1915 年,他到安阳殷墟实地考察,开始注意到与甲骨共存的器物,于 1915 年印行《殷墟古器物图录》,将以往对殷墟出土文物的访求,逐步提到学术研究的高度。
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从 1928 年 10 月到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止,前后在殷墟共发掘 15 次 ( 其间河南省博物馆曾发掘了一部分 ) 。这是应用现代考古学方法的科学发掘,注意到了遗存的全面情况、地层关系,搜集全部遗物,包括甲骨、铜器、玉器、石器、骨器、蚌器、铜范、陶器等。新中国成立后, 1950 年春开始对殷墟继续进行发掘,又发现许多甲骨和殷代遗器,对研究殷商社会有重要意义。
殷墟的 15 次发掘,共发现十万片甲骨文字,涉及的内容有天象、历法、战争、出行、殷王世系等。甲骨卜辞记载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记载的大致相同,从而使殷史成为信史。甲骨文字的研究已成为专门的学问。
金文,即铜器上的铭文。这些铭文多记载铜器主人的身份地位、或祭祀先祖,或者是族徽、族名、作器者的名字等。如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司母辛”大方鼎,是祭祀母戊、母辛的器物。这些金文亦是研究殷代社会的重要的资料。
2 . 商代的天文历法
殷商时期的天文历法知识已相当丰富。商代把一年称为一祀,这与商代的祭祀有关。
商代可能把一年分为春、秋两季。甲骨文中只见到“春”、“秋”二字,未见“冬”、“夏” ( 当然也不能据此论定商代没有春、夏、秋、冬的概念 ) 。春、秋是春种、秋收之意,用春秋表示一年是容易理解的,直至周代,各诸侯国还把自己按年代编写的历史,叫做“春秋。”
商代将一年分为 12 个月。董作宾先生在《殷历谱》中认为,商代历法有大、小月之分,大月 30 日,小月 29 日, 12 个月为一年。如遇闰月,则采取年终置闰的方法,那么这一年就是 13 个月。
每月又分为 3 旬,每旬 10 天。甲骨文中有大量的“旬亡祸 ? ”的记载。
商代采取干支记日法,在甲骨文中有完整的甲子表。我国历史上一直沿用这种干支记日法。
商代把一天约分为八个单位时间,名曰:明 ( 或旦 ) 、大采、大食、中日、昃、小食、小采、夕等。从天亮开始叫做“明”或“旦”,天亮到吃饭之前叫“大采”,上午就餐叫“大食”,中午叫“中日”,中午过后日偏西之时叫“昃”,吃晚饭时叫“小食”,吃晚饭以后至天黑之前叫“小采”,从天黑到次日天亮叫“夕。 ” '45'
商代计算年、季、月、日都有一定的方法,并初具规模。
由于商王经常田猎,更由于农业、畜牧业生产的需要,商王朝要对天气进行经常性观察和卜测。天阴、天晴是商王们关心的大问题,如卜辞中有“兹云其雨”,意思是:此云要下雨。说明史官们对气象变化观测已有丰富的经验。
第三章 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 西周国家的建立与强化
一、周部族的兴起与周王朝的建立
周部族是我国西部黄土高原上兴起的一个古老部族。因其所居地为周原,故号为“周。”《史记·周本纪》云:“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从而产子名弃,姜原是周部族的女姓祖先。
弃长大成人后,“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舜闻之,举弃为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1' 邰,《正义》引《括地志》云:“一名武功城,在雍州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国,后稷所封也。有后稷及姜嫄祠。毛苌云:“邰,姜嫄国也,后稷所生。尧见天因邰而生后稷,故因封於邰也。'”后稷是周部族的男性祖先,以后稷为首的周部族是一个农业部族。周部族兴起在尧、舜之际。
后稷之后,其子不窋出曾抛弃过农业,奔于戎狄之间,大约过着渔猎生活。
其后不窋之孙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 '2' 公刘所居之邠,属黄土高原地带,宜于农耕。
《诗·大雅·绵》曰:“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陶与窑同,古谓之陶,今谓之窑;穴是窑洞,复是半穴居。周人这时就居在邠地沮、漆二水间。古公亶父自邠地迁于岐山之下,看到这里土地肥沃,于是卜居于此。即所谓:“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 ( 是 ) ,筑室于兹。”周人迁居周地以后,与姜姓婚嫁杂居。周人自此便逐渐成为一个比较发达的农业部族。周人自不窋居邠,至公叔祖类,传说有十一世,除公刘外,全无史迹可寻。古公亶父又称大王,说明周人已渐具国家的规模。王季历时国力有一定发展,但是比之商王朝,仍属小邦。古公亶父自邠迁于岐山,奠定了周王业的基础,王季历时,周对殷臣服。《竹书纪年》记武乙三十四年“周公季历来朝。王赐地三十县,玉十玦,马十匹。”三十五年,“周公季历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 ( 狄 ) 王。”这时季历已见于史册,《竹书纪年》又称大丁 ( 文丁 ) 四年“周公季历伐余无之戎,克之,命为牧师。”牧师即后来的方伯,为一方诸侯之长。王季历伐西落鬼戎应是接受殷王之命。《易·未济》:“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鬼方是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所以季历初伐鬼方时还有震恐之心,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最后取得胜利,因而受到大国殷王的赏赐,命为牧师。季历为了与殷王朝搞好关系,又娶殷女为妻。《诗·大雅·大明》曰:“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挚仲氏是殷之臣属方国,任姓。殷周在政治上结合起来。《孟子·公孙丑上》曰:“文王以百里。”文王时期,周还是一个方圆百里的小国,所以周初人还自称“小邦周。” '3' 春秋时人还说“商周之不敌。” '4' 周初的文化,包括文字在内,皆效法殷人,周原出土的甲骨文字也与殷墟基本无异。当初,周只是臣服于殷商王朝的小国。
《说文》云:“王,天下所归往也。”《孟子·尽心下》云:“得乎丘民为天子。”周人在文王时期,政治修明,发展生产,开辟疆土,收容四方归附的人民。《史记·周本纪》载:文王“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