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诗故事-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阎公读后也甚为钦佩,心知王子安的文才比他女婿高明多了。于是他走下大堂,祝贺王勃为这喜事增添了无限的光彩。宾主双方当即举酒相祝,直到尽欢而散。临别,阎伯屿还赠给王勃100匹细绢,以壮行色。
  只是令人痛惜的,天才的王勃却在离开南昌前往交趾的途中,也就是他要横渡波涛汹涌的海峡之际,竟不幸被无情的风浪给吞没了。这是他个人的悲哀,也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无法估量的重大损失。去世时,他才29岁!③
  按:①古人并不把第一句末尾的韵字计算为一韵;这在唐时老杜、小杜等人之诗的标题便可见出。而子安此诗由于平仄交替,所以,其首句的仄声“渚”及第五句的平声“悠”均不计入韵,虽然它们固然各自“同韵”。②与③ 王勃享年共有多种说法,《新唐书》以为28岁,而《旧唐书》及《唐才子传》等以为29岁(本文即从此说法)。至于也有人以为他享年26岁的,则就未必确凿了。至于王勃写作这名赋时间,本文从《唐才子传》而蒋清翊《王子安集注》以为《唐才子传》误会《新唐书》所致,其说可取,但世传如此,兹姑仍之。至若《唐摭言》则以为王勃14岁时所撰,则纯系附会也。


意足终南望余雪


  ——被破格录取的祖咏重陷人生困境
  跟大诗人王维关系极其密切的洛阳诗人祖咏,尽管在写作诗文时不怎么喜爱长篇大论,但他却经常为获得一句好诗而终日冥思苦想,所以他写出来的诗作往往也受到了人们的称赞。著名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五绝》卷便选有他的诗作《望终南余雪》,当然,若严格按照近体诗要求的话,其实说它是“五古”,似更为妥当些。①
  说起此诗的创作过程,诗人祖咏却有着一番颇不寻常的经历。那年冬天,祖咏到了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按照考试的惯例,举子们无疑要写上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诗,这才算合式。而这次应试的题目叫《望终南余雪》;终南山,亦即横亘陕西等省的一座著名山脉。望着它上面的余雪,不用说,它使人想像的余地当然就大了。因为距离京城如此之近的地方,有些人望着积雪将产生高兴的心情,而有的人则感到自己还受到饥饿的交攻而痛苦不堪。当然,也有些人将由此感到广大人民的生活深受煎熬,不由得感慨万千而顿生同情之心……
  考场里一片静寂,连根针掉落地上的声音也都能听得一清二楚。而原本生性苦吟的祖咏此时此刻就坐在还算是暖和的考场里,两眼眺望终南山北那绵延着的仍还没有全部融化的余雪;俗谚所说“下雪不冷消雪冷”呀,这顿然使他联想到不但是我这个外来人感到一种身心的寒冷,而且更多的百姓由于贫寒交迫,不就尤其感到身心的寒冷了吗?想到这一层,他刹那间便把诗作一气呵成了;接着,他就站起来对主考官说:“试官大人,我现在可以出场了吗?”那位正在沉思该次将会录取上什么举子的试官大人,却连头也都没抬地闷声说:“这么快就考好啦?那你把考卷拿来我看!”
  听到此话的祖咏遂把他的考卷恭恭敬地呈献给这考官大人: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②
  这主考官粗粗扫视了试卷一眼,当下便不由惊讶起来:“噫,你怎么才写四句就不写了?要知道,按照规定你得写上六韵十二句的呀!”祖咏向他深深地施了一礼,然后严肃而斩截地说:“大人所言不差!但小生觉得拙作已经把题目中的意义写完了,便没有必要再去画蛇添足地硬要凑着了,所以小生就此交卷!”主考官听了,再次端详着祖咏的诗作,细细吟味之下,感到祖咏这诗果然含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襟怀,这是极为难得的诗人所应具备的素质,遂不由含笑地点了点头。
  清代大诗人王士稹把他这首咏雪诗,跟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以及唐代大诗人王维“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相提并论,以为它们都是咏雪的“最佳”之作;事实上,从诗作的深度和对人民的关切度来说,还得算祖咏这诗出类拔萃。因为大凡文学作品,当然是极其讲求立意高低和韵味悠长而定其品质高下的。
  所以,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他果然考取了被人们所羡慕着的进士。祖咏这敢于冒险打破常规而又被主考官破格录取的事情,端的都是极为难得之事!但他的仕途生涯却并不怎么顺利,后来甚至到了以捕鱼砍柴为生的地步,这真是他乃至那个时代的读书人的无限悲哀了。所以,好友王维就在赠送祖咏诗中有句悲叹道:
  结交三十载,不得一日展。
  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③
  按:① 因“浮云端”三字为“三平”,而“三平”则属古体诗最为明显的标志,故此诗不应是近体诗“五绝”;但普通选本皆如此对待,姑从之。至于“霁”失律,则有“增”来隔句拗救,故仍合律而非“失律”也。② 此据《直斋书录解题》、《河岳英灵集》及《唐诗纪事》等。③ 展,有作“废”者,误。


何曾高士叹途穷


  ——品德高尚的司空图连寇盗也敬畏
  河中虞乡人(今属山西省)司空图的父祖辈都是较有政绩的官僚;而作为晚唐知名作家的司空图,不仅在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等方面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在为人处事上他也获得了时人及后人的真心敬重。这当然并非没有其自身这良好的原因。
  一个天色昏晦的夜晚,少年时期的司空图因事外出,半路上忽然风雨大作,此时有一柄古代的宝剑不知从何处飞来竟掉落在他的跟前,他高兴地把它拾起后便一直佩挂在身上。这件令人觉得稀奇的往事,即便在退休后他仍还念念不忘地写诗纪念道:
  宦游萧索为无能,移住中条最上层。
  得剑乍如添健仆,忘书久似失良朋。
  燕昭不是空怜马,支遁何妨亦爱鹰。
  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①
  性情爱好苦吟的司空图,少年时期便已展露出他那非凡的才华。当年担任主考官的王凝来到绛州主持考试时,曾见司空彬彬有礼地专程前来拜访;而在离去时,司空就不再去亲友家里玩儿了。又有一次,司空去拜访亲友时,尽管那是路过府衙的,但他也没有去拜访王大人。因此,司空这些事情遂给了王凝一个用心专一的良好印象。
  懿宗咸通十年(869年),②适值王凝知贡举,司空就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得到赏识,并被提拔为第四名进士及第。然而,同时考取的一些人却酸溜溜地说:“这次还不是由司空图得第一名吗?”闻听这个消息的王凝遂宴请所有考中的进士,并进一步宣布道:“我王凝有幸担任选拔人才的重任,今年确是为司空先辈一人而选拔的啊!”因此,大家也就不再去说什么闲话;但这样一来,司空的名气却越发大了。
  没过多久,王凝出任宣歙观察使,司空旋即被辟为从事。而朝廷里要升任他为殿中侍御史时,因得到青眼赏识的司空此时却不忍离开王凝幕府了;但他为此却受到了一些人的弹劾。后来宰相卢携返回朝廷,在路过陕西时,知道司空人品极高,便特地去拜访;交谈之下,卢对司空既佩服,又很赞叹,当即赠诗道:
  氏族司空贵,官班御史雄。
  老夫如且在,未可叹途穷! 
  就在离别时,卢携还特意对当地观察使卢渥一再嘱托:“要知道,司空御史可是一位高士呀!您得好生照顾照顾他!”卢渥就上表请皇帝任命司空为他的僚佐,以便为人民多办些好事。等到后来卢携担任宰相,便召拜司空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又升任他为郎中。只是黄巢起义很快就爆发了,于是司空避乱到了河中老家。僖宗逃难到凤翔时,司空出任知制诰及中书舍人等职,为日薄西山的唐王出谋划策,以挽救其日渐衰颓的命运。昭宗景福年间(892年~893年),司空征拜为谏议大夫,但他已觉得在朝廷难以有所作为,遂不再出山做官。
  就在他避乱中条山王官谷时,司空图谦称他并没有什么才能,也知道福分的大小,再就是他自己现在年龄也大了,有此三个原因,遂不再出去当官,从而把他所建造的亭子取名为“三休亭”;还在亭子上摹刻了从唐代开国以来讲究气节的文人学士及大将的画像,以供人们瞻仰。此时的许多文人官员都跟他有所来往;他预先还建造了一座坟墓,让人在里面放上一只大棺材,遇见好天气时,他就跟一班人坐在里面饮酒赋诗。有人责难他为何要这样做,他当即反问道:“你为何还这样看不开呢?生死其实只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罢了,我难道只是暂时到这里来玩玩的吗?”说得那些人的嘴便都噎住了。
  当时寇盗纵横,杀人如草,但由于知道司空图是一位有道长者,寇盗们也就不再来骚扰他了。而许多读书人及普通老百姓知道这消息的,便都过来依附他,从而得以保全生命;于是来避难的人越来越多,因而得到他挽救的人也越发多了。此后不久,昭宗被朱全忠杀害不算,就连刚担任皇帝没多久的哀帝也被杀害了。面对这不堪回首的残局,忠于唐室的司空图就在接连呕血数升后绝食而亡。但他所撰写的诸多诗文却留给了人间,其中他的论诗专著《二十四诗品》,③在文学评论界至今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
  按:① 失,一作“忆”,于义理论之似非确。为,去声;教,平声。② 此据《新唐书》卷194《卓行传》等;而《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则称“咸通十一年”,与此相异。又,《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则称“咸通中”,却未予确指何年。至于《唐才子传》既称“咸通十年归仁绍榜进士”,又称“主司王凝”云云,似涉前后矛盾之嫌。 ③ 一说此书系明人伪托司空图者。


性傲才高阻力多


  ——薛逢一再讥讽“差同学”当宰相
  作为文人,有作品能丝毫不因“人情关系”入选后世著名的《唐诗三百首》,那当然是很有“面子”的事情了。晚唐诗人薛逢就拥有这种荣耀,①但他在世时却因所谓的“褊傲”性格而在仕途上显得阻力多多;这可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蒲州人薛逢,字陶臣。他不仅天资聪明,学力深湛,而且性情也很耿直。只是在写作时,他却不大喜欢冥思苦想;就是作品写成后,他也依然能做到豪放自如,不再对句子进行细心检束。至于在谋略学方面,他却认为自己尤其有着独到的心得体会。
  武宗会昌元年(841年),薛逢以第三名的好成绩考取进士,很快便担任了万年县尉;没过多久,他又担任河中幕府里的文书职务。时值崔铉被任为宰相,而崔对薛很器重,遂让薛担任弘文馆里的学士;此后薛又担任侍御史、尚书郎等职务。在这个时期,他真可谓一路春风得意。
  然而,意想不到的麻烦事就来了。生性高傲的薛逢由于自身才力不凡,加以少年得志,他往往在无意中得罪了人还不自知呢。当年跟他一样还没有发达的同学刘瑑,由于所写文章都在薛逢之下,所以经常不被薛放在眼里。然而,眼看着刘瑑后来居然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但生性高傲的薛也仍没向刘乞求拉自己一把。而此时,有人向刘推荐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