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烈。一旦实施高度精细化的管理,一是老板没有实力聘请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员从事此类工作,很多事情不得不亲历亲为;二是容易挤占公司本来就非常紧张的资源,导致在核心环节上的投入不足,进而影响公司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三是公司的发展阶段并不支撑这么做,业务开展起来本来就比成熟企业困难,你这么一严格考核,就会因为一些枝节上的指标把人都考核走了;四是所有员工都是新招聘来的,他们一下子难以适应,会有严重的抵触情绪,你又不能给他们提供有竞争力的待遇,队伍不稳和消极怠工就会变成常态。综合起来,这样的管理制度不但难以给公司带来效益,还给运营增添了巨大的成本和包袱。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管理者的引导下自主、自觉地开展工作,而尽可能降低监管成本。这看似可望而不可即,但通过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还是能够办到的。另外一位朋友,自己开了家软件外包公司,管理得非常轻松,从一起步就实现了快速增长。其管理秘诀其实很简单,可归结为“三高”模式,即高招聘标准、高薪酬待遇、高考核指标。在这种模式下,他们公司员工的招聘要求很高,学历、能力、经验、潜质和成功案例一个都不能少,拿过来就基本上能独当一面;薪酬水平比同行平均水平高一倍,但生产力要求也比同行平均水平高一倍,如果完不成任务,即行淘汰。
这样一来,尽管工作压力非常大,但大多数员工还是选择忍受,同时还能主动自觉接受挑战。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能掂量出来,无论自己由于哪种原因走人,出去之后薪酬都只是这里的一半。虽然可以通过兼职取得同样收入,但兼职并不是那么好找的,即使能够找到也不太稳定。在他那里,从劳动时间和贡献来衡量,待遇并不比同行好多少,基本上相当于公司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兼职机会,但这里毕竟比兼职收入稳定,且与高手一起工作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也能得到迅速提高。考虑到妻子、孩子、房子、车子、面子等一些现实因素,大部分人最终还是选择留下来努力拼搏。同时生怕达不到考核要求,被公司炒掉,积极主动地提高效率,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
铁律40 保持对各种商业模式的研究和关注
作为创业者,无论多忙,每周都应确保有一定的时间读书和研究新的商业模式。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自己的思维能够跟得上趋势,不至于落伍,同时能够发现自己项目的一些不足,积极主动地将其补正,规避掉很多潜在的风险。
我们的经营和竞争环境,总是不断发生一些变化,也许这种变化非常缓慢,但几年下来还是比较明显的。商业模式的选择不会一劳永逸,即使你的模式在确立之初就处于领先地位,但随着时间的延续,总有一些地方需要调整和改进。谈到这里,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实际上,知道模式应当因时、因地调整远远不够,能够发现自己的商业模式存在哪些不足,知道朝什么方向努力,改到何种程度才与发展趋势吻合,更为关键和更有价值。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靠平时的积累和领悟,这个方面没有速成之途。即使有高人给你指点和引导,没有经年累月的铺垫,你也还是不能把握好方向和细节,走弯路、受挫折依旧难以避免。因此,平时抽出一些时间多去研究商业模式和市场环境,持续把握其中的一些动向,就变得非常必要。
我认识的一位江苏朋友,从1996年开始创业,做某个品牌的代理。最初只是临街租了一间商铺,带着两个刚从农村出来打工的小伙子,每天骑自行车送货。到1999年,他们在当地开始形成比较健全的网络,并拥有几家关键的大型终端用户。这位朋友创业之前是某大型企业的技术专家,对他们所属领域的很多技术非常娴熟,在拥有稳定的网络和客户之后,开始让本省的另外一家企业为他们代工,自己提供配方和技术标准并负责检验,对方完全按照要求进行生产。2001年,他又对自己的品牌和产品重新进行定位,并完成了全新的战略规划。2003年,他们开始建设自己的第一家工厂,并于2004年上半年建成投产。2006年,他们的营业额做到1亿,对VI体系和产品线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作了全新调整,并与国内某著名战略咨询机构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9年,工厂第二期工程投产,其中一半产能用来给某美资世界500强企业代工,借以引进世界一流的工厂管理经验,迅速提升自己的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2009年,他们自主品牌的营业额达到5亿多。
这位朋友之所以能够做得这么成功,原因自然很多,比如有过硬的技术背景,网络和客户先行,创建自有品牌并让他人代工,待壮大之后重新调整战略规划,在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开始创建自有工厂,紧接着实施全面的品牌化战略,试图通过为跨国公司代工,充分利用自己的产能,并将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对他的经历进行梳理,就会发现他的事业环环相扣,每一步都走得很漂亮。也许我们会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也许我们会被他的智慧所折服,但更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当年从练摊开始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他能够稳扎稳打,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做大做强,成为创业成功的典范呢?!
其实,除了良好的教育和职业背景外,善于不断学习和研究商业模式,是他走向成功至为关键的一个要素。这位朋友虽然是技术背景出身,但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并通过有目的和有计划的学习及研究不断提高。他给自己定了个雷打不动的规矩,每天睡觉之前学习两小时,并且将自己的感悟和心得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再通过归纳总结实现进一步提高。正是在这种看似又傻又笨的方法下,他的视野不断开阔,他的思维日益缜密,他对趋势的把握更加到位,他的策略更加切合实际,进而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财富梦想。
当然,这位朋友除了勤奋之外,悟性也高得惊人,普通创业者难以望其项背。我们不能指望自己能设计出多好的成功路径,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规避掉自己项目存在的不少风险,使自己的事业健康永续地发展下去。
另外一位朋友,在北京通过eBay向欧美市场拓展B2C类服装业务。他从2006年开始介入这个领域,虽然到现在才四年多时间,但具体操作模式已经变更了三四次。比他起步早的,和他同时起步的,大多数人因为模式未能适应环境变化而惨遭淘汰。他不但没有被淘汰,反而逐渐做大。2009年,他的营业额做到450万元,而纯利润达到了150多万元。我专门向他请教过秘诀,他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秘诀,就是自己不太忙的时候,总是琢磨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并从中找出这些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改良。虽然算不上什么独创,他认识到的很多问题和解决方向,不少人都认识到了,但的确为自己规避掉了很多风险,使自己成为“剩者”,未能变成“烈士”。
也许我们确实很忙,但商业模式的优化和改良毕竟是涉及项目生死存亡的事情,也关系到我们的事业能否永续发展,因而不能不察也。对大的公司来讲,这类事情可以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负责。但对项目尚处于初始阶段的创业者而言,这项任务还是需要自己来完成。因此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无论多忙,我们每周至少应当抽出四五个小时的时间研究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研究我们商业环境的细微变化,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使我们的努力更有方向感,对未来的掌控能力更强。
铁律41 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设计需求,而不是追着客户问需求
通常情况下,服务和产品的提供者总比客户要专业得多。我们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站在有益于对方的立场上,提出各种建议方案供其选择,而不是天天追着客户问需求。这样一来,既能提高沟通效率,又可以保证服务质量。
不少创业者,特别是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总是存在这么一种困惑,自己一切都是尽最大努力按客户要求去做的,为什么最后客户还说这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纠缠不清,明明是他们自己的原因,到头来偏说是你的不对。现在的客户太坏、太刁,很难应付。这种困惑在各行各业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在网站制作、室内装潢、市场调研和广告设计等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内更为普遍。
曾经有一家专门为报纸和杂志社做网站的公司。在创建之初,他们也曾雄心勃勃,企业愿景、企业文化、三年计划、五年规划之类的,做了一大堆。从老板内心来讲,的的确确想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他们为媒体做一个经营性网站,收费在30万~50万元之间。这个费用其实不算太多,也不算太少,运作得当,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他们采用团队的方式运作项目,每个项目配备销售一名,编程一名,美工一名,中间还要涉及不少公关费用,成本算下来自然偏高一些,但这些都在可控范围之内,比例关系相对稳定。成本不可控的因素,恰恰出现在客户需求的获取方面。
他们的销售和技术人员与客户进行沟通,天天要求对方明确需求,表面上看是非常尊重客户的需求,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但客户熟悉的只是采访、编辑、出版和发行业务,对运营性网站的需求只是停留在非常粗线条的框架上,在具体细节方面比较模糊,你让他们提出非常明确的需求,很不现实。客户在需求方面,更多的是今天想到一个问题,补充一下,明天看到一个比较好的功能,再补充一下,后天又觉得有一个地方不妥,通知另行修改。这样一来,沟通方面不但耗时、费力,效率非常低,而且客户需求一直不能有效地确定下来,导致施工环节也不能高效、有序开展,造成了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刚开始还真正地用心对待客户需求,到后来就认为这纯粹是客户跟他们过意不去,胡搅蛮缠,干脆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蒙就蒙,能骗就骗,甚至置之不理,反正钱已经到账了。客户要求的次数多了,也不能总是不理不睬,每隔半个多月还是要装模作样一番,算是安慰一下对方。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这家公司在支撑了两年之后,被迫关门。
而实际上,“以客户为中心”、“完全按照客户需求办事”,这些理念本身并没有错,但其中存在很大的陷阱。对专业性很强的服务,客户即使在某一方面非常优秀,为人精明聪慧,但毕竟在所需服务的领域不是专家,所提出来的需求往往是肤浅、模糊和飘忽不定的。换言之,在大多数情况下,服务的需求者也搞不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这种情况下,如果简单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一方面,虽然经过多次沟通,客户的需求还是迟迟不能确定下来;另一方面,按照客户的需求实施了,他们最后还是不满意,坚持说这不是自己所要的东西。此外,从最终的效果来看,服务往往并没有给客户带来多大的帮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