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皇后全传-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百万大军。高宗立刻召李义府入宫密谈。当即赐珠玉一斗,并恩准李义府留居原职。李义府惊喜之下,立即跪地叩谢。
次日一早,李义府刚刚起床,武则天的密使来访,转达武昭仪对他的慰问和鼓励。不久,李义府荣升为中书侍郎,正四品下。
李义府的经历,极大鼓舞了平时受无忌等贵族派压制的官员,暗中纷纷结合成反对无忌的一大势力集团。其中前不久被无忌辱骂,愤怒之情无法排遣的卫尉卿许敬宗及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等争先恐后潜献忠心于武昭仪。
武昭仪这时也顾不上考察这些人的才能德行,只要朝廷里有人替她说话办事,她一概接纳。他们的能量也确实不小,在武则天夺取皇后位置的这一场争斗中出了大力。
最先开火的是御史中丞袁公瑜,一到八月,马上逮捕了无忌派的一员大将——长安令裴行俭。
裴行俭感觉到要立武昭仪的风声越来越紧,认为这将是国家祸乱的根源,便私下与长孙无忌、褚遂良商量对策。结果,这一密谈被御史中丞袁公瑜知道,于是他夜访应国夫人杨氏,报告给她无忌等人密谈的情况。杨氏认为事态严重,不顾天色已晚,立刻进宫。
第二天一早,诏令贬裴行俭为西州都督府长史。
从离间皇帝和皇后的感情关系做起,经过内外廷的一番部署,在短短的时间里,无忌派中已有柳爽和裴行俭二人被贬到偏远地区,而拥护武昭仪的阵容逐渐壮大。武则天自信摊牌的时机到了。
九月里的一天,退朝后,高宗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等4名重臣入内殿议事。入殿前,褚遂良猜到是要决定废立皇后的事了,便慷慨激昂地说:“皇上已决意要立武昭仪为后,违之必死。遂良既受太宗顾托,辅佐国事,如今不以死谏争,无颜见九泉之下的先帝。请太尉元舅等不要说话,以免遭杀身之祸。”自己摆出一副准备赴汤蹈火、杀身成仁的架势。
进入内殿之后,他们看到武则天坐在帘后监视,气氛紧张。高宗果然提出:“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朕要废王氏,立武昭仪为皇后,卿等意下如何?”
褚遂良立刻上前跪下,以嘶哑的声音说道:“皇后出身名门世家,又是先帝太宗特别挑选的。况且皇后没有多大过错,怎么可以轻易废黜呢?臣以为这不是皇上的本意,陛下生性笃孝,应不会做这种违背先帝的事。”
高宗满脸不高兴,一句话没说,转身走进后宫。
第二天早朝后,他们又被召到内殿再议。这次,他们更撕破面皮,言辞极为激烈,成为对武则天毫不掩饰的人身攻击。
褚遂良又首先谏诤说:“陛下如果一定要改立皇后,可以从天下名门闺秀中挑选,何必非立武昭仪不可呢。武昭仪曾经侍候过先帝,众所周知,怎么能掩盖这一事实呢?让后代人怎么议论陛下呢!愿陛下三思而行。臣违逆圣意,罪该万死!”
褚遂良一口气说完,把手中的笏板扔在殿阶上,解去幞头,叩头流血,恨恨地说:“还陛下笏,乞放归田里!”
高宗大怒,命令侍卫:“把他拖出去!”
这时,从帘后传来武昭仪愤怒阴冷的声音:“何不扑杀此獠!”
长孙无忌赶忙扶起褚遂良,说道:“遂良身受先朝遗命,就算有罪,也不可轻易加刑啊!”
于志宁在一旁看到这一阵势,低着头,像一尊石像似的,没敢吭气。李勣更乖巧,本来就与无忌有隙,更不愿同他们一起卷入这事,前一天就不肯入内殿,称病径自走了。
侍中韩瑗听到这件事后,立即要求觐见高宗,涕泣极谏。想到高宗竟昏庸至此,迷恋一名贱妾而甘心受其操纵,悲哀之余,泪流满面。便又上书列举“妲己倾殷王”、“赫赫宗周,褒姒灭之”,预言皇上若一意孤行,必定要重演历史悲剧。
以前和韩瑗共同反对立“宸妃”的中书令来济也上表力谏:“王者之后,必慎选名门淑女,以贱婢为后,将灭绝皇统,倾覆社稷。”
可是高宗决意要立武昭仪为后,无论他们怎样拼死谏诤,也改变不了皇帝的决心了。
几天后,高宗单独召李勣入内殿,说:“朕想立武昭仪为后,可褚遂良等人极力反对,你的意见如何!”
李勣回答说:“这是陛下家庭私事,何必去征求外人的意见呢?”
李勣的回答出乎高宗的意料之外,他没想到元老重臣中还有同情支持自己的人,于是在皇后废立的问题上,高宗下了最后的决心。
许敬宗得知李勣的话后,立即在朝中宣扬,并粗俗地说:“种田的农夫多收了几十石麦子,还想换个老婆,何况贵为天子呢?天子想立后,与他人何干,不是多管闲事吗!”
武昭仪听说后,非常满意,马上让身边的人把这话转达给高宗。
接着,褚遂良被贬为潭州(湖南长沙)都督,长孙无忌集团的失败成为定局。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十三日,颁布诏令:“王皇后和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其母及兄弟除名,流放岭南。”
十九日,颁布立后诏书,称:“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诏书明白地指出武昭仪出身名门,尽管她是先帝的才人,但先帝把她赐给了朕。真是篇苦心经撰的诏书,大概是许敬宗的杰作。这样一来,立武昭仪为皇后,就是明正言顺的事了。
十一月初一,举行隆重的册后大典,司空李勣亲自主持,左仆射于志宁担任副使,仪式颇为体面、壮观。大典完成后,又突然宣布,皇后将在肃仪门的城楼上接受文武百官及外国使节的朝贺。
皇后受朝这一史无前例的诏令,一时间把文武百官们搞懵了。不久,武后穿着大礼服出现在肃仪门城楼上,文武百官早已列队集合在肃仪门前,见武后登上城楼,一齐跪拜,山呼“皇后万寿无疆”。
武后接受百官的欢呼,脸上露出了轻松的微笑。
武则天终于坎坎坷坷地夺取了大唐皇后的桂冠,成为后宫的真正主人。是年32岁。
皇后的位置,对封建社会的一般女性来说,应是追求的最高目标了,武则天这时也该为自己的成功庆幸了。但她并不满足,也不能满足,她深知,仇视她的政敌以长孙无忌为首仍控制着朝廷,随时随地都会颠覆她,对这伙实力派确不可掉以轻心,有丝毫的懈怠。因此,武则天一当上皇后,就头脑清醒地盯着自己的对手,决不放过任何一个阻碍她入主后宫的政敌。
软硬兼施、又打又拉的策略是武则天惯用的手腕。就在颁布立后诏书后的第三天,她上了第一道奏表,要求褒赏去年极力反对晋封她为宸妃的韩瑗、来济。此刻武则天重提这桩旧事,对韩瑷、来济无疑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威慑。事到如今,只有辞职归隐了。二人便屡次上书辞职。但高宗一直没有批准。二人深感武后的阴险,想到暗淡凄惨的将来,如坐针毡。
高宗的性格素来懦弱、多愁善感,武媚娘立后的大典之后,他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带着一名侍从,偷偷来到别院,看望囚禁中的王皇后、萧淑妃。看到囚禁二人的牢狱四周封闭,只有一个小小的送饭孔,脏兮兮的盘子上还留着些残羹剩饭,高宗心里一阵难过,不由得痛心叫道:“皇后、淑妃,你们在哪里?”
一会儿,传来王氏呜咽的声音:“妾等已因罪被废为庶人,为什么还称妾为皇后?”说罢又猛烈抽泣起来。接着又说:“如果皇上还念旧情,就请把我们放出去吧。为了不忘圣恩,希望把这个别院改名为回心院,妾等再生之幸。”
高宗看到这凄惨的情景,再也忍不住了,对她们大叫:“你们放心,朕自有办法。”
高宗探望王氏和萧氏并答应营救的消息,很快传到武后的耳里,武后十分愤怒,她知道自己近来太疏忽了,最近过分专注外廷,忽略了高宗,为了杜绝所有的背叛行为,断绝王氏和萧氏东山再起的后患,必须尽早根除。
几天后,王氏和萧氏被武后指使的宦官各打一百杖,又砍去手脚,被折磨而死。
这一举动说明武则天确实具有先见之明,在后来的废后风波中,武则天能够安然无恙,与早早诛除了王皇后和萧淑妃有很大关系。
武则天在打倒王皇后的过程中,也深深体会到皇后的地位多么脆弱!目前除非从长孙无忌手里夺回政权,否则难保自己平安无事。这样就必须发展自己的势力,第一步就是废太子李忠,立长子李弘为太子,俗话说:母以子为贵嘛。但是,要废太子李忠,就必须清除太子周围的顾命元老们,这是一股庞大的敌对势力,必须小心地寻找突破口。
就在这时,处于忐忑不安中的韩瑗、来济送上门来了。这两人很不知趣,竟出面为褚遂良诉冤,打抱不平起来。疏奏无效后,要求解职归隐,又不准。但已经惹恼了武后。显庆二年(公元657年)三月,褚遂良由潭州都督再贬为桂州都督。桂州素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向来又是用武之地。许敬宗、李义府安武皇后旨意,诬奏这是韩瑗、来济有意安排,企图与褚遂良里应外合,图谋不轨。
八月,韩瑗和来济分别被贬到振州(海南崖县西),台州(浙江临海)当刺史,并且终身不得朝觐天子。这一特别处分,使他们无望再回朝复职,也就等于终身流放。
受韩瑗、来济牵连,褚遂良又被远贬爱州(今越南清华),柳爽从荣州贬往象州(今广西象州东北)。褚遂良到爱州后,心情沮丧,一蹶不起,次年死于爱州。
公元656年,14岁的太子李忠被废为梁王,武后的长子5岁的李弘被立为太子。
强烈反对武后的5员重臣中,已有柳、韩、来、褚4人被贬,最后只剩下了该集团的核心人物长孙无忌。无忌早年曾跟随李世民转战南北,又策划了玄武门事件,兼有开国功臣和佐命元勋的特殊荣誉,24名凌烟阁功臣中他名列第一。高宗之立,直接得力于无忌,因而高宗对这位有顾命遗老身份的国舅一直优礼尊崇。永徽元年洛阳人李弘泰贸然告长孙无忌谋反,高宗二话没说,当即命令斩首。
武则天深知要扳倒无忌这棵大树,绝非易事,不可轻举妄动。为此,她采取了先清外围再克堡垒的攻坚战术,在忍耐了数年之后,终于翦除了羽翼,等到了总攻的时刻。公元659年春,武后授意许敬宗,精心设计了一个朋党案,把长孙无忌牵扯了进去。
当时,太子洗马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等人在朝廷结党营私,许敬宗奉命审理此案。借机严刑逼供,百般折磨,韦季方实在忍不下去了,企图自杀,结果又没死成。这样一来,许敬宗抓到了把柄,说他们和长孙无忌谋反,事情败露后,企图畏罪自杀。高宗见此奏疏,十分惊讶地说:“元舅怎么会谋反呢?”
许敬宗煞有介事地说:
“无忌与先朝谋取天下,众人服其智,做宰相30年,百姓畏其威,可谓威能服物,智能动众。臣恐无忌知事露,即为急计,攘袂一呼,啸命同恶,必为宗庙深忧。”
高宗命许敬宗再审。
次日,许敬宗又编造韦季方供词:“韩瑗曾经对无忌说:‘柳爽、褚遂良劝公立梁王为太子,现在梁王已经被废,皇上也怀疑公,因此把您的表弟高履行贬出京师。’自此无忌忧虑恐惧,后来看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