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处世与礼仪-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公关小姐,小莉定会十分生气。但是没法子,小莉自己虽不想做公关小姐。可她出行的日程安排上属于公关小姐的事务太多。试看她某次出行内地某省城主持一次电视晚会的工作记录吧―――中午抵达该市机场;下午采访建设中的某大桥工地、采访某大学;晚上当地电视台台长宴请为该晚会走台;次日上午10时采访该省省委书记;12时省委书记宴请;下午2时采访该省省长;4时接受当地各大传媒记者采访;5时半该省分管宣传的副书记宴请;晚上8时主持晚会。
与此次出行有关的活儿就是两个晚上的一部分时间。其它时间里,我们看到了她身为记者的辛劳,可是在公关方面,小莉出的活儿同样也毫不逊色。
我想说的是,吴小莉此次出行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她不仅是凤凰卫视的一位公关小姐,更是一朵正在盛开的交际花。要不,干嘛要参加那么多宴请?好像在那短短的一天半里,她就没有自个儿吃过一顿正餐。
奉劝小莉自检
吴小莉以主持时事政治新闻起家的。她的播音风格应该说是稳重大方,得体朴素,当然朴素之中又常能显露出小莉本人作为女性主持的魅力与风采。但小莉近日在凤凰卫视的出镜发生了变化,许多节目里都增添了她这个引人注目的身影。
我们可以看一下:《时事直通车》偶尔露面,《5分钟插播新闻》经常出现,《小莉看时事》必不可少,凤凰所有现场直播场场不缺,但令人不解的是最近连每晚11时30分的《时事开讲》也改成小莉做主持。小莉就像个赶场的明星,走完这边奔那厢,我真是有点担心,照此下去,小莉那迷人的身影肯定会出现在《相聚凤凰台》里,到那时小莉会心中茫然,观众更是啼笑皆非。
另外,小莉把幕后的真实过多地展露在幕前,而两种完全不同的小莉即丢弃了个人给予观众的好感,又暴露了令人无法忍耐的缺憾。举个例子说说,吴小莉采访张艺谋,本来完全可以形成著名电视主持与著名导演的精彩对话,但小莉不知出于好奇还是崇拜,竟然追踪到张艺谋休息的房间,主持人完全变成了追星族,一会儿签名、一会儿拍照,问话中显出幼稚,行动上总是哈哈傻笑,连电视屏幕上稳重的张艺谋也常被小莉“逼”得尴尬无奈。所以,我觉得小莉犯下这些错处,并非不能把握自己,而实在是缺乏对自己的自省与检讨。在这里建议凤凰卫视设立一个家庭栏目叫《小莉看自己》,这样可以不时提醒提醒。说真的,有个镜子照总比没有好。
卖弄多于主持
吴小莉的成名与赵薇的火爆非常相近。当然,能有今天的荣耀必然与自身素质密不可分,即使被文化人讥笑的“小燕子”,至少也有非常可爱的天真、清纯一面。吴小莉比她的同事陈鲁豫等幸运,成为明星、成为品牌,当然也成了摇钱树。首先摇钱的是她自己。趁着出版社急红眼等米下锅,吴小莉也不失时机地抛出“自传”,加入了“名人出书”的时尚行列。春风得意地四处签名售书,吴小莉尽享名人带来的一切喜悦和实惠。不料,也有不是忠实的观众和虔诚读者混迹其中,那是有着冤屈又无助的可怜农民。寄希望于清官作主的百姓,习惯性地把吴小姐归类在“人民代表”而不是普通歌星、影星行列。不过,他们错了!他们屈辱的下跪毫无意义,除了吴小姐的冷漠外,他们得不到任何帮助。我们不能要求吴小莉作为政府代言人去替天行道,但作为人,起码应具有同情心。
吴小姐自我感觉愈加良好起来,在镜头前卖弄多于主持,表演多于自然。有时,看到她翻着眼珠和歪着嘴唇那样故作深沉或故作娇媚地面对镜头,真不知凤凰卫视有没有形象设计提醒和告诫她?
一个潜力不错的主持人,莫非就因为快速成名而夭折吗?作为商家,不论她将来如何,现在则是最可利用和挖掘的机会。于是,她的婚配也成为娱乐版的头条新闻广为传播。自然,从吴小姐自己的角度来看,名利双收可能更加诱人。
张泽群:不断给自己创造机会
如果你熟悉“12演播室”节目,就一定会熟悉张泽群,然而你看到的可能仅仅是流于外表的张泽群,而我们在中央电视台接触到的却是目光深沉、思想厚重的张泽群。
从80年代末开始,张泽群与本刊结下了不解之缘。1989年夏,本刊主办“90年代呼唤我”全国青年演讲大赛,张泽群出任主持人;1991年10月,共青团中央与本刊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成材’演讲比赛”,张泽群再一次担任了比赛的主持人;1994年10月,由本刊和中央电视台“12演播室”联合主办题为“青年·口才·人生”的电视专题节目,张泽群又一次与本刊合作……
张泽群是在1993年公开招聘时考进中央电视台的,他1989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被分配到农业电影制片厂,不“安分守己”的他又受聘于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
1993年9月初,《中国电视报》上刊登了一个大广告:中央电视台将在全国范围内招考10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张泽群看到了这个广告,对照广告上提出的各种条件,自己完全符合要求,他偷偷地乐了。他报名参加了考试。一进考场,他更乐了,政治、历史、地理、语文都在一张卷上,最后一道题是命题作文,题目是《“9.23”随想》。“9.23”是萨马兰奇向世界宣布2000年奥运会举办地的日子,那天晚上张泽群正在北京大学采访。当萨马兰奇脱口说出“悉尼”二字时,人们都傻了,在别人傻的一刹那,善于思考的张泽群立即想到一个问题:北京人特别可悲,为争取奥运举办权,当时有一句口号:“给北京一个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这多多少少有点儿乞讨的味道,为什么不争取主动,提出这样的口号——自己创造一个机会,给世界一个展示。尽管这个节目没做出来,张泽群回到住处自己就写,他的观点是中国人之所以能让别人看得起,机会都是自己创造的,从南京长江大桥到红旗渠,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一个个奇迹。这篇文章虽未发表,但是到考场上却发挥了作用,他不费半点思索,哗哗哗,一气呵成,既有深度,又有力度。他的文化课得了七十多分,而其他考生没一人及格,再加上后来两天的专业考试,张泽群当仁不让地以总成绩第一名考取了中央电视台。
张泽群为自己能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央电视台实现梦想,认识得很清晰,他说:“我从小就记住了我父亲说的一句话: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果平时没遇上那个问题,或者说遇上那个问题没思考,考场上我也就不会表现得那么出众,这都是勤奋积累的结果,是自己创造的一个机会。”
的确如此,积累也好,创造机会也好,这些对于一个节目主持人,尤其是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来讲,显得太重要了。然而现在的节目主持人存在的一个突出弱点就是缺少积累,无论是经验方面,还是知识方面。张泽群认为,主持人不能是工具,如果他仅仅是背诵编导提供的串联词或解说词,那么他就变成了司仪或是报幕员、解说员,就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了。他说:“主持人本来就是皮囊,有些皮囊再把自己当皮囊,那就更可悲了。既然别人把你当成皮囊,你就该努力把皮囊填装得实在点。”一位了解张泽群的人告诉我:“泽群是有思维的节目主持人,有思想,有追求,是对事业的追求,不是对金钱、名誉的追求。”事实也正是这样,张泽群整个主持节目的过程都是思考的过程,追求的过程,是自己创造机会的过程。
1995年夏天,张泽群到河南某县采访,闲谈时县里人提到该县在卖血人群里发现了8例艾滋病毒感染者。刚听到时他觉得似荒唐的奇闻,可是略经思索马上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中原腹地的一个县居然就有8例,看来艾滋病已经逼近我们身边了。那么青年朋友们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吗?他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了吗?他们是否知道防范的措施呢?一系列问题浮现在张泽群脑海中。在拍摄过程中,又不断发现新情况,促使他又思考许多新问题。他想到人对生命的把握及对死亡的感知。许多人很少去珍惜生命,而那些患了绝症的人,被提前判了“死刑”的人,他们对生命的渴望,那种与死神抗争的顽强,让人一下子就感觉到了生命的可贵。他进一步想到,通过对艾滋病患者的采访,让他们站出来说话,一定会产生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他更坚定了信心。片中,他和一位已经感染上艾滋病毒的男青年接触,握手时,明显感到男青年那只手瘦骨嶙峋,冰凉,没力度,然而这样的人还是渴望活下去,他姐姐说:“他正在写信鼓励一些得癌症的人战胜疾病,与死亡抗争。他想在生命之余,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发挥一点生命的能量。”张泽群还通过采访一个染上艾滋病的卖淫女孩,用这个女孩的一句话告诉青年朋友:“原来想艾滋病还离我们很远,现在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洁身自好。”张泽群经过思想和问题的充分调度,拍摄出了一部选材鲜活、问题尖锐、思想深刻且极富启迪性和感染性的好片子,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后来经过调查显示,该节目收视率达119%,是“12演播室”栏目历史上最高的一个点。
一个现象只要被张泽群看到了,他就能多想一些。一次他偶然想起了当年“红卫兵”那代人,进而想到他们的青春能给现在的年轻人带来什么启示,于是做了一个片子,支撑这个片子的一个点是这样一句话:“他们曾经恪守的,也许是我们今天应该抛弃的;我们今天怀疑的,也许是别人明天要经历的。”他紧紧抓住青春这个主题,提出问题:青春,谁都要经历和失去,在现代社会大背景下,怎样把握自己,把握青春?
他在“12演播室”主持谈话节目时也注意不去“抖机灵”,同时也随时注意防止嘉宾们说一些“抖机灵”的话,他认为那样的话没用,没什么回味余地,不能表现一个深刻的思想,至多是让别人听了哈哈一笑了之。
作为一个节目主持人,张泽群始终是用思想说话,以挖掘选题深度取胜,而他又从不故作高深,摆出一副冷峻严肃的面孔。关于主持风格问题,记者曾问他属哪种类型,他直言不讳地说:“我从没想过当青春型的主持人,就是特清纯,特偶像化,眼睛能流水,语言能传情的那种。我觉得自己形象不好,单眼皮,眼睛一大一小不好看,干瘪瘪的,当初学过三年播音,后又转到新闻系,甚至没想过将来还能当电视节目主持人。可是后来在参加了几次节目主持人大赛以后才渐渐发觉,做主持人并不都是靠好看。一副偶像化面孔,加上伶牙俐齿,然而肚皮里空空,也不会是优秀主持人的料。”张泽群并不在意别人说他长得好不好看,化妆怎么样,他更注重自己节目里说了什么,传达了什么思想,和青年观众在一起思考了些什么。他没有学者的成熟,也不具备青春偶像的稚嫩和单纯,他觉得能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比较平和的大哥形象就行了,就像一个年轻人骑的自行车坏了,看到他站在那里,便喊一声:“大哥你来帮帮我吧。”那个“大哥”是个平和、平实、平等的形象。张泽群也承认,主持人的风格实际上是人的风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