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莫明其妙的穿越-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郎先生带来的东西中也有好的,这个就是。您看,这是炭笔,要是咱们能做出来,有时在外头临时写些便笺什么的,就不用拿着墨盒和毛笔那么麻烦了。这个做出来,其实也是个贱物,给贫家地子弟学习写字也是不错的选择。”
“您说的是铅笔。”郎士宁在旁纠正。
“现在已经有铅笔了?”苏荔一愣,下意识的问道。
“是,德意志已经有了铅笔厂,用石墨加木柄制做的,比我这个炭条好用。”
“你会做吗?”
“原理倒是不难,只是小人不知道大清国有没有石墨。”
“铅笔是用石墨做的?”苏荔瞠目结舌,她一直以为铅笔就是铅做的,不然怎么叫铅笔。
郎士宁也傻眼,他本以为苏荔是知道起源的,原来不是。想想铅笔的起缘倒是太长,一时也不说不清,只好避重就轻。
“是,福晋如果想找的话,小人会写信回去找几个专门人才过来如何?”郎士宁自己可不会,他可不敢乱揽活。
郎士宁不会,但不代表其它人不会,苏荔忙回身看向康熙。
“探矿?”康熙愣了一下,怎么就提到探矿了,试试那只炭条,也画不清,这有什么用?更何况。矿业一直是由朝庭专营地,如果让人来探,感觉总会有些不舒服。
“陛下,您当然觉得这不如您地笔,可是……蕙芷。你写。”苏荔示意蕙芷,蕙芷只会几个简单的字,忙给康熙显白起来,笔也握不好,就像拿筷子一样,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字,苏荔看看边上有馒头。也不管成不成,顺手在蕙芷画的地方擦了两下,效果不明显,但看得出来,已经擦掉了一些。康熙看看。倒是心念一动,“你地意思是,这可以方便的擦掉?”
“对,这个用于画图纸、还有野外工作时用,对孩子们学写字时也很好。我国地大物博,石墨一定有的,所以找几个人回来只是认什么是石墨而已。”苏荔进一步说道,最后一句是为了迎合康熙而说地。当然也是实话,她也不知道石墨长成什么样,也不知道中国这会管这个叫什么。
“这倒是,大清国什么都有。”康熙点头,这是他深信不疑的,苏荔心里叹息,但还是赔着笑脸,“那你就听苏福晋的话,写信叫人来吧!”
“那个,陛下。都让人来了。不如多叫一些吧!会做铅笔的,会盖房子的。还有会打铁,做玩具地。对了。还有书,他们也有书,不如也带些来,荔儿还没见过外国书呢。”
“行了,你要什么,跟郎士宁说就是了,反正不让他来,他们就不来吗?让他们见识一下大清之富也是好的。”康熙不以为意。
“那是显而易见的,奴婢听说现在欧洲皇室都以您为楷模呢!”
“真的吗?”康熙精神一振,期待的看着郎士宁,郎士宁又不是傻子,马上诚挚的点头。
“小人常听贵族们说,宫庭的化妆舞会以装扮为清国人为荣。”
康熙再次愉悦地大笑起来,他的自信心再次得到了满足,后面的话就好说了,郎士宁得到了引进技术与人才的任务,而作为交换,康熙允许他开办一所绘画学校,虽然他并不欣赏。
苏荔没想到在自己心情这么差时会有这样的收获,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看到一扇门关上了,于是又给她开了一扇。
她解决了铅笔和从欧洲引进人才地问题后,就正式的说说造办处的事,因为是反复推敲过的,她大致说了一下,康熙和郎士宁都认真的听着,不过是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的事,苏荔习惯用图表说话,顺手用炭条拿了张略硬的板纸,边画边说,炭条比毛笔真的好用太多,线都画得直一点,字也写得飞快,十几年地毛笔训练,现在苏荔的字比在现代时不知道好到哪了,自己看着都觉得很感动了。
“你是说还是以节源为主?”康熙以为苏荔今天来会提些新鲜的,没想到她还是说些老调重谈。
“奴婢对造办处实在不熟的,只是那天看师傅做活时想到的,师傅们都想留一手,于是奴婢想,既然都怕教会了徒弟没了师傅,那不如把工艺分成几个环节,一个徒弟只教一个环节。这样至少熟能生巧,做什么都快点,再由这几个徒弟一人负责一个作坊,他们只负责那一个环节,最后装在一起就成了,就能批量生产了,而不是一个个的出。最好的给您用,其它差点的您赏人,最差的卖了,可不就是钱了。”苏荔笑着,深吸一口气,本是她喜欢的工作,怎么会这么累,她觉得自己说得快精疲力竭了。
“哦!”康熙明白了,想想,“就是《吕氏春秋》里说地,各司其职?”
“还是您书读得好。”苏荔忙点头,笑了起来。
正文第197章教育为本
“你是说即使是造办处的工匠也都会留一手?但是如果都留一手,传到后来,不就什么都没传下来了?”康熙想到这个了,马上问道。
“陛下圣明!”苏荔叹息了一声,老爷子总算是问到点上了,可是自己要说吗?想想胤那个扑克脸,最终咽了下去。要活着,不能再出风头,而且自己也的确提不起劲。
“朕又不能真的命令他们教徒弟对不对?”这种事康熙想想都会觉得棘手,怎么说那也是人家的手艺。
“陛下没有皇家科学院吗?”郎士宁忍不住插嘴说道。
“皇家科学院?”康熙一愣。
“是啊,英吉利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成立他们的皇家科学院,每年评选一次,每次只许评出四十四个人,都是各领域在这一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第一人,让其名留青史。可是如果想成为第一人,必须公开自己的本领,让大家评选出来。而且他们的论文可以汇订成册,让大众崇拜。”郎士宁说得慷慨激昂,苏荔想想真是的,人家说得多自然,自己怎么会战战兢兢?
苏荔低头笑了起来,这和她前一段提的铁匠擂台赛差不多,但是郎士宁更加概括到的各各领域,再就是还要论文!这么一看就知道他不了解中国的国情,那些工匠连说都说不清,还写文?这看着简单,其实操作起来会很难,谁来当评判?谁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公开自己祖先的秘方?
“荔儿,你觉得呢?”康熙觉得不太妥当,郎士宁怎么会了解中国千百年的固疾。
“很难。人家都是传子不传媳,陛下的褒奖当然会好,可是真的公开秘技,只怕会让他们觉得对不起祖先,受家族的唾弃。”苏荔苦笑了一下。
“朕也这么想。”康熙点头,觉得还是苏荔比较靠谱,更相信苏荔地主意。“你说呢?”
“奴婢其实已经说了办法啊!”苏荔展颜微笑起来。看上去明媚闪光。正好小太监引着胤进来。看到苏荔笑颜如花地样子。
“你来了。”康熙呵呵地笑着。胤跪下磕头。苏荔收回了笑容。但还是勉强地给他行了个曲膝礼。
康熙摆摆手。继续指着苏荔。“荔儿。你继续说。”
“其实在奴婢看来那些工匠们是没有看到更好地。如果在草原上里加入一只凶猛地野狼。您觉得其它地动物会如何?”
“物竞天择?”康熙捻须问了一声。
“虽然残酷。但至少不会坐井观天了。”苏荔微微一笑。大清朝最大地固疾就是坐井观天吧。
康熙想想,有些不悦,“你就这么相信洋人的玩艺比咱们好?”
“当然不!荔儿从不相信这个。就像您说的,咱们只要想做就能做到最好,荔儿对大清国人的智慧非常有信心,只是咱们没有形成系统。荔儿前一段就对铁器非常失望。曾经那么辉煌的历史,却只是因为留一手,而全部失传,反倒是让棒子和倭奴后来居上。而这些日子,铁器镇一建,奴婢就听说好消息频传,民间能人极多,可是这些人识字的都不多,全部都靠经经验。靠口耳相传。这样误传、后来失传自是不可避免的。”苏荔轻叹了一下,中国有传承的除了历史与儒家的文化,还留下了什么?叹了一口气,想想豁出去了,是啊,如果连死都不怕了,自己还怕什么?
“刚刚郎大人说的科学院,奴婢听说最早在一千多年前地西方都已经有了,洋人善于收集整理,他们从早就知道把这些咱们看不起的技艺用文字来记录。并且分文别类。写成书本。放到公共的书房里让人学习,这样不断的有人往里增加内容。最后形成了学问。而且这些书却不会被历史和战乱所掩埋,所以奴婢想说的是。咱们从来就不缺能工巧匠,咱们缺的是能成为巧匠的读书人,不,应该说,只要能认识字,把巧匠的技艺记录下来,再由专人来整理,最后印成统一地书籍,让后世来称赞陛下的千古之德。”
康熙想了半天,突然灵光一闪,“你让十三做善堂时就已经说了,你只要教他们认字,不是要他们教状元,说哪怕是当铁匠、木匠也是要认字的。那时你就这么想了?”
“当时奴婢并没有想这么深,奴婢只是觉得会读书写字是基本的生存条件,无论是谁,认了字,总能有用处。当然,陛下倒是提醒奴婢了,可以从善堂里把这些认字的孩子们分到他们感兴趣的类别中,由他们来收集整理,陛下可以给他们月钱,并且做得好的,有奖励制度。也许不要几年的时间,这些孩子们真的能写出一本本自己地书来,再后来说不定能再办一个专门的学校,让成不了状元的孩子们去学这些技艺,多好啊。”苏荔想想就觉得前景很棒,有点像自己看过的种马小说,只是可惜的是,自己没法像他们那样娶一堆老婆。嫁个人还在成这样,不禁落寞起来。
“你这丫头,天天脑子里想这么多不累啊?”康熙摇头,想想就觉得累得慌,
“累!真累,不过有时觉得时时处处都是大学问,荔儿常常听人说各地的事儿,才知道咱们现在的亩产各地大多都是两到五石。为什么同一地区的亩产之间也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如果说,大家都把自己的种田地经验拿出来,而且说不定因为交流了,于是取长补短,改变方式,于是说不定五石都不止吧!那咱们得有多少粮食啊?”
康熙最重视农业,而且这些数字比苏荔明白,一下子就听懂了苏荔地潜在含意,粮食啊!这么多人,却永远也没有那么多粮食来喂。也许真的像是苏荔说地,大家凑在一起,好好写写自己的经验,倒真是一件很重要地事。
“是啊!咱们有农官的,可是这些年,看来真的是方向错了。”康熙敲敲头,看向胤,“你管户部的,你怎么看?”
“管农业的都是读书人,他们按着千百年来的农书在管着这事。他们更多的还是以自己的方式在想这些事,荔儿站在的角度不同。”胤强笑了一下。
“所以荔儿刚刚才说,要各司其职!”康熙点头,一脸严肃。
“是您说的,奴婢可没这见识。”苏荔马上推手,跟老爷子争功,不是找死吗?康熙大笑起来。
“说得是啊,看来国家不能只有读书人。”康熙轻叹了一声,想想,“荔儿说得对啊,有些人也许不是当状元的材料,可是在旁的方面都是一等一的。当年的陈潢,前一段你们铁器镇的那个陈弘谋,哪个不是人材啊?荔儿想得好啊!难为你怎么会想这些?”康熙叹道。
“荔儿其实什么都想让宝宝和蕙芷看看,让他们常怀一颗谦卑的心来看待这个世界,可是奴婢能找到的书实在太少,奴婢只能让人带着他们去看、去做,却仍感力不从心。所以奴婢常以陛下为楷模,让宝宝学习陛下的好学不倦、勇于接受新生事物,努力的多学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