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惊雷逐鹿-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么极端排斥活字印刷了。

见闻广博的蒙逊知道几百年前蒙元帝国有金属活字流传,大抵来讲是铜或者锡。如果是锡字,虽然范模铸造容易,但在西北寒冷地区使用效果肯定不好(注:低温容易使锡磨损严重,不能长期使用),如果是铜字倒确实珍贵,因为一套铜字如果拥有活字在十万个左右的话,耗费白银动辄在二三十万两以上,私人几乎无法承担这巨额铸造费用,而且因为铜往往是铸造铜钱的原料,历经战乱,而这铜活字到现在还没有被熔掉,被拿去铸造制钱的话绝对是侥幸,现在如果从番僧处白得的两套活字是铜活字,对于筹备印书馆的雷瑾来说,绝对是天上掉陷饼,省掉了一大笔银子!

雷瑾微笑,回答蒙逊道:“也不是铜活字,也不是锡活字!”

“那是什么?难道是铁活字?如果是铁活字,早就锈蚀掉了,绝对保存不到现在。难道是铅活字不成?”蒙逊骇然问道。

铅活字,皇朝现在的印书商已经也有使用来印刷书籍的,但是在以前很早就有使用铅活字的话,仍然是骇人听闻的一件事。

雷瑾哈哈笑道:“我仔细看了,应该是铜锡合铸的,可能还加了些别的什么,就不是很清楚了!算是捡到宝了,白得了两套活字,一套是汉文,一套是蒙文,不过还得让工匠试试用什么比例的油墨最合适!”

木活字或者雕板可以用水墨印刷,象这一类金属活字,用一般的水墨来印刷是绝对不行的,一般必须用油性墨印刷,否则金属活字不吃墨,印不出清晰象样的书籍来!

众人一听,都喜笑颜开,雷瑾又道:“过两日,咱们去印书馆看看!顺便看看咱们的各个工场作坊。到时,两位先生还多给小子一点意见才是!”

“三少客气,我等愧不敢当啊!”刘卫辰、蒙逊忙道。

“好了,今天就到这吧!有事咱们再议!”

第六章 钱途

驱马奔驰,雷瑾和一干幕僚、护卫,冒着风寒奔驰在干爽平整的驿道上。

要说这武威的知府大人、守备大人,倒也算得上是勤于职守的地方官员,一方父母了,譬如每次下雪之后,知府衙门和守备衙门都会组织那些个闲汉平民,民壮乡勇,戍守府城的军丁等清扫府城各处街道以及府城附近的商旅驿道上的积雪,以方便民众出行,虽然他们平日里也会依照官场旧例,笑纳若干商股红利、折色耗羡,以及下属官吏、商贾年节时的“孝敬”、“红包”等等,但这些都是官场陋规,已经是官场多少年相沿成习的成例,上下尊卑都已经习以为常,其实在一般民众的观念上,这都是算不得有亏职守和贪赃枉法的行为!

也多亏了武威知府、武威守备勤于职守,否则驿道积雪不扫,经往来人马践踏,雪泥污糟,哪里还能让雷瑾等无所顾忌的策马奔驰?

几十里地,快马加鞭也用不了多少时候,雷瑾一行等很快飞骑赶到印书馆下属的印刷工场,这里本来是一个浙省书商徐扬经营的产业,要说其利润也还可以,只是这边陲之地,文教不是很盛,徐扬多半印刷的都是些日常应用之物,历书、契约、帐簿、版画以及一些佛道经卷等等。

雷瑾本意并非藉印书馆赚大钱,雷门世家涉足的产业以盐铁军械畜牧皮毛等为主,印书坊所占份额实在是太微不足道,雷瑾不熟悉这一行很正常,但是在仔细了解了徐扬的整个经营状况之后,雷瑾发现印刷书籍出售,利润其实也很可观,于是在出资收购了徐扬的印刷工场和售卖店面之后,又以让徐扬zhan有若干股份,成为印书馆股东为条件,挽留徐扬做了印书馆的大管事,日常事务都交由徐扬和另外一位雷门长老雷坤文共同打理。

徐扬本身是落第秀才,弃儒从商,接了老岳丈家的印书坊家业经营已经多年,因为在浙省被大书坊竞争挤迫无法容身,无奈才举家迁往边陲经营印书坊,也算是个有胆识的人,换了其它恋土重迁,故土难离的人,除非是万不得已,怎么可能决然离开江南鱼米之乡,离乡背井的到边陲讨生活?

徐扬的印书坊被雷门世家强势收购,原本他还有点不服气,但是后来看雷瑾大手笔请得那些河西名士、高僧真人轮番造势,这印书馆印书业务还没走上正轨,就有大量订单落订,而且那些儒生士子、番僧法王、道士和尚们居然在书籍经卷没有到手的情况下,先预付了巨额书款,还积极以巨资合伙参股到印书馆,这不能不让徐扬服气,其实他又哪里知道雷瑾原本是无心之举,本意不在赚钱呢!

在徐扬的陪同下,一行人先参观了木活字制作现场,因为雷瑾的计划太过宏大,所需要的不同文字的活字字模需要好多套,虽然金属活字有使用耐久的优点,但木活字成本相对低廉,使用管理经验都比较成熟,因此木活字印刷还是印书馆印刷书籍的主要手段。

工匠们有条不紊的按照程式制作着合乎标准的木活字,造木子、木子检验、刻字、字柜制作、造槽版、填空材料、制顶木、制中心木、制类盘、制套格,一整套制作流程,严谨有序,以至于雷瑾、刘卫辰、蒙逊等都一边看,一边啧啧称赞,都道徐扬管理有方,反倒是徐扬不好意思,解释说但凡印书坊制作木活字的印刷工场规例都是如此,从两京国子监印书坊,到户部宝钞提举司印钞局,各省的官书局,又或者民间印书坊都是大同小异。

虽然如此,众人对于徐扬还是赞誉有加。

众人一一看去,原来这徐扬管理的印刷工场编校刻印俱有专人职司,分设监造处、校对书籍处,其中监造处专掌监刻书籍,下又再分设铜木字库、书作、刷印作等;校对书籍处则负责书籍付印前、后的文字校正工作,则多由河西著名的文人学士,高僧道士担任校对;雕版、刷印、装帧等则雇佣各类熟练工匠为之。

众人又看到工场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工效的转轮排字盘和按韵分类存字法(注:此为元人王祯的创举,记载在王祯所著的〈农书〉中)进行活字排版,但对于雷瑾和他的一干幕僚来说,更感兴趣的却是徐扬管理的工场中,那些制定严谨细密,井然有序的管理规例!

印刷工场的各项管理规例都制定得非常详细,譬如在印刷物料的使用上实行定额管理,如各种颜色的用量、加入的胶量多少及可印纸张数量均作出较严格的规定,这显然不但能减少印刷物料的浪费,而且通过对物料的管理达到控制成品质量的目的。

雷瑾、刘卫辰、蒙逊在参观过程中不约而同的对印刷工场各项管理规例有了兴趣,纷纷刨根问底,有的问题直问得徐扬瞠目结舌,冷汗直流,因为雷瑾他们几个外行人提出的很多问题,都是徐扬他这个内行人不曾细想深思过的,但细细回想,又觉得也有一些道理,不可轻忽视之。

其实雷瑾三个人都是在那一刻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一个被大家所忽视的问题——工场中这些在长期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工场管理规例,对于一个工场的欣欣向荣显然起着相当大的作用,那么在其它方面也就实属有研究借鉴的必要了。

雷瑾等人把印刷工场里里外外看了一个遍,对徐扬管理下的印刷工场没有一个人不满意的。

由于此番还要巡视的作坊商号还有不少,雷瑾等人看完了,就准备离开印刷工场赶往下一处。

娴熟自如的扳鞍上马,雷瑾正欲催马而行,回头忽见徐扬欲言又止,遂又拨转马头,笑着问道:“徐先生还有什么事儿要说?但说无妨!”

徐扬忙恭敬地回禀道:“爵爷,在下想既然我们印制图书甚多,不若顺便再办一份报!”

“办报?”

雷瑾疑惑的问:“你说的是邸报吗?”

“不,不,不是!”徐扬忙道:“我说的是小报和新闻!”

“小报和新闻?这是什么来的?”雷瑾又问。

“哦,”一旁的蒙逊素来博览群书,博闻强识,忙回道:“三少,我曾读赵升著《朝野类要》,其中说赵宋皇朝时,有各种报,如‘边报,系沿边州郡列日具干事人探报平安事宜,实封申尚书省院。朝报,日出事宜也,每日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衷私小报,率有泄漏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武林旧事〉、〈西湖老人繁盛录〉、〈东京梦华录〉等,也记述宋时有‘供朝报’、‘卖朝报’为业者。所谓的‘朝报’当时已经可以在市场公开叫卖,并且成为了一种行业。”

徐扬笑道:“蒙先生真是博学多闻。赵宋时有名的‘拗相公’宰相王安石就曾经在斥骂〈春秋〉时,把〈春秋〉比喻为‘断烂朝报’,可见当时朝报之普遍!”

雷瑾哈哈笑道:“这个我倒是不曾留意,看来今天又长了一见识。”

蒙逊又道:“李唐时,就有一种〈开元杂报〉,可能就是和朝报、新闻类似的物事。而历代朝廷官办的邸报就一直没有断过。”(注:唐代的《开元杂报》被称为世界最早的报纸,戈公振著《中国印刷史》扉页有此报的图录。)

“朝廷的邸报我是知道的,想不到还有这么多门类繁杂的什么什么报。”雷瑾微微笑道,“蒙先生、刘先生以为徐先生的提议如何?我觉得很不错啊!嗯,小报?新闻?我看如果要办,不如就叫朝报或者新闻,你们看如何?”雷瑾转头问蒙逊、刘卫辰道。

性情沉毅的刘卫辰,道:“想法是不错,怎么办还得细细计议,看可行不可行。”

雷瑾呵呵笑道:“徐先生,你这个提议不错,应该是深思熟虑过的吧?哦,是的!那,我看可以考虑。我先让人计议一番利害得失,看能不能办这个报。你眼下还是先把书籍刻印的事情给我办好了,品质什么的都不能比雕板刻印的差,纸、墨都费心些选好的用。”

“爵爷,你请放心,在下一定把这事办好!”

“那就好!驾!”

雷瑾策马疾行,眨眼间已经出去了老远,众人纷纷驱马跟上,今天要巡视的还有好几个作坊商号呢。

***

离徐扬管理的印刷工场不过三五里的地方,雷瑾等驱马进了一处不大的庄子,外面看起来也普通,是河西常见的寨堡。

寨堡内很宽敞的碎石路面,因为几百号人忽拉拉的涌入,变得拥挤不堪。

然后便在寨堡的广场看见东西两个作坊遥遥相对,西边作坊挂着“玻璃坊”的匾额;东边的则是“琉璃坊” 匾额。

看着眼前两个作坊,蒙逊惊讶道:“怎么这里既作玻璃,又作琉璃?”

雷瑾哈哈笑道:“蒙先生,这回你可是搞错了,这玻璃坊和琉璃坊最厉害了得的当家师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比较,都认为玻璃和琉璃其实是差不多的同一类东西!”

“是吗?”蒙逊疑惑地说道:“可是琉璃不透明,玻璃多是透明的啊!”

原来在唐宋时期,大秦(注:指罗马帝国)和大食玻璃制品就有不少沿丝绸之路输入中土,中土其实已经有少部分人见识过从极西国度输入中土的玻璃,不过这时中土的琉璃是不透明的,多用来制作仿玉的饰物和宗教器物,用模铸法或者吹制法。

类似于蒙逊这样家道中落的官宦子弟对于玻璃和琉璃并不陌生,所以就很奇怪玻璃和琉璃竟然是同样的东西这个说法。

雷瑾说道:“你不知道吧?这玻璃坊的师傅来自波斯、大食以及鲁密(注:今土耳其)以远更西的国度;而琉璃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