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惊雷逐鹿-第7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封城内,文武官员自觉官军不济,乃立‘社兵’、设社长,实即民壮乡兵。开封守备,仰赖城中‘社兵’,且‘社兵’大半多为文人儒士统领,仅南城门为开封副将把守。白衣军二打开封,曾经为了‘厌胜’守城火炮,驱赶妇人,赤身裸立,望城叫骂。开封城不肯示弱,叫来僧人裸立女墙之上与之对骂,以牙还牙,同样以‘厌胜’之术克敌。敌我双方在此同时,又都互相以火炮轰击。
敌我双方你来我往,几个回合鏖战,最终白衣军乏粮退走,开封二次围解。
然而到了甘霖八年冬十二月,白衣军挥军复来,三打开封。现在雷瑾想知晓的就是白衣军三打开封,最后撤围退走的一些情形。
白衣军三打开封城,战事激烈,僵持不下,一直打到正月初五,是日风雪交加,开封城头大雪湿衣,阴寒难忍。开封守臣命立办数万件棉被御寒,如有迟误,军法从事,领命者无奈之下召集社兵,令每一社兵出十件棉被,家有店铺者出五十件,商贾人家三十件。初五晚上,守城兵士即分得御寒棉被。
在白衣军一方,他们围攻开封,亦是前者方死,后者继之,血战不退,惨烈之极。
白衣军三打开封,多次安置火药放迸,又令‘协从’兵士冲至城下每人凿取三块墙砖,不足数的皆予正法。
在正月十四这天,白衣军拉出长长的引火线,步骑千余静待炸开缺口之后冲击城垣——之前一连数日,白衣军兵士轮番飞奔至开封城墙之东北角,挖掘洞穴,往返背负布囊,装填火药准备放迸炸毁城墙。
结果是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砖石飞溅数百步外,待命出击的白衣军死伤惨重,开封城头城内未伤一人,城墙外壁坍塌,里墙剩下厚仅尺许的砖石,却耸立不塌,让人怀疑这其中是否有天意?不管是不是巧合,白衣军因此而士气黯然,顿生退意。
正月十六,白衣军伺机奇袭,‘征讨大元帅’刘惠亲至军前督战时,被开封城的守将施以冷箭,一发中额,重伤扶归。
正月十七日凌晨五鼓,白衣军各部精骑步卒悄然拔营而走,协从诸部按兵未动。至午时,白衣军传骑飞奔,命令协从步卒速速撤走,一时间扬尘蔽日。
正月十八日,开封守城官开门出城,到白衣军扎营地察看,白衣军遗弃的营盘中尽是牛、驴、马的皮肠肺,间以人尸,污染满营。开封曹门至北门外十余里地,尸体遍野,首级满地,死伤者不下十万数,开封推官乃命地方民夫就地掩埋,忙乱十日仍未能清完。城外又遗下牛只三万头,官府禁兵民掠夺,咸以半价卖给乡民。另遗下被掠妇女三千多人,皆令亲属认领,余下数百口无人认领则送入尼庵供养。
白衣军自行撤围而走,剿匪官军依旧与白衣军诸部频繁接战,终不能遽然扑灭。
尽管路途遥远,音讯阻隔,西北谍探能够搜集到的详情也无法完全反映白衣军三打开封的方方面面,雷瑾仍然不厌其烦的询问种种细节,并且对其中含糊不清的地方,即刻要求秘谍总部以及军府秘谍司、斥候局等谍报衙署重新派员核实回报,开封年内能否守住,也关涉到西北的利益,不能不慎重对待。
末了,雷瑾也无心继续微服游荡,吩咐打道回府。
在西北霸主这个位置上,终究是有许多事是他雷瑾所无法忽视的,正如逆水行舟,非进则退,一有风吹草动,就需要筹思对策,妥善处置。弈棋天下,逐鹿问鼎,大势先机的争夺,那是丝毫都不能懈怠的!
第六章(一) 远游之前
三年前开工建造的青螭行宫,现已经接近竣工。
与河中直隶府的其它行宫不同,青螭宫几乎全以青灰色的坚硬石料砌成,宫墙也黯灰发青,远远望去,宛如螭蛟盘踞,蜿蜒青碧。
青螭宫的营建,不曾沿袭中土传统的砖、木、石、瓦混合结构,而几乎完全以石料为主,乃是参酌了幕府中西洋传教士以及来自‘女皇阿罗斯’国匠师的一些建议,也因此揉和了更多的异域风格、西洋风情——这固然是因雷瑾府上的妾婢女奴,很有不少是来自番胡异族的美女娇娃,在营建宫殿时适当考虑这些女眷的感受与喜好,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笼络手段;但其中更多则是出于安抚民心的考量,以及御敌于坚城之下的军事考虑;总而言之,从军政要略上着眼营建青螭宫才是重中之重的缘由。这巍峨矗立于河中府城西面三十里的青螭行宫,虽然尚未完成,但它恰好与河中府城形成犄角之势,互为援应,在明眼人心中无疑便是一处坚固的屯兵雄城,堪作陪都屏藩之一。
春末时节,青螭宫格外的肃穆庄严。
已经完工的高楼耸立云天,气势非凡。
旗帜随风摇动,丹陛之上的伫立铜鹤喷涌着青色云烟,宛如天阙云宫。
当雷瑾的车驾卤簿步出宫门,通过中阙之时,监造青螭宫的职事官吏、民爵公士,一齐跪倒两侧,山呼万岁。
青螭宫前有驰道与官马大路相连,官马大路上走避不及的士庶商民,遥见卤簿仪仗,亦纷纷趋下路旁田野,跪倒在地,深垂其头,以示崇敬与畏服,无有敢于仰而视之者——雷瑾之威势,在西北治下已全然与帝王无异,起居出行上就是有些僭越逾制的地方,士庶人等亦以为理固当然。
黑甲骑军,隆隆驰过,这是卤簿仪仗的先头前驱。
冷酷、威严的军队,军纪森严,如同钢铁铸就,精密而锋利
阳光下,旗帜、戈戟、甲马、战车、盾牌,罩着面甲的骑士只露出冷峻的眼睛,杀气森森,酝酿着血色风暴。
在河中铁血营当值备警的简选乡兵们,也全面参与了沿途一路的警戒。当许多上直乡兵满心里都是对黑甲骁骑的艳羡,甚至嫉妒之时,披坚执锐奉命当直的简选乡兵赵许却对那些威风凛凛的黑甲骁骑视若未睹——此时此际,他的全心全灵,他的眼里,就只有在黑甲骁骑后方徐徐跟进,如火亦如荼的那一拨骠骑劲旅。红帜、红袍、红袄、红缨、红绶,护卫亲军的马队虽是策骑缓进,其徐如林,但在如雷蹄声中却是凛然生威,透出一股子侵掠如火、其疾如风的冷厉气质,雄壮、威武、强悍、刚猛,骑士个个沉静如水,逼人气势却是扑面而来。
作为先头前驱的黑甲骑军,无论是霹雳蔷薇旗下的近卫骑兵独立军团,还是黑底面认军旗下的六大黑旗军团,都是声威卓著的百战劲旅,他们黑甲黑旗的赫赫威名,也是历次战事中用战场上无数鲜血、无量尸骨堆出来的,是踩着敌人的头颅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其中的六大黑旗军团一向以黑为尚,根底更是雷瑾当初倚之起家的本钱——以西北雷氏各支子弟兵为班底编成的‘西北雷氏乡兵’,虽然这么些年下来,诸黑旗军团中的雷氏子弟兵升迁的升迁,调离的调离,战死的战死,伤退的伤退,各大黑旗军团中的雷氏族人也已经不多,人事屡有代谢,一代新人换了旧人,但黑旗诸军团的精锐劲悍,仍然无人可以置疑。不过,如果与雷瑾直辖的护卫亲军相比较,黑甲骑军在西北士民心目中的地位,那又还是稍逊一筹的。在西北士民心中,直属于雷瑾麾下的护卫亲军,就是西北最精锐的骠骑,就是西北最强悍的军团,更是所向披靡的天下强军,它几乎完全由各阶别的军功锐士简选编伍,西北平虏军中最强悍的‘龙骧猛士’至少有一半汇聚在护卫亲军的‘金刀牡丹’旗下,‘龙骧猛士’以下的各阶锐士更是灿若群星,且护卫亲军中的锐士,人人都以获佩‘骠骑金刀’、‘血牡丹’紫金勋徽、‘六骏大铁骑’铜章绶带、‘金星’等为无上之荣耀;而护卫亲军的各级将领、军官/军佐(伎术官)、军吏(军中征辟招募的非军籍胥吏,可计军功授吏士爵秩,可申请转隶军籍),也是从西北幕府隶下诸军各部队之忠勇多谋、身经百战的将领、军官、军佐、军吏中层层选拔,经过严苛的淘汰甄选,可谓千里挑一,岂是等闲可比?而西北最好的战马驮畜、最好的器械甲仗、最好的弓弩铳炮、最好的衣被军需以及最上等的粮饷给养都优先配发拨付于护卫亲军;这样的强悍军团,西北任何一位军官或者士卒能够入选其中,就已经是一种无上荣誉,惶论其他了。所以,此时此际,眼中心上‘只有’护卫亲军的人们,也并不止赵许一个,而是有成百上千。
资深的赏金客第五竹,这个时候驻足于小山岗上白桦林边,他一身行脚商人打扮,胡袍箭衣高踞在一头**明驼上,后头还牵着一头驮满货物的骆驼,翘首眺望着两三里外从官马大路上徐徐驰过的车驾卤簿,他的怀中虽有一具‘千里镜’,却也不想在这当口儿拿出来使用,窥伺车驾卤簿其罪非小,惹人误会的话,他会有不小的麻烦,还是谨慎小心为妙。他的消息来源很灵通,已经知道雷瑾即将被朝廷加封晋爵,奉旨颁诏的朝廷钦差,其大队人马从京师出发,经过大半年的跋山涉水,现已经快到河中直隶府了。据比较可靠的内幕消息,这一次朝廷给平虏侯本人的加封赐诰,除了‘功封一等平虏公爵’,‘世袭罔替’,‘开府’,‘假黄钺’等一堆儿官衔、名号之外,还有功臣、散阶、勋官等一长溜的荣衔,又有‘太保’‘少师’兼‘太子太师’等‘公’(三公)‘孤’(三孤)‘师保’(青宫师保)虚衔加官,本朝也殊为少见。到了这一地步,独霸西北的雷瑾仅只差一步就可晋封‘某国公’之爵,若再上一步就只能封‘某某郡王’、‘某王’等王爵了。当然从目前来看,朝廷尚未窘迫到日暮途穷的份上,根本就不可能以‘国公’、‘郡王’等厚爵加恩于臣下的,本朝吝封公爵之赏乃是众所周知的了,哪怕是开国元勋中的异姓国公也只有身后追赠王爵的哀荣,尚无生封王爵之先例。但这一切都还算不得什么,更值得有心人注意的,还是关于朝廷颁诏命予雷瑾,加‘左都御史’衔‘都督陕西四川云南贵州乌斯藏朵甘鞑靼西域等处地方中外诸军事宣慰军民绥靖匪寇总理粮饷带管盐茶屯田群牧河漕事,钦命子孙世袭永镇其土’的坊间消息;还有些消息则传说朝廷即将收回原赐平虏侯雷瑾佩挂的‘平虏将军’银印,而破例改赐‘平虏大将军’金印,因为两朝帝师宣武公挂‘抚军大将军’金印督师中原,辽东武宁侯挂‘辽东大将军’金印镇守辽东都有先例,平虏侯为甚就不能挂‘平虏大将军’金印镇守西北呢?就是挂‘征西大将军’金印也没什么不可以吧类似的消息在西北甚嚣尘上,真假莫辨,第五竹内心很是怀疑,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这般真真假假的消息其实乃是平虏侯府故意传扬出来的,为的就是在平虏侯进位公爵之前大造声势,形成某种舆情与预期,为将来更进一步坐实雷瑾在西北的割据独霸态势打下基础。
第五竹此时此刻,浮想联翩,忽忽想起当年先皇帝在位时,陕西连年旱蝗,粮食歉收,民生原就艰难,又突遭大灾荒,以致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盗贼流寇蜂起,饥民从贼者十之有九。陕西流寇流突无定,官兵大军进剿,陕西地方兵来匪去,几被焚掠一空。陕西流寇初起时多为乌合之众,不识编伍部勒军法纪律,官军进剿也屡有胜绩,但是陕西各路流寇虽力不能支,却败而不亡,往往败而复聚,分路流窜,突入湖广、四川、山西,窜入河南等省。陕西流寇之乱,亦成为当时雷瑾扭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