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级汇报。

听到汇报后上级也是不敢有任何怠慢,一边指示下属看好相关涉案人员,一面再快马加鞭地向自己的上级汇报。

就这样,案卷被一级级地传递到了长安李世民的面前。

裴寂啊裴寂,这正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你当我不敢杀你么?你以为我真的忘了文静是怎么死的么?现在,你可以考虑后事了。

“诸位爱卿,前司空裴寂,罪行已曝露无疑,死罪有四:身为朝廷三公之一,却不思为百官做好榜样,与妖僧同游,过往密切,实属道德败坏;因过错被免职后,非但不好好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到处胡说八道,将大唐兴起无耻地归于自己的名下;结交妖人,居然自己要当皇帝,隐瞒不报,其心可诛;最后,居然还擅派家奴杀人灭口,草芥人命。卿等认为如何啊?”

大臣们在堂下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大部分人的意见还是建议从轻发落,毕竟裴寂确实曾有功于太上皇,而且他杀那个疯子更多的应该是出于害怕,并不是真心想造反。

看来裴寂之前的攻心战确实起到了相当的效果,为他说话的人还真是不少!

李世民心中是有数的,无论从能力还是胆识来看,裴寂都不是造反的料。自己要杀裴寂主要是出于私心,尤其是一想到刘文静之死心里就压制不住对裴寂的恨。可是现在这么多人为他求情,多少总要给大家点面子的。

得,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裴寂一家给朕有多远就滚多远吧。

而此刻,身陷囹圄的裴寂几乎已经丧失了求生的欲望,每天都是神情呆滞地蜷缩在阴暗角落里等着砍头的判决。他忍不住想起了当年狱中的刘文静,他也是如我这般没有表情,但心里却比我清醒百倍。我现在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想做什么。真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文静,你我当年互不相让又是为何呢?只为了那毫无意义的功名利禄、富贵荣华?唉,估计我很快就要到地下与你碰面了,只是,你我能否杯酒释前嫌,重新把酒言欢呢?

正想得入神的时候,突然听到“嘎吱”一声,牢门被打开了,一个模糊的身影出现在了昏暗的光线中。那人没有急着开口,因为身上的蜘蛛网和灰尘要先掸掉。

待看清楚来人的模样后,裴寂彻底绝望了,只因为——从来人的穿戴来看,应该是宣旨之人。

终于要杀头了么?还是赐我自尽,留个全尸?

来人说了什么,他开头是基本没听进去。只是这最后几句话,他可是听得真真切切!

“……着裴寂全家迁往静州,即刻上路,不得有误。钦此!”

什么,我还活着?恍如九死一生的裴寂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扶着墙角挣扎着爬了起来。顾不得双腿的酸麻,他几乎是半爬半挪地向那位宣旨的官员靠去,只发现对方离他是越来越远,很快就彻底消失在他的视线范围内。

静州,就是今天的广西昭平县,当时属不毛之地。裴寂虽是捡回了条命,却要南下为祖国发挥余热,开发边疆。这对于一个年已六十的老人而言,无异于死缓。

在静州,裴寂以一种传奇的方式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最后旅程。

当地的山区原住民(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上说是羌族,但羌族一直生活在北方,怎么会跑到五岭以南的广西实在奇怪。我推测是因为当地原住民的民族不详,欧阳修和司马光他们也很难考证,在他们的眼里,反正都是夷人,无所谓具体民族,姑且认为是羌族好了)造反,京城有谣言说造反者劫持裴寂做首领。这回唐太宗李世民倒是十分公正:“裴寂本该处死,后来饶他一命,是国家对他有恩。他绝不会如此。”

不久,静州的正式报告送到长安:裴寂非但没有参与造反,反而老当益壮,率领自己的家人击败了叛军,打赢了他人生中为数极少的战役。

真是个不简单的老头子!太宗不禁笑了出来。咳,以前的事,如同过眼云烟,都已散去。老裴毕竟为大唐做出过一定的贡献,老在那地方挨着也怪难受的。念在他与父亲交情深厚,还是让他回来吧。

传旨,召裴寂回京!

客居他乡的裴寂终于盼来了期待已久的好消息,只是油尽灯枯的他没有能再看一眼长安的圆月。旨意下达后没多久,裴寂就病死在了回京的路上。

死后,唐政府追封他为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

裴、刘二人,死得都有些冤。一个客死万里之外,一个被斩首在京师。然而两人的死,却离不开自身的性格弱点。

刘文静正是凭借着他卓越的才能一步步加官进爵,却也因自己的居功自傲、心情浮躁而授人以柄,结果枉送了性命。裴寂则因为结交李渊而发家,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他没有能够预见到最后的胜利者,站错了队伍,最后被一再贬谪,客死他乡。简单说,刘文静是因为才能而发迹,最后死在了才能上;裴寂是靠投资某一势力成功,也因投资不准而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根据各人在太原起兵时的功劳大小,曾发放过免死铁券。其中,李世民、刘文静和裴寂免死两次,唐俭、殷开山等免死一次。

但是铁券这玩意儿的荣誉性远大于实际性,任何帝王,如果想除掉某人的话,有多少张免死铁券或是免死金牌都是白搭。因为每一个帝王都知道,如果臣下打算造反的话,是不会给皇帝发什么免死铁券的。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水浒传》里的小旋风柴进。李逵为了他打死了高俅高太尉的兄弟高廉的小舅子殷天锡,柴进还十分天真地把事情全揽到了自己身上,以为“太祖武德皇帝”发给他家的免死铁券可以派上用场。结果还不是身陷囹圄,几乎把命赔上。

在现实中,想要保全自己,要么势力强大,让别人对自己心生敬畏,不敢加害;要么夹着尾巴老实做人,不对别人构成威胁。

第二十一章 房谋杜断

去吧,长江后浪推前浪,该走的总是要走,该来的也一定会来。追随李渊起兵的功臣中的大部分,在贞观初年的时候,随着裴寂退出政治舞台,都做了同样一件事——“卒”,相继让出了自己的位置。政坛新秀,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等等,则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跻身权力核心的中央。

贞观初年,政治上的各项事务,几乎都是围绕着上面几位和李世民而开展的。

'杜如晦'

裴寂死后,杜如晦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房玄龄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两位都是自李家太原起兵不久即投入李世民帐下,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功劳赫赫。现在二人共同负责辅佐朝政,提拔人才,更难得的是彼此惺惺相惜,同心协力,没有出现常见的面和心不合,互相拆台的情况。

房玄龄善于出谋划策,杜如晦善于决断,史称“房谋杜断”。两位合作亲密无间,相得益彰,朝野上下也是好评如潮。

可惜天妒英才,贞观四年,蔡国公、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总监东宫兵、尚书右仆射杜如晦(瞧瞧他有多少官职)病重不起。太宗十分关切,派皇太子李承乾前往问安,后来又亲自前往探望。

看着病榻上已经枯槁得不成人形的老伙计,李世民握着杜如晦的手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杜如晦也是感动的一塌糊涂,只是自己已无力说话,只有同样的泪水纵横以作回应。

太宗见杜如晦已经病入膏肓,无力回天,同为人父的他深知此刻杜如晦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子。为了了却爱臣的一桩心事,杜如晦之子杜构就在病榻前被破格提升为尚舍奉御。

然而人力终究无法抵抗病魔。贞观四年,三月十九日,唐朝名臣,久经考验却尚未大展宏图的杜如晦同志因病去逝,年仅46岁。

太宗“哭之甚恸”,追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文官正一品,非领导职务),下葬时,又再加封司空,谥号“成”。同时,命令书法家虞世南为杜如晦撰写碑文。

谥法曰:安民立政曰成。这个谥号,充分体现了朝廷对杜如晦所做贡献的肯定。任何官员。如果能得到这个称号的评价,也就意味着他为官为人的成功,可以前无愧于古人,后竖榜样待来者。“成”实在是一个足以令杜如晦安心离去的评价。

杜如晦走了,但他永远留在了李世民的心里。自那以后,李世民每次得到好东西,都要派人送一份到杜家,就连一次李世民吃到一个进贡的甜瓜,觉得味道很好,便立刻分出一半派人送到杜如晦的墓前,进行祭奠。

每每谈起杜如晦,他就忍不住伤心流泪,并对房玄龄说:“以前卿和如晦一起辅佐朕。如今朕只能看到你,却看不到如晦!”

节哀吧,世民老兄!虽然如晦走了,但玄龄还在,你还在,特别的是魏征这个乡巴佬还在,贞观长歌,还是在不断地奏出更强的音符!

'房玄龄'

房玄龄,在儒家看来,是个标标准准的正人君子。

他父亲病重,倍受折磨一百多天,房玄龄实实在在地做到了孝子的标准:他父亲生多长时间的病,他就在床前伺候多长时间,尽心尽责,毫无怨言。

可惜孝子的父亲还是驾鹤西去了,房孝子自然是嚎啕痛哭,居然五天之内滴水不进,差点就追随先父而去。如此,可谓至孝!

然而,房玄龄却并不是一个只知道读死书,不问天下事的酸腐之人。…》小说下栽+。电子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