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人生幸福论-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之,请自嗣同始。“他在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表现了谭嗣同的伟大精神,在他看来,能为变法而死,能为昌盛国家而死,死得其所,是他的幸福所在。

    他连呼“快哉!

    快哉!“表现了崇高的幸福观。那些只知追求物质财富、只知追求物质享乐的人,绝对不会有林则徐、谭嗣同这样的情怀。

…… 315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992

    第三章 三 决定主体欲求的精神因素(下)

    幸福是灵魂的杰出活动A主体的性格气质与幸福A幸福是灵魂的杰出活动A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指出,“幸福是灵魂的杰出活动”。

    (有的译文为“幸福是灵魂的现①实活动”。)

    在灵魂的活动中,他又特别强调理智,认为灵魂由理性与非理性(即情绪、情感等)两部分构成。

    “如若人以理智主宰,那么,理智的生命就是最高的幸福。”叔本华也认为“人的最高的、永恒和丰富的快乐,实是他的心灵。虽然我们在青年时不了解这一点,事实上却是如此。”

    他还认为文化对幸福的影响,远远超过财富对幸福的影响。如果人只是追求财富,心灵上一片空白,“结果是对任何其他事物的影响便麻木不仁。

    他们对理智的高度幸福既无能为力,就只有沉迷在声色犬马中,任意挥霍,求得片刻的感官享受。“

    ②在历史上,还有许多思想家谈到过这一问题。其基本的意思,是说幸福与人的内心世界的状况,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幸福或痛苦来说,主体的精神因素的重要性,远远超出外在因素的重要性。

    在某些问题上,确实如叔本华所说的那样,痛苦或幸福并非

    ①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第4页。

    ②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第7页。

…… 316

    03第三章 幸福与主体

    取决于客观事件,而取决于感受主体的看法。

    试举一例来看。

    按照一般人的思维方式,亲人亡故是最令人痛苦的事,可是庄子在自己的妻子去世后,却鼓盆而歌,傲然自乐。到他家吊唁的惠施问他:你的夫人为你生儿育女,替你侍奉老人,治理家务,对你们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在她死了,你不悲痛,这已经是有背于做人的道理了,你怎么还敲着盆子高兴地唱歌呢?

    这不太过分了吗?

    庄子回答说:你讲的不对。

    我的夫人刚死的时候,我怎么能不悲伤呢?但是后来我想,人是由气聚而成的,“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现在她死了,也是“变而至死”。这好像春、夏、秋、冬的运行一样,是自然规律。她死了,就像在天地这个大屋子里睡着了一样。如果我跟在她后面号啕大哭,这不是说明我不明白人的生死这一番道理吗?既然是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然后又变而至死,这又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呢?所以我停止了哭,转而鼓盆而歌。

    从人情上讲,庄子为妻子的死鼓盆而歌,是否应当受到指责,庄子这一套理性至上的理论是否太残酷无情了,我们暂不去管它,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我们要研究的是什么原因使庄子由悲痛转为快乐的。是什么因素使庄子由悲转为乐的呢?答案只能是他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他觉得人的生死不过是自然的演化,人由自然而来,又回到自然,这是值得高兴的。这样看,庄子在他妻子死后的悲痛与快乐,是由庄子自己的看法决定的。

    乍一看来,这是一件荒唐的事,是一种荒谬的理论。但是仔细推敲起来,这种情况和说法在一些事情上还是有道理

…… 317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103

    的。因为人的情感、情绪,与人的认识还有所不同,它不是对外界事物本身的简单、机械的反映。人的情感、情绪、各种心理体验,总是有人的理性参与,有人在以往长期生活中形成的观念、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渗透在其中。外界的事物只不过是一种引发情感体验的最原始的因素,只是一个信息源。可以说,人的内心世界的各种因素,共同构成一个信息处理机,对外界传入的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再通过人的言行与表情,把对信息的处理结果,表现出来。所以在表现出来的结果中,渗透着大量的主体的精神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结果似乎成了被主体的主观因素所决定的东西了。

    罗素在《走向幸福》一书中,对这一问题也发表了许多议论。他在第一章讨论人为什么会有不幸时,列举了当时在英国、美国经常看到的人们的不幸的表现。他认为,“这种种不幸的根源,部分在于社会制度,部分在于个人心理——当然,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社会制度的产物”。

    ①他认为,为促进人的幸福,在社会制度方面需要进行改革,但是有一部分人的不幸,与社会制度无关。他说,这一类人“他们没有经受过来自外部的巨大痛苦。我假定,他有足够的收入解决温饱住宿问题,身体健康,能够从事各项普通的活动”。这种人的不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世界的错误看法、错误的伦理观,错误的生活习惯所引起,结果导致了对那些可能获得的事物的天然热情和追求欲望的丧失”

    ②,因而失去了幸福。

    ①罗素:《走向幸福》,第5页。

    ②②罗素:《走向幸福》,第7、14页。

…… 318

    203第三章 幸福与主体

    罗素的《走向幸福》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题为“不幸的根源。”在这一篇中,他指出了造成个人不幸的一些主观因素,其中有过分的自我专注,总感到今不如昔的悲观主义,把竞争的成果看作幸福的主要源泉,有强烈的忌妒心,有犯罪感、虐待狂等心理疾病等。他认为这些主观因素,都是使一些人得不到幸福的精神根源。从这个意义上说,痛苦是灵魂的愚笨所致。反过来说,幸福是灵魂的杰出活动。灵魂的愚笨与杰出,与人的痛苦、幸福直接相关联。

    主体的性格、气质与幸福A性格、气质,是主体精神因素的重要方面。这些因素与人的幸福问题,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罗素所列举的导致不幸的主体因素中,有一些就是性格、气质的问题。他在《走向幸福》的第八章里,专门讨论了“虐待狂”的问题,这种人总是抱怨周围的人用不公正的态度对待他,好像他总是受到别人的虐待,总是别人欺负了他。罗素写道:“要是我们以为人人都在虐待自己,那是不可能感到幸福的”。

    ②

    罗素所说的这种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是常常能见到的。这种人的性格特点是偏执,总是认为自己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对别人缺乏理解和信任。

    他们往往不尊重别人,但对此毫无觉察与反省。总是认为别人不尊重他,总是认为别人与他过不去。这种人对自己的优点、能力、知识,估计得过高;对别人的优点、长处总是看不到,而只看到别人的不足,夸大别人的缺点。天长日久,使积怨甚多,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了。自以为别人对他不公正,虐待了他。这种人经常处在苦恼之中,感不到周围的温暖,没有幸福感。

…… 319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303

    还有一些人心胸狭窄、性格内向。针尖芝麻大的事,也要存在心里,甚至多少年不忘。鸡毛蒜皮一般的事,也看得很重,非要计较一番,弄个清楚明白。这些人会活得很沉重、很劳累。人们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矛盾、有误会。人们的性格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爱好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利害关系也有不同,因此发生一点矛盾和冲突是难免的。若是一宗一件都要论个长短,就会整天被这些琐碎的事情搅得心神不宁,人人都处于紧张状态,生活还有何快乐可言。那些性格内向的人,不愿意把郁积在心里的话对别人讲,只是在自己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念叨,或是暗自抱怨,独自一人长嘘短叹。这种人与人来往少,孤僻、不合群。其心中也许是明白如镜,但是不善于言谈,不善于通过恰当的方式把自己的情绪抒发出来。时间长了,就会变成一种心理疾病。这时,如果再不明白自己性格上的弱点,不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的性格,那就会终生与幸福告别了。

    关于性格与幸福的关系,以往的思想家也有论述。叔本华曾说过:“我们所能获得的快乐,事先就由我们的个性决定了。”

    ①“我们的幸福大半依赖我们的本性是什么,我们的个性是什么”。

    ②他又说:“一种平静欢愉的气质,……理知清明,生命活泼,洞彻事理,意欲温和,心地善良,这些都不是身份与财富所能作成或代替的。……这些美好的性质既没有人能给你,也没有人能拿走,这些性质就比我们所能占有任何其它事物重要,……一个良好、温和优雅性格的人,就是在贫

    ①②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第4、5页。

…… 320

    403第三章 幸福与主体

    乏的环境中也能怡然自得;然而一个贪婪、充满嫉妒和怨恨的人,即使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的生命也是悲惨的。

    具有常乐的特殊个性人士,他拥有高度的理智,别人所追求的那些快乐,对他来说是多余的,甚至是一种负担和困扰。“

    ①我们撇开叔本华整个思想体系的是非得失不论(这个问题不是本书要解决的问题)

    ,他的这些关于性格与幸福的关系的论述,还是很精彩的,符合实际的。

    沙甫慈伯利也谈到过性格与幸福的关系。他对一个性格比较好的人,为什么能比较容易得到幸福作了一番解释:“一个人,他的性格如不是特别的坏,就易于懂得如何相当的一部分幸福……是从与他人相共的满足和快乐中分得的,是在友伴群中得来的,是从我们四周围的人们的快乐幸福的状况中,从关于这种幸福的记载和叙述上收集来的……这种同感的快乐是如此有潜移的力量,而且弥漫我们的生命如此之广,以致几乎没有一件满足称心之事,不是以他们为主要部分。”

    ②把这个话反过来,就是这样一个意思:一个性格不好的人,就感受不到与周围的人相处之中所能获得的快乐。沙甫慈伯利是一个性善论者,他认为人身上有一种“天然情感”

    ,这就是善意,对族类的同情心。这种天然情感是人获得充实的幸福的唯一手段。

    ③人的性格好,这种天然情感就能发挥作用,人就能获得幸福。不论沙甫慈伯利讲的人的天然情感是真是假,他讲的人的性格好就可以从周围的人中获得幸

    ①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第7页。

    ②③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第773、769页。

…… 321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503

    福,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有的人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自卑感很重,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处于受气包的地位。这些性格特征对于个人幸福来说,也是一种障碍。性格懦弱的人,虽然也有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