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谋高手李鸿章-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只有为洪秀全殉葬了。
南京城下,号称八十万的太平军,竟然撼不动曾国荃的不足三万人,这已经够让太平军憋气窝火的了,而在上海那边,李鸿章也大大地露了一个脸。
李鸿章秘密抽调前线的部分淮军,杀奔七宝,发现七宝已为太平军所占据,但这座镇子没有城墙,于是李鸿章令郭松林部以火枪开道,程学启部随之杀入,硬生生地切入太平军腹心,将太平军一切为二。随后,郭松林部由北朝南,程学启部由南朝北,以洋枪对准太平军疯狂射击,打得太平军呼天抢地,如飞奔逃。
然后淮军急忙修筑临街工事,以民房为掩体,架炮列枪,严阵以待。没过多久,就见黑压压的太平军冲了上来,这是由谭绍光亲率的两万精兵,都是积年的老兵,最善于打狠仗。但是淮军的子弹无论怎么打都不见减弱,自始至终的密集火力,令谭绍光无计可施。
李秀成的火力优势,遇到曾国荃就吃了瘪。而李鸿章的火力优势,为何却总是能够体现出来呢?
兵贵精而不贵多,原因仍然在于战斗力。湘军淮军,已经被曾李打造成了铁一样的战斗团队,但是太平军的战斗力每况愈下,不堪提起。所以湘军能够咬牙顶住太平军的火力优势,而太平军却拿李鸿章的火力优势束手无策。
勇敢的谭绍光发起了三次冲锋,却都无法冲破淮军枪炮形成的死亡之网,从早晨打到中午,太平军终于被生生打残,谭绍光无奈下令撤退。
淮军冲出营垒,衔尾追杀,大将韩正国在追杀中不慎被子弹命中,当场身亡。
淮军是从湘军的母体中生出来的,长期担任曾国藩亲兵统领的韩正国,就是联系两军的脐带。现在这根脐带被咔嚓一声剪断了,这标志着淮军终于进入了成长期,也意味着曾国藩对这支部队彻底丧失了控制力。
扭转战局的一战
发现上海城外的淮军连战连捷,躲藏在租界里的英法联军顿时毛了,有没有搞错,原来太平军这么不抗打,早知道我躲到租界里来干什么?
来找李鸿章的,是英国将军斯狄夫雷。他要求与李鸿章组成国际维和部队,共同进攻嘉定。之所以进攻嘉定,是因为早在淮军参战之前,英法联军就成功地夺取了这座城市,进而威胁到太平军的老巢苏州,结果惹火了李秀成,驱三十万人马大举杀来。英法联军不支,落荒而逃,退回上海。尽管斯狄夫雷成功地把嘉定丢失的责任全推到了商务大臣薛焕的身上,可是他自己心里清楚,嘉定之败,让联军的地位在上海官绅心目中一落千丈,如果不能再夺回嘉定,以后他就没法子在中国混下去了。
令北京城闻之惊恐的英法联军,竟然自己找上门来央求合作,这是李鸿章外交上的重大胜利,他当然没有理由拒绝。
英法联军既然能够直捣北京城,撵得咸丰皇帝向热河飞逃,其战斗力绝对是不含糊的。此时与淮军联手,嘉定太平军如何吃得消?不出意料,嘉定城被淮军拿下。
夺得嘉定,淮军的兵锋直指昆山、苏州。慕王谭绍光忧心如焚,调集听王陈炳文、潮王黄子隆,再次集结重兵,向着四江口推进。此地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扼制苏杭水道的关键所在。太平军据有四江口,就可以通过水路运输粮草辎械,而如果被淮军夺走四江口,苏州就沦为了绝地。
此时在四江口,已有淮军几路人马据营而守。谭绍光驱师大至,先将淮军营垒团团围困起来,却围而不攻,反而挑拣了白鹤港死地,扎下大营,公开向淮军邀战。
白鹤港距青浦极近,是用兵的绝地,三面环敌,一面背水,倘遇强敌,逃无可逃。谭绍光是精熟兵法之人,他如此做法,就是要效秦汉年间的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欲陷于死地而激起太平军的斗志。
另一个原因是,谭绍光是太平军中以悍勇闻名的战将。其人十六岁追随金田团营打天下,是李秀成最倚重的大将,他曾回师击溃清军的江南大营,因而受封健天义。此后谭绍光陷杭州、湖州,又被封为慕王。其人之悍勇,名播天下,无法忍受淮军比他更凶悍的现实,因而要邀斗淮军,比一比谁才是真正的天下猛将。
谭绍光此战,与李鸿章第一场虹桥之战,以及为解况文榜之围的七宝之战,情形差不多,都是拼死一决。倘若赢了,谭绍光就可以驱师大进,摧枯拉朽,直入上海;倘若输了,则是连个退路都没有,因为他已经将自己置于必死之地。
李鸿章如何不知道四江口之战关系重大,遂亲率淮军中三员猛将:郭松林、程学启并刘铭传,杀奔白鹤港。到了地方就见谭绍光的大营森严,杀气腾腾,竟然无懈可击。原来这谭绍光,不惟善攻,更善于防守。
无法攻克也得攻,李鸿章这时候已经对西洋兵器了然于心,遂令英法联军、常胜军集中炮火,向白鹤港谭绍光大营无休无止地狂轰,直到把营垒打得彻底散架,这时候郭松林居中,程学启居右,刘铭传居左,三名猛将开始疯狂冲击谭绍光的大营。激战中程学启胸口负伤,索性卸甲裹伤再战。
饶是谭绍光再狠,也狠不过郭松林、程学启及刘铭传三名悍将联手,勉强支撑了大半个时日,谭绍光的大营终于崩溃了,丧失了斗志的太平军丢掉武器,向着四面八方哭号着奔逃。
可是太平军驻扎于死地,如何又能逃得了?淮军向前推进,大批的太平军落水而死,而被淮军杀死的太平军就超过了两千人。
谭绍光从水路走脱,退回苏州城,从此闭门不出。
四江口之战,于李鸿章而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不仅彻底扭转了上海的颓势,而且彻底掐断了太平军的水路粮道运输,置太平军于必死之地。
李鸿章也凭借这一战的胜利,被朝廷任命为江苏巡抚,去掉了令人不爽的署理两字。
如此明显的战局,有眼睛的人都看得明明白白。于是据守于苏州外围的太平军,纷纷向李鸿章派出信使,要求投降易帜,跳到李鸿章这条永远不会沉没的战船上来。
李鸿章大喜,急忙写信向老师曾国藩炫耀,曰:敝乡人陷在忠党(指李秀成部)最多,来归者相望于路。
收到弟子的来信,曾国藩泪流满面。此时他的弟弟曾老九,正被李秀成围攻甚急,险象环生。
纳降受降真忙
九月,依然是曾国荃最亢奋的日子。
置身于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双双合围之下,曾国荃拼了老命,挥舞着战刀于战壕中大吼大叫,吼到了喉咙出血的程度。
太平军冲锋,照例是以两人一组,抬着木板,板上是泥土,冲到壕沟边儿上,连板带泥一块儿丢到沟里,想要填平壕沟,冲杀过来。曾国荃以劈山炮不停地轰击,双方不眠不休,如此激战了两个昼夜。突然之间,湘军的营门大开,一支万人敢死队呐喊着杀入太平军之中,呼喊声震动天地。
曾国荃报功称:一日内破坚垒十二,杀八千人,援贼气夺。
正在兴高采烈报功之际,突听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就见湘军大营的壁垒,有两处飞上了半空,土石飞落如雨,大营墙坍。原来(:文:)李秀成(:人:)地面上(:书:)的进攻(:屋:)只是佯攻,他早已派了工兵于地下土拨鼠般掘土而进,挖到了曾国荃大营的墙脚下,埋好炸药,把湘军大营炸开了两个缺口。
这下子曾国荃急了,亲自站在垒壁上,逼迫着湘军士兵站在营外,与太平军冲上来的大队人马厮杀,环掷火球,间以枪炮,太平军不屈不挠,前一队被杀光,后一队又冲了上来。惨烈的厮杀后面,营中的湘军急如星火地大搞工程基建,迅速把两个缺口补上。
此时曾国荃的处境,与白鹤港谭绍光极其相似。按理来说,谭绍光顶不住李鸿章的死啃猛打,曾国荃这边也没理由顶住李秀成的凌厉重击。但由于太平军已经丧失了对洪秀全的信仰,战斗力始终提不起来,最终导致了两边结果的反差。
此外,还有一个极关键的因素,李秀成和李鸿章两人都是唯武器论的信奉者。李秀成的信奉,是有那么个意思就行了,想办法搞到足够数量的洋枪洋炮,就能够应付过去。李鸿章却是此一观念的绝对信奉者,他既然要以洋枪洋炮对敌,在军械装备上务求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比如说淮军大将刘铭传,此人悍勇无匹,却在沪上没怎么露面,直到白鹤港会战,才突然杀出。这是因为李鸿章到了上海之后,就把刘铭传部移交给了英国人,由英国人亲自训练,同时为刘铭传配备最优质的火器。直到确信刘铭传的战斗力已经超过了英法联军,李鸿章才开门把刘铭传放出来,所以会一战而收全功。
可见这世上,观点无所谓对错,说人是战争的关键要素是对的,前提是你必须要把手下的人训练出来。训练不力就说这种话,不过是自欺欺人。说武器是战争的关键要素,同样也没错,但前提是你的武器装备必须占有绝对优势。工作不做到极致,任何观点都没价值。工作做细腻了、扎实了,任何观点都能够获得支持。
曾国荃最艰苦的日子,却是李鸿章最风光的时辰。太平军整营整营地向李鸿章投降。最早投过来的,是南汇的吴建瀛部,先前在七宝阵亡的都司刘玉林,就是吴建瀛的麾下。然后是常熟的骆国忠,李鸿章命其建“忠”字营。然后是太仓的钱寿仁,不解何故,此人投奔过来之后,竟然改名叫周寿昌,他的人马遂改称“昌”字营。诡异的是,当时朝廷也有一个周寿昌,幼时就有神童之名,是朝中有名的文臣。李鸿章不可能不知道周寿昌其人,却让钱寿仁也改叫这个名字,此事殊是怪异。
此外,合肥盐枭、巢湖水贼郑国魁、郑国榜兄弟也要求归正,由是李鸿章的淮军迅速扩张,眨眼工夫就扩张了十倍有余,总兵力竟多达六七万之众。
乱糟糟之际,太仓守将蔡元隆也派人来央求投降。
蔡元隆的诈降
说起蔡元隆其人,委实诡异透顶。其人年方二十四岁,风度翩翩,眉目如画,一袭白衣,玉树临风。不惟外表漂亮,更是文武兼备,他的书画堪称双绝,又是用兵如神的战场猛将,凶悍的英法联军都在他手下吃过亏。法国少将卜罗德,就是丧命在他的手下。
有资料称,蔡元隆是东王杨秀清的女婿。另有人爆料说,蔡元隆是忠王李秀成的女婿。从当时的情况来研判,这两个说法有可能都对。因为蔡元隆有三个正式老婆,还有一个小妾,都是绝色的美女。虽说当时的中国是一夫多妻制,但有钱男人不管娶多少老婆,正式的大老婆只有一个,连皇帝的皇后都只有一个,蔡元隆这里却有三个正式老婆。可见,这三个女人的家世背景都是有来头的,而且很难分出高下,所以蔡元隆干脆让大家平起平坐,通通都是大老婆。
据此推断,这个蔡元隆,应该是既娶了东王杨秀清的女儿,还娶了忠王李秀成的女儿,另外还娶了一个在太平军中的地位不亚于杨秀清与李秀成的某个家伙的女儿。因为一堆王爷岳父摆不平,只好大家都是大老婆。
蔡元隆是湖南华容人氏,自打曾国藩的湘军崛起,蔡元隆就偷偷地给曾国藩写了密信,央求投降回家。可是投降这种事,要看机缘的,比如说听王陈炳文,不停地写信要求投降,可直到他以太平军的身份被打死,也没找到个投降的机会。这个蔡元隆运气好,碰上了李鸿章。
李鸿章大喜,遂将这个出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