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体的命运-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史条件。解放开创了新的权力关系,后者必须受制于自由的实践⑧。
由于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一个牵涉到劳动的规范概念,由于人性的实现依赖于人类劳动的条件即生产方式,由于生产方式并非一成不变,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对人性实现的理解中包含着其历史观。生产方式是自然和社会对立统一的基础,“历史并不是作为‘产生于精神的精神’消融在‘自我意识’中,历史的每一阶级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由此可见,这种观点
…… 408
第六章 人类主体——社会历史的产物 363
表明:人们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⑨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历史并非一系列偶然事件;历史阶段也并不互不相干,历史阶段之间的相互取代是有其必然性和目的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也就是一个几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依次更迭的过程。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运动以及由此造成的生产方式的变化,必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毛泽东把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并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归结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马克思早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描述了这一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进步的实质、动力和标准。认为每一历史时代的进步既具有相对的一面,又具有绝对的一面,但社会进步的总的历史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这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内在动因所决定和推动的。社会进步也就是人类进步,它总是具体地、历史地体现在人类的解放程度中,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解放和自由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人的解放也就是人从自然力和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人类只有废除私有制,扬弃异化劳动,才能获得解放了的人性的充分实现,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存在着人性真正实现的劳动条件,在这种条件下,人们能自我意识地、自主地和创造地投入他们的劳动之中。
必须说明的是,福柯对19世纪资本主义现象的批判,很容易使人们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观点,如福柯在分析各种生物权力的实施时指出,人的积累适应于资本积累,人类团体的增长与生产力的扩张以及利润的有差别分配相联系。再加
…… 409
463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
上福柯有时候也作了直接说明,把马克思与爱因斯坦相提并论,福柯更象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如在一次对话中,他指出:他经常从马克思那里引证概念、文本或短语,但从未感到有必要在引证的同时添加脚注和赞扬短语的证明标鉴。假如他这样做了,他就会被认为晓得和尊敬马克思并将适当地在(所谓的)马克思主义杂志中得到尊重。但是,他引证马克思,并没有说引了,并不使用符号,并且由于人们不能确认马克思的文本,所以人们把他看作是并不引证马克思的某人。
福柯反问说,难道某个物理学家在撰写物理学专著时,感到有必要引证牛顿和爱因斯坦吗?物理学家使用他们,但并不需要引号、脚注和颂扬性短语,以证明自己完全忠于大师的思想。由于其他物理学家知晓爱因斯坦所从事的一切,他们就能在这位物理学家的著作中发现爱因斯坦。福柯接着断言:“在目前,倘若不使用直接或间接相关于马克思的思想的一系列概念,并把自己置于为马克思所限定和描述的思想境域内,就不可能著写历史。我们甚至可以惊奇地发现在成为一个历史学家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间最终没有什么差别。”
D E然而,实际情况表明,福柯并非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在人性、权力、历史这三个密切联系的问题上,福柯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分歧相当明显。在每一个差异点上,都反映出福柯考虑问题的独特视角。福柯认为人是历史的产物,但由于他把历史当成逻各斯的展开和追忆,因此,个人也就消融在逻各斯的消长起伏中。归根到底,福柯所讲的历史其实就是一种概念史。
…… 410
第六章 人类主体——社会历史的产物 563
对于他人的评价、分析甚至批评,福柯是这样反应的,“我认为事实上我已被填入政治棋盘上的大多数方格中了……作为无政府主义者,左派分子,卖弄的或伪装的马克思主义者,虚无主义者,明目张胆的或隐秘的反马克思主义者,服务于戴高乐主义的专家治国论者,新自由主义者等。这些描述本身没有一个是重要的;但凑在一起则意味着某些事情。
并且我必须承认我更偏爱它们意味着什么。不错,我并不喜好鉴别自己,但对我被他人所判定和分类的不同方法感到有趣。“
D F尽管福柯不喜欢别人给他贴上种种标签,但是本文还是下了一个结论:福柯并不是“非理性主义者”
,福柯是“反结构主义者”
、“反技术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因为这不仅符合福柯的真实意图,而且如果他还健在的话,他肯定会对此感兴趣的。
一代哲人去矣,但是,他的“作为艺术品的生活”
,他的极富创造力的思想和追求真理的无畏精神必将永存。
注 释:①《存在与时间》,1987年三联版,第30页。
②LaVolontédesavoir,第207页。
③M。福柯和N。乔姆斯基:《人性:正义对权力》,载由F。埃尔德斯编的《反思之水:人类的基本关切》,1974年版,第171页。
④参见《人性:正义对权力》,第174页。
⑤L‘archéologiedusavoir,第264页。
⑥L‘archéologiedusavoir,第16页。
…… 411
63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
⑦L‘archéologiedusavoir,第230页。
⑧《作为自由的实践的自我的关切的伦理学》,载《最后的福柯》,第2—4页。
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43页。
《监狱交谈:与M。福柯的会谈》,载《激进哲学》,1977年春D E季,第16期,第15页。
福柯:《论战、政治和置疑》,载《福柯选集》,第383—384页。
D F
…… 412
附录一 参考书目
一、福柯著述
1。
Maladiementaletpersonalité。
(《精神疾病与人格》)。
Paris:PUF,1954。
2。
“Introduction。”
ToL。Binswanger,LereQvetl‘éxistence。
(“TraumundExistenz”)
(《梦与存在》“序言”)。
Paris,1954。
2(英译)
“Dream,ImaginationandExistence。”
(《梦、想象与存在》)。由F。威廉斯译,载《生存心理学和精神病理学评论》第19期,1984—1985年第1期,第29—78页。
3。
Folietdéraison。
Histoiredelafolieàl‘ageclas-sique。
(《癫狂与非理性:古典时代的癫狂史》)。
Paris:Plon,1961,于1964年再版缩写本。
1972年再版初始全本。
并附有不同的前言和两则附录:“Lafolie,l‘absenced’oeuvre”
(《癫狂,作者的缺失》,载《圆桌》,1964年5月)和“Moncorps,cepaper,cefeu”
(《我的身体,这张纸,这股火焰》,载《帕德耶》1971年9月。
3(英译)
MadnesandCivilization。
(《癫狂与文明》)
,由R。霍华德译,由J。白希龙撰写导言。
…… 413
863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
NewYork:Pantheon,1965。英译文是由1964年法文缩本再加上初始本的一些内容结合而成的。
4。
“Lafolien‘existequedasunesociété。”载《世界报》1961年7月22日,与让—保罗。韦伯的会谈。
5。
ReviewofAlexanderKoyre,Larévolutionas-tronomique,Copernic,Kepler,Boreli。
(《天文学革命:哥白尼、开普勒和波来利》)
,载《法国报刊新闻》第108期。
1961年12月。
6。
Maladiementaletpsychologie。
(《精神疾病与心理学》)。
Paris:PUF,1962,196。该书第一部分与《精神疾病和人格》相同。
6(英译)MentalIlnesandPsychology。
(《精神疾病与心理学》。
由A。谢里登翻译。
NewYork:HarpBerandRow,1976。
7。
“le‘non’dupère”
(《父亲说“不”
》)。载《批判》第178期,1962年3月,第195—209页。7(英译)“TheFather‘s’No‘。”
(《父亲说“不”
》)
,载由D。布沙尔编辑的《语言、反记忆、实践:论文和会谈选集》,Ithaca:CUP,197,第68—86页。
8。
Naisancedelaclinique。
Unearchéologieduregardmédical。
(《诊所的诞生:医学知觉的考古学》)。
Paris:PUF,1963。
修订本出版于1972年。
8(英译)
TheBirthofClinic:AnArchaeologyofMedicalPerception。
(《诊所的诞生:医学知觉的考古学》)
,由A。谢里登译。
NewYork:Pantheon,1973。
9。
RaymondRousel。
(《雷蒙。卢塞尔》)。
Paris:Gali
…… 414
附录一 参考书目 963
-mard,1963。
9(英译)
DeathandtheLabyrinth:TheWorldofRaymondRousel。
(《死亡与迷宫:雷蒙。卢塞尔的世界》)。
由C。鲁斯译,J。阿什伯里写序。
NewYork:DoubledayandCompany,1986。
10。
“PréfaceàlaTransgresion。”
(《违犯之序》)。载《批判》第195—196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