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管理大道-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篇传文,重点有三:
1。管理制度化是末,不是本。管理必须建立制度,但是制度化的管理,并不能治本,所以不能称为良好的管理。
2。管理合理化才是本,无一事不合理,便是良好的管理。合理不合理,很难讲,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我们以合乎人性的需求来作衡量,从人性的角度来判断合理与否?所以人性化管理,也应该以合理为根本。
3。依人性来寻找合理,称为由情入理,务求合情合理。依制度来寻求合理,称为依法办理,必须合理合法。知本的管理,是先由情入理,养成大家自律的良好习惯。不得已才依法办理,以减少不必要的诉讼案件。
大学传文五释格物致知这一篇传文,是朱子补撰的,用以解释格物致知的道理。原来的这一部份,已经找不到了。
补撰的内容,主要在说明知识管理的要义。
〔原文〕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主旨〕说明管理者要明辨是非,必须重视格物致知。
〔注释〕
(一)致知是把知识推展到极点的意思。
(二)格物即深研事物的道理。
(三)即物而穷其理,意思是就每一件事物,穷究其中的道理。
(四)豁然指开朗的样子,贯通是前后一致而不矛盾。豁然贯通,便是开朗得前后贯通的状态。
(五)表里指外表和内里,精粗为性质的精细与粗糙。表里精粗是事物的形状和性质,内外巨细都包括在内。
(六)全体大用指整体的作用。
〔今译〕致知在格物的意思,是想要把知识推广到极点,就必须从每一件事的道理,都拿来追根究底,找出真正的性理。因为我们人类的心灵,具有认知的能力,而宇宙间的万事万物,。电子书。都有其自然运作的性理。只是我们对于事物的道理,并没有研究得十分透彻,所以我们的知识,就不能达到无所不尽的地步。大学之道告诉我们应该把所有的事物,都用已经知道的性理,当作基础,更进一步追根究底,以求推展到极点。这样用力研究,时间久了,自然豁然贯通,对于事物的内外形状和粗细性质,都无不了然。于是我们的心灵,必能发挥整体的巨大作用。这种过程,称为事物性理的穷究紧追,便是知识的极点。
〔引述〕管理的根本在于明辨是非。但是世间的是非,原本十分难明。必须做好格物致知的功夫,就各种事物的道理,下一番穷追究底的钻研,务求形状、性质各方面,都能够彻底了解,才能够养成慎断是非的习惯,培养判断是非的能力。天下万事万物,怎么可能逐一加以深究?但是道理毕竟是相通的,只要用心专一,真正有所了悟,必能豁然贯通。那时候由通而专,再由专而通,便是抓住了物格而后知至的要领。
大学把格物致知,放在诚意正心的前面,主要用意在提醒我们,先分清楚是非,再来毋自欺,也就是以理智来指导情感,比较容易修治自己和实施德政。
不欺骗自己,如果没有是非做基础,又怎么知道什么叫做欺骗自己呢?理智地分辨是非,然后以不欺骗自己的心情,来慎断是非。才不致说一些歪理,硬要自欺欺人。
从传五到传十,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并且逐一加以说明。把管理的每一种功能,都依照程序,提示要点,供大家参考运用。
这一篇传文,重点有三:
1。管理是以明辨是非为根本,先做好是非化,再确立制度化,比较容易订定合乎是非要求的制度,推行起来,自然顺利而有效。
2。要明辨是非,必须以理智指导感情。一般人用感情来分辨是非,喜欢的为是,不喜欢的即为非,简直是没有是非。居于感情的好恶来订定制度,就是不合乎根本的要求,很难令人接受。
3。管理者先做好格物、致知的功夫,才能够以理智指导感情,表现出慎断是非的良好态度。
站在是非难明的立场,来格物、致知,然后再以所获得的知识,来实施管理,就成为大家所信任的知识管理。
大学传文六释诚意这一篇传文,主要在说明情绪管理的要义。
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主旨〕说明诚意的要点,在不欺骗自己。管理者要做到慎独,必须诚其意。
〔注释〕(一)毋是禁止的意思。
(二)自欺即是自己欺骗自己。
(三)恶恶的第一个恶字,是动词,表示厌恶的意思。第二个恶字,是形容词,表示不良好的事物。恶恶的意思,便是厌恶不好的事物。
(四)好好的上一个好字,是动词,表示爱好的意思。下一个好字,是形容词,表示美好的事物。好好即爱好美好的事物。
(五)谦即满足的意思。自谦表示自我满足,不需要添加虚伪造作。
(六)独指独自一个人,并没有其它的人在场。
(七)闲居就是独处的意思。
(八)厌然是躲躲闪闪,好象见不得人的样子。
(九)揜即遮掩,与掩字相通。
(十)着其善的着字,意思是显明、显著。把好的地方彰显出来,称为着其善。
(十一)其严乎的严字,是敬畏的意思。其严乎,便是十分敬畏。
(十二)润是不干枯,有光彩的意思。润屋指装饰房屋,润身即修养自身。
(十三)广是宽大的意思。
(十四)胖是安适的意思。
〔今译〕诚其意的意思,主要在不要欺骗自己。好比我们不喜欢腐坏的臭味,那样地厌恶不好的事物;好比我们喜欢美色,那样地爱好美好的事物。没有丝毫的矫饰、造作,便是自我的满足。所以管理者的自我修养,应该特别重视独自一个人,并没有其它人在场的情况,能够不自欺。
修养不够的人,独处时以为他人没有看到,便做出不良的事情,甚至不必有什么限制。看见修养良好的人士时,便躲躲闪闪,好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样子。企图掩饰自己的不是,彰显自己的好处。殊不知别人看起来,如同看见肺腑一般,企图掩饰,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心诚实,别人可以从外表看得出来的道理。所以管理者的自我修持,必须特别注意独处的时候。
曾子说过:“一个人以为自己独处,并没有他人在场,实际上,周遭随时都有许多人在注视着;很多人在指指点点,十分令人敬畏,丝毫也马虎不得。”有钱人想要装饰自己的住屋,有德性的人,则想修养自己的身心,做到心胸广大,身体安适的安宁地步。君子想要达到这种期望的境地,必须诚意地不欺骗自己。
〔引述〕格物致知使我们获得知识,但是有知识的人,不能保证不欺骗自己,做出一些违背良知的决策。所以格物致知之后,必须毋自欺,使自己的情感,接受知识的理性指导,才不致知行相违背。有知识的人,却做出没有知识的行为,这和没有知识是一样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够以理智指导自己的情感,做到自律而不违法纪,政府便可以无为而治。
不自欺的要点,在慎独。决策者拥有最后的决定权,有如独处一般,必须提高警觉,随时有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员工,对自己监督得十分严苛。不要以为自己的决策,员工必须遵守,而且无可置疑。实际上员工的反应,甚至于社会大众的感受,力量都十分强大。所以管理者一定要慎独,随时诚实地面对自己,丝毫不敢欺骗自己。
这一篇传文,重点有三:
1。法律只能够要求大家不要欺骗别人,凡是诈欺事件,都要受到取缔。但是诈欺的对象,很明显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
2。毋自欺的对象,是我们自己,成为法律所不足的部分。在日常生活当中,人难免欺骗自己,譬如吃饱了、觉得有寒意、很美、对方不友善等等,实际上却未必真实。但是在管理上,特别是做决策的时候,一定不能欺骗自己,才能够站在慎断是非的立场,来明辨是非。
3。有旁人在场的时候,我们往往提高警觉,为的是做给别人看。单独一个人,并没有他人在场,常常会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做出一些有旁人在场时不敢做的事情,以致产生不合理的行为。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应该慎独。要求自己,即使没有别人看见,也要提高警觉,因为天知、地知,终究会被他人察觉,所以不能自欺。
大学传文七 释正心修身
这一篇传文,主要在说明正心和修身的关系。
〔原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主旨〕说明修身的基础在正心。
〔注释〕(一)忿是愤、恨的意思。懥是愤怒的意思。由于愤恨或愤怒,大多由身体的姿态表现出来,所以说身有所忿懥。
(二)正即端正。不得其正就是不够端正的意思。
(三)好是喜好,乐是喜欢。
(四)忧患是患难的忧愁思虑。
〔今译〕“修身在正其心”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心里,如果有了愤怒或忿恨,内心就不能够端正。一个人的心里,如果有了恐惧,内心就不能够端正。一个人的心里,如果有了爱好和喜欢,内心就不能够端正。一个人的心里如果有了忧愁思虑,内心就不能够端正。心中有了上述的愤怒、恐惧、喜爱、忧虑,就会产生眼睛看着,却好象没有看见一样;耳朵听着,却好象没有听见一样;嘴巴吃着,却不知道是什么味道。所以说修身的基础,在于端正自己的心念。
〔引述〕身心是合一的,心中有什么样的意念,身体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姿势、体态。心平才能气和,一旦有了愤怒、恐惧、喜爱、忧虑,内心就不能维持端正的意念,因此影响到五官的判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要修己,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的心思。所以观念正确,实在是修身的先决条件。
人是观念的动物,具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管理者要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必须先端正自己的观念。观念正确,才能够表现出合理的态度、行为。合理的行为态度,才能够产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含有伦理的人际关系)。有了这样的关系,自然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这一篇传文,重点有三:
1。正心是修身的基础。端正自己的心思,成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的要求。大家立公心,凡事站在公的立场上来思虑。不可以因私害公,以私心来掩盖公心,便能够做好修身的功夫。
2。心平才能气和。心里没有忿怒、恐惧、贪图和愁虑,才能够耳聪目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