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智者人际-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利盘特生性憨直,释尊非常同情关心他。释尊把他叫到跟前,谆谆告诫他道:“要守口如瓶,不要表露自己的意思,不要去做不该做的事,学做一个呆子,如果你确实能记住这一点,就会有所进步。”

周利盘特花了数年的功夫,终于记住了释尊的教导。

于是释尊又对他说:“你花了三年时间学会了这句话,现在我要告诉你这句话的意思。人生在世有十恶,即身、口、意三恶。其中身有三恶,即杀生、偷盗、淫乱;口有四恶,即妄语、两舌、恶口、秽语;意有三恶,即贪婪、嗔怒、邪见。这些罪业合起来称为十恶。只要能够不涉十恶,就可以得到彻悟。”

周利盘特遵循师父的教诲,虔心奉行,不久心中的怀疑和困惑就渐渐消失了,终于成为一名大彻大悟的人。

有一天,释尊派周利盘特为五百名女弟子演说佛理。好多弟子心想:“那个呆子竟要来为我们布道,看看他能讲出什么道理。他如果来了,我们一定要好好驳斥他。”

周利盘特终于来了,他说道:“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很笨的人,大脑迟钝,我一生只学会了一句话,可是,我都能自始至终地持行……”

整个道场顿时鸦雀无声。原本有意为难他的人,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有一次,释尊带周利盘特进王宫为国王说法,周利盘特在门口被卫兵拦住了。于是周利盘特只好在门外等候。于是释尊进去向国王说明情况,告诉国王周利盘特是一位觉者。

国王就问:“听说他是呆子,只学会一句话,像他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大彻大悟呢?”

释尊微微一笑说: “国王,知识在精不在多,重要的是去实践。不错,他只懂得我教他的一句话,但是他能透彻明白个中的道理,并且精励持行,所以身、口、意都能保持清净。”

摘自《佛经珍言》

读罢这则故事,让我想起成语“呆若木鸡”和俗语“聪明反被聪明误”。

成语“呆若木鸡”,可能人人会用,但是谈到它的出处,就叫人目瞪口呆。

一日读《庄子》,读到一则小故事,赫然发现里面也有一句成语,等到把故事读完,这才惊觉我们平日可能把成语都用错了。

这个故事是教人怎么养鸡: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

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

又过了10天,齐王又来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10天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没料到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去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这便是“呆若木鸡”的出处。

原来,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实可以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不是最厉害的。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敌人望风逃。

木鸡不易得,养鸡人知道。

武林高手难求,行走江湖的人也知道。

“望之似木鸡”,这是斗鸡追求的境界。不是骄气,呆气。

外表的活泼、逞强、伶俐,都是好的,但是还不够,还需要不断地磨练,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凝聚于内,看似呆呆的,无啥稀奇,可是那些存心挑衅、争先恐后的斗鸡,碰到一动不动却内蕴真气的木鸡,却根本不得近其身,对方还未出手,自己先就吓破胆了。

呆气难得。

“飞扬跋扈为谁雄”,固然是一种英雄豪情,然而真正的技斗者,是经历了多年的淬炼,最终才说:“差不多可以了。”

动如风,不动如山,动与不动都是力量所在。

骄气、盛气,似乎是斗鸡的基本条件,而呆气,才是可以克敌制胜的内在力量。

“呆若木鸡”这句成语,值得重新想一想。

第68节:与欺辱自己的人

世人对佛陀的尊崇,曾引起一位弟子的嫉妒。有一次,那名弟子竟然当着释尊的面谩骂他。

可是,不管他骂出多么难听的字眼,释尊都沉默不语,不加理会。当他骂累了,释尊就问他: “如果有人想送礼物给对方,对方不肯接受,那么,这份礼物该属于谁呢?”

弟子不加思索地回答:“当然应该属于送礼的人哪。”

释尊笑着又问:“对呀,就像现在,你把我骂得一钱不值,但是如果我不肯接受,这些责难又该属于谁呢?”

弟子哑口无言,顿时觉悟到自己是多么无知和浅陋;他马上向释尊道歉,请求谅解,同时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诽谤他人了。

释尊向众弟子们讲述过这段趣事后,进一步说法道:“学道之人如果挨了骂就马上反唇相讥,或存报复之心,那么,就如同向天空吐痰一般,不但不会刺伤别人,反而会溅到自己身上,弄脏自己,使自己受到污染,大家千万牢记。”

据《四十二章经》

2002年间,我受聘于广东科技系统一家公开发行的报社,负责采编策划、统筹及广告经营。报社负责人是与我认识多年的朋友,此前也曾在某策划公司共过事。因此,在待遇福利方面,口头约定给我广告额30%的提成作为报酬。可是工作近半年,为报社创收了数十万的利润,却不见报社兑现对我的承诺,多次催问未果。后辞职,并被报社领导告之:“待遇一事,不能以现金兑现,只能给你广告版面的补偿。”遭我拒绝并向劳动部门举报后,报社干脆答复说我在此前“从未提出过提成一事”,换言之,就是“不给提成了,你白干了”。当时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在朋友的支持下,准备向有关部门举报报社及其负责人存在的其它违法违纪事实。后却又被朋友出卖,将所有计划全盘向报社负责人托出,令该负责人恼羞成怒,对我采取了多种手段的报复。甚至故意捏造事实,企图使我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一计未成,又生一计。又以匿名信的形式,向我所担任理事职务的社会团体领导成员寄发诽谤我的信件。

当时,许多朋友都担心我会精神崩溃,想着法子开解我。其实,到了后来,我没有了生气。那是因为我读了这则故事,和佛经中的《莫生气歌》,还有禅语:“如有人欺你、辱你、笑你、毁你,你该怎样? 我当回他、忍他、避他、让他,再过十年,你且看他。”于是,我冷静了下来。

生气只会令人难以消受,身心不安不乐,宛如蒙上一层阴影,失去了平日的光彩。尤其遭受侮辱时,简直无法抒解愤怒的情绪。若不讨回公道,积愤于胸,缠绕数日、数月、数年,甚至终生不能释怀。但若逞一时之快,讨回公道,虽抒解了愤恨之情绪。随后便有恐怖的阴影笼罩身心,挥之不去。结怨扯不平,便是打在心底的死结,一样令人终生不安不乐。

生气之事大都因他人而起,随时随地都有事情令人生气,而且,生气时,不能像饥渴那样,吃过喝过便没事,往往不能发泄负面的情绪。若已抒解情绪,却有吃不完兜着走的后患。若人不善于处理生气的情绪,不能忍受侮辱,日子将很难过。

《法句经》中说:“要如大磐石般,不被八风吹动;即使遭到非难或赞美,也不能动摇自己的心志。” 意思就是要我们坚定不移,泰然自若。在佛教里,八风又名八法,此八风能煽动世间的爱憎之情,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能不为八风所动的人,才是沉稳自若的人。

平常人一旦受到非难就恼羞成怒,受人赞美则沾沾自喜。其实,不论褒贬与否,别人之所以说你,至少说明他人对你很在意,因此无论是好是坏都要接受,而且要心存感谢。

总之,不论是非难或赞美,都不可受毁誉褒贬所左右,才是最理想的处世态度。

第69节:互欺与互信

从前,北印度有一木匠,技艺高超。擅长以木头做成各式人物。所做女郎,容貌艳丽,穿戴时尚,活动自如,并能斟茶递酒,招呼客人如真人无异,非常神奇。唯一不足之处就是不能说话。

当时,在南印度有一位画师,画技非常了得,所画人物,栩栩如生。有一次,来到北印度,木匠久闻此画家大名,意欲二位大师相聚一下。于是备好酒菜,请画师来家作客。又让自己所做的木女郎斟酒端菜。招呼十分周到。画师见此女郎,秀丽娇俏,心生爱恋。木匠看在眼里,故作不知。

酒酣饭饱,天色已晚。木匠便要回去自己卧室,临走时,故意将女郎留下,并对画师说U“留下女郎听你使唤,与你作伴吧。”客人听了非常高兴。等主人走后,画师见女郎伫立灯下,一脸娇羞益发可人。便叫她过来。但是女郎不吭声,没有动静。画师看她害羞,便上前用手拉她,这才发觉女郎是木头人,顿自觉得惭愧,心念口言说:“我真是个傻瓜,被这木匠愚弄了。”越想越气,要想办法报复。于是在面向门口的墙上,画了一幅自己的像,穿著完全与自己一样。并画了一条绳在颈上,像是上吊死去的样子。又画了一只苍蝇,叮在画中人的嘴上,画好象后,便躲在床底下睡了。

第二天早上,主人见画师久久未出,看见画师门户紧闭,叩门无有人应。透过门窗缝隙向内望去,赫然看到画师上吊,惊恐万分,马上撞开门户,用刀去割绳子。这时画师从虻鬃瓿隼矗相视大笑。画师说U“你用木头女郎骗我,我也画像来吓你,算是我们宾主各不相欠吧”。二人又说到世人你虞我诈,就和你我今天的作法没有差别。于是感慨世上虚伪无处不在,一齐出家修道去了。

据《杂譬喻经》卷八

真诚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要求,所有的人际交往的手段、技巧都应该建立在真诚交往的基础之上。尔虞我诈的欺骗和虚伪的敷衍都是对人际关系的亵渎。真诚不是写在脸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伪装出来的真诚比真正的欺骗更令人讨厌。

但是在有些人心目中,人世间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充满尔虞我诈的机心与算计。对于他人,每个人都得在自己心中挖下一道壕堑。它既不相信“兼相爱”,更不承认人际之间有通过合作“交相利”的可能,因此无论何人,都不过是实现一己功利目的的工具而已。连道德伦理的绝对律令,也被当作一种争夺利害的巧妙手段。不仅仅是政治,整个社会人际间的关系,都被视为博弈论中你赢我就输的零和博弈。用曹操的话说,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没有任何中道可走。谋略的泛化是一种社会之癌。它的扩散毒化着生活世界的氛围,使正常的公共秩序无法形成。文明社会的规则,要想在这种谋略氛围中建立,将如沙上建塔,顷刻倒塌。

我们小的时候,总觉得这个世界无限美好,对人性善良没有一点的怀疑。随着时间前行的脚步,渐渐地我们长大了,接触到大自然以外的人为世界之后,才开始感觉人世间不再是那么的宁静平和。直到工作后才体会到人间的冷暖、世态的炎凉。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之后才发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