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智者人际-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徒弟奉命到市上去找。路上,碰到一个窑工,正赶着一头驴子,驴背上负了很多的窑器,运到市上去出售。那驴子忽然失了一脚,身子一歪,把背上所负的窑器都落在地上打碎了。
这个窑工哭哭啼啼,懊恼得不得了,徒弟见了觉得很奇怪,就问那个窑工说∶“你为其么哭得这样悲伤呢?”窑工回答说∶“我怎能不哭呢?这些窑器,我整整花了一年功夫才做成,今天原想运到市上去换钱的,却不料这头坏驴子,顷刻之间都给我打碎了,你想我懊恼不懊恼?”
这个徒弟听了,心里却很欢喜,他想∶“这头驴子很好,窑工要做上一年,它只要转瞬之间就毁坏了。”于是,他就对窑工商量要买这头驴子。窑工正是求之不得,立刻把驴卖给他。
这个徒弟就骑着驴子回来,见了教主,教主问他:“为什么不把窑工找来却买来了一头驴子?”那徒弟回答说∶“这驴子的本领比窑工大得多。那窑工一年所做成的窑器,它只把身子一歪就毁得干干净净了。”
教主连连摇头,对徒弟说∶“你真是笨人,一点知识也没有。这驴子能在顷刻之间打破窑器,但它却一百年也做不成一个窑器呀!”
选自《白话百喻经故事》
树有根,水有源。忘恩负义为人所不齿,知恩图报才是做人的美德。俗语中经常以“黄眼狗”、“白眼狼”称呼那些受人供养很久,不但没有报偿,且常做损害的事的人。在十七世纪,丹麦和瑞典发生战争,一场激烈的战役下来,丹麦打了胜仗,一个丹麦士兵坐下来,正准备取出壶中的水解渴,突然听到哀嚎的声音,原来在不远处躺着一个受了重伤的瑞典人,正双眼看着他的水壶。“你的需要比我大。”丹麦士兵走过去,把水壶送到伤者的口中,但是对方竟然伸出长茅刺向他,幸好偏了一边,只伤到他的手臂。“嗨!你竟然如此回报我。”丹麦士兵说:“我原来要把整壶水给你喝,现在只能给你一半了。” 这种背恩忘义的人,和他亲近,和他在一起,是有损无益的!
有时候,尽管你一个人做了千件好事,到时候若有一、两件不合他们的心意,他们就会把你诸般的恩惠忘得一干二净。一辈子不顺心的事,也可能就嗟怨你!只懂批评,不懂欣赏也是现今普遍的社会风气;干了百桩好事,但有一桩差错,整个社会就抓住那把柄不放,直到把你攻击得体无完肤。怎样胜过忘恩负义之罪呢?莫只是挑剔批评,要懂得发掘别人的好处,欣赏别人的好处。今日社会人士之所以多有情绪低落,原因之一是无人欣赏,无人鼓励……有一个女士,家里有丈夫、儿女,外面有一份兼职,兼顾得很好。但不时感到压力大,乏人欣赏,工作又艰难,于是情绪愈来愈低落。就在她感到难过莫名时,忽然有人送来一束鲜花及一张字条,纸条上写着:“你是一个好母亲,好太太”;署名是她的儿女和丈夫。这位妈妈见到眼前的鲜花和字条,感动得眼泪直流,情绪低落一扫而空!
欣赏别人,对人对己都有益处;不但提升了别人的生命,也提升了自己的生命。
许多时候,负资产、破产、生病……等磨难,令我们失掉感恩的心,在逆境中我们应怎样感恩呢?起码可以为自己耳能听,口能讲,眼能看,脚能走而感恩。人若以恶报善,行径是危险的,罪是严重的。我们不要吝啬对人及时表达鼓励和欣赏。一位诗人如此提醒我们说:“宁在今天收到一枝小玫瑰,犹胜于了此余生后收到一束亮丽的鲜花。宁在今天听到一句中听的话,犹胜过心脏快要停顿时,听到千句好话。宁在今天看到友人发自真诚的微笑,胜于入殓时亲属的潸然泪下。”
第10节:钉子钉进人的心
从前,在一个水池里,住着一只坏脾气的乌龟。他跟两只经常来这里喝水的大雁成了好朋友。
后来,有一年,天旱了,池水干涸,乌龟没办法,只好决定搬家。它想跟大雁一起去那南方生活,但是它不会飞,于是两只雁儿用一枝树枝,叫乌龟咬着中间,雁儿各执一端,吩咐乌龟不要说话,就动身高飞。它们飞过翠绿的田野,飞过蔚蓝的湖泊。地上的孩子们看见,觉得这个组合很有趣,拍手笑起来:“你们看呀,那只乌龟好滑稽啊。”乌龟本来是洋洋得意的,听到这些嘲笑后大怒,就想开口责骂他们。口一张开,就跌下来,碰着石头死去了。
雁儿叹气说:“坏脾气多么不好呵!”
选自《白话百喻经故事》
有一个男孩,很任性,常常对别人乱发脾气。一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告诉他:“你每次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颗钉子在后院的围墙上。”第一天,这个男孩发了37次脾气,所以他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的,男孩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比钉下一颗钉子要容易些,所以他每天发脾气的次数就一点点减少了。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乱发脾气了。父亲告诉他:“从现在开始,每次你忍住不发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过了许多天,男孩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了出来。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后院的围墙前,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现在看看这布满小洞的围墙吧,它再也不可能回复到以前的样子了。你生气时说的伤害别人的话,也会像钉子一样在别人的心里留下伤口,不管你事后说了多少对不起,那些伤痕都将会永远存在。”
从医学角度来说,“坏脾气”的不同表现往往与身体可能会得的某些疾病有着密切联系,好激动、易发火可能就会引发高血压,所以医学专家提醒大家,对自己或家人的“坏脾气”不能忽视,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一味迁就可能会引发出更严重的疾病。那些竞争意识强、好胜、脾气急躁、易冲动、发火、人际关系紧张的人易患心脏病和糖尿病;好激动、易发火、好高骛远、心情压抑的人易患高血压。
脾气坏者常常会自我安慰:“我这人就这样,脾气急一点,但为人真诚,是性情中人。”就这样,他自己定了格,把特定环境一时的脾气变成常规或习惯,奉为信条,于是脾气就成为性格。这种想法害人不浅。历史上的张飞就是典型的“坦白认错,死不悔改”的代表,结果为自己的坏脾气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急风骤雨的方式通常不适合长久的友谊,再深厚的感情也经不起“坏脾气”这颗钉子的摧残,更多的时候需要和风细雨。我曾遇到过一些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们关爱后人,在一些事情过后,悉心点拨,使我真正认识到:坏脾气一发作,有百害而无一利,过后10倍的努力都消不掉坏脾气发作的后遗症;受众是你至爱的亲朋,有可能忍一忍原谅你的过失;而受众若是你的竞争对手,你则是自掘坟墓。爱你的人因为爱你而忍受你的缺点;恨你的人正好抓住了你的弱点;跟你不熟的人会因此而不再往来。如果坏脾气要带来这么多不愉快,那么还有什么理由能让我们不再激动,学会忍受呢?
让我们时刻记住,不要随便把钉子钉进别人的心里。
第11节:贪财害人
有一个牧羊人,很会牧羊,他所豢养的羊繁殖得很快,没有多久,他的羊从几千只到一万只了。
他很是节省,从来不肯杀一只羊请客或自己吃。别人见到他虽是眼红,可是却也奈何他不得。
那时,有一个人,很会机巧诈骗,走过来甜言蜜语地和他做成很好的朋友,牧羊人信以为真。
于是这个人就对牧羊人说∶“我和你已成为知己朋友了,心里不论什么话都可以来谈。我知道你没有妻子,很是寂寞。现在我打听到东村有个女郎真是美丽极了,给你作妻子,很是合适。我作介绍人,是一定可以成功的。”
牧羊人听了很高兴,就给他很多羊和一些其他礼物,算作聘礼。
过了几天,这个人又来对他说∶“她已经答应作你的妻子,而且你的妻子今天已经生了一个儿子了,我特地来给你道贺。”
牧羊人听到还没有见过面的妻子,就已经替他生了个儿子,心里更加欢喜,就又给了他很多羊和别的东西。
再过了几天,这个人又走来说∶“唉!真可惜,你的儿子今天死了!我真替你难过呢。”
牧羊人听了以后,便号啕大哭,悲痛不止。
选自《白话百喻经故事》
佛教里有一种多闻的人,经不起名利食色的诱惑,便贪著于世间的欲乐,为它所诳惑,而抛弃了修习善法功德的财宝。结果,不但丧失了善法,而且也丧失了生命及财物,弄得大忧苦、大悲泣,正是自寻烦恼。
郭俊是来余姚打工的贵州人。一次,他和老乡郭仕松合谋,让郭仕松在余姚骗称“郭俊会把人民币由少变多”,竟真有一个叫王某的人上钩。王某随郭仕松到郭俊所在租房,郭俊当场为王某表演人民币一张变两张的法术(其实是趁王某不注意偷偷塞了一张纸币)。博得了王某的信任后,便叫王某多带些真钱来变。
几天后王某联系郭俊请求变钱,在郭俊要求找个安全地方后,和丈夫带了2。4万元到余姚一旅馆。郭俊先以买刀片要用为由将王某骗出房间,然后将钱用白布包起来并绑好,又让王某丈夫去端盆水,乘机将钱和随身带的废纸调包。等王某丈夫端水回来后,郭俊将废纸包用两块玻璃夹住并绑好放在水里开始变钱。随后,郭俊告诉王某要等七、八个小时才能变钱出来,以还要买玻璃为由溜出房间,但因王某紧跟无法脱身。而此时王某丈夫因怀疑拆开包,发现已经被调包后,用温州话打电话给妻子让她带郭俊回来。当郭俊和王某一起扛着玻璃来到旅馆门口时,被守候在那的民警抓获。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世人争来争去,却总戡不破一个“财”字。如果跟一个如此贪财相处,并非好事。他可能会为了蝇头小利就出卖你,算计你。而通常人们知道这些人的真面目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敢轻易接近这些人;也有人会因恨成仇,反过来算计他。这样你争我斗,不知何年是尽头。只弄得人心惶惶,失去了原有的自由与信任,这个世界的洁净也被污染了。百丈禅师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本来不曾有所谓‘空无’,也无所谓‘实有’,不存在什么是非垢净,也非故意来束缚人的思想。只不过是人偏偏妄自执著算计,要按自己的意思做出若干种解释,起若干种知见,又生若干种爱畏喜恨之心。只要能悟到一切事物本来没有种种分别,分别知见不过是从人的一念中妄想颠倒,执取外相中生出来的,这样就会心与境不相干扰,心灵才会得到解脱。”
人的本性是清净无染的,但是要脱离苦海、解脱成佛,还必须依法修行,以求去迷转悟,返本归真。贪、嗔、痴、恶见等,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只有摒弃一切欲望,心无所求,对周身事物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才能摆脱烦恼,达到涅解脱,做到“其心豁然,明净皎洁”。
第12节:邯郸学步
从前,有一个人,很希望得到国王的欢心,就请教人家说∶“我怎样才能讨好国王呢?”
那人对他说∶“如果要得到国王的欢心,就得处处学着国王的样子。
于是,这个人就跑到国王跟前去,看着国王的举动,一心要学国王的样子。
那时国王正在不断地挟眼睛,这人也就不断地挟眼睛。国王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