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帝王师:刘伯温-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惟庸来的时候,外面正下着雨夹雪。

整个1374年,刘伯温在恍恍惚惚中度过。他每天还会拖着病体去上早朝,不过经常迟到。迟到的时候,他就站在宫门外,浑身不易察觉地颤抖。不迟到的时候,他在朝堂上一语不发。站在他身边的人总会看到他在闭着眼,喉咙里发出母鸡下蛋的声音,同时还会闻到他口里呼出的如同畜群的味道。

大家都说,刘伯温老了,而且病得不轻。两年前,他刚到南京时,有人看到死神在他家大门前徘徊。后来,就有人看到,死神进了他家庭院,在那里,死神一直向他的卧室探头探脑。再后来,大家在他的庭院里也看不到死神了,有人推测说,死神已进了他的卧室,刘伯温离死不远了。

朱元璋早就知道刘伯温重病在身。不过他从没有关心过,人们对他的冷酷无情大为惊讶,而朱元璋却有不同的想法。那还是1374年夏天,一个酷热难耐的中午,朱元璋对宋濂说:“刘伯温这人死不了,他自以为是个神人,不会在该死的时候死去,而是在想死的时候才能死去。他现在还不想死呢。”

宋濂并没有把这句话透露给刘伯温。他知道这句话并不是好话,担心刘伯温受到刺激。虽然没有这样的刺激,刘伯温的病情还是在一日千里地恶化。他的眼睛已经看不清东西,眼前永远是白茫茫的一片,他的肺部和肝部持续地疼痛,使他无法入睡。他的精神越来越差,经常把来看他的人误认为是远古时的人。比如有一次,他就把宋濂误认为是盘古,并且问宋濂:“当初你开天地时用的是板斧,可当时天地混沌,什么都没有,你的板斧是哪里来的?”又有一次,他把宋濂误认为是创造了人类的女娲,当宋濂和他交谈时,他一直窥探宋濂的屁股。宋濂问他原因。他说:“你的尾巴呢?你不是人首蛇身吗?”

宋濂后来就很少去看他了。最后一次,宋濂悄悄地问他:“你是不是在装疯卖傻啊?”刘伯温眯着眼,一本正经地问宋濂:“这么多年你去哪里了?我们浙东四先生就只剩我一个人了,我好孤独啊。”宋濂以为他认出了自己,正准备高兴一场,却听到刘伯温喃喃地说:“章溢啊,你怎么这么多年不来见我啊?”

胡惟庸来拜访刘伯温,不是他的本意,而是朱元璋的意思。朱元璋对他说:“大家都说刘伯温病入膏肓,我不太相信。你去看看他,到底怎么回事。”

胡惟庸只好来见刘伯温。他和朱元璋不同,他是个理性主义者,理性主义者认为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所以刘伯温病重是事实。当他见到颤颤巍巍走出来的刘伯温时,更深化了这一认识。

刘伯温其实不是见胡惟庸,而是“听”胡惟庸。他侧着头,用耳朵对准胡惟庸,认真地听胡惟庸讲话。

胡惟庸说:“我是奉皇上之命来看你的。”

刘伯温就点头。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胡惟庸又说:“其实我和皇上一样,想看看你什么时候,死!”

刘伯温也点了点头。

很久的时间,胡惟庸没有说话,刘伯温也不说话,客厅里安静得如外太空一样。

突然,刘伯温突然伸出右手的食指,放到耳边,说:“你听,太阳在轰隆隆地响。”胡惟庸还真就去听了,可他什么都没有听到,他只是看到外面的雪大了起来。他不以为然地说:“今天没有太阳,正下雪呢。”刘伯温“哦”了一声,突然又煞有介事地说:“你感觉到没有,大地在转,飞快地转动。”胡惟庸心里说了句“疯子”,嘴上却说:“地怎么会转?刘基,你幻听啦。”

他站了起来,叫外面的跟班进来,跟班手里端了一个四方盒子,他把盒子放到刘伯温身边的桌子上,说:“我早就听说你病得很重,根据你的病情,我找了几个高明的医生,为你配了几服药,相信你吃了,肯定会痊愈的。不要担心。”

刘伯温就站了起来,说:“谢谢,我马上吃。”胡惟庸也站了起来,转身要走。这个时候他听到刘伯温说:“五年后,我们再见。”胡惟庸又转过身来,皱眉问:“你说什么?”刘伯温看了他一眼,胡惟庸吓了一跳。刘伯温的黑眼球已经不见了,俨然是个瞎子。他又听到刘伯温小声地说:“五年很短,我等你。”胡惟庸莫名其妙,笑了笑,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刘伯温的家。刘伯温站在那里,突然说了句:“但愿我没有说错。”这就是胡惟庸最后见到刘伯温的情景,也是刘伯温在人间最后见到胡惟庸的情景。胡惟庸把这一场景用语言的方式传递给朱元璋时,朱元璋“咦”了一声说:“刘基该不会真的不行了吧?”胡惟庸用一副悲痛的声调说:“据臣的观察,应该是不行了。”朱元璋陷入沉思,良久才说:“我看我有必要见见他。”不过,据经常去看望刘伯温的几个大臣说,现在见刘伯温,如同见个傻子。刘伯温已有点神志不清,自说自话,根本无法和他正常交流了。朱元璋半信半疑,终于在1375年阴历二月的一天,他命刘伯温来见。

最后一面

刘伯温和朱元璋在人间的最后一面,是自古以来凤毛麟角的一幅柔情似水的政治画卷。实际上,朱元璋每天都能见到刘伯温,朝堂上,他经常会在不被人注意时把目光扫向刘伯温。那时的刘伯温,双眼呆滞,不经意地打着并不响亮的嗝。在透进大殿的熹微晨光中,朱元璋看到刘伯温呼出的气有时候是五彩的,有时候是乌黑的,还有时候,看不到他呼出的气,就像是个不能呼吸的死人。

他眼中的刘伯温,虽然老态龙钟,精神萎靡,但直到1375年阴历二月,二人独自相见之前,他从没把死亡和刘伯温挂上钩。可当他第一眼看到几乎是挪进来的刘伯温时,内心深处不由得一动,脑海中一道闪光,“死亡”两个字跃上眉头。

刘伯温要跪下去,他没有让。非但没有让,一股“悔之晚矣”的心态使他不由自主地快步走向刘伯温,握住了他的手。刘伯温的眼眶里仍然是白茫茫的,但他能看清眼前这个人,就是他把毕生精力和智慧都捐献给的那个人——朱元璋。

两个人都老了。刘伯温是生理上的苍老,而朱元璋则是心灵上的苍老。两个老人面对面坐着,谈着谈着,就掉进了回忆的陷阱中。

朱元璋先开了头。他说:“刘先生还记得当初陈友谅来攻南京,阵势骇人,是您让我稳住阵脚,调兵遣将,才避过那一劫。”

刘伯温吃了一惊,他知道,自己真的快要死了,连朱元璋都看出来了。如果朱元璋没有看到他即将死去的信息,这个忘恩负义的人是不可能谈这样的事情的。

他笑了笑,说:“不记得了。”

朱元璋潜意识里当然没想让他记得,所以继续说:“后来小明王被张士诚攻击,所有人都同意我去拯救他,只有你不同意。就是在那次,陈友谅趁我后院空虚,兵围洪都。如果不是您,鄱阳湖之战的结果如何,还真未可料。”

这件事,刘伯温必须要记得。他严肃地说:“您是真龙天子,就是没有我在,您也一样平安无事的。”

朱元璋摇了摇头,但马上又点了点头。又接着说道:“后来就是张士诚、方国珍、蒙古人,我每一个对手的消失,都有先生您的运筹帷幄,功不可没啊。”

刘伯温闭上眼睛,白色的曙光消失了。他看到了鄱阳湖,还有鄱阳湖上密密麻麻的战舰。他看到一颗火球正在飞向朱元璋的指挥舰,他听到自己那底气十足的声音,叫朱元璋赶快离开战舰。他叫了起来。

这时,他感觉朱元璋在推他。他睁开眼,看到朱元璋惶恐的神情。朱元璋说:“先生你在喊什么?”刘伯温这才意识到,他的神经在刚刚又陷到错乱的泥沼中了。

当他恢复平静时,朱元璋又追忆着往事。朱元璋说:“帝国初建时,我是胆战心惊,我从未想过会有1368年那一天,我居然成为了皇帝。如果不是您的《时务十八策》为我指点迷津,我现在还会从梦中惊醒。”

刘伯温极端谦虚地说:“《时务十八策》只是几张纸而已,纸上谈兵。如果没有皇上您的精明手腕,再好的策略也只是说闲话。”

朱元璋叹息了一声,说:“先生是否还记得您对我说过,王保保不可轻?”

这件事,刘伯温当然也记得。而且,自他1368年说出这句话后,现实情况一直在验证着。

王保保自1368年聚兵占据甘肃后,朱元璋的远征军一直对他进行持续不断的攻击。在付出了巨大伤亡后,好不容易把王保保逐出甘肃,但结局更糟糕。王保保逃出山西后,开始和朱元璋的远征军玩起了游击战。

当时朱元璋远征军总司令徐达在横扫中国境内的蒙古势力时,最头疼的就是王保保兵团。这是一支军纪严明、骁勇善战、来去如风,并在血腥中成长起来的兵团。在王保保的领导下,这支兵团众志成城,用徐达的话而言就是,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徐达兵团在每次和王保保兵团的战役中,都会取得胜利,但在伤亡面前,胜利就不值一提了。

徐达远征军最悲惨的一次发生在1373年。本年,徐达兵团十五万人分三路同时出击,设想把北元政府连根拔起。中路军是徐达,由雁门直趋北元老窝和林;东路军司令是李文忠,从居庸关至应昌,然后直逼土剌河(今图拉河),目的是从西北面攻击和林;西路军司令是冯胜,出金兰取甘肃,试图扫清那里的北元散兵游勇。

东路军司令李文忠的开局美好,结局悲惨。他的兵团开始时所向无敌,一直推进到胪朐河(今克鲁伦河),又在土剌河击溃北元猛将哈喇章,李文忠进行得如此顺利,难免轻敌,所以急行军,当大军抵达拉鲁浑河(今鄂尔浑河)畔的称海后,陷入了北元兵团的包围圈,李文忠艰难地突破重围,损失惨重。

中路军徐达的开局就不美好,结局更是惨不忍睹。他遇到的对手就是他多年来头痛的王保保。当他的军队到达土剌河后,王保保兵团和他们打起了硬碰硬的野战,徐达轻易获得胜利,紧追不舍。因为前方就是和林,徐达不是那种瞻前顾后的人,当他的兵团到达和林后,突然周围锣声四起,徐达大叫一声不好,显然,他中了王保保的诱敌之计。徐达虽然冲出重围,但他的五万人马全军覆没。

西路军司令冯胜兵团没有遇到强劲对手,披荆斩棘,可对整个战略计划已无任何作用,这一年的北伐就这样灰头土脸地结束了。

在这次北伐失利后,朱元璋曾对他的军官们说:“我此生有三件事非常遗憾,一、没有传国玉玺;二、王保保未擒;三、元太子无音问。”

传国玉玺是秦始皇用和氏璧制造的一块国家印章,印章是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颗传国玉玺象征了国家权力,谁得到它,就意味着谁建立的王朝才是正统的王朝,而他本人则是正统的皇帝。北宋灭亡时,传国玉玺被金人夺走,后来就不知下落。元朝初年,有人在街市上吆喝卖传国玉玺,当时的宰相伯颜拿到手后,认为这玩意不过如此,所以就把这玩意和其他的玉玺放在一块,后来伯颜把这些玉玺都磨平了,送给各位大臣刻私人印章。传国玉玺惊鸿一现,从此再没有出现过。

朱元璋建立新中国后,始终把这件事当回事,他的北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