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学-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感觉到一直刺透 她的灵魂中心的那把剑,她的心碎了,但是她却没有化成顽 石。她不只是·怀·着爱,她的全部内心生活·就·是爱,就是那自 由而具体的热情,这爱虽丧失了它的对象,却仍保持住它的 绝对内容,就在爱的对象的丧失本身之中,她仍处在爱的心 境和平中。她的心碎子;但是她心里那具有实体性的东西,即 她的心灵的内容,亦即透过她的灵魂苦痛而仍放出不朽生命 的光辉的那种东西,却是一种无比崇高的东西,是·灵·魂的活 生生的美—— 这与抽象的实体是相反的,抽象实体的·肉·体·方 ·面的观念性的存在,在灵魂的美丧失之后还没有腐朽,却要 化成顽石。
最后,有关玛利的还有一个题材,就是她的死和她的升 天。玛利临死时恢复了她的青春美,把这个题材画得很美的 要推斯柯越尔 ② 。这位画师把玛利画成在外表上表现出患睡 行症,断了气,僵硬了,眼睛瞎了的样子,但同时又表现出 她的精神仍透过这些外表现象而显得很透明,仿佛安居在另 一个地方,享着神福。
1c)第三,属于神在他自己和他的亲信们的生活,苦难和
尼俄伯(Niobe)的女儿被阿波罗杀尽的神话已见前136页注;尼俄伯后 来被天帝化成顽石。这里就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古希腊艺术中的爱和基督教艺术 中的爱之间的差别。
② 斯柯越尔 (Scorel),十六世纪荷兰画家,担任过梵蒂冈好景亭艺术馆的 馆长,最早一个受到意大利影响的荷兰宗教画家。
①
……………………………………………………………………………………………………………………………
第一章 绘 画
7 6 2
光荣化中的实际存在这个题材范围的还有·人·类,即把神或神 的历史中某一特殊行动作为自己的爱的对象的那种·主·体·的意 识,这种主体意识所保持的不是任何时间性的有限内容,而 是绝对内容。这里须指出的有三要素,即清静的·虔·敬,·忏·悔 和·皈·依(或改邪归正)(这二者无论在外表方面还是在内心方 面都是神的蒙难史在人身上的复演)以及第三要素即净化中 的·光·荣·化 (神化)和神福。
·第·一,就单纯的虔敬来说,它主要地替·祈·祷提供内容。这 种情境一方面是卑微感,自我牺牲,在另一体上寻求心境和 平;另一方面不是·祈·求而是·祈·祷。祈求和祈祷当然是密切相 联的,因为祈祷也可以是一种祈求。不过真正的祈求是我·为 ·我·自·己而想要一种东西,旁人拥有对我很重要的东西,我向 他央求,想他喜欢我,想软化他的心,引起他对我的爱,唤 醒他和我同一的情感;但是我在祈求中所感到的却是想要得 到某种东西,旁人要把它丧失掉,我才能得到;旁人应该爱 我,我爱自己的私心才得到满足,我的福利才得到进展。我 在这场交易中自己却不给出什么,只许下一个愿,让旁人将 来对我有所祈求。祈祷并不是这样;它是心向绝对的一种提 高,而这绝对本身在本质上就是爱并不单独为它自己而拥有 什么;虔敬本身就是应允,祈求本身就是神福。 ① 因为尽管祈 祷也可以包含对某种特殊的东西的祈求,这种特殊的东西却 不是真正要表现的东西,要表现的本质性的东西是一种信念,
① 法译作:“虔教本身变成对这种绝对的皈依,而祈求本身则表现这种皈依 所带来的神福”,不很符合原文。
……………………………………………………………………………………………………………………………
8 6 2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相信有求必应,所谓“应”不是“应”在这件特殊的东西上, 而是“应”在一般事物上,这是绝对的信念,相信神会分配 给我对我最有益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祈祷本身就是满足,就 是享受,就是对永恒的爱的明确的感情和意识,这永恒的爱 不仅作为起光荣化作用的光辉,把形象和情境照得透亮,而 且它本身就构成情境,构成待表现的和实际存在的事物。例 如在已经提到的拉斐尔的那幅画里,教皇什斯图斯所表现的 就是这种祈祷的情境,圣巴巴拉也是如此;此外还有许多绘 画,描绘使徒和圣徒,例如圣佛朗什斯克,在十字架下祈祷, 这里选作虔诚祈祷内容的不是基督的痛苦,也不是门徒们的 灰心丧气,怀疑和绝望,而是对神的爱和崇敬。这种情况特 别表现在早期最古的画里一些人物身上,他们的面孔显出他 们生平曾饱经患难 (在画中是以真实人物造像的方式来处理 的),而他们的灵魂却显得是虔敬的,使人感觉到他们的祈祷 不只是暂时的任务,而是象圣徒们一样,他们毕生中的生活, 思想,希冀和意志都是虔敬的表现,这种表现尽管是用真实 人物造像的方式描绘出来的,中心内容却只是上述那种信念 和爱的心境和平。但是在较早期的德意志和荷兰的画家的作 品里,情况却不如此。例如德国哥隆大教寺 ① 里的那幅画的 题材是国王们和哥隆地方施主们在祈祷,这种题材也常被梵 ·爱克派画家们采用。在这类作品里,祈祷者往往是些名公 贵人,例如布瓦索越所收藏的,据说是出于梵·爱克的手笔
① 哥隆在普鲁士莱茵河畔,它的大教寺是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之 一。勃根第在法国东部,斐利普公爵是十五世纪人物。查理是他的儿子。
……………………………………………………………………………………………………………………………
第一章 绘 画
9 6 2
的那幅名画里有两个国王已经有人断定为勃根第公爵斐利普 和查理“鲁莽汉”。从这些人物身上可以看出他们除掉祈祷以 外还有其它事务,只是在礼拜日或举行弥撒礼的早晨才上大 教寺来,此外就要照管其它世俗事务。特别是在荷兰和德意 志的绘画里,施主们都是些虔诚的骑士和敬畏上帝的主妇带 着他们的儿女。他们就象玛大走来走去,也关心到一些外界 世俗琐事,而不象玛利那样选择最好的事来做 ① 。他们的虔诚 固然也不缺乏内心的热情,但不是爱的歌声,不是专心致志, 而爱的歌声却不是一种单纯的振奋,一种祈求,或是对所得 恩惠的感谢,而应该是唯一的生活,就象夜莺不歌唱就没有 生活那样。
一般说来,在这类绘画中圣徒们和专心祷告者们与教会 中一般虔诚的信士们之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差别在于专心祈祷 者们,特别是在意大利画里,在他们的虔敬中表现出内在方 面与外在方面的完全一致。热烈的心情主要地显现在面孔形 状上,面孔形状不表现任何与心情相反或不同的东西。这种 协调一致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毫无例外的。例如一个啼哭的 婴儿,特别是在刚啼哭的时候,面孔上往往现出一副怪相,引 起我们发笑,这并非因为我们知道他的痛苦值不得流泪。老 年人在要笑的时候,也会现出歪曲的面孔,因为他们的面孔
① 见《新约》《路加福音》第十章:基督走进一个村庄,玛大把他接到家里, 她的妹子玛利在听她讲道,玛大请求基督让玛利帮她照料家务。基督说,“玛大, 你操心的事太多了。但是应做的事只有一件,玛利选择了最好的事做,不能让她 离开。”最好的事指专心听布道。
……………………………………………………………………………………………………………………………
0 7 2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本来太僵硬,干枯和铁板,不便于发出自然不勉强的笑或是 友好的微笑。心情和感性形状之间这种不协调如果出现在虔 敬的祈祷之中,就是绘画所应避免的,绘画必须显示内在方 面与外在方面的和谐。在这方面最擅长的是意大利画家们,德 意志和荷兰的画家们就较为逊色,因为他们用的是真实人物 造像的方式。
我还要补充一点看法。这种出自灵魂的虔敬也不应表现 为处在外在的或内心的烦恼之际所发出的绝望的呼吁,象在 《旧约》《诗篇》和路德新教用的多数颂歌里那样,例如“象 鹿号叫着找清水,我的灵魂也号叫着找您”,而是应象一种逐 渐熔化(尽管不象尼姑们所表现的那么温柔),一种灵魂的抛 舍以及对这种抛舍的享受,一种欣慰和功德圆满的感觉。因 为信仰中的烦恼,心情的颓唐,永远处在挣扎和分裂的疑虑 和绝望,永远不能断定自己是否有罪,忏悔是否真诚,恩赦 是否无保留的那种患忧郁症的虔诚,这种还不能忘去主体自 己的抛舍(他的烦恼就是证明)和浪漫型理想美是不相容的。 虔敬无宁表现于向天渴望着的眼光,不过艺术性较强,引起 较高美感的是让眼光凝视一个目前存在此岸的祈祷对象,例 如玛利,基督和圣徒之类。要让主要人物举眼看天看彼岸的 办法来提高一幅画的精神意味,这是一件轻巧的事,太轻巧 了,就象目前有些人,引圣经来证明上帝和宗教是社会的基 础或是证明随便哪一个论点,而不根据现实情况的道理那样。 例如在癸多·冉尼的作品里,举眼望天已成为一种习套。再 如慕尼黑所藏的那幅圣母升天图曾博得许多爱好者和艺术鉴
……………………………………………………………………………………………………………………………
第一章 绘 画
1 7 2
赏家的最高的评价,其中神化过程的灿烂的光圈,灵魂沉浸 和溶解在天国里的情况,以及升天中整个身体姿势,乃至颜 色的鲜明美丽确实都能产生最好的效果;不过在我看来,如 果圣母的眼光被描绘成充满着实际存在的爱和热情,凝视着 怀里的圣婴,那就会和她的性格较相称。至于渴求,热望以 及上述那种向天渴望着的眼光却更近于近代的感伤情调。
·第·二,出现在爱的精神性虔敬中也有消极方面。门徒,圣 徒和殉道者们在外在 (身体)方面和内心方面都不免要经历 基督在临刑中所曾经历的那种痛苦的道路。
这种痛苦有时落在艺术领域的边缘上,绘画很容易越过 这个边缘,如果它用·肉·体·痛·苦方面的阴森恐惧的情况例如活 剥皮,活烧死,钉上十字架的苦刑作为它的内容。如果绘画 不能放弃精神的理想,它就不应采用这类题材。这不只是因 为把这类酷刑摆在眼前,对感官是不美的,也不是因为我们 近代人神经脆弱,而是根据一个更高的理由,这就是绘画的 要务不在描绘这种感性方面的东西。在绘画里应该感觉到的 而且表现出的真正内容是精神的历史,是处在爱的苦痛中的
·灵·魂,而不是某一主体所受到的直接的肉体的痛苦,对旁人 苦难的痛心,或是对自己罪过的痛心。殉道者的在恐怖的酷 刑之下的坚忍只是一种忍受肉体痛苦的坚忍,但是在精神性 的理想里首要的是灵魂,灵魂的痛苦,爱的创伤,内心的忏 悔,哀悼和悔恨。
就连在这种内心苦痛里也不能没有·积·极的方面。灵魂应 确信人凭自己而且就自己身上实现的人与神的客观的和解,
……………………………………………………………………………………………………………………………
2 7 2 第三卷 (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它所引以为苦恼的只是这种永恒的幸福 ① 还要在它自己身上 成为主体的。所以我们往往看到一些忏悔者,殉道者和僧侣 尽管确信客观的和解,有时却为要抛弃一颗心而哀悼,有时 既已抛弃了这颗心,还需要不断地从新完成上述和解,因而 要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