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增加和职工升级调资(职工平均工资比1955年增长14%),全国职工工资总额比1955年增长45。8%,而同期国民收入仅增长11。9%,以生产淌费品为主的轻工业,产值只比上年增长不到20%,农副业总产值仅比上年增长49%,而农副产品的交售量反而低于年。由于职工工资总额的增长超过消费资料的增长,使得1956年出现生活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造成持币待购,影响了货币回笼。
(3)信贷突破计划,货币发行增加。从银行信贷情况来看,冒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1956年的存款增长计划订得过高。1956年财政预算列入动用上年结余10亿元,这意味着财政存款要减少,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在编制信贷计划时,反而把财政存款定为增加35亿元,实际上当年财政存款减少197亿元。对其他存款也有估计过高的倾向,例如农村存款原计划增加18亿元,实际仅增加19亿元。结果,1956年银行各项存款增减相抵,反比1955年减少76亿元。(2)贷款增长过猛,大大超过原计划。
1956年农业贷款计划增加112亿元,结果却增加203亿元,使得农贷总额比1955年增长2倍多,超过前三年的总和,而当年的还贷率仅为45%,低于1955年的75%。同时,对城市公私合营企业的贷款,原计划1956年比1955年增加29亿元,但实际增加了94亿元,也大大超过了原计划。到1956年底,银行各项贷款余额比上年增加亿元,增长14。5%。由于存款减少,贷款却大量增加,遂导致存货差额扩大,货币发行增加。1956年底,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55年增加42%,大大超过了工农业总产值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
(4)农业生产急于求成,指标订得过高。1956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一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这个草案所提出的农业增卢目标,按当时世界农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即使大量增加投入(水利、化肥、农药、品种改良、机械),也不容易达到。而1956年初,由于受合作化高潮和批判右倾保守思想的影响,许多地方都主张三至五年实现纲要指标。结果在制定农业生产计划时,指标一再追加,使得1956年粮、棉产量计划指标变动多次。粮食产量指标,1955年9月提出:1956年比丰收的1955年增长17%,到同年12月则改为81%。1956年2月又改为92%;棉花产量指标,1955年9月提出:1956年比1955年减少13%,同年12月则改为增长16。9%,到1956年2月,又改为增长18。3%。不仅如此,各省市制定的计划,则比中央制定的上述计划指标还要高(粮食、棉花的增产指标平均比中央计划指标分别高43%和11%)。实际上,我国农业当时还靠天吃饭,加上1956年农村经济体制剧烈变动和缺乏足够的投资,上述指标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尽管1956年不断追加农业投资,使得农用物资供应紧张,但是由于当年自然灾害严重和合作化过急两个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仅比1955年增长44%,棉花产量反比1955年下降其他农副产品产量也远没有迭到计划指标。1956年初农业计划指标订得过高,其影响不仅仅是农业本身,由于农业为轻工业提供60%以上的原料,农业税在财政收入中占11%(1955年)的份额,因此农业计划指标过高必然也影响工业和基本建设提高指标。
由于以上原因,尽管经Lr反冒进的压缩,1956年执行国家预算的结果,仍出现财政赤字183亿元,支出超过收入6%,打破了1951年以来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局面。
加上当年多放的贷款,1956年共多支出30亿元。财政信贷的多支出引起银行货币投放的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55年底增加17亿元。同时社会购买力比上年增加14%以上,而同期生活消费资料的产量仅比上年增长7%左右,致使国家不得不动用库存物资,1956年商业库存物资比1955年减少17亿余元,但是市场供求关系仍然很紧张。
上述情况表明,1956年国民经济建设中确实存在着急躁冒进倾向,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超出了国家经济承受能力。这种经济过热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降温,必将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并可能引发市场混乱,同时也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反冒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
四、反冒进的提出和初步实施
对于经济建设中的冒进倾向,具体抓全面工作的周恩来最先察觉并感到不妥。
1956年1月20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上就呼吁:不要搞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要使我们的计划成为切实可行的、实事求是的计划,而不是盲目冒进的计划。这一次我们在国务院召集的计划和财政会议,主要解决这个问题。1月30日,在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治报告》中重申了上述观点。2月6日周恩来与计委主任李富春、财政部长李先念研究如何在计划会议和财政会议上压缩指标时,指出:既然已经存在不心心谨慎办事,有冒进急躁现象,计委、财政部就要压一压。
后来周恩来曾多次把这两个压指标的会议戏称为二月促退会议。
2月8日,周恩来在国务院第二十四次全体会议上又一次指出,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社会主义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领导者的头脑发热了的,用冷水洗洗,可能会清醒些。各部专业会议提的计划数字都很大,请大家注意实事求是。4月10日,在政务院常务会议上,周恩来又一次提出搞计划必须实事求是。5月11日,周恩来在第28次国务院全体会议上再次指出i反保守、右倾,已经反了八九个月,不能一直反下去。
1956年5月,在中共中央开会讨论一届人大三次会议(6月召开)文件起草问题,会议由刘少奇主持,毛泽东未参加。会上各地反映基本建设太快,财政增加、人力增加,上得太快了,与会同志认为对此应该控制、压缩,1957年的计划也应该压下来。会议最后决定我国经济发展要反保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另外,与会同志还一致主张写篇社论,反一下急躁冒进,于是刘少奇要求中宣部代《人民日报写一篇社论。6月1日,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在部分省市委宣传部长座谈会上讲话时传达了这个精神:反对右倾保守,现在已高唱入云,有必要再提一个反急躁冒进。中央要我们写篇社论,把两个主义反一反。
中宣部起草的社论,题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经过陆定一、刘少奇、胡乔木三人先后修改,加重了反急躁冒进的分量。尤其是陆定一修改时加以突出的扫盲例子和胡乔木修改时加写的双轮双铧犁例子,都直接涉及到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由于1956年做的上述这两件事不符合实际,特别是推个双轮双铧犁是个明显的失误,因此在当时是比较敏感的两件事。该社论稿子经过刘少奇修改后,刘少奇曾批示:主席审阅后交乔木办。而毛泽东接到稿子后却批了不看了三个字。社论于6月20日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地位刊出。社论虽然题为反对两种倾向,但主要的篇幅和重点是反对急躁冒进。社论还指出,急躁冒进之所以成为严重问题,是因为它不但是存在于下面的干部中,而且首先是存在于上面的领导干部中,下面的急躁冒进有很多就是上面逼出来的。这篇社论的发表,标志着反冒进由具体经济工作扩犬到舆论宣传方面。事后证明,毛泽东对这篇社论是很不满意的。
在实际工作中,反冒进也取得初步成效。6月1日,周恩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再次压缩1956年计划指标和编制1957年计划问题,周恩来提出:1956年的基本建设投资额尽管经过二月会议由170亿元压缩到147亿元(仍比1955年增长近68%),但是这么大的数字还是不可能完成,要好好计算一下。经过研究,6月5日会议决定将1956年的基本建设投资额再由147亿元压缩到140亿元。6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基本通过国务院的上述意见,并在预算报告的草案中明显增加了反对冒进的分量。6月12日,周恩来和陈云主持召开国务院第30次全体会议,讨论并通过了11955年国家决算草案和1956年国家预算草案》,其中1956年预算部分,基本上是按照削减以后的数字计算的。
由于刘少奇、周恩来以及几位主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的努力和毛泽东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到1956年年中,经济建设中来势较猛的急躁冒进势头基本上被遏制住了。但就全年来看,1956年的经济建设还是表现出前面所述的冒进和过热。1956年11月,周恩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说,一九五六年度各神计划指标到底怎样,我们觉得应该说冒了。虽然后来控制了一下,纠正了几项,但上马就跑,而且是千军万马,齐头并进,下马不那么容易。在三大改造高潮之下,各部门提出的计划都是大的,从乡政府到各部门的司、局都想多和快。二月的财政、计划会议是促退会议,但已不能挽回。
从二月的促退会议以后到现在,国务院会议每次都在下马,总是下不好,速度、质量都受了影响。五、八大前后的继续反冒进
6月份全国人大会议通过1956年国家预算之后,周恩来立即把主要精力转入二五计划建议的编制工作中,这是为中共八大准备的一个重要文件,也成为1956年反冒进的第二个回合。
1955年夏,国务院在北戴河召开重要会议,各部委曾在会上提出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标,国家计委加以汇总后,于10月份报送党中央和国务院。同年11月毛泽东提出农业十七条和部署各方面批判右倾保守思想以后,各部委不约而同地把北戴河会议上提出的二五计划方案否定了,有的重新提出二五方案,有的索性把三五
计划方案改为二五计划。例如粮、棉、钢的产量指标,有关部门在北戴河汇报时年将分别达到4600亿斤、4300万担、1100万吨;而1956年1月计委汇总的各部重新拟定的指标则为:粮6400亿斤、棉7000万担、钢1200万吨。毛洚东对各部重拟的方案是比较满意的,但仍认为钢产量指标还低,主张1962年把钢搞到一千五百万吨,因此国家计委又将1500万吨钢列入二五计划。中央粮、棉、钢指标定得过高,不仅地方要跟上来,而且其他部门和行业也都要跟上来。到1956年6月,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发展方针,但是有关部门却迟迟拿不出一个符合这个方针的二五计划草案。
7月3日至5日,周恩来连续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计委先后报送的两个二五计划方案。周恩来指出:第一方案冒进了,第二方案也是不可靠的、危险的。周恩来、陈云、薄一波都主张将粮、棉、钢的指标降下来。周恩来强调:现在要精打细算,搞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作为向八大的建议。会后,在周恩来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计委于7月下旬又编出一个新方案。
8月3日到16日,周恩来、陈云在北戴河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查计委新编的二五计划方案。会议对部分指标又作了调整。回京后,周恩来又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