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玄宗-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一句:“齐舍人,你如此说话非同小可啊!王毛仲是谁?他久侍圣上身边,对圣上忠心不二,圣上将之倚为腹心。你如此说话,实有离间之嫌啊!”

齐瀚容色平淡,答道:“下官知道王毛仲久侍圣上,也知他与张令交情甚好。然下官熟谙史事,深知人之野心萌生,实为最熟悉最信任之人,王毛仲如今已有苗头,请张令转呈圣上,还是要及早防范为好。”

张说闻言,明白齐瀚是言实为一个书呆子的无端呓语,看来非为有人指使,悬起的心也就轻轻落了下来,遂说道:“嗯,我知道了。我定会择机将你的这番话转呈圣上,让圣上明白你的这番苦心。”

张说停顿一下,又厉言道:“齐舍人,你非言官,为何如此生事?我可以将你的话转呈圣上,然你自今日始,不许再对他人说王毛仲的不是。王毛仲手绾兵权,万一被你的言语激恼,由此酿出祸端,则为你的罪愆!”

齐瀚明白张说在威胁自己,其不卑不亢答道:“下官虽非言官,然圣上秉持太宗皇帝贞观精神,自开元之初就导人诤谏,则下官亦有上言的资格。请张令放心,下官此等言语除了向张令禀报之外,至多会书奏圣上,断不会向外人言语的。”

张说也听出了齐瀚言语的执拗,若张说不向圣上转呈言语,其会上书圣上的。

张说脸色阴沉,鼻中“哼”了一声,不再答理齐瀚。

张说与王毛仲交厚,其成为中书令及此后宦途,还是需要倚重王毛仲的。齐瀚明知他们这种干系,却在张说面前直斥王毛仲之过,且扯到谋逆的话题上,令张说恼怒异常。张说更往深里想,若王毛仲果然谋逆,那么得益者为谁?且王毛仲奴才出身,如今不过一武夫罢了,若皇上追究起来,张说肯定脱不开赞计划谋的嫌疑!

张说越往深里想,越觉得此事重大。他待齐瀚走后,无心处置政事,就在室内踱步,思索自己应该如何处置此事。

他首先想的是:皇帝若闻此言,他该是何种态度?事情很明显,张说务必将齐瀚言语原原本本向皇帝禀报清楚,否则齐瀚再上奏书,或者皇帝将齐瀚唤去当面问询,张说由于言语不实,如此就有欺君之罪。

张说足足在那里想了大半个时辰,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知道,王毛仲此次毫无危险,齐瀚却要接受贬官的命运。

此后的过程证实了张说的预测。

李隆基得闻张说转述齐瀚的言语,并未马上表态,当即问道:“张卿,你如何看此事?”

张说停顿一下,缓缓答道:“齐瀚心忧国家,事事替陛下着想,极具人臣之义。臣以为,陛下导人诤谏,由此蔚然成风,实为可喜,齐瀚敢责陛下重臣,其胆气可嘉。”

张说知道,若上来即责齐瀚之行,皇帝肯定知道自己与王毛仲的交情,如此就露出了嫌疑。他此前已经细细分析过皇帝的心路,就采用了欲抑先扬的说话方式。

“哦?如此说来,王毛仲果然有异心吗?”李隆基迭逢乱世,经拼杀斗智而成为皇帝,颇有识人之能。他知道,现在就是再借给王毛仲十个胆子,王毛仲也不敢有非分之想。

“王毛仲早侍陛下身边,其以奴才之身成为大将军,且陛下信之任之,臣以为他唯有感激圣恩,不敢有异心。陛下,臣愿以阖家百口作保,王毛仲绝对没有异心。”张说停顿一下又道,“然王毛仲平时生活确实有些奢侈,有过于招摇之嫌,陛下宜浅责数句。”

“浅责数句?王毛仲难道会收敛其行吗?”

“臣以为可以。”

李隆基陷入沉思。

统领禁军之人,有两件事情至关重要。一者要对皇帝绝对忠心,二者要能真正掌控禁军。李隆基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帝,他当初派王毛仲去拉拢禁军中的中下级军官,由此关键时候反戈一击,最为紧要。李隆基瞧出了禁军的紧要之处,在人事安排上煞费苦心。他起初让二位弟弟统领禁军,自己的亲信王毛仲、李宜德、葛福顺等人又把持禁军中的重要位置,如此可谓双保险。然人心叵测,万一弟弟起异心分离禁军呢?于是乎,王毛仲最终取代了二位亲王,成为禁军之主。

王毛仲对李隆基绝对忠心,他与李宜德、葛福顺、李仙凫、陈玄礼等人一起可以掌控禁军的角角落落,实为最恰当人选。

如今齐瀚弹劾王毛仲,李隆基绝对不相信王毛仲会有异心,然心中也生出警惕:王毛仲掌控禁军十余年,其在禁军之中已是绝对权威,万一他渐生异志,又如何能制之呢?

李隆基想到这里摇摇头,心中叹道:天下能制约王毛仲者,唯自己一人而已。反过来说,将自己的安危系于一人的忠心与否上,殊为可叹。

李隆基决然道:“张卿,这些言语由你向王毛仲说知最好,事后,你将你们说话的过程告知于朕。至于齐瀚无端揣测功臣之心,应予贬官。”

张说闻言大喜,为了达到这种目的,他本来准备好了许多说辞。不料皇帝脱口而出,倒是免了自己的一番口舌。

张说事先揣知了李隆基的心路,王毛仲由于手绾禁兵大权,皇帝不会表示出一丝对王毛仲的怀疑。齐瀚如此诤谏,注定为被贬的命运。

王毛仲从张说口中得知了事情的全过程,其闻言后心中既有感激又有惶恐,当即入宫面见李隆基,跪伏请罪。

这就是李隆基乐于看到的效果。

李隆基此时很大度,先唤其平身,继而道:“这些文官偏爱在鸡蛋里挑骨头,朕将之贬官,以示惩戒。王毛仲,你少文拙舌,今后还是离他们远一些最好。”

李隆基说此话时温言细语,王毛仲听来感激万分,其顿时泪流满面,双膝不觉又复跪在地上,叩首连连。

张说被授为封禅礼仪使,其首要的任务就是刊撰封禅仪注。于是,集贤殿里的众文士开始忙碌起来。张说此时也改变此前的处政方式,将大量政务交给源乾曜处置,自己则带领张九龄日日待在集贤殿中。

转眼间冬去春来,日子很快进入了四月。集贤殿内的一干人日日忙于书牍之事,他们走出门外,忽然发现周围姹紫嫣红,兼有鸟语花香,恍然有隔世之感。

张说此时已献上仪注草稿,李隆基阅罢很高兴,诏于今晚与宰臣、礼官、学士欢宴于集贤殿。

李隆基是日午后小憩一回,即信步进入集贤殿。那日张说献草稿时说道,其中有许多大事需皇上定夺,李隆基今日早来,正为商议此事。

众人见礼毕,李隆基笑言道:“朕今日入此殿,就不用许多虚礼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可以有利讨论。张卿,你为礼仪使,就由你先说题儿,大家一同议论吧。”

张说率众又是恭颂一番,然后依令围坐在李隆基身边。

按照古礼,封禅时本来没有妇人的事儿。然唐高宗封禅之前,则天皇后建言道:“封禅旧仪,祭皇地祇,太后昭配,而令公卿行事,礼有未安,至日,妾请帅内外命妇奠献。”高宗从其言,由此开了妇人走上祭坛的先河,此后的韦皇后也依例施为。

张说决定彻底斩断妇人走上祭坛的理由。上次南郊祭昊天上帝时,以睿宗皇帝配享,这次泰山封礼时,可以高祖皇帝为配享,皇帝为首献,李成礼为亚献,李宪为终献;至于祭地时,可以睿宗皇帝配皇地祇,献礼之人照旧。如此以来,宫闱之人别说主祭,就是当一名看客也没有资格。

此为最重要的问题,张说最先提出来请皇帝定夺。

李隆基在上次南郊祀礼时就坚决支持张说,此次也不例外,其闻言说道:“如此来办甚合古礼,孔子认为祭礼为大事,不许妇人上祭坛,我朝为何反其道而行之呢?张卿说得对,我朝此前迭遭乱世,妇人主祭实为肇始之源。”

李隆基如此说话,自是将其祖母则天皇后彻底否定。

李隆基接着说道:“此次封禅,宫闱之人不许随行。”

后世妇人不得接近祭坛,实由此始。

座中有位四门助教施敬本,其听了李隆基赞扬张说“甚合古礼”之语,心中顿时来了劲儿。此前议礼之时,他对张说和徐坚等人大肆删减古代礼仪颇为不满,多次上言应循古意,奈何其人微言轻,张说根本不理他。现在皇帝说过要循古意,遂越众奏道:“陛下,臣以为此封禅仪注草稿中有八条与古礼不合,应回归古礼。奈何臣身微言轻,张令竟不采纳,乞陛下圣裁。”

李隆基目视张说道:“哦,竟有八条之多呀。张卿,你为何不博采众意呢?”

张说微微一笑道:“陛下,敬本所言八条,臣与徐副使等人数次议过,就请徐副使详述如何?”徐坚是时被授为礼仪副使。

徐坚依言取出施敬本的上书,逐条向李隆基禀报。

李隆基仅仅听过五条,已明白张说和徐坚不采纳施敬本之言的原因,大约张说和徐坚将古礼删繁就简,施敬本不满,认为应该照搬古代烦琐的礼仪。李隆基挥手令徐坚不要继续叙说下面的三条,转问张说道:“嗯,朕知道你们分歧的所在,此事就不用说了。古人之说纷纭万端,张卿,你们须格式以定之。”

源乾曜此时不失时机说道:“陛下,臣观此仪注草稿,张令等人确实倾注无数心血而成。今日陛下临场圣裁,则仪注可成,彰显大典肯定成功。”

李隆基也很高兴,说道:“好呀,张卿能成仪注如此体例,可谓删繁就简,朕甚赞同。封禅大典千头万绪,且时辰无多,诸卿还要戮力为之的。”

由于皇帝赞同了“删繁就简”,剩下的事儿就相对简单。张说将仪注草稿中需要定夺的地方挑出来,李隆基很快裁定,所以日头未落之前,此仪注已大致定稿。

李隆基到了最后,又想起一事,问道:“张卿,兵部郎中裴光庭近日所上奏书,你看过了吗?”

裴光庭奏书中反对东行封禅,他认为皇上率百官东行,则西京肯定空虚,突厥人容易乘虚入寇。李隆基看过此奏书后,将之批给张说观看。

张说道:“臣看过了。陛下,裴光庭此议,有失我大唐威风,可以留中不理。自默啜死后,突厥人形同一盘散沙,哪儿有胆子和力量侵入中国之内?然裴光庭此议倒是让臣想起一事,也请陛下圣裁。”

李隆基道:“封禅之时,边关需整固为备。人心难测,万一有人想捞些便宜由此侵边,就会扰了大典的兴致。嗯,你有何事?说吧。”

张说道:“臣以为封禅大典既为中国喜庆之事,四夷诸国也应从封泰山。如此有两个好处:一者,四夷诸国入中国观礼,可以瞻中国物华之天宝,使其顿生倾慕之意,彰显中国之大国威仪;二者,中国向为礼仪之邦,若四夷来朝,可以使其渐生向礼之心,如此有利于天下安澜。”

国家与人相同,当其有典礼之时,例邀外者前来观礼,既彰显与四邻亲近友好之意,又有显摆己势的诉求。张说此语一出,座中众人纷纷点头,皆以为然。其实前朝封禅之时,例邀四方君长及来使从封泰山,则此节已成为成例。

李隆基听罢默然,他明白如此做其实还有不便于说出的第三宗好处,即邀四方君长来此,也就有了将他们为质的作用,从而在封禅的过程中,其族人不敢轻举妄动。此等好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李隆基也不想画蛇添足,遂笑道:“好呀,如此大礼,应邀诸国从封。张卿,你欲邀约何方呀?”

张说答道:“若陛下允可,鸿胪寺须立刻派出使节四方邀约。如突厥、契丹、奚、昆仑、吐蕃、靺鞨等族,再者如大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