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陈云文选-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使用的方法:
放手使用,同时要经常地适时地检查和帮助。适当分配,并保持相对稳定,不轻易调换,以造就人才,积累经验。
领导机关要有本地干部
对于模范干部,要有计划地逐渐分到各区去,特别是落后区。
合理地经济地使用干部,由工作来决定组织形式,而不是相反。
教育和培养干部
老干部需要教育,新干部更需要教育。
革命基本理论和实际工作教育要一致起来。只停于实际,就不会有远大目光;只停于高远理论,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理论和实际两者不能或缺。看不见理论和实际统一,或者看不见理论和实际有别,都不对。
理论教育的对象,一种是有较长实际工作经验的干部,一种是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政治认识的知识分子。有经验者,从理论上去反省经验;无经验者,理论与实践相配合。教员的教育方法,是从实际经验归结到基本理论上。要打破轻视实际的观点,同时,也要反对不安心学习理论,急着要去工作的思想。
实际工作是重要的教育武器。实际工作的过程,就是教育干部的过程。分配干部适当的工作,使其负责,在工作中受到教育。在工作中发现干部有错误时,要及时教育之,纠正之,说服之,使之从错误中求得教训,并且提高到原则上来认识。同时,要鼓励他们吸取和正确地运用别人的经验。发展其长,克服其短。适当表扬优点,适当批评弱点。
纠正干部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反对家长式的对待干部,同时反对放任干部的错误。赏罚要分明,批评和奖励要适当(包括时间、程度)。以党的原则立场来团结干部。
反对私人拉拢,搞个人系统。互相捧场,拍马奉迎,是最可耻的,结果害党害己。
反对当面客气,背后指摘,甚至打击报复。要正面、坦白、诚恳地对待同志。
反对轻视干部政治生命、随便摆布干部的倾向。要真正爱护干部的政治生命,鼓励干部在政治上的进步,克服倚老卖老或自甘落后的现象。同时,经常关心和解决干部的生活困难。
反对滥用纪律惩办干部。对待干部的错误,基本办法是教育。纪律是不得已的教育,当然又是必要的。处罚干部必须适当。
加强党内干部的团结
目前总的情况:基本路线一致,部分的不协调。党内干部不团结有四种:新干部与老干部,军队干部与地方干部,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以及同类干部(军队与军队、地方与地方、部门与部门等)之间。其中,以新老干部的不团结为最多最久。新老干部不团结的实质,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民干部与新参加革命队伍的知识分子干部之间的关系问题。
干部闹不团结的原因,从客观上说,是工作性质不同,要求不同,个人的经历不同,工作能力强弱不同,等等。从主观上说,是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互不佩服,有功必居,有过则推,不以党的利益为重。
新老干部不团结,主要责任在老干部。
鼓励干部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两方闹不团结,领导人各自作自我批评,这有决定意义、党组织要主持公道,任何偏袒都是错误的。该批评的必须批评,该支持的必须支持。这是加强干部团结的正确办法。
必须使所有干部认识一个基本问题,领导革命的基本力量是党,不论新干部和老干部,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都必须在维护党的利益的原则基础上团结起来。
加强同非党干部的团结。
不团结非党干部,就不能团结全国人民,革命就不能胜利。这个问题,目前和将来都是对我们党的一大考验。人心归共,看你的气量如何。我们的缺点是宗派主义,不确认非党干部的地位,不接近他们,看不起他们。以成见看待非党干部,对他们要求过高。以他适我,不是我先适他。党员干部缺乏自我批评,缺乏大众的民主的作风。
党与非党干部闹不团结,应由党员干部负主要责任。
用各种方法团结非党干部,应取的基本态度是坦白、诚恳、爽直。一切原则都必须讲究适当态度以达到之。
建立和健全管理干部的组织
干部工作是组织部门中最主要的工作。干部部门要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干部,人选力求忠实,公正,有能力、(包括有一定的革命经验和社会经验,以及细心、耐烦等),|奇…_…书^_^网|上下信任,使之符合于党的发展的需要。
干部部门应经常了解、考核、选拔干部,向党委提供意见。干部的任免、奖惩等重大事项,应按组织原则,根据考察材料,并考虑干部部门的意见,经党委会讨论通过,不是一两个人说了算。
*注「这是陈云同志在延安写的一份讲话提纲。在整理本文时,参考了他当时所写的另外几份讲话提纲。」
学会领导方法(一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学会领导方法*
(一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一、组织工作要适合于政治路线的要求,保证政治路线的实行。因此,有两个要求:对政治路线的正确了解;对具体情况的切实了解。只谈路线,不了解具体情况,是空谈。只知道具体情况,不了解路线,是盲目。要克服“上级只谈政治路线,下级只谈具体工作”的缺点。
二、要做到主观与客观一致,领导机关决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工作,都必须主客观相一致。要重视我们现在的特点:在根据地当权;主要在农村;斗争形式以战争为主;工作有很大发展;各地都有大批新党员。
三、计划是主观,但必须建立在客观可能的基础上。计划要适合于路线,又要适合于客观实际情况。客观情况是基本的。
四、新发展要从旧阵地出发。
五、工作要抓住中心,照顾其他。中心为主,做到全局与局部的一致。
六、大刀阔斧与精雕细刻相结合。先抓住,后消化。工作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踏踏实实,不能存侥幸心理,不能希望一蹴而就。
七、检查工作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教训,考察、补充和修正决议,使主观逐步达到与客观相一致。
八、兜底查:检查支部和乡的工作,要抓住一两个典型,总结出经验,教育其他。
九、领导方式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上级的基本态度是帮助下级,吸收下级的经验来改善领导。上级决定本身有缺点,完全由领导负责;下级执行中有缺点,领导也要负教育不够的责任。不能只批评下级,上级不作自我批评。学专制的办法是完全错误的。上下级关系不协调,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上级负责。下级要尊重上级,对上级要善意地提出批评和建议。
十、领导机关要区分命令和建议。必须有命令,但在某些问题上要有弹性,允许下级根据实际情况处置。
十一、当权的大党,领导干部很可能成为官僚。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
领导要具体区别不同地方,分配以不同的任务;区别任务的缓急;区别主要工作和次要工作。掌好舵,指出主要的努力方向,预防某种偏向。
十二、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中心工作与经常工作要分清。不忘记经常工作,但必须抓住中心,防止事务主义,乱无头绪。工作一件一件来,每件工作做到底,就是最有成效,最快速度。平均使用力量,瞎抓一气,必无成效。遇事不要慌张,也不要松弛。不仅自己会干,而且会推动别人干,要改变那种一人忙众人闲、上忙下闲的状况。不仅要有听的时间,而且还要有想的时间。从感性到理性,这是思维的过程。会要少开,开会要有准备,出文件要解决问题,否则无结果。
*注「这是陈云同志在延安写的一份讲话提纲。」
关于党中央系统直辖各校学生使用原则的决定和通信(一九四一年二月十三日、十四日)
关于党中央系统直辖各校学生使用原则的决定和通信*
(一九四一年二月十三日、十四日)
关于党中央系统直辖各校学生的使用原则
(二月十三日)
一、马列学院(注「马列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培养理论干部的学校。一九三八年五月在延安创办。一九四一年七月,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决定,马列学院普通班与中央党校合并;以马列学院各研究室为基础,成立马列研究院,不久改称中央研究院。……第123、178、223页。」)、中央党校(注「这里所说的党校,指中央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对领导干部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学校。前身为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一九三三年三月十三日在江西瑞金成立。长征以后,一九三五年冬在陕北瓦窑复校,改称中央党校。一九三七年初迁到延安。……第112、178、223、250页。」)、陕北公学(注「陕公即陕北公学,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培养干部的学校,一九三七年九月在延安成立。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给以短期的革命教育。一九三九年七月并入华北联合大学,同年十二月在延安复校。一九四一年并入延安大学。……第112、223、252页。」)的全部学生,统由中央组织部分配于党的各方面工作。
二、女大(注「女大即中国女子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妇女工作干部的学校。一九三九年七月在延安成立。一九四一年九月并入延安大学。……第223页。」)、青训班(注「青训班即中国青年干部训练班,是抗同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培养青年干部的学校,一九三七年十月在陕西省泾阳县斗口村成立时、称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后迁云阳镇,再迁安吴堡,习称安吴青训班。一九三九年七月,青训班的一部分,并入华北联合大学;另一部分子一九四○年四月到延安,并入同年五月成立的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第223页。」)、鲁艺(注「鲁艺即鲁迅艺术文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文艺工作干部的学校。一九三八年四月在延安成立。一九三九年七月,该校一部分并入华北联合大学,其余部分一九四三年四月并入延安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往东北。……第112、223页。」)、自然科学院(注「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培养科学技术工作干部的学校。一九三九年五月在延安成立时为自然科学研究院,一九四○年初改称自然科学院。一九四三年四月并入延安大学,成为该校的一个学院。……第223页。」)的学生,暂时依各校现有的全部学生人数,在高级班中留百分之五十,低级班中也留百分之五十,作为妇运干部、青运干部、文艺工作干部和自然科学工作干部。其余一半,统由中央组织部随时调动使用于党的各方面工作。以后各校新入学的学生,亦照此比例分配使用。
给王明(注「王明即陈绍禹(一九○四……一九七四),入安徽六安金家寨(今属金寨县)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长江局书记、中国女子大学校长等职。他是一九三一年一月六届四中全会至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内“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