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曾国藩日记-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清)曾国藩
注释:雾满拦江
序:与你想象的不一样
他有时会说到自己梦,梦境很奇怪。他读《红楼梦》、读《水浒传》,读《儒林外史》,而他最喜欢读的,应该是纪晓岚所撰的、具浓厚神秘色彩的《阅微草堂笔记》,他甚至也曾说到过虚凭无籍的异事,诸如为缢鬼所缠扰的少妇之类。
他不喜欢肥妹,这是许多研究者所没有注意到的。同样被忽略的是,他为了自己的这种口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他是一个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男人,忽然有一天,他发现自己一枚牙齿不见了,怔愕良久,才知道是被自己吞下肚了。他就是这样稀哩糊涂,显得可笑又可爱。
曾国藩,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汗牛充栋,用这个词来形容对曾国藩的研究资料,丝毫也不夸张。几乎所有人都确信,曾国藩一定是掌握了最隐密的智慧,又或者是知道些平凡人所忽略的知识,所以才会建功立业,彪柄千秋。
事实也确如此。
在他自己的日记中,曾国藩披露了他所掌握的智慧要点。
他将人世间的事务分成两种,一种是人力所及的,另一种是自己所无法掌控的。明智的选择,就是将精力倾注于自己能所掌控的领域中,而对于自己所无法掌控的,只能是抱以无限的乐观期许,但注定是无能为力。
曾国藩写日记,就是为了提醒自己,要将自己的努力,牢牢的锁定在自己能够掌控的范畴之内。但是有意思的是,他频繁的玩出界,于是他的一生,就变得琳琅满目,丰富多彩起来。
终其一生,曾国藩孜孜以求的,是成为一个普通人,斗室书斋,揽月自赏。然而这个人生目标,于他而言太过于艰难了。一旦抵达智慧之颠,再求诸于普通寻常,必然是劳而无功。
再没有一条路径,比得上对日记的品评,更易于走入当事人的心中。我们品评曾国藩的日记,追溯他生命中的跌宕起伏,其目的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完美的标范,寻找到人生智慧的真谛。这种对纯净智慧的汲取,不唯具学术上的、思想上的,也包括了丰富我们自己生命价值及意义的必要性。
第一章:道光十九年:智者的前世今生
(1)这个老师不靠谱
道光十九年正月初一日:夜写散馆卷一开半家居。季洪弟受风寒。夜写散馆卷一开半。
这是我们能够找到的,曾国藩的最早一篇日记。文字内容让人皱眉,说不忍卒读,也不为过。
但是这篇日记,意义重大,它标志着曾国藩人生思考的开始。事实上,这篇日记,是曾国藩迎来了他人生首次重大挫折时的盲目拼挣。这种拼挣完全是机械性的,却让他抓住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根救命稻草,从此他的生命彻底改观。
时在1839年,曾国藩29岁。
在此之前,出身于农耕之家的曾国藩,连续两次科举落榜,咬牙拼命又考了第三次,终于时来运转,于道光十八年获得了人生首度辉煌,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虽然名次稍微有那么一点点靠后,但相比之下,他父亲曾麟书连考了十七次,都没有考出个名堂来,曾国藩此次堪称光宗耀祖了。
后面还有更开心的,曾国藩成为了翰林院庶吉士,从此可以在京师深造,深造三年后,再考一轮,成绩差的可以去做个七品县令,成绩好的可以留在翰林院。无论是成绩好坏,曾家都将不再是泥腿子,正式跻身于官宦之家。
这是让曾国藩高兴的事。
然后麻烦事来了。
曾国藩科考那一年,主考官是穆彰阿,所以曾国藩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穆彰阿的门下弟子。当时曾国藩的名字叫曾涤生,但穆老师为了占有这个弟子,把曾涤生的名字改过,起名叫曾国藩。
这个名字改得倒是蛮好。问题是,穆彰阿这个老师有问题。
穆彰阿是清时最有名的佞臣,佞臣这个词,比奸臣还要难听三分。奸臣奸臣,心眼总是少不了的,而佞臣却只是一味的阿谀奉承,嫉贤妒能。最为穆彰阿嫉恨的人,就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林则徐,道光十九年时,正是林则徐虎门销烟,赢得了世界性的称誉,而结局却是林则徐被贬窜新疆伊犁。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佞臣穆彰阿,在其中起到了坏作用。
曾国藩偏偏摊上这么个老师,可想他的运气有多么糟糕。
事实上,曾国藩一辈子都因为这个有名无实的老师,而横遭连累。一些稗史讲述说,曾有一次,皇上召见曾国藩,于是曾国藩先行到穆老师家歇息,次日入宫,却被带到了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墙壁上悬挂着字幅,皇上却迟迟不见。等了半天,曾国藩怏怏回来。就见穆老师问他:国藩啊,你看到那里墙壁上悬挂的字幅了吗?曾国藩答:没有心思看啊。穆老师连连摇头:机缘可惜啊。然后穆老师踌躇好久,最后找了个仆役,让仆役拿四百两银子入宫,贿赂太监,等次日曾国藩再入宫,太监就在墙壁悬幅前点起明亮的蜡烛,让曾国藩看个清楚。到皇上召见的时候,曾国藩就以悬幅上的内容回答,皇上大喜。
原来,墙壁上悬挂的字幅,都是历朝的圣训,所以曾国藩以此对答,才应合了皇上的心思。
稗史上为了强调这件事情的真实性,说皇上对穆彰阿说:老穆啊,你说你的学生曾国藩,他事事留心,还真是这样。
这个故事绘形绘色,但却明显的是一个反智之说。所谓反智,就是不承认智慧与思想的价值,不承认曾国藩的人生成功,是靠了自己的努力而取得的。反智,就是将人生视为博彩,认为成功者都是侥幸撞了大运而已。但实际上,无论是历史的本身,还是现实的规律,都不是这么简单。
历史上对穆彰阿,是有一个仍然不是太靠谱的评价的:在位二十年,亦爱才,亦不大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为务。
这个评论,见于汪士铎的《汪悔翁乙丙日记》,并构成了历史上对穆彰阿唯一性的解读。但实际上,穆彰阿有可能并非如人所言的这么肤浅。
在《近代稗海》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穆彰阿被贬斥失势之时,他大发请贴,邀请所有的人到他家中,替他送行,因为他准备在宴请宾客的时候辞世。收到请柬的人都哭笑不得,人哪有本事界定自己的生死?带着看热闹的心态,纷纷到了穆彰阿家中。那一天穆彰阿摆了十几桌子盛宴,和每个客人碰杯。席间眉飞色舞,谈笑风生。酒兴正酣,穆彰阿突然说:时辰到了,我要淋浴更衣起行,诸位稍等片刻。
于是穆彰阿进入内室,淋浴后换过朝服蟒袍出来,面北背南坐下,对众人拱手说:少陪少陪,先走一步。然后就静止不动了,人们走近一看,他果然已经死了,连身体都冷透了。
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穆彰阿其人。很显然,他已经悟透死生玄关,说是悟道了也丝毫不夸张,如这般道德之士,岂是佞臣二字能够涵盖得了的?
再说穆彰阿被贬斥的罪名,也有点无理取闹。事由是当时的咸丰皇帝欲起用林则徐,赴广西摆平大闹群体事件的洪秀全,而穆彰阿则认为:林则徐老迈年高,怕他没多大机会摆平洪秀全,走在半路上就有可能死掉。
事实证明穆彰阿硬是一个乌鸦嘴,林则徐真的行到半路,就死了。此事令咸丰皇帝怒火上窜,你说这个穆彰阿,那么多好事你怎么就说不准?偏偏这种事一说一个准?贬斥没商量,看见他就上火。
总而言之,穆彰阿悟不悟道,预测的准确与否,不关舆论的事。舆论已经将穆彰阿定性为佞臣,就算是他悟道了,最多也只不过是一个悟道的佞臣。就算他预测得再准,也是个富洞察力的佞臣,这个结论没跑。
在清朝历史上,翰林院的庶吉士放差,曾有一个叫罗惇衍的,他放差的那一年19岁,另两名同时放差的庶吉士,一个是18岁的张芾,另一个是17岁的何桂清。三人中罗惇衍年龄最大。但因为罗惇衍坚决不肯认穆彰阿当老师,拒绝成为穆党。结果竟是罗惇衍的放差被取消,理由是他年龄太小。而另两名年龄比他更小的张芾和何桂清,却兴高采烈的放差成功。这是清史上唯一已放差又收回成命的事件,此事也构成了穆彰阿品性的一个重要指控。
而曾国藩,他不想落得个罗惇衍般的下场,只能是趴在穆彰阿的脚下叫老师。而这就意味着,他以后的麻烦,肯定是少不了。
有可能是预感到了这种麻烦,更大的可能却是:曾国藩希望自己能够在穆彰阿门下众多的弟子之中,脱颖而出。于是他开始写日记,开始思考人生。
(2)乡绅的幸福生活
正月初四,阴,作书邀刘冠群来舍。
辰后,拜祖墓。午刻,朱啸山来,王待聘妹夫来。作书邀刘冠群来舍。又作书寄霞仙。季洪弟自来痘。夜与尧阶、啸山谈至天明。夜三更大雪。
这是曾国藩的第四篇日记,与第一篇日记,中间只隔了两天。
这时候的曾国藩,正值春风得意,笑傲烟霞。他过着的也是文人梦寐以求的无聊人生,邀朋会友,对月小酌,对中流击水,粪土当年万户候。这一年他已经二十九岁了,但表现举止,却仍然象个未谙世事的少年。相比于三十而立的孔子孔圣人,这时候的曾国藩,大脑中却只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成形的思想或思考。如果有的话,他断不会瞎扯一整个晚上。
此后的曾国藩,将不停的在日记中唠叨时间不够用。人生就是这样,当你不知道做些什么的时候,时间大把大把的浪费,却仍嫌不够。而当你思想形成,人生目标明确而后,这时候你最缺的,就是时间了。
正月十三日,晴,调停楚善叔卖田事。
大姊家起龙至予家。邀彭百乘、寿七至舍,为楚善步衡阳卖田事,予托百乘二人调停。是日家中客多,共十馀席。朱尧阶专人来舍,约余于甘四走彼家,拟同当朱良二庄田。四妹议许字朱凤台之子,尧阶遣人送男庚来。夜作书复尧阶,不愿成当田事。又作书与朱啸山,将四妹女庚发出。又作书复刘霞仙,论事其详。睡时五鼓矣。
说这时候的曾国藩,最不缺时间,也不够全面。看看他这一天的生活记载,为了调停亲戚家买卖田地的事儿,当天酒席竟然办了十几桌,然后又为四妹妹出嫁的事奔走忙碌。这些事情非他出面不可,因为他的身份特殊,好歹是个京官,在乡下是很吃得开的。
实际上,对当时的诸多读书人来说,到了这一步,就已经算是登上人生顶峰了。人前人后风风光光,邻居乡人莫不卖你几分面子,乡人教育孩子也是拿你做榜样。正所谓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实际上,我们可以在他后面的日记中发现,曾国藩真的很满意这种生活。毕竟是出自于乡村的一介农夫,当时的曾国藩,又能有几多见识?他过的是正常乡绅所渴望的生活,他所追求的也只能是这些。
但是两起并不意外的死亡事件,以及命运横加在他身上的诸多磨折,让他于苦痛之中,开始学习思考。
(3)接踵而来的死亡事件
正月甘九日,阴雨,满妹病故。
辰刻,满妹死。余尚未起,是叔淳弟痘亦密,甚危。家中哭泣不敢出声,恐惊叔淳。满妹生于道光十年庚寅八月初八日辰时,至是生八岁零一百七十一天。满妹病,全赖澄候调汤药,扶持床褥。余甚未尽手足之情。自甘三日,常服补剂人参、鹿胶,竟不能济,痛哉!是日买棺去五千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