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式管理-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合理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求同”的管理现象。

2.以“修齐治平”的次序来促成世界大同

人人重视修己,并且站在齐家的立场来修造自己。然后站在治国的立场来齐家,再以平天下的立场来治国,务使小团体不违反大团体的目标,自然大同。

3.以事业作为“修齐治平”的实际演练

大家在职场中修己,并且循着修齐治平的历程向前迈进,不论达到哪一阶段,皆以修身为本,务求在不忘本的大前提下,提高管理的功效。

二、西方学者对中国式管理的误解

尽管西方学者热心研究中华文化,对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站在中国式管理的立场,我们可以举出若干明显的误解,现说明如下:

(一)认为中国的政治过于一元化,具有独裁的倾向

不错,易经系统一切归于太极,影响到中国人的大一统观念。天无二日,人不事二主,好像所有的事物,都应该“定于一”。事实上,易经系统主张“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任何事物,都是动态的“一分为二”(太极生两仪)、“二合为一”(阴阳合为太极),而不是静态的一元论。我们可以把易经系统看成“一之多元化”,看起来像一元化,实际上包含多元。

中国有史以来,独裁的皇帝极为少数,而且很快就被推翻。大家所爱戴的皇帝,没有一个是独裁的。

(二)认为中国人没有原则,几乎每件事情,都采取个案处理的方式,有不同的答案,令人难以预料

的确,在中国社会,同样一件事情,往往因时、因人、因地而产生不一样的结果。但是,这并不表示中国人没有原则。相反地,中国人一直十分重视原则,而且相当坚持原则。于是,有人说“没有原则就是最好的原则”。这种话似是而非,不足以说明中国人的原则。

中国人有原则,却重视因时、因人、因地、因事而做出合理的调整,既不是一成不变地死守原则,也不是随意乱变地没有原则。中国人有一套“持经达变”的法宝,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做到有原则地应变。可惜现代中国人大多行而不知,却说出许多相反的道理,为外国人徒然提供许多不正确的资讯,使外国人更难了解中国人;也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因受到误导而越来越不明白自己的做法,盲目地跟着曲解自己的原则。

序言前言(3)

(三)认为中国人一味怀念过去的光荣,因此无法积极地求新求变,达成现代化的目标

事实上,中国人把时间划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在这三者之中,最重视现在。好汉不提当年勇,意思是过去的光荣事迹已经成为过去,实在没有必要再提起。中国人只有在谈论祖先的事迹时,才会加以金装,说得十分光荣,目的不在夸耀过去,而在激励子孙,不要丢祖先的脸,要好好奋发图强,力争上游。

中国人从小就被父母的善变,教养得喜欢变来变去,根本用不着父母再告诉子女求新求变。中国人不明着说求新求变,实际上却不断地求新求变。至于现代化,中国人的现代化和西方人的现代化毕竟有所不同,不能够以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现代化。(四)认为中国人没有制衡的观念

不错,中国人不喜欢公开地被制衡。因为那样对领导者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示,一方面使领导者没有面子,一方面也使得制衡的力量用来趁机勒索,变成一种分赃。中国人讲求不公开的制衡,领导者在人事安排、资源分配上,必须将各种势力做妥善的平衡,以免引起不平之鸣,影响到整体的和谐与稳定。但是,由领导者主动考虑这些事情,领导者显得很有面子;被摆平的人士,知道自己和其他势力之间的微妙关系,必须谨慎守分,才能有效互动。若是趁机勒索,可能一下子被削弱。因此在比较合理的情况下,彼此合纵、连横,以求增强自己的势力,在下一次被摆平时获得更大的优势。

一般民众,依附在各种势力之间,以西瓜偎大边的方式,找到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靠山,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中国社会,以家庭为中心,各种势力牵来扯去,自然获得制衡的功效。用不着公开的制衡,弄得十分难看。

(五)认为中国式的权威是无条件的服从

这实在是天大的误解,因为中国人的服从性,无论如何都不能够和日本人相比,也就是比日本人差得太远。中国人讲求彼此彼此,互相互相,几乎都是互相对待的关系,根本不可能做到无条件的服从。

但是,从表现上看,中国人相当服从,举凡上级的指示,一律说好。实际上说好的同时,心里非常不以为然。只是中国人不喜欢、也不习惯于当时就把心里的感觉说出来,默默地不一定按照上级的指示去做,对中国人而言,并不是欺骗上级,反而是尊敬上级的表示。

不当面顶撞,却暗地里自己去调整,看起来十分服从,实际上有自己的主见,这才是中国人的实际情况。中国人害怕权威,并不敬重权威,当然不可能绝对服从。

(六)认为中国人非常重视形式和仪节

事实上,中国人相当实际,厌恶繁文缛节。从某些角度来看,中国人显得很没有礼貌,因为他们讲求实际的效益,不在乎这些表面上的东西。中国人的形式和仪节,深究起来,都有相当大的用意。例如婚礼,主要目的在于加重这一对新人的责任感,如此隆重,一生只能一次,多了大家都痛苦不堪。对中国人而言,礼仪的实际意义应该重于形式,可惜大部分现代中国人行而不知,弄得外国人也跟着有所误解。

西方学者大多认为西方的父亲用爱来对待子女,中国父亲则以严厉的态度来对待子女,使子女不能感受到父爱。这正可以证明中国人的爱,表现在实际上的关心而不在表面上。

(七)认为中国人永远都是在寻求团体的归属感

如果这种看法是真的,那么中国人十分团结,怎么可能形成一片散沙呢?中国这么大,中国人又有强烈的归属感,恐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畏惧的强国。国家这么大,又十分重视家庭,不可能产生归属感,事实上这也是中国人时常自责的地方。中国人只有前面所说的依附感,没有普遍性的归属感。从依附感产生归属感,是善于领导的成果,但是一旦时过境迁,彼此的互信互赖稍有变化,立即由归属感退回到依附感,这才是中国人随机应变、因时制宜的表现。

序言前言(4)

(八)认为中国人不容许有不同的意见,不喜欢接纳不同的声音和意见

许多在台湾居住很久、对中国人相当熟悉的西方人,都指出中国人缺乏讨论的习惯,不可以彼此说出不同的意见,几乎一讨论就吵架,弄得不欢而散。

实际上,中国人很希望听取不同的意见,认为忠言必然逆耳,不同的意见才能够集思广益,找到更好的方案。只不过中国人不喜欢公开的辩论,或者在讨论的时候出现不一样的主张。中国人比较喜欢在私下单独说出不同的意见,而且还要讲究沟通的技巧,说得让对方听得进去,乐于接受。会前、会后比较容易沟通,开会的时候反而很不容易沟通。

(九)认为中国式管理只能适用于秩序井然、高度稳定的社会,不适用于快速变迁的情境

事实上中国式管理的源头是《易经》,而《易经》原本叫做《变经》,完全在探讨掌握变化的道理。后来由于“变有百分之八十是不好的,只有百分之二十才是良好的”,才把《变经》改名为《易经》,希望大家不要为变而变,一心求变,以免越变越糟。中国人在求新求变之外,找出不易的道理,发展出一套“以不变应万变”的理论。不幸的是,近代中国人大多搞不懂,因而导致了西方人的误解。中国式管理的应变能力,实在不容置疑。

(十)认为中国人把过错推给别人,不喜欢由自己来负责

不错,从表现上看,中国人确实如此。实际上中国人把责任推给别人,只不过是保住自己的面子,表面上抵挡一下。暗地里、私底下自己检讨、好好改进,才是实质上的自我反省。真正的责任,到最后应该谁负责就由谁负责,谁也推不掉。先在表面上推一下,对自己人也比较好交代,至少不公开连累家人,结果如何是以后的事情。这种虚推实反省的做法,也是阴阳互动的易经道理。

怎样帮助西方人明白中国式管理?

1.自己先做比较深入的了解以避免误导

西方人常常透过中国人来了解中国式管理,这原本是正常有效的途径。事实上能够和西方人沟通的中国人,经常以西方人的观点来看中国式管理,形成十分严重的误导。

2.中西双方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必须慎为明辨并妥为运用

西方人常以二分法来思考,习惯二选一的应用。中国人常以三分法来把二看成三,用二合一来代替二选一。最好先搞清楚,再来说明中国式管理。

3.深一层思索中国人的道理才能明白原本的用意

中国人的道理,必须经过深一层的思虑,才有办法知其所以然。一般人只看表面,便直接下断语,实在十分危险,不但害了自己,而且误导外国人。

三、研究具有华人特性管理学的时代意义

中国人相信风水,认为地脉、山势、水流等环境,会决定人们的吉凶祸福。而且风水轮流转,兴盛一段时期之后,就会衰落。然后再经过若干时间,又再度兴旺起来。

依据中国历史记载,大约每隔700年,中华民族就会出现一次大兴盛的繁荣景象,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宏大。

第一次在公元前8世纪,那时候周朝的天子向外分封很多诸侯。这些诸侯共同拥戴周朝王室,达成了封建的统一。周公摄政7年,建立了很多美好的制度,使周朝成为当时华夏之光的代表,是有史以来首度繁荣的盛世。

第二次在公元前1世纪,汉武帝刘彻,把封建的统一改变为郡县的统一,并且采取强硬的态度,对付时常入侵的匈奴,使大汉声威远播,成为十分强盛的帝国。

第三次在公元7世纪,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曾孙唐玄宗李隆基,造成大唐帝国的盛世,国力雄厚,当时独步亚洲。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更是闻名于世。唐代的律令不但集前代之大成,而且成为东亚诸国法典的根本,当时的非汉族社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第四次在公元14世纪,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平民,十余年间,推翻元朝蒙古人的统治,恢复中华王朝。其创业之艰难、胜利之快速,在中国历史中,仅有这一次。他以家族道德为中心,再兴汉族,造成汉族的中兴大业。

从以上四度大兴盛的间隔,可以算出每700年一次,也就是风水轮流转,每700年一转,史有明证。

公元14世纪,再加700年,正好是21世纪。当我们听到“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的时候,会不会想起以上的史实,认为是一种统计上的推算呢?

序言前言(5)

中国和西方不同,西方人开始时为希腊人,转而为罗马人,然后为拉丁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各有不同的国家。中国则自周朝以来到现在,一直是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每一波的兴盛,都是依据同一的和平精神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