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九子传奇-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孩子们进到车厢坐好,何任侠扬鞭一声轻喝,马车瞬间冲入昏昏沉沉的夜幕里。一路上,何任侠没有像往常带孩子出来那样,跟孩子们说说笑笑,兴头上来还哼上几段小曲,而是头也不回的坐在前面,沉默无声地驾驭着马车。
“多年来,淮南王待我恩重如山,虽然他始终对朝廷不满,心存怨恨,急于起事反叛常常溢于言表。自己也由最初只是认同淮南王的政治主张、理想抱负和治国方式到逐渐被裹进谋反的圈子,陷入了“上车容易下车难”的境地,现在就是想退也已经不可能了。而当下,最心焦、最难办的是淮南国内那些能独挡一面的能人,都被朝廷清洗的差不多了,现在主政的这些大臣属下,说起话来不乏慷慨激昂,但大多都是庸庸碌碌无能之辈,只会说些空泛附会的话,于事无补。尤其是最近两次聚会,中郎伍被倒戈般的言行更让人忧心不已。这位最初为淮南王反叛出谋划策的人,现在竟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几次出言反对淮南王采取武力手段与朝廷对抗,今天又自比伍子胥,极力劝谏反对起事。被淮南王斥责之后,双方虽然没有再继续争执,但伍被愤懑难消的脸色,明显显示出他的内心已生恨意,随着时局的发展变化,日后很难说他会不会成为反目投靠朝廷的大患。
“还有,今天聚会后淮南王让一郎等上堂献武一事,太出乎意料了,想不通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该不会是想让我这几个盲目的儿子也来替他冲锋陷阵吧。过去自己与淮南王以及其他文武大臣们交往的过程中,提起儿子们一直是小心翼翼地,从来没在他们会武功上走漏过一个字。以前,也反复嘱咐过所有的儿子,不要对外说自己会武功,更不要随意展示。每次来王府,也都是让孩子们躲开自己去玩,生怕他们不懂事说漏了或显示了一些不该暴露的东西。没想到还是被精明的淮南王探知到了。还好四个儿子理会了我事先的暗示,没有显露出真实功夫,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既然淮南王已经有所注意了,早晚会探知到真实底细,一旦知晓几个孩儿今天在他目前故意隐瞒武功,即使不跟我翻脸,也不会那么轻易地放过他们……”
前面惴惴不安的何任侠只顾想着心事,后面车厢里的孩子们并不清楚怎么回事儿,只觉得今天父亲的心情很有些不对劲,都大气不敢吭地坐着。沉闷得受不了,就起身打开厢窗,迎着习习凉风,看看车外的景象。星稀月高的夜空下,只有父亲赶得这辆车,像是在一个怪兽黑洞洞的大口中,孤零零地行进,一路上,用马蹄敲打地面的“嗒、嗒”声和马鼻偶尔喷出的“突、突”声,打破周围死一般的沉寂。
回到家中,已是夜半时分。上床后,何任侠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怕影响妻子,就悄悄起身来到客厅,躺在一把摇椅上。回想起今天在王府的所见所闻,让何任侠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忧虑,心中总觉得有一股凶杀之气正渐渐逼近。
“过去跟淮南王在一起谈古论今时,对正与邪,好与坏,忠与逆的感觉,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分明,可是,自从跟着淮南王在谋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后,每每想到帝与王二者,心智似乎变得越来越糊涂了,越来越分不清什么是正邪、对错、忠逆了,眼前好像只有说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的茫茫浓雾。
“虽说道不同不同谋,但平心而论,当朝的武帝十几年来还是颇有建树的,对内,通过颁布推恩令,出兵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教育在中国古代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通过宣扬儒道怀柔百姓,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外,先后派李广、卫青率军抗击、遏制了北方匈奴的扰乱,国力日渐强盛,可以说现在汉武帝的威望、基业已经十分稳固。
“当然,也曾经多次听人私下议论,说汉武帝这个人疑心很重,尤其不放心和自己同宗同祖的诸侯王,把他们都看作自己皇位的最大威胁,不惜采取各种方式,给他们出难题,找他们的过错,然后,再千方百计找借口,剥夺他们的封地,罢黜他们的王位,逼得其他诸侯王长期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惧之中。性格强悍者,生出残暴统治领地的做法和意欲反叛一搏的想法,性格懦弱者,则在吃喝玩乐中寻求解脱,寻找慰藉。反过来,又为汉武帝制造种种欲加之罪落下口实,借题发挥后一一趁势收拾。
“汉武帝对淮南王一直以来怀有好感,另眼相看,那是因为他只看到远在淮南的刘安的表面,认为他充其量是个聪明的书生王,最多也就是嘴上、笔下的功夫好。可淮南王不但没有从诸侯王被削权缩地的遭遇中看出端倪,及时收敛锋芒,反而还是照旧一天到晚研究治国方略,大张旗鼓地笼络人才,扩充军队。人心是会变的,一旦汉武帝发现刘安有异,触动淮南王意图取代自己的疑心,他的心狠手辣、不惜采取一切手段铲除威胁自身地位的本性,就会淹没以往对淮南王的所有好感,那时,淮南王本来就不粗的根基,根本无法抵御雷霆之怒,也许,比其他侯王的下场更悲惨。
第二章 王府惊闻叛逆事5
“今天自己当着淮南王和文武大臣的面,说了不少“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的话,他们多少应该能听出一些意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要讲究形势和时机,二者不可缺一,形势不对或者时机不成熟,都是举事大忌。淮南王只想到当年的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一呼百应、千应、万应,却忘记了他们起义正是伍被说的那两句“逢其时,应其声,用其势。”“灭秦者,非他,是秦也。”今日远非彼时,顺势应时起事者,是拿着石头砸鸡蛋,而逆势反时犯事者,无疑是鸡蛋碰石头呀。但愿有一天,淮南王关键时刻能够幡然悔悟想明白……”
“传庐江郡何任侠进殿,晋见陛下……”
一声传一声的高声吆喝,把何任侠从梦中惊醒。他睁开眼一看,自己正睡在一座雕梁画栋的大殿内的一个坐榻上,周围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他赶紧起身,才发现自己竟然身着一件青色官服,旁边放有一顶青色进贤冠,他左右张望一番,既然没有他人,管他呢,先戴上再说,衣冠整齐才不至于失礼。系好帽带,穿上鞋,他跟在传唤内官的身后,刚进正殿,就听前面引路的内官弯腰道:“陛下,庐江郡何任侠传到。”说完,退步匆匆离去。
何任侠抬头望去,远远的就见面南正襟危的帝王模样的人正伸手招呼自己。他满腹疑惑地左右张望,两边已坐满和自己一样身着青色朝服的人,都一脸笑意地跟自己点头招呼,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并且他一眼就看到,那位曾经极力劝阻淮南王反叛朝廷的伍被也在其中。这时,就听那帝王“呵呵”一笑,朗声叫道:“何贤弟,快快近前来,朕有话跟你说。”
“朕?”是淮南王的口音,何任侠一下就听出来了。立刻快步走向前去,这才看清,淮南王已经是头戴十二白玉珠旒冕的帝王了。
“赐何贤弟坐。”说完,抬起左手示意何任侠落座。“何贤弟,你虽未与朕参加此次争夺帝位的征伐,没有什么战功可表,但是,朕今日有幸坐上唯我独尊的汉南帝位,跟你和在座的诸位多年来真心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因此,对每一位辅助朕的文武之人,朕都不会忘记,一一要论功行赏,并希望诸位能继续辅助朕励志图强的治理大汉王朝,让朕与诸位共享流芳百世的一代英名。直到今日,朕还牢牢记得你对朕的一些提醒和建言,尤其是那次……”
说到这里,汉南帝拿眼朝两边的文武百官扫了一圈。
“伍被何在?”
“臣伍被在此恭候陛下。”伍被从一侧官员中走了出来,站在庭前等候汉南帝发话。
“那次厅堂与你之争,朕是有意动怒,但让朕动怒的不是你,朕明白你的心思,真正让朕怒不可遏的是那些浑浑噩噩只知道顺我话意而动,却对时势无所了解、无所用心、无所作为的尸位之人。那日我动怒之后静待诸位再言,不想诸位竟左顾右盼无人再发一言,只有无职无位,从未谋过兵布过阵,征战过沙场的何贤弟站出来,侃侃而谈,并且中肯有力。”说到此,汉南帝突然话锋一转,“不过,你们也不要太自作聪明,谁是什么样的人,我心里一清二楚,只是我现在不说,希望你们能有所顾忌,主动领命戍守边界或出征西域南疆平叛。”
这时,就见伍被脸色一变,立刻说道:“陛下所言,让罪臣心中十分惭愧,愿听陛下旨意,戍边、平叛皆愿意前往。”
伍被话音刚落,左右百官中又匍匐出来十余人,纷纷表示愿意出朝将功补过。
“好了、好了。你们心中明白就好,此事稍后再议。何贤弟,你是愿意留在朝中,伴我左右,还是想回家乡庐江郡、淮南国?”
“陛下,在下一介布衣乡民,才疏学浅,文不过在座诸位,武就更不用说了,能得到您的恩遇就已经很满足了。所以,如果陛下同意的话,在下还是回家乡庐江郡吧,如若陛下有意让我去淮南国亦可以。”
“甚好。朕就按照你的要求。何任侠听旨。”汉南帝微微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左史官,继续道,“左史听令,朕即日起擢任何任侠为庐阳郡太守,兼淮南国国相,三日内启程赴任。”
何任侠听命后喜忧交加,喜在谋求多年的“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终于实现了,忧在自己根本没有为官的经验,突然一下做到郡太守和国相这么高的位置,恐难胜任,心里有些发怵。“可是,汉南帝已经当着百官的面下了旨意,自己根本没有任何退路,不接受就是抗旨,驳皇帝的脸面,那还得了?皇帝的脸不管长得好不好看,那可是天下最大的一张脸啊。虽然现在一口一个“贤弟”,弄不好说翻脸就翻脸,自己家人都你死我活呢,何况我这个半路认识的外人,可不能老鼠玩猫胡须——找死。管他呢,既然让我干就先干着再说,干好干坏那是以后的事儿,了不起再回家当乡民。”想到这儿,立即面露欢颜,欣然谢旨领命。
回到庐阳郡,先是左邻右舍后是十里八乡村民,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来庆贺,何氏家族更是在宗室祠堂里举行隆重仪式,昭告列祖列宗,家里出了个不寻常的大人物。
正式去郡府履职那日,全乡男女老少几乎都出动,夹道为何任侠送行,何任侠坐在披红挂彩的官车内,频频拱手向父老乡亲们致意……
“夫君,何事一早就这样高兴,笑声不断?”
何任侠睁眼,看到妻子龙氏蹲在摇椅旁,正笑眼盈盈地看着他。他抬起头,左右张望了好一会儿,挠挠头,知道方才的一切只不过是一个梦。
“夫君,你可看曾到一郎他们四兄弟?昨晚回来得那样晚,今天竟然没有一个睡懒觉,都起得这么早,前后院都找遍了也没见到人。”
“哦?只要一郎带着就不会有什么事情的,肚子饿了自然就会回来的,娘子不必担心。不过,这么一说,我的肚子还真是有些饿了。”
正所谓:
龙争虎斗想当年,
王侯不比败寇贤;
扁舟载梦陶朱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