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春-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启年这才嗤了一声,道:“不想做指挥使的锦衣卫,不是一个好锦衣卫,咱们祖上虽然也风光过,不过跟现在的咱们比,未必强到哪儿去,我若能做上一任指挥使,也可堪告慰祖宗了。”说着,紧紧一攥刀柄,眼神就坚定起来,国舅爷今年不过十四,我王启年,还是大有机会的,只要紧紧抱住国舅爷的大腿……他们前方的路,很窄,几乎没有选择,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一步步走上去,正如俗话说华山自古一条道,武职系统大多如此,这也是武官的悲哀,而文官们,只要是进士出身,运气好的话,都可以窥一窥尚书、阁老的位置的,尽管能坐上那个位置的没几个人,但是一眼看去,却是金光大道,所谓文贵武贱,就是如此。

两人结束谈话,就往外头走去,黄家在余姚是大户不假,可大户能大得过一百多个如狼似虎的锦衣卫么!一个个黄家的仆人缩在一边如鹌鹑一般,几个姨娘被赶到一起,只有互相抱头痛哭的份。

在外头用马车把王俊、安小厮、黄氏三人拉起来,周围还有火盆,可到底寒风刺骨,吹得三个光溜溜的人身上冰凉,心更是凉透了,即便是破口大骂的王俊,心里头也晓得,估计自己是要完蛋了,这等丑事传出去,侄女儿是皇后也护不住啊!恐怕先要来灭口……有看热闹的,周围窃窃私语,瞧见这三人叠在一起,不曾读过书的,这才晓得,还有这样儿的玩法,真真是大开眼界,读过书的,虽晓得有这样的事儿,可到底都是淫词话本里头讲的,平日里头哪儿有这般事儿,即便有,那也是深宅大院里头的事儿,等闲见不着哇!

王启年走出王俊的府邸,翻身上马,突然就对光着屁股的王俊道:“王指挥使,可有相好'来事公死'啊?”说着,哈哈大笑起来,双腿一夹马腹,大声喝道:“走,往宁波城门……”

'来事公死'这个典故,出自乖官在南京写的《青泥莲花录》,如今也哄传天下了,当然,大明书商没有版权意识,乖官没收到版税,王启年说这句话,可见他平时是用功琢磨国舅爷的事儿的,这等人不发达,谁能发达?

宁波府那是上上府,虽然比不得南京、扬州、苏州这些人口逾百万的城市,却也是天下数得着的大都市,这大冬天的,虽然寒冷,可街面上人烟稠密,往来如流水,其中不乏碧眼白肤的异国人,要知道,浙江市舶司可就在宁波。

锦衣卫把王俊等三人从余姚县拉到宁波城门口,实际上就是游街了,有些好事的,从余姚一路儿跟到宁波府,其中以读书人居多,这时候的读书人,和后世'求妹纸,求搅基'的宅男差不多,一个个闲得蛋疼,江南富庶之地,不愁吃穿的读书人更是如此,有这样儿的热闹,甭说等闲难得一见,五十年也见不着一次,自然要大看而特看了。

而且读书人有个毛病,好为人师,别人不知道这三个是谁,他们还会很热心地告诉别人,这最上头的哇!就是余姚王俊,平素欺男霸女的主儿,中间那个,似乎是王家的小厮,王俊的娈童,最下面么,嘿!黄家的闺女……好奇的自然要问,黄家?哪个黄家?

好为人师的这时候就矜持地笑着说,咱们宁波府还有哪个黄家?

说这句话的时候,看问话的人脸上表情震撼,好为人师的就得到满足感了,心里头未免要想:可惜,大冬天的,没带折扇,若不然,哗啦一声展开折扇,气定神闲在胸前摇一摇,方显得我见多识广秀才老爷的气度。

而这等事儿,自然又有无数闲汉泼皮围观,有些胆儿肥的,麻着胆子上去要摸一把,日后也好吹嘘:哥哥我也摸过黄家的女人的,什么?你问黄家是谁家?眼大鱼子,宁波黄家都不知道?

这时候最下面的黄氏自然恨不得死了得好,可是,怎么死呢?嚼舌自尽?这个不靠谱儿,实际上,这个时代流行的死法是吞金,要么就是上吊,投水的都极少,而且,她舍不得身上的安二爷,看安二爷平素俊美的脸青白青白的,颜色和死人差不多,她心中默默流泪,不过,心中却还指望着,要是黄家来人,或许我们还有救。

大明朝么,女人偷汉子,指指戳戳是有的,但不至于死,像是浸猪笼、骑木驴之类,大明朝或许有,但肯定极少,要到鞑清手上才会被发扬光大。

譬如说鼎鼎大名的《珍珠衫》故事,讲的就是富商蒋兴在外经商,妻子王三巧和俊美的陈大郎偷情,蒋兴回来后发现,休妻,王三巧再嫁,嫁了一个广东知县,后来蒋兴犯了案子,审案子的官儿是王三巧现在的丈夫吴知县,王三巧对前夫施以援手,蒋兴也后悔当日举止,吴知县从旁成全,蒋兴、王三巧破镜重圆。

你看王三巧,偷汉子,被休了还改嫁个知县老爷,最后又和前夫破镜重圆,若从妇德上来说,怕要下地狱好几次了,可硬是生活和美,还被传唱,可想而知当时明朝的风气是如何之开放。

这珍珠衫的故事流传极广,与她类似的明朝话本也极多,这里便不举例,总之,大明律没说过玩双龙一凤是死罪。

故此黄氏心中还存着万一的念想,黄家来人,还能救她和安哥哥一命。

只是,黄家能来人么?

她柔肠百转,觉得家族中人怕是巴不得自己立时身死了好罢!又想自己和几个族兄小时候关系不错,或许,会来救我……这黄氏的心思便不说她,三人被绑在宁波城门口,眼看就到了乖官说的三日时限的第二日夜晚了,宁波城因这三人的丑事儿,掀起轩然大波。

别的不说,对小朋友肯定是不好的,这个生理卫生课太超前了,故此,有很多人大骂,但架不住瞧热闹的人多,真是个人山人海,把宁波城门都给堵住了,幸好,宁波是老城墙,本就不做防御的作用,大抵还是一段历史,宁波城居住人的范围早就扩大得比老城墙远了不知道多少的地方去了,乖官后来也觉得不妥,就吩咐王启年,禁止孩童往城门口去。

而郑连城得知自家儿子干的这事儿,真真啼笑皆非,把儿子叫过来训斥了两句,却也没往深了说,只是吩咐下人,不许议论此事,更不许跟表小姐们说起,姨母艾梅娘也红着脸,说乖官这事儿办的荒唐,后来还是陈继儒悄悄对国丈说,叔父,那王俊啊!是当今王皇后的亲叔父。

郑国丈不是傻瓜,顿时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门过节,一时间,有些怔怔然,半晌,才喃喃自语道,哎!儿子大了,不由老子了。

至于宁波府尊,没事儿人一般,每日上衙,处理公务,似乎根本不知晓宁波出了这等大事,同知和通判这两位佐贰官心里头撇嘴,这位老爷,装得没事人一般,可这话不好嘴上说,嘴上说,那就是撕破脸了,读书人最要紧的是什么?脸面,读书人的脸面,比光着身子捂着脸的大姑娘的脸面还要重要,你要撕破脸,那就是不死不休了。

这两位佐贰官可还没傻到跟上官撕破脸,再说了,如今的宁波啊!日后怎么样,还真两说,他们也想留个后路,他们既然能和当地八望族联合,为的是个前程和利益,觉得府尊和当地乡绅对抗,怕是要被赶下台的,这才不支持沈榜。可是,若这个局面扭转过来,他们何必去抱宁波乡绅的大腿,得罪自己的上官呢?这个是为不智,两个佐贰官都是进士出身,不肯干这样儿的傻事。

这时候,宁波城似乎凝固住了,死气沉沉,八望族居然一声不吭。

王启年看这模样,大抵知晓是个怎么回事,王俊是王皇后的亲叔叔,如此折辱王家的脸面,那不是扇皇帝的脸么,哪怕这个扇脸的人是皇帝最宠爱的德妃的弟弟,怕也不行罢?

故此,这些老狐狸都在等,至于黄氏,黄家这点脸面还是丢得起的,俗话说,树大有枯枝,族大有败子,大家族都有这个心理承受能力的。

第325章 凤璋,你太禽兽了

王启年想通了其中道理,一咬牙,一不做,二不休,连夜带着锦衣卫开始锁拿八望族家的店铺,他怕自己力量不够,更是撺掇了瑞恩斯坦波拿巴,双方虽然有竞争关系,可王启年也说了,这是国舅爷千叮咛万嘱咐的差事,老瑞,你是大明通,响鼓不用重锤,我办不好,你也要有点牵连罢!再说你如今也是穿飞鱼的人,咱们锦衣卫若被剥了脸面,你脸上也不好看是不是……这一通话,就把老瑞给说通了,这两位一联合,就动用了乖官手下全部锦衣卫的力量,当夜宁波鸡犬不宁,当即把八家店铺查抄了一个干净,连宁波港做皮肉买卖的帮会都铲平了。

甭看只是两个锦衣卫百户,可大明史上有百户和公主争地产的例子在,虽说大明的公主不太值钱,可也能看出锦衣卫的凶悍,平时客气,你好我好大家好,可真要是翻了脸,锦衣卫系统独特,他能抓人,能关押,能审讯,能杀人,一条龙包办,把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三个机构的职能全部包办掉了,可谓权势滔天,这也是后来成立东厂的缘故,皇帝也觉得锦衣卫权势太大,要有个机构平衡一下。

何况王启年和老瑞身后是国舅爷,他们两个也都是靠国舅爷起的家,正是年富力强有野心的年龄,又不像一般的官员,文官有同年、同乡等一大堆同僚,不看僧面看佛面,很多事儿办不了,武将也大多是将门世家,姻亲众多,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则没这个顾虑,下起狠手来无所忌惮,这一下,当真把八望族给吓住了,耐性好友如何?能不能等到第二天都难说。

前文大笔墨说过,大明尤其是江南这时候人心十之七八不在土地上头,专一要商贾赚钱,兼并土地只是多年来的习惯,真要土地里头刨食吃,大户们哪儿得如此逍遥,赚钱还是商业快。说个良心话,普通农户给他们耕种,比起在朝廷手底下缴纳赋税再征发劳役,似乎还轻一点,这倒不是说朝廷当真如此贪婪,但俗话说,任你官清如水,难逃吏滑如油,不管上面什么经书,到下面,大抵是要被念歪掉的,而给望族耕种,譬如把土地投献给宁波屠天官家,别人要欺负他,你理直气壮道,我家老爷是屠天官,别人就要打个寒噤,屠天官家,那是府尊老爷上任都要亲自登门拜访的乡绅望族……你要说,我是大明皇帝治下百姓,别人大抵要嗤笑,皇帝?皇帝老子在北京城呢!谁来鸟你!

正所谓,天高皇帝远。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悲哀,不过,大明土地投献愈演愈烈,的确就是这个缘故,故此颜山农赞同乖官的理念,要大声疾呼官绅一体纳粮,就是这个道理。

宁波八望手底下各色店铺,这些才是他们赚银子的主要渠道,被锦衣卫查抄,一个个全部坐不住了,你说要告状,上哪儿告?宁波府尊?八家正把宁波府尊放在火上烤,会来搭理你?去浙江布政司?那位布政司使李少南大人刚在苏州被郑国舅剥了脸面,敢来宁波么?浙江巡抚?浙江巡抚蔡太前些日子还高调宣扬,说是把女儿嫁给宁波卫钟离副总兵,这钟离何许人?国舅爷的结拜兄弟……难道真的等北京城那边来消息?好罢!假设皇上盛怒,处罚了郑国舅,可只要那德妃依然受宠,今天被免了官,或许明天就官复原职了罢?

这些都是八家老爷们清晨的时候急匆匆聚集在一起商议的话语,其中陆家的甚至说了一句,万一,皇帝盛怒,只呵斥郑国舅几句,那怎么办?

此语一出,其余诸家老爷顿时一呆,其中有个性子急的,忍不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