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狼孩-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我的白耳狼子。它是惟一代表狼孩和母狼活着的荒野精灵。
  此刻,它在哪里?
  冥冥中,我的大脑里突然出现幻觉:茫茫的白色沙漠上,明亮的金色阳光下,缓缓飞跃腾挪着一只灵兽,白色的耳朵,白色的尾巴,也正在变白的矫健的身躯,都显得如画如诗,缥缈神逸,一步步向我奔驰而来,向我奔驰而来……
  哦,我的白耳狼子。
  后记
  《狼孩》是《大漠狼孩》的修订版。
  《大漠狼孩》于2001年出版,尽管已获全国首届生态环境文学奖和全国民族文学骏马奖,印了两版,但仍有不少的缺憾。这次,当漓江出版社力挺此书,再行付梓之机,我对不足之处一一做了修正。
  更换书名的原因是,市场上已发现《大漠狼孩》被人恶意盗版,尤其卑劣的是,把本人名字偷换成姜戎,称《大漠狼孩》是他继《狼图腾》之后的又一力作。这使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我想说明的是,《大漠狼孩》早于《狼图腾》三年出版。
  作为蒙古族作家,我顺便在此说明,狼不是蒙古人的图腾。蒙古人,崇拜长生天,崇拜长生地,崇拜祖先。草原上,狼和游牧民族是生存竞争对手,是敌对关系。蒙古族的历史资料中,从未有过狼是蒙古族图腾这样的记载。
  我写过不少狼和狐的小说,如《银狐》、《沙狼》等,主要宗旨在于折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而不是从某种理念出发对某个民族文化的狭义宣泄,而是对整个人类生存状态的审视、反思和批判。
  本书《狼孩》也是如此。
  为后记。
  郭雪波
  二○○五年十二月于北京金汝斋
  阎 纲:《狼孩》与郭雪波
  黄秋耘上个月刚刚去世,人们不会忘记他所透支给大众的爱。他在最后的日子里竟然读了雪波的这部长篇,而且写下“颇有意思”,“使我掉下泪来了”的评语。黄秋耘说过:“我自己是个‘罗兰党’。”他一生从不讳言他的人道主义立场。“也许人到黄昏,更容易伤于哀乐吧。”我相信秋耘。
  《狼孩》是一部写实的大寓言。
  写非人之人性或写兽性之人性,新作不在少数。前苏联的长篇《白比姆黑耳朵》,日本动物片《狐狸的故事》等。王蒙的《杂色》,困乏的老马竟然开口说话:“让我跑一次吧!”宗璞的《核桃树下的悲剧》听到核桃树的哀鸣。张承志的黑骏马那眷眷之情总是在“无言地述说着什么”。乌热尔图的《一个猎人的恳求》和《七岔犄角的公鹿》,狗通人性,公鹿像大丈夫一般爱子。前不久在《北京晚报》上读到一篇美国人写的《狼故事》,写一个狼孩带着父亲深山寻找老狼妈妈的故事,狼人沟通,处处动人。现在的这部《狼孩》,不论是写狼和狗的人性还是写狼孩儿的兽性,无不惟妙惟肖而又惊心动魄。
  郭雪波具有叙述艺术的才能,他笔下的真实让人毋庸置疑,他在关于草原的描写中注满的真情,他的叙述中有诗。他写公狼之死:血泊中箭毛依然光亮,双耳依然直挺,长尾依然雄伟。他写剥狼皮:手法熟练,刀工精湛,那“哧啦哧啦”的扒皮声就是肉皮之间撕裂声,没有一点血,偶尔出现小块黑疙瘩,那是箭伤或刀痕,记载着公狼的历史。他写狼孩儿追猪:一边是猪的失魂落魄,一边是皮鞭的抽打,一会儿是人,一会儿变狼,煞是人兽同台演出的奇异景观。他写母狼的哀嗥,那份撕心裂肺,那对儿流着泪水同时冒火、冒血、冒出绿色冷光的眼睛。还有对于赤裸裸如剥光了丝绸绿衣的严重沙化了的草原的描写,对于草原落日和草原之夜的描写,算得上出神入化!
  我们且不说郭雪波多么熟悉狼和狗,单是对于狼和狗的习性的洞察和掌握,就已经叫人惊叹不已。他不但写出兽的力、勇、狂、野、凶、猛、肆虐、狞恶、狡猾以及自卫能力,而且写出兽的和善、亲情、灵透、机敏、坚韧以及拼死的复仇精神。尽管狼孩儿被抢回、被感化,但是当母狼荒野深夜的凄厉恐怖的哀嗥唤醒他的兽类亲情时,狼奶变成的血液沸腾起来,狼性便油然而生,一口咬伤他的生母,脱缰而逃。作者写到受重伤的母狼在追捕合围下依然冲向狼孩儿时的情景:
  母狼拖着小龙刷刷地走,很艰难。鲜血也从它的伤口咕嘟咕嘟流出来,染红了沙地。血一路洒,它一路走,不屈不挠,不死不休地走。不时还停下来舔舐小龙脖颈上的流血处,惟恐狼孩流干了血。
  终于,它拖不动了。
  狼孩已处在半昏迷状态,可他并没有痛苦之色,而依旧很欣喜地望着母狼,并固定在那里。他的头一歪倒向母狼颔下便不动了。那双未来得及闭上的眼睛,仍留有一丝狂热的野性的余光,凝视着远处的漠野,凝视着前方的黑暗。那黑暗的尽处,黎明的曙色正在显露,当然,那黎明已不属于他了。他那张野性未改的脸向上微扬着,嘴巴也翘着,于是整个这张脸部又变得更像一个拉长的问号:我是谁?来自何方,去向何方?
  我想,正是看到这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黄秋耘洒下热泪。
  然而,更为重要的,或者这部作品区别于同类作品的,却是奇异的想像力和深藏在传奇故事里的大悲剧、大童话、大寓言。
  人和兽,兽和人,兽变人,人变兽,人吃兽,兽吃人,人灭兽,兽灭人,狼兽绝迹、兔鸟烹尽之日,也是众生被淘汰出局之时。也就是说,人类假若对大自然不立刻停止掠夺和破坏的话,那么,可以想象,人类必将被大自然撕咬得遍体鳞伤,或渴死,或毒死,或窒息而死,或癌症不治而死,或自相残杀而死,死无葬身之地,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那份干净和“白茫茫”,如同郭雪波在得奖小说《大漠魂》里形容大沙坨子那样:白色的炽热,白色的朦胧,白色的潮涌,白色的幻觉,白得灼人,白得刺目,白得透明而淡远,“天地在那个白茫中弥合融会”。
  郭雪波并没有写他可爱的家乡一天天变得不那么可爱,没有写美丽的科尔沁草原一天天沙化,没有写沙进人退,却写“人差不多变成狼了”。郭雪波萦绕于怀的家乡情结、草原情结和“安代”情结,使他焦躁不安,他也和贾平凹一样“怀念狼”了。但他的食肉扬沙的生活体验,使他怀念起狼来更具生活写实的能力,更富合理的想象。他从自作聪明的人类和象征着大自然的动物界的相对立、相转化的奇特角度着墨,展示出一幕幕血淋淋厮杀的生存悲剧。狼变人,在狼看来是狼的背叛,而一旦吃狼奶、变成狼,却永远不失与人殊死反抗的狼的天然本性,因故,狼孩儿最后还是回归于母族的狼,哪怕死在母狼的怀里。也就是说,不论是兽性中的人性,还是人性中的兽性,由于置放在人与自然的,也就是人类破坏大自然、大自然会不会回过头来报复人类的大背景上,所以,突显其历史的厚重感,成为一部耐人寻味的大寓言。狼的失败警示人们:被现代技术武装起来的人一旦变成比动物更凶残的狼,人也就完了。
  我在高桦女士环境文学的麾下同郭雪波相识,几乎在每次环保问题和聚会上发现郭雪波总是心急如焚的样子,三句话不离沙子。他时刻准备着,为草原请命!这就是郭雪波留给我的印象。《大漠魂》里的“我”有他的影子。“我”背得动爸爸,腰板儿挺结实,但无回天之力;他爸爸是条蒙古汉子,却不敢替补被狼咬死的村长的空缺,说:“我要照料我那狼孩子,恢复个人样,哪有心思给大家办事,或者去‘腐败’呀!”《狼孩》中的“我”留下沉重的话语:“野兽被咱们文明人吃得快干净了,这大漠就剩下这只不屈的老母狼了。”“早晚会有更大的兽来吃咱们这人兽的。”这也是郭雪波紧急呼救的哀号。
  二○○六年一月
  全书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