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十大下台元首-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赫鲁晓夫漫长而活跃的执政时期与新领导体制之间,只有极短暂的间隔,一纸简单明了的决议便确定了他的下台离职。一位西方观察家日后曾这样描绘过这次中央全会:“全会都投票反对赫鲁晓夫,尽管也有可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支持。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正是他的最佳时光,10年前人们可是想都想不到,斯大林的继任者竟会被投票表决这种简单温和的方式赶下台。“
赫鲁晓夫本人对此亦有同样的看法。14日上午开完会回到家里,他把公文包往旮旯儿一扔,嘴里说道:“唔,这下儿好了,我现在退休了,也许我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正是这样吧。
他们能轻而易举地通过投票把我甩掉,要是换了斯大林,早就把他们统统逮起来了。“
1964年10月14日,风云30年,平步青云,最后10年又登上云端顶峰的赫鲁晓夫就这样垮台了。
3。4 纵横捭阖的能手
1957下半年的一天晚上,当尼基塔·谢尔盖那维奇·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一次外交招待会上同客人碰杯时,他可真是容光焕发,满面春风。他在少年时代当过放猪的牧童,一天赚两个戈比。如今,他已成为苏联无可争议的领导人,掌握了最高权力。他已经击败了最后一个争权的对手,这时正兴高采烈、信心百倍地对来宾中的一群西方记者热情他讲述了一则寓言:“从前,”赫鲁晓夫端着酒杯说道,“有几个人被关在监狱里,一个是社会民主党人,一个是无政府主义者,一个是地位卑微的小个子犹太人。这个犹太人文化程度不高,名字叫宾雅。”赫鲁晓夫看了一下四周,见别人都在听他讲,便接着说,“大家决定选一个组长,负责分发食品、茶叶和烟丝。那个无政府主义者反对任何人掌权。他轻蔑地提出,倒不如推选地位低下的宾雅,大家果然照办了。不久,大家决定挖一条直通监狱墙外的地道越狱逃走。但是大伙儿心里都明白,狱守会向第一个越狱的人开枪,因而没有人愿意带头。突然,”赫鲁晓夫逐渐提高了嗓门。“可怜的小个子犹太人宾雅站出来说:”同志们,你们既然以民主方式推选我当了你们的头头,那我就带头先走吧。‘“”故事的寓意是,“赫鲁晓夫接着说,”一个人不管出身多么低微,一旦被选到一个岗位上,他是能够称职的。“
正如所比喻的那样,宾雅的故事在某些方面是确切的,但有些地方则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当然,赫鲁晓夫既不是通过民主方式选举的,也不是勉勉强强被推上领导岗位的。
赫鲁晓夫在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之前,当过牧童、采煤工和管道安装工,他在20岁之前,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在他一生的事业中,他一向被同事及世人所低估。1957年,在他牢固地掌握权力之后,谁要还无视或贬低这位农民领袖,谁就要倒霉。
赫鲁晓夫有着惊人的幽默感、敏捷的才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精神以及残暴的手段和极大的权力欲。他个人的成败对改变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进程起了更为显著和更具有决定意义的作用。
是他建筑了柏林墙,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座为了禁锢人民,而不是为了抵御敌人建造的边界墙。
是他残暴地镇压了匈牙利反抗苏联统治的人民暴动,因而西方人指责他为“布达佩斯的屠夫”。
是他在古巴设置了核导弹,甚至在他决定后退,撤出核导弹时,还迫使美国保证从希腊和土耳其撤出美国导弹,并不再支持那些可能威胁到卡斯特罗的古巴流亡分子。
是他在非洲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动了苏联的巨大攻势,企图通过他的代理人帕特里斯·卢蒙巴接管刚果。
是他使苏联大规模扩充战略核武器,使苏联从第一次柏林危机时期的不利地位转变为势均力敌的局面。
是他同肯尼迪总统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消除了笼罩在苏联上空的斯大林主义的神秘气氛,并采取重要步骤,奉行“和平共处”的政策,使苏联朝着改革的方向前进。
是他揭露了斯大林,从而永远破坏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
特别是,他应当对中苏关系的破裂承担主要责任。这次分裂是共产主义遭受的最大挫折。在外交政策方面他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采取了一些主动行动,但人们也许不会忘掉他最惨重的失败——失去了中国。
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徒弟。在斯大林手下,只有适者才能生存。
赫鲁晓夫于1918年参加布尔什维克党。当时他24岁1928年他在基辅任党的低级官员时,乌克兰的共产党领导人拉萨尔·卡冈诺维奇注意到了他的才干。1929年卡冈诺维奇回莫斯科,把赫鲁晓夫也带走了,让他担任陆军中尉。30年代,这两个人在大清洗中捞到了大量的好处。他们是比斯大林走得更远的斯大林主义者,因而在政治上青云直上。赫鲁晓夫担任莫斯科地铁工程的监督时,由于在工作中不顾鞋上溅污泥,不怕双手流鲜血,赢得了吃苦耐劳,可以信赖的声誉。正是由于有过这么一段个人经历,他于1938年被任命为乌克兰共产党领导人。
在苏联没有一项工作比消灭民族主义的复兴更为艰巨。
乌克兰民族主义火焰的余烬仍在闪烁。在斯大林实行集体农庄化的过程中,有数百万乌克兰农民被杀害,因而乌克兰民族主义的余烬随时都可能燃烧起来。赫鲁晓夫的任务就是把一切怀有民族主义同情心的人从乌克兰共产党内清除出去,加速乌克兰4000万居民的俄罗斯化和财产公有化,从而把火种扑灭。
赫鲁晓夫在担任斯大林的钦差大臣时,正值大清洗高潮时期。他的前任在6个月内清洗了1937年选举的乌克兰中央委员会中70%的中央委员。斯大林为了加快清洗的步伐,就把赫鲁晓夫调去接替他前任的工作。赫鲁晓夫没有辜负他的上司的期望。没有多久,1937年选举的166名中央委员只剩下了3名。他还清洗了地方上1/5的党委书记和数千名普通党员。
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军队入侵乌克兰时,乌克兰人民兴高采烈地欢迎他们,把他们奉为解放者,把乌克兰人民从赫鲁晓夫手中解放了出来。1943年德国占领军挖掘出的95座“万人坑”中,发现共有上万具尸体。根据尸体身上的遗物可以辨明,死者是1937年至1939年间政治清洗的受害者。
根据希特勒—斯大林条约,波兰是被分割的。德国进攻苏联之后,赫鲁晓夫任中将。他没有担任第一线的指挥官而是当政委,其任务是确保执行斯大林的命令。战后他又回乌克兰去处决勾结德国人的伪奸。不多久,他向斯大林夸口说,“那些带头的工人中,一半已经被干掉了。”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但他的影响却没有随之消失。
斯大林时代的教训瞅鲁晓夫意识到,如果他不是处于最高级领导岗位上,或者没有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那么他就将成为最高领导手下的牺牲品。智慧给他的启迪是,如果他没有能力去打垮自己的对手,或者同自己的敌手一同去消灭别人,那么他就得同敌手妥协。经验教他懂得了列宁这样一句话的价值:“重要的不是去战胜敌人,而是消灭敌人。”
斯大林去世后不久,立即展开了争当继承人的斗争。赫鲁晓夫在取得共产党第一书记的职务之后,受到主席团其他成员的嘲笑。秘密警察头子拉夫连季·贝利亚把他称作“我们的土豆政治家。”众所周知,卡冈诺维奇对于赫鲁晓夫从中尉跃升到显赫的地位是不高兴的。总理格奥尔基·马林科夫和斯大林时代的著名外交部长韦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则认为赫鲁晓夫“不称职。”
赫鲁晓夫对这一切都耿耿于怀。他着手利用他得到的职权来治服他的对手,正如斯大林在30年前对付他的对手一样。赫鲁晓夫一方面熟悉党的一套做法,另一方面又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掌握时机的天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毅精神以及毫不留情地争权夺利的本领,终于在1957年大获全胜。
他战胜了与之争权的对手。其结果是,斯大林去世以后最令人畏惧的贝利亚被逮捕并遭处决。在赫鲁晓夫的事业中起过最大推动作用的卡冈诺维奇在地方上担任一个没有公开名义的职务。被斯大林指定为接班人的马林科夫在西伯利亚管理一家小发电厂。而莫洛托夫,这位斯大林时代的著名外交家,则在蒙古乌兰巴托同外交官们碰杯。
3。5 小丑形象与幽默大师
赫鲁晓夫上台后,西方很多人对他很不习惯。他们对象斯大林那样严肃但秘密地在幕后操纵,控制事态发展的苏联领导入比较习惯。所以,身材粗胖的赫鲁晓夫一跃上政治舞台,使许多人不拿他当一回事。因为他不拘行止,言谈失检,夸夸其谈,完全打破了过去的模式。
美国的《生活》杂志称他为“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新闻周刊》的一位专栏作家赠与他“庸庸碌碌的公务员,”“一匹普普通通的役马”的绰号;《时代》杂志则称他为“硬提拔起来的人。”意思是尽管他缺乏教养和训练,却是被形势“推上来了。”赫鲁晓夫衣着简朴。他穿的是普通袖口的衬衫和极不合身的外衣。乘车时赫鲁晓夫几乎总是坐在轿车前边,与自己的司机并排,使人难以分辨出那一位是司机,那一位是领袖。而斯大林总是坐在车子后排的长毛绒座椅上,对司机连个头也不点。
赫鲁晓夫喜欢打猎。赫鲁晓夫对打野鸭子的全过程,从坐在船上欣赏水浪轻轻荡击船帮的声音到静待一群野鸭突然展翅起飞他都感兴趣。西方大多数观察家都认为,赫鲁晓夫连给斯大林擦皮鞋都不配,更不用说接替他的职务了。当他首次出国去贝尔格莱德时,他的一举一动很不利于改善他的形象。他粗鲁无礼,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在国际社交界中显得格格不入。新闻界喜欢描述他狂饮作乐的姿态,并且写道,同斯大林相比,他只是一个呆不长久的无足轻重的人物。
西方许多人士,包括外交界的人士,乃至一些职业外交官,也都低估了赫鲁晓夫。他们对赫鲁晓夫评价不高,因为这位苏联领导人太贪杯,而且俄语讲得不好。这些观察家们压根儿就不了解,尽管赫鲁晓夫讲起话来句法混乱,衣着很不入时,趣味粗俗低下,但这些都没有使他在成功地担任领导人方面有所逊色。
赫鲁晓夫在公开场合是一个俄国克拉霍恩参议员式的人物。有一年“五一节”举行军事检阅时,苏联的高级领导人都脸无表情地观看部队在他们面前通过。后来,当一中队喷气式战斗机在上空轰鸣时,赫鲁晓夫顿时在检阅台上活跃起来,他拍着布尔加宁总理的肩膀,象一个小男孩看到一套新玩具一般高兴,脸上露出了笑容。莫洛托夫看到喷气式飞机时仍冷冰冰地保持着尊严。赫鲁晓夫不象他,但这并不意味着赫鲁晓夫在使用这些飞机时会手下留情。
1956年,赫鲁晓夫在访问英国时,他告诉听众说,他在车队行进途中看到有几个人对他的访问表示抗议,还特别注意到有一个人向他挥舞拳头。“我以这个手势回敬,”他说着,为了增强效果也挥动着拳头,“我们互相都懂得对方的意思。”
听众哄堂大笑,但是赫鲁晓夫又平静他说道,“我提醒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