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补天裂-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浓浓的自豪。他伸展着双臂,深深地呼吸,香港湿润的空气使他感到无比舒畅。“你看,”他抬起手臂,向远处指点着说,“那里是开埠之初最早修建的荷里活道和皇后大道,从荒山乱石当中开辟出来的,当时首任港督璞鼎查勋爵还未到任,由查尔斯·义律主持了最初的工程。皇后大道当时是维多利亚城的海滨大道,后来被填海造地推到里面去了,在新造的土地上筑成了德辅道,是以第十任港督德辅爵士的名字命名的。现在,海滨又往前推进了,你看到的这条干诺道,是因为英国干诺王子曾在1890年莅临香港,为这项宏大的工程投下了第一块石料,新的海滨大道便以他的名字命名。你再看那些高大建筑,怡和洋行、太古洋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都是香港最具实力的富商,操纵着这座海港城市的经济命脉。汇丰银行的前面是皇后像广场,去年是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六十周年,港府为此建立了她的铜像,以资纪念。你看,那里是香港大会堂,那里是毕打街大钟楼。噢,请你注意远处的那座山丘,它被人们称为‘政府山’,是香港的心脏,总督府和驻军司令部都设在那里;旁边那座尖顶的塔楼,就是我任职的圣约翰大教堂,我的家也在它的附近……”
林若翰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迫不及待地似乎要一口气把香港说尽。这位自青年时代离开家乡的英格兰人在香港居住了三十八年之久,已经把香港看作自己的家,喜怒哀乐都和香港联系在一起了。
易君恕手扶着船舷,望着这片曾经使他牵心动腑的土地,一见之下却又觉得极其陌生。易君恕没有到过香港,父亲在世时曾带他游历过渤海的长山岛和黄海的芝罘岛、刘公岛,他便按照那些海岛的面貌来想象香港,而面前的香港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这片土地脱离母体已经将近六十年了,她变了,变成一副恍若西洋的怪异面貌,连自己的同胞都不敢相认。听着林若翰充满感情的介绍,易君恕心中唤起的却是深深的伤感。这里不是他的家,一个有家难归的游子,流落到了一片被祖国抛弃的“海口余地”,有什么值得他激动呢?
“王子”号缓缓靠岸,向红烟囱轮船公司的专用码头靠拢,香港已经近在眼前,近在脚下。乘客们迫不及待地站在前甲板上,议论着香港的天气,举目眺望着码头。码头上,早已挤满了接船的人群,轿夫和苦力伸长了脖子,眼巴巴地等待着雇主。身穿绿衣、头里红巾的印度锡克族警察手持警棍,迈着方步,虎视眈眈地巡视着人群。
“啊,”易君恕本能地紧张起来,“那是警察吧?”
“不要怕,”林若翰笑笑说,“只要你不违犯英国法律,香港警察对你没有任何威胁!”
船长亲自来向林若翰道别,吩咐侍应生帮林牧师提着行李,送他下船。
轮船已经稳稳地傍靠码头,跳板铺好了。接船的人群沸腾了,他们拥挤着,兴奋地叫喊着,和下船的乘客们彼此呼应。
“易先生,我们下船了,回家去了!”林若翰招呼着易君恕,踏上了跳板,年近六旬的老者兴奋得像个年轻人,步履匆匆,急步踏上那片朝思暮想的土地。他一边走着,一边急切地巡视着码头上接船的人群,突然激动地扬起了右手,大声喊着:“Ella!我在这儿呢!”
易君恕随着他的目光向前看去,服色驳杂的人群中,闪动着一个白色的身影,那是一位妙龄少女,正在和身旁的一个中年人朝着这边张望。听到林若翰的喊声,那少女扬起了光洁的手臂,兴奋地挥动着:“Dad,dad!”
“Ella”林若翰叫喊着,甩开了侍应生的搀扶,跌跌撞撞地走下跳板,踏上码头,伸开双臂,抱住了迎上来的少女。
“Ella,让我好好看看你!”林若翰吻着少女的额头,蓬松的大胡子颤抖着,深陷的眼窝流出了泪水,“在船上,我还在担心:电报会不会送迟了?如果在码头上看不到你来接我,我会难过的……”
“Dad,怎么会呢?我要让你回到香港第一眼就看到我!”少女一边急切地说着,一边亲吻林若翰那苍老的脸,吻了左脸,再吻右脸,“Dad,你这次离开家太久了,我可真想你啊!”
易君恕愣在了一边,他不通英语,听不懂他们之间的称呼,吃惊地看着正在拥抱亲吻的老牧师和这位少女……
少女的年龄不过十七八岁,头戴白色的帽子,扇形的帽沿向前展开,像一片轻盈的贝壳,纤细的身姿着一袭白纱长裙,裙据下露出一双天足,穿着白色高跟皮鞋,全副西洋装束,和易君恕在红烟囱轮船上所见的洋商女眷无异。然而,她却又有一头浓黑的长发,一双乌亮的眼睛,尽管皮肤细腻白皙,仍然是一副中国人的面孔。她是中国人吗?易君恕平生第一次看到如此装束的中国少女,白纱裙的领口开得很低,露出象牙色的颈项、双肩和一截酥胸,两条五臂几乎完全裸露,而一双天足则丝毫没有缠里的痕迹,步履轻捷,舒展自如。这副装束,如果出现在北京的大街上,一定会被指责为“伤风败俗”,群起而攻之,而易君恕却分明感到面前这位裸臂天足的少女自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他想起妻子安如那完全掩没了体态曲线的肥大衣裙。那步履维艰摇摇晃晃的三寸金莲,真正如康有为先生《请禁妇女里足摺》中所说“恶俗苦体”,早就该革除了,还中国女性天然之美,面前这位少女不正是美的化身吗?……易君恕收住纵逸的思绪,愣愣地想,这位惊世骇俗的美貌少女,她是谁?易君恕在漫长的旅途中曾听林若翰谈到他的家庭,说他的夫人早已亡故,家里有一个可爱的女儿,难道这就是他的女儿吗?不,不可能!高鼻蓝眼的“鬼子大人”怎么会有一个中国女儿呢?
林若翰激动不已,竟然忘记了身边还有一位和他同行的客人。
随着少女一起来的那个中年人把行李从侍应生手里接过来,连连道谢。他显然是个仆人,四五十岁的样子,青衣小帽,肤色黧黑,面庞精瘦,脊背有些佝偻。他提着行李,正准备招呼主人回家,看见旁边呆立着的易君恕,迟疑了一下,向林若翰问道:“牧师,这位先生是……”
“哦……”林若翰猛然转过脸来,这才发现了被冷落在一边的客人,不禁为自己的失礼而感到歉意,“对不起,我忘了介绍,这是我的中国朋友易君恕先生!”又指着少女和旁边的中年人对易君恕说,“易先生,这就是小女Ella,这是我的管家阿宽……”
易君恕愣住了,心里暗暗吃惊:这位少女果然是他的女儿!这……这是怎么回事?
“易先生好!”管家阿宽脸上绽开谦卑的笑容,朝易君恕鞠了一躬。
“噢?”那被称作“Ella”的少女这才转过脸来,缓缓地抬起低垂的眼睑,向易君恕投过来若有若无的一瞥,显然这位客人并没有引起她足够的重视,只是出于礼貌,微微颔首,伸出了光洁的右臂,轻轻地说了声,“易先生,你好!”
易君恕的心慌了,暗想,这大概是要和我握手?自幼生长在京师的易君恕,虽然自以为是个鼓吹西学的激进分子,却活到二十八岁还不曾和任何一位女性行握手礼,不禁脸一红,觉得十分为难。迟迟疑疑地刚要伸手去握,却看着那少女伸过来的玉臂手腕微曲,五指并拢下垂,不像是要握手的样子,便呆住了。
少女的手举在那里,脸上那一丝纯属礼貌性的微笑消失了。
“易先生,”林若翰连忙提醒他,“这是西方的吻手礼,男士握住女士的手,在手背上轻轻一吻……”
易君恕猛然想起,他在船上确曾看见洋人的男男女女这样行礼,人家习以为常,而在他看来却不可思议,不料现在自己也要照样去做了,事到如今,也无可奈何!他的心脏狂跳不止,鼓足勇气向前伸出手去,但是,那少女已经等得不耐烦,把手快快地收了回去。显然,他的迟疑畏葸已经引起了对方的不快,这……这该怎么办?
易君恕更加不知所措,只好用传统的方法补救,红着脸拱起双手,说:“哦,久仰久仰……”
揖作了一半,话说了一半,却又记不得这位小姐的芳名,只好再向林若翰请教:“翰翁,刚才您称呼令媛是……”
女儿的傲慢,易君恕的尴尬,林若翰都看在眼里,但他不忍埋怨久别重逢的女儿,更不便对客人过多地指手画脚,那样会把这僵局弄得更僵。于是极力作出若无其事的轻松神态,对易君恕说:“她的英文名叫Ella,E…l…l…a,用汉文书写时,我为她选了‘倚阑’二字,倚靠的‘倚’,阑干的‘阑’……”
“哦,”易君恕总算听明白了这个由英文翻成汉文的名字,连忙把行了一半搁置起来的礼继续完成,“倚阑小姐,你好!”
倚阑瞥了他一眼,淡淡地说了声:“再见,易先生!”便转过了脸去,挽着林若翰的胳膊,“Dad,我们回家吧!”
易君恕愣了:怎么刚见面就“再见”呢?
“不,倚阑,你弄错了,”林若翰没有想到女儿再次令客人尴尬,忙说,“易先生是我请来的客人,和我们一起回家……”
“哦,”倚阑有些意外,双眉微蹙,“你在电报里没有告诉我……”
“我的孩子!我要对你说的话有千言万语,电报里怎么能容纳得了?”林若翰惟恐女儿的话会引起易君恕的不安,又特意说道,“易先生是从北京来的贵客,就住在我们家里,我想,你一定很欢迎,是吧?”
这哪里是父亲对女儿的交代?简直像在为易君恕的寄居而求情了,老牧师的一番苦心使尴尬地站立一旁的易君恕更加不安。初次见面,他分明已经感到了倚阑小姐在这个家庭里具有不可动摇的女主人地位,连林若翰所作的决定也必须得到她的首肯,为此还要哄着她,求着她。易君恕还没有迈进林若翰的家门,就已经有了寄人篱下之感!他想对林若翰说:谢谢翰翁的盛情,我不再到府上打扰了。但是,想到林若翰在危难之际对他的救助和一路上的同舟共济,甚至连旅费食宿全部依靠林若翰承担,如今大恩未报,怎好在码头上就和人家分手?何况在这人地生疏的香港,他除了投靠林若翰,还能有什么别的门路?思前想后,话到舌尖却又只好忍住了。
“哦……”倚阑抬起长长的睫毛,看了易君恕一眼,白皙的面庞微微地红了。尽管不大情愿,她也毕竟没有违背父亲的意志,轻声说,“欢迎你,易先生……”
得到她允诺,易君恕上岸伊始所面临的窘境已经悄悄地化解,林若翰脸上的纹路舒展了:“好吧,我们一起回家!”他转过脸去叫着管家,“阿宽,轿子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在前面等着呢!”阿宽说着,提着行李朝前面快步走去。
对于易先生的到来,他当然不可能事先有所准备。来接船的时候,倚阑小姐坐的是林若翰的私家轿,阿宽又雇了一顶“路轿”,父女两人就够用了。现在又多了一位客人,阿宽得赶在前头,重作安排。好在码头上待雇的路轿有的是,阿宽一招手,立时便围过来好几名轿夫,阿宽点了一顶,把手里的行李递给了轿夫,这时,林若翰和倚阑、易君恕已经来到了轿前。
私家轿的轿夫过来向主人见了礼,路轿轿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