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射雕时代-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找人事部了,劳务合同是人事部和你们签的嘛。”再之后,老四海借个上厕所的机会,溜了。
  他先是赶到银行将现金全部提出,注销了信用卡,然后将现金存入另一家银行。一个小时后,他便去了机场。老四海的原计划是去天池看看,彻底放松放松疲惫的心灵。在机场他却临时改了主意。
  老四海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阅读,一来可以打发时间,二来他必须要弄清楚,世界上的人都在干什么。
  去机场的路上他买了几张当地报纸,随便看了几眼却发现国家体委正在筹划环青海湖的自行车拉力赛呢。老四海忽然觉得有必要改变计划了,其实他对这条新闻本身并没有兴趣,但青海湖的确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他上小学时就知道青海湖,那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周边的鸟岛、日月山和塔尔寺都是著名的景点。塔尔寺那是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宗喀巴是达赖和班禅的师傅。据说塔尔寺中有十万佛像,在喇嘛教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老四海早就想去看看了。
  下了出租车,老四海便拿定了主意。他在机场购买了一张去西宁的机票,两个小时后就上飞机了。
  旋窗下的西安城渐渐远去了模糊了,老四海产生了一股征服者的快感。再见了,西安,再见了,汉中的小县城,这片土地对得起我老四海呀,今后我再不会在这个地方下手了,足够了。
  西宁的城市规模在中国的省会城市中,基本上是倒着排位的。虽然也是省会,但除了烤羊肉还有些名气外,就再想不起别的了。
  老四海刚刚做了一大笔生意,来青海的目的就是为了散心。按说青海的老百姓比陕西人还要贫穷,这种地方也不适合骗子施展拳脚。
  下了飞机,老四海就被刺目的阳光照得睁不开眼睛了,他不得不在机场买了一副墨镜,戴起来活像黑社会老大。
  从飞机场到西宁市区大约有三十公里的样子,路况不错,是新铺的柏油路。天空蓝得有些残忍,路边是寸草不生的辽远山丘。山颜色是焦黄的,老四海看着看着心里就别扭了,这些山怎么看都像一大锅窝头,一点食欲都没有。
  人类的行为是很难用理性来解释的,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他们是强者。人类的无限繁殖使地球面积缩小了,他们攻山拔地,无坚不催,连青藏高原这么恶劣的地方都被占领了。也难怪野生动物们哭着喊着地要往绝路上走,它们实在是没地方可去了!
  老四海不敢太招摇,搭机场大巴进的城,抵达市区已经是晚上了。他先是找了家宾馆,然后一头扎进附近的小吃城,一口气连吃了五十串烤羊肉,真香啊!此后的岁月中,每每看见烤羊肉,老四海都想会起西宁来。
  事实上老四海在西宁仅仅停留了一夜,他对西宁的印象只是烤羊肉和姑娘们红彤彤的面庞。
  第二天他便坐上了西去的长途车,一路颠簸一路游览,倒也惬意。
  老四海最先到了色彩斑斓的塔尔寺,参观了传说中的十万座佛像,在寺前的小广场上看到为数众多的小偷。
  然后他又去了日月山。据说日月山是文成公主入藏的第一站,走到此处,远行的人们再也看不到大唐景象了。公主悲从中来,怀中的两面明镜便幻化成日月二山。从此日月山便成了汉族居住区和藏族居住区的界限。老四海在山上转了一会儿,好几个藏民穿着民族服装要与他合影,老四海清楚那些人不过是些道具,便婉言拒绝了。
  后来他看到山下有一座木棚,估计应该是茶棚一样的营业场所,老四海便跑下去向老板要了一杯奶茶。老板的肤色像藏民,却穿着一件破旧的中山装。他瞪着老四海一口一口地把奶茶喝下去,然后殷切地艰难地问道:“味道怎么样?”
  老四海刚才是走得渴了,喝什么都香甜,他微笑着挑起大拇指。老板高兴了,问他是不是第一来日月山。老四海听出他说汉语有些困难,回答也尽量简单:“我是第一次来青海。”
  老板干脆搬了个凳子,坐在他身前唱道:“我们青海好地方啊,青海到处是牧场……”老四海笑得四肢招展,这个老板有意思,把歌颂新疆的歌改成青海了。后来老板又为他唱了一首花儿情歌,老四海兴奋得一个劲拍巴掌。老板当了一回歌唱家,别提多开心了。后来老四海向他打听青海湖附近有什么特产,老板说:“鱼,无鳞湟鱼!我听你们汉族人说红烧的无鳞湟鱼最好吃了。”
  老四海奇怪地问:“你怎么会是听汉人说呢?难道你没吃过吗?”
  老板说:“我是藏族人,我们不吃鱼,所以我是听你们说的。”
  老四海好像听说过类似的习俗,的确是有一部分藏族人从不吃鱼。他对这个老板产生了好感,既然他不吃鱼就说明他手里没有鱼,也不会烹饪,更不会向自己推销了。老四海赶紧又要了一杯奶茶,他继续询问着:“哪里能买到正宗的无鳞湟鱼呢?”
  老板说:“湖边有渔码头,你们可以直接向渔民买呀。当然了饭馆里也有卖的,不过开饭馆的老板都是汉族人。”接着他又指了指山上那些穿藏族服装的家伙,“他们也是汉族人。”老四海听得哈哈大笑起来,这老板的意思也太明显了,汉人出售的东西,全没谱。汉人办的事,太丢人!
  后来老四海又和藏民聊了些风土人情,藏民叹息着告诉他:青海当地人,无论是藏族还是汉族都是实在人,他们从来不骗人。可这十几年中来了不少外乡人,这些人说的话,你一定要当心啊!老四海觉得这藏民虽然人挺朴实的,但看待问题却入木三分,当下就记在心里了。
  当下老四海辞别了藏族老板,再次踏上西行之路。汽车大约行进了几十公里,老四海看到前方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大水,波光荡漾,水天一色,几座小岛盆景一样装点着辽阔的地平线。老四海估计这就是青海湖了,这就是那个盛产湟鱼和鸟粪的好地方。
  长途车在一个小镇子上停下了,镇子边就有个小码头。老四海本想现在就雇船下海,而船夫们却说:天晚了,明天早上你再来吧。当夜他在帐篷宾馆租了个蒙古包,美美地睡了一夜。虽然老四海有钱,但他却难得能享受钱财的妙用,这一夜已经算是奢侈了。
  早晨他懒洋洋地地躺在被窝里,计划着一整天的旅程。先去鸟岛,再去吃鱼……想着想着,老四海竟情不自禁地叹息一声,假如有了足够的钱,就这么一路走下去也不错,行者的日子最舒坦了。
  天亮了,老四海在码头租了一条小船。船夫喊了声号子,小船就冲出去了。老四海这才注意,船下安装着发动机,船尾有螺旋桨。小船速度极快,不一会儿他们就穿过大沙岛,越过了海中山,没用多长时间老四海就看见传说中的鸟岛了。船夫说:“上了岸你就得花钱买门票了,你要是只想看看鸟啊!我可以直接开到沙滩附近,那里的鸟最多了。”老四海同意了。船夫在身上罩了块塑料布,之后小船径直冲向鸟岛的沙滩。如今是旅游淡季,鸟岛上连个人影都看不到。小船离岸边还有几百米时,马达声便惊起了无数的飞鸟,一片片从水面上骤然而起。老四海看到了巨大的天鹅,幽雅的白鹤,细长细长的鸥。鸟群如云,呼啦啦的一大片,几乎把半个天空都铺满了。漫天的鸟声如大海潮鸣,此时阳光几乎被鸟群断绝了,湖面上出现了一大片阴影。老四海从没见过这等景象,他甚至有点害怕了。船夫说:“你运气好啊,现在是五月,这个季节的鸟最多了。”到处都是翅膀拍打的啪啪声,老四海觉得似乎有无数挺机关枪向他们扫射着。
  老四海挥着手说:“咱们走吧,不要打扰鸟的生活了。”
  船夫哈哈道:“你这么做就对了,鸟不喜欢人。上回有几个上海来的游客,看到这个景色就不愿意走了,一个劲地让我向岸边靠。结果都被淋了身鸟屎。”
  老四海这才明白他顶着塑料布的含义,他笑道:“赶紧走吧。”
  二十分钟后,小船脱离了鸟岛的范畴。老四海忽然问道:“哪里卖的湟鱼最好吃啊?”
  船夫说:“北湖湾的湟鱼最好了,都是五斤以上的大鱼,不过价格很贵的!”
  老四海说:“走,咱们去北湖湾。”
  北湖湾离鸟岛有三十多里水路,小船破浪而行。老四海站在船头上,像个雁翎队长。
  将近中午时,湖面上起风了,白水滔天,浊浪滚滚。小船在几尺高的大浪中颠簸着,似乎随时都会倾覆。老四海把脑袋缩在船帮里,一个劲询问会不会有危险。船夫说:“我们青海湖就像大海一样,无风三尺浪,何况现在的风也不小。不过你放心,有些年没听说翻船的事了。”老四海不会游泳,只得在船里躲着,连风景都懒得看了。大约半个小时后,船夫大叫道:“到啦,你去买鱼吧。”
  老四海从船舱里探出头,五六条肮脏的小船停在岸边,渔夫们正清理渔网呢。他四下看了几眼,水面辽阔,隐隐的却有着一股腥臭的味道。老四海觉得臭鱼烂虾嘛,渔码头的味道都挺难闻的。船夫把小船靠上了一条挂着蓝旗的渔船,蓝旗上的图案是塔尔寺的标志性建筑。这条渔船的船老大脸上有块刀疤,很好认。他大笑着说:“今天我的运气不错呀,湟鱼是没打上来几条,买卖倒是自己送上门了。”
  船夫说:“我的客人想买条大鱼,下酒。”
  船老大遗憾地说:“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大鱼都死光了。你们自己拖来看看吧。”
  船夫怕老四海掉水里,搀扶着他过去了。老四海往渔船的船舱里一看,顿时有点泄气。所谓的青海湖大湟鱼不过尺把长短,不过这鱼果然没有鳞片,浑身光溜溜的,那模样颇是滑稽。船老大慷慨地说:“您自己选吧。”
  老四海翻腾了半天,最后选中了两条最大的,不过是一斤半的。他嘟囔着说:“都说青海湖大湟鱼有五斤呢,可这两条加起来也没有三斤。”
  船老大苦着脸说:“我打过八斤的鱼,可这两个月也不知道怎么了,难道大鱼都游到深水里去啦?”
  老四海觉得无聊,向船夫挥了挥手,二人回船了。老四海说:“回镇子吧,找个饭馆修理一下。”
  船夫笑着说:“我弟弟开了个小饭馆。”
  老四海爽快地说:“好,肥水不流外人田,赶紧去吧。”
  他们又在船上颠簸了一个小时,回到镇子上已经是下午了。
  船夫弟弟的饭馆实际上就是路边的小吃摊,由于老四海能看到烹调的全过程,倒是不用担心卫生问题。他要了瓶当地白酒,又点了两个蔬菜,然后拉着船夫喝了起来。船夫本来有点不好意思,但老四海兴致颇高,拉着人家不撒手,船夫也就跟着凑了个热闹。
  二人推杯换盏,转眼半瓶白酒就下去了。此时红烧湟鱼做好了,老四海先尝了一口,肉质松嫩,口感油滑,但仔细一回味竟有骨子土腥味儿。老四海暗自叹息,看来青海人吃鱼的品位一般。他吃遍了大江南北,这种鱼如果生在江南之地只能算是普通货色,绝不会成为一地特产的。船夫也吃了一口,回头冲着他兄弟喊道:“不地道啊!你的手艺是不是都忘了。”兄弟苦笑道:“到我摊位上吃饭的,一般是不拿湟鱼来的。”老四海觉得无非是一口吃食而已,伤了兄弟感情就不好了。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