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澳洲梦-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澳洲侨报》的发行庆典是与澳中工商会成立七周年纪念酒会同时举行的。
酒会的规模很大,各界人士济济一堂。我在酒会上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主要是强调我们新华人移民一定要大胆地和澳洲文化融合,同时要在各个方面团结一心,努力地发展自己的事业,不忘回报社会,不忘自己的根。
在澳洲,有十几种分别代表各种观点的中文报纸,左的、右的、中间的、亲大陆的、亲台湾的或者中立的,不一而足,我们《澳洲侨报》的生存状态是很好的。因为我们“立足澳洲,为本地华人服务”。
关于“澳中工商会”也是值得一提的。经过了七年的风风雨雨,我担任会长的“澳中工商会”已经走向成熟。我们团结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新华人企业家,也给大家创造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使不少华人企业家觉得自己有了家的感觉。
我们感到骄傲。老华侨用一百年的时间成立了一个商会,而我们新华人只用六、七年的时间就成立了一个商会。现在是信息社会了,如何运用信息、把握信息,更上一个台阶,是我们新华商面临的一个巨大的课题。
鼓励澳洲的华人参政议政,也是我着力推动的社会事业之一。
2000年3月26日,我主持召开了一次很有影响的“华人参政座谈会”。座谈会的目的是鼓励华人参政,地点在《澳洲侨报》会议厅。有三十多位各界华人领袖参加了我们为期一天的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大家踊跃发言。我们都深切地感觉到,目前,无论是欧洲还是美洲,无论是澳洲还是非洲,海外华人在本地企业的发展和在科技领域的拓展已成坚强的事实,是一种很强的经济力量和族群力量。但是,由于中华文化的传统影响,海外华人一般不喜欢参与政治,在所在国参政议政方面,还仅仅是开始。
而这一点实际上对华人在所在国的发展,是不利的。
美国华人在政治层面上涌现的华人政治家越来越多了,像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女士,美国华盛顿州长骆家辉先生,还有以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为首的华人团体“华人参政,地点在《澳洲侨报》会议厅。有三十多位各界华人领袖参加了我们为期一天的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大家踊跃发言。我们都深切地感觉到,目前,无论是欧洲还是美洲,无论是澳洲还是非洲,海外华人在本地企业的发展和在科技领域美国百人会”,都是一些华人参政议政的例子。
澳洲新华人的力量正在迅速增长,我们十分需要能在政治层面上发出族群的声音。
我记得那次座谈会开得十分热烈,与会者在很多方面都达成共识。许多华人社区的领袖人物都来了,陈之彬,HongLim议员,蒋天麟医生等等。
在会上,就有人跃跃欲试了。
果然,在两年后,第一位新华人移民市议员诞生了——来自中国大陆的蒋天麟医生在一个城市议会选举中当选为市议员。随后,一批来自中国的华人被选为一些城市的市议员。
再后来,老华侨社区也积极参政议政,而且成果显赫,黄慧贤女生当选联邦参议员,黄肇强医生和曾筱龙先生当选新南威尔士州上议员,苏震西先生当选墨尔本市长。
回报社会还有一个常见的方式,那就是慈善事业。
新华人移民社区由于来澳洲比较晚,开澳洲后一直忙于生存,一直没有机会组织慈善机构。当有意外发生时,比如天灾人祸什么的,我们通常是通过中文传媒呼吁一下,大家帮忙捐款。行善积德一直是中国商人的美德,也一直是中国商人自律与关怀他人的方法。这样的事情做过几次之后,成立一个慈善组织的呼声就越来越高了。
这一年的8月12日,墨尔本的一位中医师突然生了急病,经济出现危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最需要我们华人组织伸出友爱之手的。我急忙主持召开了一个恳谈会,希望华人社会能够给予这个华人中医师家庭以经济援助。就是在这次恳谈会上,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
我们先是通过澳中工商会组织了一次募捐活动,为这个家庭募捐了近一万澳元,帮助他的家庭度过了一时的难关,留下了佳话和美名。
在此之前,澳洲工商会还在上海资助了10名孤儿,负责到完成中等教育。
随后,经过了接近一年的筹备,2001年5月6日,“澳洲华人慈善基金会”正式成立。我被选为会长。
这是澳洲新华人史上的一个创举。
澳洲华人慈善基金会成立酒会十分盛大,有300多人参加了我们的首次筹款活动。
…
37投资华文报业,热衷慈善事业(3)
…
我带头捐了二万澳元。然后,与会者纷纷解囊,场面十分感人。整个捐款活动共收到四万澳元的捐款,可以说是非常可观的。
刚好中国政协代表团成员正在墨尔本访问,他们参加了澳洲华人慈善基金会的筹款酒会,而且每个政协委员都参加了捐款,把100澳元的零化钱捐了出来,引起在场华人极大轰动,并击以雷鸣般的掌声。
看到这个热烈的场面,我很高兴,也很感动。参加捐款的人里面,都是这些年辛辛苦苦在澳洲打拼,白手起家的。今天,他们也有能力来捐款救助他人了。我们彼此会意地微笑着打着招呼,内心之中其实藏有很多感慨和岁月的沧桑。
我们都依靠自身的力量站起来了!
澳洲华人慈善基金会成立之后,我们很快就给一位广东夫妇提供了紧急援助。这个家庭中的太太被查出患了脑瘤,需要我们的支持。基金会经过商议,决定捐款一千澳元作为应急款项,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以后又为一些需要紧急援助的提供了帮助,还包括从香港来的学生。
…
38新世纪的新战略(1)
…
2000年底,我应邀随“世界华人企业家代表团”再次访问中国。我的入选,是应国务院侨办的邀请,由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的大力推荐的。代表团中的不少人都是华人企业家精英。
我们先是到了中国西南边境省份云南省进行访问。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四季如春,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最难忘的是云南的色彩,你在同一天里就可以看到一年四季的颜色。而且各种少数民族绚丽的服装,温和的笑脸,都让人觉得这里是希望之地。
接着,我们又到了刚刚被提升为直辖市的重庆访问。重庆是“雾都”,经常大雾弥漫,有一种神秘感。还有三环九绕的嘉陵江,拔地而起的高楼,火辣辣的重庆火锅,以及当地政府官员描绘的发展蓝图,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然后,我们又去了上海和北京这两座中国最大的城市。
中国,一个以非凡的速度发展壮大的国土;中国,一个朝气蓬勃的希望之地,据估计在2030年总产值将超过日本接近美国。在她的大地上,吊塔林立,车流如河。当然,她仍然是在行进中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贫富分化、腐败贪污、城乡二元、资源枯竭等等问题也是迫在眉睫。
从中国回来后,已经是2001年了。
我开始筹划澳中集团公司在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
我确定了澳中集团公司的三个重点发展领域:
第一个重点发展领域是房地产事业,其战略是,以澳洲为主,逐步向中国发展。
我这些年在澳洲的房地产事业的投资回报很好,算是比较成功;但是,我还不能轻易在中国进行房地产业的大规模投资,因为国内的法律环境、经济政策都还在完善之中。但是,中国的房地产业是我未来几年投资的重点。我要利用我在澳洲房地产的优势,把立足点放在澳洲与中国市场的结合上,以及充分发挥澳洲和中国建立的越来越紧密的关系优势,在澳中两国之间开展项目互换和资本投入。
在具体的投资方向上,我要在投资商业楼宇的同时,大力投资开发住宅楼,因为民用住宅是每个家庭都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着很大的空间,而且不像商业楼宇那样容易受到经济气候的影响,而且回报快。所以,我要在发展投资商业楼宇的同时,进军住宅开发,并且迅速扩大开发规模。
在商业楼宇方面,以投资为主;在住宅花园洋房方面,以开发为主。这里还有个比例问题,要短期、中期、长期的项目相互结合,把现金流动链条建好,这样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实际操作层面的房地产投资,我还要举办一个软性的“澳中房地产论坛”,邀请澳洲和中国国内与房地产业有关的顶尖地产商,以及一些主要的政府官员,来从事澳中两国中上层级别的专业交流,同时促进澳中集团本身的发展。我希望借助这个论坛,可以发现新的机会,例如找到可以在澳洲和中国互换的项目,以及联合某个财团,在澳洲和中国一起投资地产业等。
关于澳中两地联合投资地产项目问题,这里有一个“互换地产项目”的故事。
这是今年年初的事儿。有一天,一个中国的房地产商人找到了我,希望和我合作,在澳洲联合投资一个我的地产项目。我听了以后便跟他开了个条件——我也希望能够和他们的公司一起,在中国投资一个他们的地产项目。
这是一个好主意,可以双赢。想想看,双方各自进入对方熟悉的地区,资金互补,项目互换,怎么能不嬴呢?但是,最后没有成功。因为这家中国企业的内部意见不一致,实际上就是我刚好介入了这个大公司的内部矛盾——董事长干的事情,党委书记一定反对。一个好的计划就这样付之东流了。
时机错过了,双方都觉得可惜。经验是,在中国投资房地产,一定要谨慎从事。
我的第二个重点发展领域是教育培训事业。
我的教育培训事业原来是以澳洲为主的,现在在整体布局上做了些调整:以中国山东为基地,发展教育培训事业,建立了澳中商业和英语学校;以澳洲墨尔本为基地,发展教育输出。
我的教育培训项目中的一个主要项目是办理来澳洲留学手续,前后已经办了数千名中国留学生来澳洲留学。留学黑中介公司很多,经常暴露出来一些丑闻。可是我们澳中集团所属的澳中移民教育中心在这方面一直有着不错的声誉。我们首先承诺,办不成全额退款,我们保证质量,学生来后,我们会提供一条龙服务,从中学开始,对他们求学,住房,找工作,提供免费的建议,遇到特殊困难提供援手,还帮助许多人拿到了澳洲的绿卡(永久居留)。直到大学毕业的全部过程中提供免费服务。这个项目目前仍旧很好。
…
38新世纪的新战略(2)
…
我的第三个重点发展领域是《澳洲侨报》。
这份报纸自从问世以来,发展势头一直很稳定,我决心在未来的日子里,把这份报纸办得更好。我要调整报纸的结构,转变经营模式。
在澳洲办报纸,一般主要靠广告收入生存。但报纸都要上市零售,通过零售把报纸推向读者,也顺便赚回印刷费。这是澳洲的中文报纸的主要经营模式。
我要改变这种经营模式。我的理念是:报纸既是新闻纸,也是广告纸。那么,两者孰重孰轻?我强调以广告为主,强调报纸是广告纸这样的概念。于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