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5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卷一百四十五 子部五十五
  ○释家类
  梁阮孝绪作《七录》,以二氏之文别录於末。《隋书》遵用其例,亦附於志末,有部数、卷数而无书名。《旧唐书》以古无释家,遂并佛书於道家,颇乖名实。然惟录诸家之书为二氏作者,而不录二氏之经典,则其义可从。今录二氏於子部未,用阮孝绪例;不录经典,用刘昫例也。诸志皆道先於释,然《魏书》已称释老志,《七录》旧目载於释道宣《广弘明集》者,亦以释先於道。故今所叙录,以释家居前焉。
  △《弘明集》·十四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梁释僧祐编。僧祐姓俞氏,彭城下邳人。初出家扬都建初寺,武帝时居锺山定林寺。《唐书·艺文志》载僧祐《弘明集》十四卷,此本卷数相符,盖犹释藏之旧。末有僧祐后序,而首无前序,疑传写佚之。所辑皆东汉以下至於梁代阐明佛法之文。其学主於戒律,其说主於因果,其大旨则主於抑周、孔,排黄、老,而独伸释氏之法。夫天不言而自尊,圣人之道不言而自信,不待夸、不待辨也。
  恐人不尊不信而嚣张其外以弥缝之,是亦不足於中之明证矣。然六代遗编,流传最古,梁以前名流著作,今无专集行世者,颇赖以存,终胜庸俗缁流所撰述。就释言释,犹彼教中雅驯之言也。
  △《广弘明集》·三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唐释道宣撰。道宣姓钱氏,丹徒人。隋末居终南白泉寺,又迁丰德寺净业寺,至唐高宗时乃卒。持戒精苦,释家谓之宣律师。《唐志》载《广弘明集》三十卷,与此本合,然二十七卷以后每卷各分上下,实三十四卷也。其书续梁僧祐《弘明集》而体例小殊,分为十篇:一曰归正,二曰辨惑,三曰佛德,四曰法义,五曰僧行,六曰慈济,七曰戒功,八曰启福,九曰悔罪,十曰统归。每篇各为小序,大旨排斥道教,与僧祐书相同。其中如《魏书·释老志》本於二氏,神异各有纪录,虽同为粉饰,而无所抑扬。道宣乃於叙释氏者具载其全文,叙道家者潜删其灵迹,然则冤亲无等,犹为最初之佛法。迨其后世味渐深,胜负互轧,虽以丛林古德,人天瞻礼如道宣者,亦不免於门户之见矣。其书采摭浩博,卷帙倍於僧祐,如梁简文帝被幽述志诗及连珠三首之类,颇为泛滥。然道宣生隋、唐之间,古书多未散佚,故坠简遗文,往往而在。如阮孝绪《七录》序文及其门目部分,儒家久已失传,《隋志》仅存其说,而此书第三卷内乃载其大纲,尚可推寻崖略。是亦礼失求野之一端,不可谓无裨考证也。《神僧传》称僧祐前身为南齐剡溪隐岳寺僧护,道宣前身即为僧祐。殆因道宣续僧祐之书,故附会是说。又称道宣卒於乾封二年,而书末有游大慈恩寺诗,乃题高宗之谥,殊不可解。又注曰一作唐太宗,盖知其牴牾,为之迁就。考《雍录》载慈恩寺贞观二十二年高宗在春宫时为文德皇后立,则太宗犹及见之。然大慈恩之名可以出高宗之口,不可以出太宗之口。殆原本题为御制,后人误改欤?
  △《法苑珠林》·一百二十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
  唐释道世撰。道世字元惲,上都西明寺僧。是书成於高宗总章元年,朝散大夫兰台侍郎陇西李俨为之序,称事总百篇,勒成十帙。此本乃一百二十卷。盖百篇乃其总纲,书中则约略篇页而分卷帙,如千佛篇、十恶篇则一篇分七八卷,善友篇、恶友篇、择交篇则两三篇共一卷。故书凡一百一十八卷,而目录二卷,亦入卷数,与陆德明《经典释文》例同,合之共为百二十也。每篇各有述意,如史传之序。子目之首则或有述意,或无述意,为例不一。大旨以佛经故实分类编排纂,推明罪福之由,用生敬信之念。盖佛法初兴,惟明因果,暨达摩东迈,始启禅宗。譬以《六经》之传,则因果如汉儒之训诂。虽专门授受,株守师承,而名物典故,悉求依据,其学核实而难诬。禅宗如宋儒之义理,虽覃思冥会,妙悟多方,而拟议揣摩,可以臆测,其说凭虚而易骋。故心印之教既行,天下咸避难趋易,辨才无碍,语录日增,而腹笥三藏之学在释家亦几乎绝响矣。此书作於唐初,去古未远,在彼法之中,犹为引经据典。虽其间荒唐悠谬之说,与儒理牴牾,而要与儒不相乱,存之可考释氏之掌故。较后来侈谈心性,弥近理,大乱真者,固尚有间矣。
  △《开元释教录》·二十卷(江西按察使王昶家藏本)
  唐释智昇撰。智昇开元中居长安西崇福寺。是编以三藏经论编为目录,不分门目,但以译人时代为先后。起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迄开元十八年庚午,凡六百六十四载。中间传经缁素总一百七十六人,所出大小二乘、三藏圣教及圣贤集传并及失译总二千二百七十八部,合七千四十六卷,分为二录。一曰总括群经录。
  皆先列译人名氏,次列所译经名、卷数及或存、或佚,末列小传,各详其人之始末,凡九卷。其第十卷则载历代佛经目录,凡古目录二十五家,仅存其名;新目录十六家,具列其数。首为古经录一卷,谓为秦始皇时释利防等所赍,其说恍惚无徵。次为旧经录一卷,称为刘向校书天禄阁所见,盖依据向《列仙传》序称七十二人已见佛经之文,至称为孔壁所藏,则无庸置辨矣。馀自汉时佛经目录以后,则固皆有实徵者也。一曰别分乘藏录。凡为七类,一曰有译有本,二曰有译无本,三曰支派别行,四曰删略繁重,五曰拾遗补阙,六曰疑惑再译,七曰伪邪乱真。
  则各以经论类从,州列部分,与总录一经一纬,凡八卷。其第十九卷则大乘经律论入藏目录,第二十卷则小乘经律论圣贤集传入藏目录也。佛氏旧文,兹为大备,亦兹为最古。所列诸传,尤足为考证之资。朱彝尊作《经义考》,号为善本,而核其体例,多与此符。或为规仿,或为闇合,均未可定,然足见其为缁流之中娴於著作者矣。考《隋书》载王俭《七志》,以道佛附见,合为七门。阮孝绪《七录》则以佛录第六,道录第七,共为七门。《隋志》则於四部之末附载道经、佛经之总数,而不列其目。《唐志》以下颇载经目,而挂漏实多。今於二氏之书皆择体裁犹近儒书者略存数家,以备参考,至经典叙目则惟录此书及《白云霁道藏目录》以存梗概,亦犹《隋志》但列总数之意云尔。
  △《宋高僧传》·三十卷(内府藏本)
  宋释赞宁撰。赞宁有《筍谱》,已著录。是书乃太平兴国七年奉太宗敕旨编撰。至端拱元年十月书成,遣天寿寺僧显忠等於乾明节奉表上进。有敕奖谕,赐绢三十匹,仍令僧录司编入大藏。而《宋史·艺文志》不著录,盖史志於外教之书粗存梗概,不必求全,於例当然,亦於理当然也。高僧传之名起於梁释惠敏,分译经、义解两门。释慧皎复加推扩,分立十科。至唐释道宣《续高僧传》,蒐辑弥博,於是分译经、义解、习禅、明律、护法、感通、遗身、诵读、兴福、杂科十门,所载迄唐贞观而止。赞宁此书,盖又以续道宣之后,故所录始於唐高宗时,门目亦一仍其旧。凡正传五百三十三人,附见一百三十人。传后附以论断,於传授源流,最为赅备。中间如武后时人皆系之周朝,殊乖史法。又所载既托始於唐,而杂科篇中乃有刘宋、元魏二人,亦为未明限断。然其於诔铭记志摭采不遗,实称详博,文格亦颇雅赡。考释门之典故者,固於兹有取焉。
  △《法藏碎金录》·十卷(内府藏本)
  宋晁迥撰。迥有《昭德新编》,已著录。迥受学於王禹偁,以文章典赡擅名,而性耽禅悦,喜究心於内典。是编乃天圣五年退居昭德里所作。皆融会佛理,随笔记载,盖亦宗门语录之类。其曰碎金,取《世说新语》安石碎金义也。孙觌谓其宗向佛乘,以庄、老、儒书汇而为一。盖嘉祐治平以前,濂、洛之说未盛,儒者沿唐代馀风,大抵归心释教。以范仲淹之贤而手制疏文,请道古开坛说法,其他可知。迥作是书,盖不足异。南宋初年,迥五世孙公武作《郡斋读书志》,乃附载迥《道院集》后,列之别集门中,殊为不类。殆二程以后,诸儒之辨渐明,公武既不敢削其祖宗之书,不著於录,又不肯列之释氏,贻论者口实,进退维谷,故姑以附载回护之。观其条下所列,仅叙迥仕履始末,行谊文章,而无一字及本书,其微意盖可见矣。然自阮孝绪《七录》以后,释氏之书久已自为一类,历朝史志,著录并同,不必曲为推崇,亦不必巧为隐讳。今从陈振孙《书录解题》入之释氏类中,存其实也。其书传本颇稀,明嘉靖乙巳迥裔孙翰林院检讨瑮始从内阁录出,鋟版以行。改其名曰《迦谈》,殊为无谓。今仍从迥原名著於录焉。
  △《道院集要》·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旧本题为《道院集》,宋晁迥撰。《宋史·艺文志》载《道院集要》三卷,注曰不知作者。考晁公武《读书志》载《道院别集》十五卷,称五世祖文元公撰。
  文元即迥谥也。又别载《道院集要》三卷,称元祐中侍从王古编。并载古序曰,文元晁公博观内书,复勤於著述。其书曰《道院别集》,曰自择《增修百法》,曰《法藏碎金》,曰《随因纪述》,曰《髦智馀书》。余尝遍阅之,以为名理之妙,虽白乐天不逮也。辄删去重复,总集精粹以便观览。则此书乃王古选录迥书,故名集要。旧本以为即《道院集》者,误也。《文献通考》列之别集门中,今检其书,乃语录之流,实非文集。改隶释家,庶不失其旨焉。
  △《僧宝传》·三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释惠洪撰。惠洪有《冷斋夜话》,已著录。禅宗自六祖以后,分而为二。
  一曰青原,其下为曹洞、云门、法眼;一曰南岳,其下为临济、沩仰。是为五宗。
  嘉祐中,达观昙颖尝为之传,载其机缘语句,而略其终始行事。惠洪因缀辑旧闻,各为之传,而系以赞,凡八十一人。前有宝庆丁亥临川张宏敬序,称旧本藏在庐阜,后失於回禄。钱塘风篁山僧广遇虑其湮没,因校雠鋟梓。然卷末题明州府大慈名山教忠报国禅寺住持比邱宝定刊版,又似刻於四明者,疑为重鋟之本也。陈氏《书录解题》作三十卷,《文献通考》作三十二卷,盖原书本三十卷,后有《补禅林僧宝传》一卷,又有《临济宗旨》一卷,共为三十二卷。《临济宗旨》亦惠洪所撰,《补禅林僧宝传》题舟峰菴僧庆老,盖亦北宋人也。
  △《林间录》·二卷、《后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释惠洪撰。晁公武《读书志》称是书所记皆高僧嘉言善行,然多订赞宁高僧传诸书之讹,又往往自立议论,发明禅理,不尽叙录旧事也。前有大观元年谢逸序,称惠洪与林间胜士抵掌清谈,每得一事,随即录之。本明上人以其所录析为上、下二帙,刻之於版。是其书乃惠洪劄记,而本明为之编次者。《文献通考》作四卷,以原序上下二帙之语证之,殆《通考》字误欤。《后集》一卷,载惠洪所作赞偈铭三十一首,渔父词六首。逸序未言及之,不知何人所附入也。惠洪颇有诗名,其所著作,多援引黄庭坚诸人为重。然喜游公卿间,初以医术交结张商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