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无上皇途-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沈辰坐在这里,所传达的便是朱天兆的一个信号,那就是他对少年充满信任和器重,并不计较他成为文太后义子的身份,同时也极为尊重青岚国,表达了和平的愿望。

一旦朱天兆发出和平信号,那沈辰的身份便从尴尬矛盾变得举足轻重起来,成为能够影响到两国的重要人物。

而待看清楚沈辰面容时,沈元礼眉头便不由得一皱,露出几分惊讶之色来。

沈元德敏锐的察觉到弟弟的表情变化,便小声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只是这少年有点象一个人。”沈元礼心思复杂的回了句,这少年的面容象极了今晨所见的那个来自青川县的支脉少年。只是,眼前这位沈辰身着华丽锦袍,佩美玉而戴华冠,一身贵气自现,和早晨那人似有天壤之别。

319章 夜宴拂风殿(完)

第320章 霍铁的提议

然而这相貌实在太象太象,尤其是那淡定从容的神色,竟如出一辙,而且,二人同是姓沈,他突而想起一事,问道:“大哥,这沈辰的家乡是哪里?”

沈元德想了想,回道:“应该是江州的青川县吧。”

一听到这答案,沈元礼心头便咯噔了一下,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来。

与此同时,在殿外之地,沈家的嫡系子弟们也都昂着头朝殿内观望着,想看看这堂堂霸州国的皇帝长什么样,耳熟能详的诸王皇子们又长什么样,还有青岚国的文太后,而其中最为传奇的人物,自然是连败青岚国大军,杀敌数万,又孤身潜入蛮夷大山,在那茫茫十万大山中寻找到青岚国踪迹,最后更取得青岚国皇族信任,促成两国停战的传奇人物:江州司马侍沈辰。

对诸文官而言,虽然和蛮夫之流格格不入,但对沈辰这样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却抱有相当的好感甚至说仰慕。

一则,沈辰虽是武将,但从他的经历来看,比起其自身修为更引人瞩目的,则是在消灭山贼、击败敌国时所展现出来的惊人谋略,这战场谋略乃智慧之集大成者,非纸上谈兵,而其策略之精妙更为文人们所津津乐道。

二则,蛮夷大山之中凶物万千,毒物无数,无路而崎岖,陡峭而惊险,并非有蛮夫之勇者便能深入,相反,需要具有相当博学的知识和应变万险的智慧,而找到青岚国,能够说服青岚国皇帝停战,更得到一国之太后的赏识器重而将占斩杀了青岚国数万人马的敌国将领收为义子,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的传奇之事。

而待沈潜等人带着期盼乃至仰慕的目光目落到少年身上时,一个个顿时一愣,满脸希奇,只因为沈辰和今天早上所见到的少年相貌上实在太象了。

沈潜便啧啧称奇道:“这天下间竟有如此相象的人,不过二人的气质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众人自也未曾在这问题上多想,那穷乡僻壤走出来的少年怎么可能和这位立下大功的司马侍大人相比呢?

倒是沈霖突而心头一震,想起在早晨听闻那少年说起是来自青川时,觉得这青川有些耳熟,现在突然想起来,这江州司马侍沈辰的老家不也就是青川么?

同为青川人,相貌极似,年龄相仿,天下哪有如此巧合的事情?

一滴冷汗不自觉的便从额头上冒了出来,只是沈霖此时也没有十成把握证明心头预想,或者说,他在极力否认这事情可能的真相。

倒是沈潜等人没想到这么多,用充满仰慕的目光的看着这掌管着整个霸州国前途的上位者们,更羡慕于沈辰的机遇,立下如此大功,何愁地位不升?

待到朱天兆一席人坐下,众臣子便都躬身呼万岁,朱天兆摆摆手,尔后便有宫人将美酒膳食一一呈放上来,朱天兆朝着文太后一笑道:“太后千里迢迢而来,这一路可谓辛苦,所以朕特地命人准备了些清淡饮食,多为小菜之类,希望能合你胃口。”

文太后含笑道:“陛下考虑得如此周到,令本宫深为感动。陛下可知,在我国中,这食材之类,哪种最贵?”

朱天兆笑回道:“若朕猜得没错,应该是蔬菜一类。”

文太后便笑答道:“陛下所言极是,在那蛮夷大山中,各种野兽都成为我国民之食材,但偏偏蔬菜一类,因为山中开垦不易,种植反倒少了。陛下用这小菜之物款待本宫,只怕此番回去说起,不知有多少人羡慕呀。”

见文太后如此和蔼可亲,霸州国诸臣都不由暗暗点头,直道青岚国果是抱着善意而来。

朱天兆便不由大笑起来,端起杯子来,说道:“这酒酿乃是宫中珍藏了三百年的清酿,其色如水,其香幽幽,饮之有延年益寿之功,今日太后来此,正好同品。”

文太后浅尝一口,轻赞道:“果然妙处无穷。”

于是,两国朝臣便汇聚这一堂,随着朱天兆和文太后的畅谈,不时笑声连连,和乐融融,仿佛两国乃是友好邻邦,这战事未曾发生过一般。

谈到高兴处,朱天兆朗声笑道:“如此美酒,岂能无助兴之事?……”他略一顿,朝着文太后笑道,“朕宫中的舞姬乐师皆是千中选一,不过,又怕太后看腻了这事。朕听说贵国之将士勇武擅斗,很想开开眼界,不若派我两国宫中的侍卫切磋一番,也好让大家饱饱眼福,不知文太后可赞成?”

文太后含笑道:“陛下提议甚好,只是,今日乃是喜庆之日,未免伤了和气,还是不动兵刃为上。”

朱天兆笑道:“自然,就比试下拳脚便好。”

于是,两个侍卫便来到殿外广场,无论是霸州国皇城的侍卫,还是这青岚国随行的侍卫,那都是万中挑一而来的高手,普普通通一个那都是司级级数的武者。

二人拉开阵势,拳脚相斗,一时场中虎虎生风,精彩不断。

虽说只是切磋,但二人自知肩负着本国的荣誉,所以也不敢有任何怠慢,但同时,在这样的场合下,也不好施展出多么凶狠的杀招来致敌,因此打起来反倒是都有所保留,有所默契。

你一拳我一脚,看似难分难解,却也是平分秋色。

待到两人打完,不分胜负,文官们不晓武功,看得倒是津津有味,只是对于一众修为高深的将军们而言,却是一脸乏味。

朱天兆正待客套夸赞几句,镇国大将军霍铁却先一步一摆大手,扯着大嗓门说道:“这哪叫切磋,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生怕伤到对方一般,有什么意思?”

朱天兆略有不悦,但仍是微微一笑,说道:“大将军武功盖世,这等侍卫间的切磋,自然是不放在眼中了。”

霍铁则大声直言道:“陛下这话就说错了,这切磋尽不尽兴,不在于修为之高低,而在于是否竭尽全力一战,这两人分明有所保留,打起拳来怯手怯脚的,实在是没有看头。”

两个侍卫皆是耳根一红,对他们而言,这场比试确也有不少的压力,毕竟,不知道皇上提出这切磋究竟具体是什么意思,只是说如今两国分明是朝着停战的方向而去,因为这切磋分出胜负而引来非议便不好了。

霍铁不仅抢在他之前说话,而且直接点出其错误之处,朱天兆眼中又闪过一丝不悦,仍旧淡笑道:“大将军就不要为难这两个侍卫了,再说了,这也不是校练场,非得要施出浑身解数来,仅是做这酒后之乐罢了。”

霍铁并未收声,反倒又大声说道:“那陛下这酒后之乐实在欠缺了点味道,传出去岂不被他国人笑话。依本将军来看,得再派两个人上场,再给个彩头,全力出手争夺,这样一来,我们看得也有兴趣点。”

朱天兆眉头一沉,沈辰自是看得清楚,而他也早从张孝祥那里听说过,这霍铁仗着是大将军同时又是国舅的身份,威风霸道,常常在朝堂之上不卖朱天兆面子,有话就直说,如此胆子只怕臣子中找不出第二人了。

这霍家也是霸州国的开国元勋世家,八百年来为霸州国做出过相当多的功绩,如今,霍氏贵为皇后,霍铁身为镇国大将军,更是权倾一时。

朱天兆如果否决了霍铁的提议,不知道这霍大将军不高兴起来又会干出什么事情。

眼前的气氛显然有几分微妙,文臣武将皆是四目相对,各有心思。

朱天兆微微一笑,说道:“大将军的提议倒也有些道理,只是这有所彩头固然能够激发起侍卫们的战意,但是就怕出手太重,难免伤了两国和气。这样吧,众卿有何提议,若能够在不伤及两国和气的前提下,又能够让霍大将军尽兴一场,朕重重有赏。”

沈辰听得暗笑一声,这皇帝老儿原来也是个滑头,他并不正面和和霍铁起冲突,而是把这事情转移到了这些臣子身上,若然文武两班臣子都想不出个不伤和气的方法,那他就有理由不再顺着霍铁的意思。

众臣子交头接耳,一时间难有决断。毕竟,这留手的切磋,两方侍卫都有分寸,再怎么也不会伤和气,但若悬了彩头,侍卫为了夺取彩头,只怕会拼尽全力,若然如此,必定会伤到和气。

就在这时,却见大皇子朱颢一拱手道:“父皇,儿臣想到一个主意。”

“喔,颢儿你有什么主意?”朱天兆若有兴趣的问道。

沈辰微微偏了下头,认真打量了一下这大皇子朱颢,此子年二十五岁,乃是由正宫霍氏所生,身为大皇子,由大学士传授文学,同时由其舅舅镇国大将军霍铁亲自传授武功,虽然年仅二十五岁,但学识之渊博依然达到大学士级的水平,为世人所称赞,而同时,其武道修为也堪称高深。

而按照张孝祥的话而言,朱颢乃是皇子中三大势力之一,因为有嫡系长子的身份,同时又有霍家撑腰,也被臣子们认为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选。

320章 霍铁的提议(完)

第321章 皇帝的悬赏

朱颢相貌七分象朱天兆,眉宇间又有几分母亲霍氏的影子,虽然微微拱手,看似神态谦逊,但却又隐隐透着几分傲气。

这倒也难免,生于帝王之家,一出生就意味着乃是万万之上的皇族,更有可能继承大统,自然心性皆和常人不一样。

朱颢答道:“若然派两国侍卫交手,若以彩头为目的而大打出手,多少有违两国和平之愿。但舅舅所言也不无道理,这即要助酒兴,就应该毫无保留的大战一场,要想两全齐美,便只有让司马侍沈大人出马了。”

听到朱颢提到沈辰,众人目光便都又落到沈辰身上,同时想着大皇子这番话是个什么意思。

“喔,让沈辰出马?”朱天兆略略一想,便已明白过来,只是嘴上仍是问了这一句。

朱颢便笑答道:“沈大人身为文太后的义子,自可代表青岚国一战,但同时,他又是我霸州国土生土长的国民。沈大人若是胜了,那乃是我霸州国江州人的骄傲,同时也证明文太后眼光之独到,沈大人若是败了,那也无损两国之和气,毕竟,沈大人也是我国国民嘛。”

这一说,众人顿时恍然大悟,同时又兴趣大增。沈辰倒没想到朱颢提出让自己出战,不过,不管朱颢这样的提议是否藏有深意,但对自己而言,这也绝对是一个崭露头角的好机会。

朱天兆爽朗大笑道:“我儿提议甚妙,说起来,沈大人早就是名声在外的人物。但是,于朕而言,究竟有厉害,也仅仅只是耳闻,想来众卿也大有兴趣看看沈大人一展身手吧?”

吏部尚书赵中崇立刻站起来,说道:“陛下所言甚是,沈大人可是年仅十三岁便剿灭青川之匪患,十六岁以平民之身,连败秋阳郡三大武将,夺下都尉之位,尔后仅仅数月之内扫平秋阳郡山贼水患,名噪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