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李时珍评传-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阴阳偏胜引起病症之后,人们或者“补阳而生阴”,或者“补阴而制
阳”,须根据不同病症施用不同的药物。人参和沙参,同样是补品,也当因
人而异。“人参,甘苦温,其体重实,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与肾,故内
伤元气者宜之;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
金能受火克者宜之。一补阳而生阴,一补阴而制阳,不可不辨之也。”(《沙
参·发明》校点本第二册,第712 页)无论“补阳生阴”,还是“补阴制阳”,
最终目的在达到阴阳调合。阴阳调合,并不是否认矛盾,它是在承认矛盾、
正视矛盾的前提下,通过药物治疗手段,创造一定条件,促成矛盾的斗争和
转化而维持动态平衡。这同否认矛盾、否认矛盾转化的形而上学矛盾调和论
是不同的。中医学认为,人体正常情况下,尽管已保持着“阴平阳秘”,也
并不是就不存在矛盾了,只是阴阳的对立斗争维持一定的均衡状态,阴阳的
偏胜,没有达到超出“平人”所能适应的限度。即使出现了暂时的阴阳偏胜,
人体生理机能的自我调节作用,可以使它不致于发展到危害生理机能协调的
局面。这种观点,无疑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二)阴阳互制的药物配伍原则
李时珍还将阴阳观念应用于分析药物的性味及药物的配伍原则。
任何药物都有升降浮沉之气和辛酸苦甘咸之味。按照中医理论,升与浮
属阳,降与沉属阴。四气属阳,五味属阴;气之厚者属阳,气之薄者属阳中
之阴;味之厚者属阴,味之薄者属阴中之阳。酸苦咸诸味,具有收敛、沉降
作用,故属阴;甘辛之味,具有发散、升浮作用,故属阳。
根据以上基本原理,李时珍对许多药物的阴阳属性作了具体论述。然后
他在处方原则上,有意识地利用药物性味的阴阳偏胜,去矫治疾病过程中的
阴阳失调。
药物配伍中必须贯彻阴阳调和的原则。关于这一点,李时珍在《本草纲
目》中留下许多著名的典型分析,对后代学者大有启发作用。
他根据几种治痢的古方,细心剖析了其中阴阳配伍的奥妙,发人之所未
发。《黄连·发明》写道:古方治痢,香连丸用黄连加木香,姜连丸用黄连
加于姜,变通丸用黄连加茱萸,姜黄散用黄连加生姜。治下血,用黄连加大
蒜。“皆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
济,最得治方之妙。”(校点本第二册,第773 页)这说明痢同其他疾病一
样,是由阴阳失调引起的。诊治的基本准则,在于寒困热用,热因寒用,对
症施药,以调整其阴阳偏胜之弊。药物配伍须做到“阴阳相济”,才能免除
偏胜之害。
李时珍按“阴阳相济”思想,分析了豆蔻和知母一阴一阳两药同用以治
寒热的原理。指出:“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
热,开郁化食之力。”(《豆蔻·发明》校点本第二册,第866 页)“知母
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以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
(《知母·发明》校点本第二册,第726 页)豆蔻“与知母同用,治瘴疟寒
热,取其一阴一阳无偏胜之害。盖草果(即豆寇)治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治
阳明独胜之火也。”(《豆蔻·发明》校点本第二册,第866 页)
服食药物,如能“阴阳相济”,固可疗疾得福;反之,若阴阳偏胜,则
必招祸。李时珍分析了许多因药性偏胜而造成危害的典型医案,以警世人不
可违背阴阳调摄的法则。
饮茶,这是人们通常的嗜好,从中医学看来,茶乃阴中之阴,脾胃虚弱
之人,饮之过量,将招来阴气偏胜,元阳受损的危害。《茶·发明》阐述这
一道理说:
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
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
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
——校点本第三册,第1872 页
脾胃火盛之人,饮茶可泻火,对调摄阴阳有利,故“相宜”;脾胃虚弱者,
饮茶过久,会造成阴气偏胜,阴阳失调,则有害。莫道清茶一杯,无关宏旨,
一经李时珍发明,知其中大有阴阳妙理。
魏晋时期,不少风流名士,为求健康长寿,讲究服“寒食散”。其中含
有大量石钟乳,刚服时,形体壮盛;久服,不少人反遭夭折。李时珍分析石
钟乳的特性,指出久服必孤阳偏胜,营卫不从,自招恶果。《石钟乳·发明》
写道:石钟乳,乃阳明经气分药也。其气熛疾,令阳气暴充,饮食倍进,而
形体壮盛。昧者得此自庆,益肆淫佚,精气暗损,石气犹存,孤阳愈炽。久
之营卫不从,发为淋渴,变为痈疽,是果乳石之过耶?”(校点本第一册,
第564 页)
石钟乳是阳性药物,阳气衰弱者适当服用,可以救衰补偏,生调合阴阳、
壮盛形体之功。常人久服,反将破坏阴阳协调,造成“孤阳愈炽”的不良后
果。李时珍用阴阳学说,分析了历史上许多名士服用“五石散”而折寿的症
结所在,发人深思。
为了弄清某些药物阴阳属性的来由,李时珍作了别开生面的研究,得出
令人信服的结论。
鹿茸属阳,麋茸属阴,这是什么道理呢,过去人们未能作出合理解释。
李时珍进行深入考证,发千古之秘。
沈括《梦溪笔谈》指出,《月令》日:冬至麋角解,夏至鹿角解。阴阳
相反如此。李时珍沿着这一思路,进一步引证说:“按熊氏《礼记疏》云:
鹿是山兽,属阳,情淫而游山,夏至得阴气角解,从阳退之象。麋是泽兽,
属阴。情淫而游泽,冬至得阳气而角解,从阴退之象。”(《鹿茸·发明》
校点本第四册,第2847 页)这说明鹿茸与麋茸阴阳性味不同,由于山居、泽
居之别。他得出结论说:“鹿之茸角补阳,右肾精气不足者宜之;麋之茸角
补阴,左肾血液不足者宜之。此乃千古之微秘。前人方法虽具,而理未发出,
故论者纷坛。”(《麋角·发明》校点本第四册,第2861 页)
李时珍坚持阴阳学说来解释药理,终于“发千古之微秘”,这同他坚持
正确的历史考证方法,善于集古人论说而融会贯通的精神是分不开的。李时
珍还依照气味厚薄划分药物阴阳属性的原理,对许多药物作出新论断,使有
关药物治疗功效的分析,更具有说服力。
他用阴阳学说,论断五灵脂治血病、止痛的功效。写道:“五灵脂,足
厥阴肝经药也。气味俱厚,阴中之阴,故入血分。肝主血,诸病皆属于木,
诸虫皆生于风,故此药能治血病,散血、和血而止诸痛。”(《五灵脂·发
明》校点本第四册,第2643 页)
在《枇杷叶·发明》中,李时珍根据阴阳学说论断此药的下气功效。写
道:“枇杷叶,气薄味厚,阳中之阴。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气
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校点
本第三册,第1797 页)
李时珍对“地浆”治疗中暑霍乱的奇效作过研究。将地浆列为药物,起
于《名医别录》。陶弘景将其列入下品,他说:“掘黄土地作坎,深三尺,
以新汲水沃入揽浊,少顷取清用之,故曰地浆。”李时珍说,地浆气味甘、
寒、无毒。在“主治”栏中称它能“解一切鱼肉果菜药物诸菌毒,疗霍乱及
中喝卒死者”,为什么一种普通单方,会有如此神奇功效呢?李时珍根据文
献作了进一步考证。“按罗天益《卫生宝鉴》云:中暑霍乱,乃暑热内伤,
六神迷乱所致。阴气静则神藏,燥则消亡,非至阴之气不愈。坤为地,地属
阴,土平,曰静顺。地浆作于墙阴坎中,为阴中之阴,能泻阳中之阳也。”
(《地浆·发明》校点本第一册,第406 页)
李时珍从处方施治的原则,到药物性味的分析,无不着眼于阐发《内经》
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千古定论,和“仅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
期”的治疗法则。在他看来,千疾百病来自一个总根源,即阴阳失调,或一
方有余,或一方不足,造成阴或阳的偏胜,导致生理机能失去平衡。为治之
道,尽管千方百药,不外乎以阳治阴,或以阴治阳,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
药,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总之在创造一定条件,促成阴阳转化,达到阴阳
协调平衡的目的。
李时珍的阴阳调摄思想,是对《内》、《难》以来祖国医药学的发展,
也是古代阴阳对立统一思想的创造性运用。由于他能结合医药实践对阴阳学
说进行具体阐发,使人们对这一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更易于理解
接受,从而对祖国医学理论的整体观念和原始系统论思想领会更为深刻。
三、造化之机显示五行生克
李时珍在进行医学、药学研究中,创造性地运用了我国传统哲学中的五
行学说。他继承《内》、《难》以来的医学理论体系,把五行学说同元气学
说、阴阳学说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这一自然观不
言而喻,是同古代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的。
李时珍运用五行学说阐述人同自然的关系,人体内部脏腑机能的关系,
以及医疗准则、方药性能特征等。五行学说成为他总结自己的医药实践知识
的理论武器;同时,他在医药实践中,对传统哲学中的五行思想又作了重要
发展。《本草纲目》成为我们研究16 世纪朴素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的珍贵文
献。尽管五行学说同阴阳学说一样,在长期封建社会里受到种种歪曲,蒙上
了厚厚的一层唯心主义的尘雾,李时珍却独具慧眼,透过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的迷雾,而剥取其朴素唯物论、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这一思想理论,成
为他在医学领域同神学唯心论作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
五行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很早。起初五行是指水火木金土五种实
体。五行范畴是一种实体范畴。《尚书·大禹谟》强调的“水、火、木、金、
土、谷,维修;正德、利用、厚生、维和”是如此,《尚书·洪范》中箕子
所谈的五行,水润下,火炎上,木曲直,金从革,土稼穑,也是如此。正如
明代哲学家王廷相指出的,在古代五行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五者流行
于天地之中,切于民用,不可一日而缺;治天下国家,其政所宜先者”。(《五
行辨》,《王氏家藏集》卷三十三)
西周末年的思想家史伯提出“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原理,
把五行看成构成百物的五种基本物质元素。尽管这仍是把五行看作一种实
体,但已带有哲学概念的性质,比以前的五行观念前进了一步。
李时珍所继承并发展的,当然不是指作为简单实体的这种五行范畴。
战国时期,子思、孟轲、邹衍等唯心主义思想家,赋予五行范畴以伦理
道德属性,对原始五行思想的这一改造,使五行观念得到新的发展,由实体
范畴演变为属性范畴。有了不同的属性,从而也就演化出种种不同的关系。
五行,由属性范畴进一步发展,乃成为关系范畴。从《黄帝内经》以来,医
学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