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横生斜长集-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与孙文宗旨不合,他亦不配使我行刺。”然而,此信中孙中山却说:“前
读大札,聆悉种切。阁下热心公益,怀雪前耻,抱推翻伪廷,驱逐胡虏之宗
旨,坚忍不移,可敬可羡。”可见二人函札往来,感情融洽。又说:“(阁
下)辗转设施,得安庆武备学堂之领袖,全体学生感阁下平日鼓舞演说,亦
令持报复宗旨。一旦事起,均受指麾云云。”可见徐锡麟在安庆的活动情况
是向孙中山作过汇报的。研究辛亥革命史的人也都知道,孙中山在很长一段
时期内,一直将起义重点放在广东、广西、云南三省,忽视长江流域,然而,
信中孙中山却说:“弟以为安徽一省实为南省之堂奥,而武昌为门户,若阁
下乘机起事,武昌响应,一举而得门户堂奥,则移兵九江、浦口等处,以窥
金陵,则长江一带可断而有也。”可见孙中山并未忽视长江流域。
但是,稍加分析,此信实在是一篇伪作。作伪的痕迹很明显:
其一,信末署名为“弟汶手肃”,孙中山名文,从来不写作“汶”。作
“汶”,在“文”字旁加上“三点水”,完全是清朝统治者的“恩典”。大
概也是一种精神胜利法吧,清朝统治者好在“乱党”的名字上加偏旁,以示
贬抑。例如,在北京正阳门炸五大臣的吴越,清朝统治者在“越”字旁加了
个“木”,成了吴樾。孙文呢,则加上“三点水”,以示其“海盗”身份。
这种情况,大量见于清朝统治者的官方文书中,也偶见于保皇党攻击孙中山
的宣传品中,孙中山自己是绝对不会自署为“汶”的。
其二,信中提到一位“宋卿”:“一面密遣心腹,与宋卿约定;一面先
歼恩抚 (指安徽巡抚恩铭——笔者),城中必乱;君率全体学生先占抚署,
发号施令,安慰军民,宋卿君谅亦由汉阳接济军械以为后劲。”“宋卿”者
谁?鼎鼎大名的黎元洪也,宋卿是他的字。当徐锡麟在安庆准备起义的时候,
这位“宋卿君”正在武昌当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忠心耿耿地为“大清”训
练新军。如果此信属实,那末,岂不是他早就暗通革命党,后来武昌起义时,
他怎么会手刃革命士兵,坚决拒绝出任都督,不吃不喝不开口,从而赢得了
“泥菩萨”的雅号呢!
其三,信中,孙中山要徐锡麟“严为之备,弗稍遗漏,是为切要”,但
是,这封信却将起义计划、关系人员等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孙中山是
个有经验的革命者,何以疏忽至此!
很明显,所谓孙中山致徐锡麟函乃是辛亥革命之后好事之徒的伪作,其
目的在于掩盖徐锡麟和孙中山的矛盾,好让徐锡麟的形象更完美些,所谓“为
贤者讳”也。编者不察,误以为真,实在是上了作伪者的当。
徐锡麟和孙中山有矛盾,对孙中山不满,这一点早已为徐锡麟的供词所
明白宣示,亦已为陶成章的《浙案纪略》和章炳麟的 《太炎先生自定年谱》
所肯定。但是, 《年谱》编者却认为徐锡麟的供词是一种“权变的饰词”,
目的在于“转移和分散”清政府对孙中山的注意。编者并批评陶成章、章炳
… 25…
麟二人“误解”供词,“缺乏深刻思索”,“忽略”了徐锡麟的“命意”。
这是把真实可靠的历史结论推翻,“假作真时真亦假”了!
《孙中山致徐锡麟函》最早发表于安徽《史学工作通讯》1957年第3期,
附于吴健吾等所作《徐锡麟事迹》后,多年来无人注意。去年浙江有的史学
工作者去安徽作过调查,得知此函由曾在安徽都督府工作过的吴健吾提供,
据说是从清朝安徽巡抚衙门档案里发现的。调查者查阅了有关档案,得不到
佐证。调查者怀疑此函的真实性,但又认为,“即使是伪作也不等于凭空捏
造。既然来自安徽巡抚衙门的档案,作伪者必然是清朝官吏,所据当来自清
朝官府密探的情报。这些情报虽大多是捕风捉影,不甚可信,但多少仍反映
了当时的情势。宋卿何许人,无从查考。”(见《浙江学刊》1981年第4期》)
其实,所谓来自清朝安徽巡抚衙门档案的说法也是靠不住的,其证据就在“宋
卿”二字上。武昌起义前,任何清吏都不会于伪造此类函件时,把他们的二
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牵连在内。
1982年4月10日
… 26…
南社酝酿过程
据柳亚子《南社纪略》一书,南社的酝酿是在1907年冬,上海酒楼的一
次宴会上,参加者为刘师培、何震、杨笃生、邓实、黄节、陈去病、高旭、
朱少屏、沈砺、张家珍及柳亚子,共11人。当时相约结社,并曾拍过一张照。
这次活动被视为起点。陈去病在《高、柳两君子传》中说:“至丁未冬,复
与予结南社于海上,而天下豪俊咸欣然心喜,以为可藉文酒联盟,好图再举
矣。”但是,它的准确时间,却一直不为人们所知,有待考察。
1908年3月17日,上海《神州日报》刊登过高旭的两首诗,题为《丁
未十二月九日国光雅集写真题两绝句》,诗云:
伤心幾复风流尽,忽忽于兹二百年。记取岁寒松柏操,后贤岂必逊前贤!
余子文章成画饼,习斋学派断堪师。荒江岁暮犹相见,衰柳残阳又一时。
幾复,指明末东南地区的文学团体幾社和复社,它的领导人后来大都参加了
抗清义军或有关活动。高旭诗中,不仅表示要继承幾复传统,而且要后来居
上,超越前贤。高旭表示,在写作上,要师法经世致用的颜元(习斋)学派。
这首诗表明了雅集的日期——丁未十二月初九,即1908年1月12日,它是
不是柳亚子等酒楼小饮,相约结社的日期呢?
1909年夏,高旭有《重观海上写真成两章》云:
今贤那识古贤心,幾复风流何处寻?富贵于侬本无分,聊将皓月证初襟。
残阳疏柳黯魂销,吟到河山惨不骄。毕竟经生成底用,可怜亡国产文妖。
将这两首诗和上两首诗对照,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前者为
幾复风流的中断伤心,后者则感叹于幾复风流的难以承续;前者对超越“前
贤”具有信心,后者则感叹“今贤”不易企及“古贤”;前者以“衰柳残阳”
点明雅集时间,后者则写因“残阳疏柳”而黯然魂销。这种联系说明了,所
谓“海上写真”与“国光雅集写真”是同一张照片,只不过高旭在“重观”
时,由于人事变迁,心情已经大不一样了。1909年夏,刘师培公开叛降清朝
政府,成为两江总督端方的随员,高旭的《重观海上写真成两章》即系为此
而发。诗中所谓“经生”、“文妖”,均指刘师培,刘师培的叛变使革命知
识界极为震动。与高旭同时,柳亚子也有两诗志慨:
风流坛坫成陈迹,盟誓河山葆令名。凤泊鸾飘吾辈事,未须憔悴诉生平。
杨子美新成绝学,士龙入洛正华年。千秋谁信舒章李,幾社中间著此贤。
诗中述及杨雄投靠王莽,陆机入晋为官,以及李雯降清,都是暗指刘师培。
1912年,高旭在《愿无尽庐诗话》中引录了自己的《重观海上写真成两章》
后,即介绍了柳亚子上述二诗,称为“同心之言”。查《南社纪略》,这两
首柳诗的题目为《重题南社写真》。因此,可以肯定所谓《南社写真》、《海
上写真》、《国光雅集写真》都指的是1908年1月12日酒楼宴集,相约结
社时所拍的照片。由于刘师培是那次活动的参加者,所以在他叛变之后,高
旭、柳亚子在“重观”照片时,才有那么多的感慨。此外,还有一个证据。
1909年9月11日,柳亚子自上海回吴江时,舟中有《怀人诗》十四首,其
一云:
搏虎屠龙梦已芜,几回相见只长吁。销魂疏柳残阳句,南社犹存第一图 (聘斋)。
本诗也作于刘师培叛变之后,聘斋,指张家珍,他同为1908年1月12日相
约结社时的参加者。诗中,柳亚子提到的“销魂疏柳残阳句”,即指上引高
旭诗:“衰柳残阳又一时”与“残阳疏柳黯魂销”。由此也可证明,所谓“南
… 27…
社第一图”,即是高旭所说的“国光雅集写真”,也即“海上写真”。这样,
我们就可以作出结论了。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11人在上海酒楼宴集,相
约结社的时间是在1908年1月12日,柳亚子所说1907年冬是阴阳历推算时
的大概估计,并不精确。酒楼宴集时可能有过“国光社”一类的提议,所以
高旭称之为“国光雅集”,后来南社的名称一经确定,国光社的名称也就弃
而不用了。
但是,问题还不能就此结束,如果我们进一步查考,就会发现, 1908
年1月12日的11人集会之前,还有一次 5人集会。当年1月7日,《神州
日报》刊有佩忍的《无畏、天梅、亚卢、嘐公翩然萍集,喜成此什》云:
星晨昨夜聚,豪俊四方来。别久忘忧患,欢多罄酒杯。文章余老健,生死半凄哀(谓冯沼
清)。待续云间事,词林各骋才。
佩忍,即陈去病。无畏、天梅、亚卢、嘐公,分别为刘师培、高旭、柳亚子、
沈砺。当时,陈去病正在上海编辑 《国粹学报》。从诗中可知,他们在“久
别”之后,从“四方”聚集到陈去病这里,在一个欢乐的晚上,酒酣之余,
陈去病提议组织文学团体——“待续云间事,词林各骋才”,明末的幾社成
立于云间 (今上海松江县),“待续云间事”,即指成立文学团体。刘师培
没有对陈去病的建议明确表态,他在《步佩忍韵》一诗中云:
老木清霜黄歇浦,故人应讶我重来。海天归棹人千里,江国消愁酒一杯。尽有文章志离合,
似闻欢笑杂悲哀。四方豪杰今寥落,越水吴山汩霸才。
刘师培这时新自日本归国,故有“海天归棹人千里”之句。同时他正暗中准
备向端方自首,所以不愿多谈政治,只表示希望以文章记述“离合”之感。
积极支持陈去病的是高旭,他在 《次佩忍、无畏韵》中说:
到头时事何堪说,地老天荒我始来。幾复风流三百首,竹林豪饮一千杯。尽教黄种遭奇
劫,端为苍生赋大哀。尚有汨罗须蹈去,江山如此不宜才。
高旭这里不仅提到了幾社、复社,而且还提到了晋初的竹林七贤。他主张“端
为苍生赋大哀”,步武明末夏完淳的《大哀赋》,为拯救民族的危难而写作。
柳亚子的和诗为 《海上即事次巢南、慧云韵》:
天涯旧是伤心地,裙屐丛中我再来。把臂恍疑人隔世,浇愁端赖酒盈杯。琵琶天宝龟年怨,
词赋江南庾信哀。莫管存亡家国事,酒龙诗虎尽多才。
诗中,提到了安史乱后流落江南,以琵琶诉怨的李龟年,提到了沉沦北国,
写作《哀江南赋》的庾信,显然,在文学主张上,柳亚子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