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3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1943年的八十点二(以1939年为一百)。其中一个原因是,减少民用开支的措施很不得人心,希特勒和各地行政长官由于害怕失去人心,没有能支持这些措施,所以就连在斯大林格勒这场灾难以后,这些措施还是不起作用。可是,施佩尔在这方面失败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西方盟国对德国境内目标的空袭日益猛烈,结果毁坏了为数浩大的消费品,这些消费品至少有一部分不得不予以更换。因此,军备增产的主要部分就不得不通过合理化措施和利用可用的能力来实现了。施佩尔就是把精力集中在这一点上。靠了把仍然留在德国的、储存的工具和设备全部用于生产上,靠了无情地关闭许多不从事重要军工生产的工厂,靠了增加采用专业分工,靠了终于建立起某种全面规划的制度,施佩尔设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尽管投在德国的炸弹重量与日俱增,1943年的军备生产平均却比1942年高出百分之五十六,比1941年高出两倍以上。
军备生产的扩大工作一直维持到1944年下半年。施佩尔在纽伦堡受审时,对当时的情况作了如下的叙述:
直到那时'1944年秋季',尽管空袭轰炸,我都成功地使生产不断上升。如果我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的话,这一增产是如此之大,以致到1944年我可以全部重新装备一百三十个步兵师和四十个装甲师。这包括二百万人的新装备。如果不是因为空袭轰炸,这个数字还会高出百分之三十。我们在整个战争时期,军火生产达到顶点是在1944年8月,飞机生产是在1944年9月,大炮和新式潜水艇则是在1944年12月。
但是早在德国军备生产达到顶点以前,经济最后崩溃的迹象就已经出现了。从施佩尔就任军备与军火生产部长以后,他的努力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可是这时原料的缺乏正妨碍着进一步有效地调动劳力和设备。德国控制的地方正在不断减少,这不仅意味着丧失了生产能力,而且——甚至更为重要的是——意味着丧失了原料的重要来源。空袭在阻碍德国作战方面也开始起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从1944年5月起,盟军飞机对德国石油资源进行了猛烈的、持续的袭击,德国可用的燃料量减少了百分之九十,从而使正在生产出来的新式坦克和喷气飞机无法使用。到1944年秋天,对一切有关的人来说,从经济观点看来,这场战事显然已经不能再进行多久了。在1944年11月11日的一份备忘录中,施佩尔写道:
根据德国经济的整个结构来看,莱因兰…威斯特伐利亚工业区的遭到破坏,从长远来说,对于整个德国经济和成功地继续作战,将是不堪忍受的。事实上,鲁尔区——除了在该区制造的产品以外——目前对德国经济完全是一个损失。
到1945年春初,局势变得不可收拾了。
'施佩尔在3月15日写报告给希特勒说'所以,我们必须确切地估计到,德国的经济将在四到八个星期之内彻底崩溃。到那时军备的产量既不能保证,铁路和海运也无法承担起派给它们的运输任务——营业性运输可能不在此例。在这一崩溃之后,就军事意义而言,战争也不能再进行下去了。
接着,德国在5月7日向西方盟国和俄国无条件投降了。
关于德国改组欧洲经济的长期计划,上文已经叙述过了。按照这个计划,德国将成为欧洲大陆的工业中心,周围是一批组织起来供应它所缺少的农产品和矿产品的国家。可是战争的需要使这些计划不得不作了某些修改。最最重要的短期目标是使战事胜利结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秩序中包含的许多应加考虑的思想问题都被置于次要地位。如果被它占领和统治的国家的工业能力能够被有效地用来促进德国的战争目的,那里的生产就维持原状,有时甚至还有所增加。但是德国统治下的欧洲的工业生产被看作是完全从属于德国的生产,并为其作补充的。鉴于许多被占领国家的工业化性质,鉴于原料的缺乏,鉴于德国对战争需要的有限概念——至少在战争初期是如此——也鉴于德国对维持被占领国家的生活水平漠不关心,生产力过剩必然会出现,而德国则决定,必要的削减应在被它占领和统治的国家的经济领域内,而不是在德国的经济领域内进行。德国在劳力、原料、机器方面所感到的任何不足,都将尽量依靠把这些生产因素从别的国家转移到德国来加以弥补。获准在被占领国家继续存在的生产部门,几乎完全是根据德国的战争需要来决定的。因此,军备的产量以及德国所需要的那些原料的产量,只要可能,都增加了,而纺织品、玻璃器皿和德国够用的原料的产量,则听任其下降。例如,在比利时,从总数为二千一百六十四家的纺织企业中,就有一千三百六十家在德国占领期间关闭了。
尽管在战争时期德国不得不把那项将工业集中在德国境内的长期计划暂时搁置起来,但是在制订德国对它控制下的欧洲各个不同地区的工业政策时,应加考虑的思想问题并未完全遭到忽视。在相继受它统治的国家中,最初采取的措施全都十分相似。附属于战斗部队的经济突击队到处负责恢复重要的生产和公用事业,负责保护储存的重要原料、半成品和制成品。但是在许多情况下,雷同之处就到此为止。在随后处理各个被占领国家的工业问题上,可以区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已经并入德国或者预定将并入德国的地方,如阿尔萨斯…洛林、卢森堡、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护国、波兰的上西里西亚和奥地利;第二类是被当作“殖民地”的地方,如波兰总督辖区、波罗的海国家和占领下的苏联领土;第三类是西欧被占领国家,加上维希法国。
已经并入德国或预定将并入德国的地区,主要是重工业区,它们的工业产品对于德国的作战具有直接的重要性,而为了实现使德国成为欧洲工业中心这一长期计划,把这些重工业区并入德国版图也是必要的。德国对这些地方的政策是,把它们完全并入德国的工业体系,因此其他被占领国家所遭到的大规模掠夺,它们大多得以幸免。戈林于1946年3月14日在纽伦堡受审之际,对德国在合并区推行的政策作了个说明,他当时概述了德军进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所采取的步骤:
战前,捷克斯洛伐克没有发生过没收产业的事,也就是说,始终没有把经济货物拿走。相反,捷克斯洛伐克的巨大而充沛的经济能力同德国的经济能力完全配合一致。这就是说,我们特别重视这一事实:既然我们已经宣布成立保护国,从而结束了一场战事,那么,什科达工厂和布尔诺军备厂——这是很重要的兵工厂——自然应该包括在德国的军备潜力之内。这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定货单暂时给送到了那里。此外,我们甚至在那里建立了新工业,并在这方面给予支持。……在保护国成立后,保护国的全部经济能力自然就同德国的全部经济能力合并到一起了。
在战争期间成为大力发展工业的对象的另一个地区,是上西里西亚(属于德国的部分和以前属于波兰的部分全都在内),因为这个地区比较不易受到空袭。它的燃煤产量大大增加了,合成石油厂建造了起来,重型工程和军备的生产能力全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因此在俄国人征服该地区时,它已成为整个德国东部和对俄前线的一个最最重要的中心了。
德国对于“殖民”地区工业的政策则大不相同。1939年10月19日,戈林发布了一道关于在波兰各个地区所应采取的政策的指令,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处理各个行政区域的经济事务的目的,按照该区域在政治上将并入德意志帝国,或者仅成为总督辖区——它大致不会并入德意志帝国——而有所不同。在提到的前一类地区中,经济的重建与扩展,生产与供应的维护,都必须予以促进,目的在于尽快将其完全并入德国的经济体系。另一方面,在总督辖区,凡是能够用于德国战时经济的原料、废铁、机器等等,都必须从该地运走。对于维持居民仅足糊口的低生活水平并非绝对必要的企业,必须迁移到德国去,除非这样迁移要花上异乎寻常的长时间,因而不如在工厂原来所在地完成德国的定货更为实际。
在整个德国占领期间,德国以东各被占领国家的工业仅限于取得、加工和运输原料,限于生产那些为维持行政机构和供应武装部队所必需的商品,限于生产军备。以及供应当地居民最低的生活需要。关于这一点,有许多文件可以为证,其中有一份是最高统帅部军备采购局的联络参谋处于1941年11月25日提出的关于在东方占领区所应采取的经济政策的一般原则的报告,该报告说:
东方占领区的生产只有在下列这种绝对必要的情况下才应予以考虑:
(1)为了减少运输量(即制成钢块或铝块前的生产工序),
(2)为了照管在该地区进行紧急修理的需要,
(3)为了在战时利用军工部门的全部设备。
剩下来尚待决定的是:鉴于欧洲工业能力的负担已经过重,卡车和拖拉机的生产在战争期间可以考虑恢复到何种程度。 不准在东方占领区发展相当规模的消费品和制成品的工业。加工处理东方占领区出产的原料和半成品,并且照管这些东方地区——它们将象殖民地那样遭到掠夺——对工业消费品的最为迫切的需要,以及它们的生产资料,凡此都是欧洲工业,尤其是德国工业的任务。
德国对西欧被占领国家的工业政策,多少介乎它在合并区和“殖民”地区所采取的两种政策之间。西欧国家工业化的程度比德国以东各国要高出许多,但是另一方面,就我们所知道的情况来说,德国并没有计划把它们全部并入版图。德国在西线发动的进攻得手以后,接着就是一个大肆掠夺储存的商品和设备的时期,不过这只延续到1940年夏天和初秋。这一时期的目标,从下面这段有关法国的叙述中就显示出来了:“任务主要是收集战利品。在这一阶段,有关陆战的海牙法规的法律概念,还没有严格地获得遵守。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没收或通过以极其微小的代价收购,从法国得到对德国军备有用的物资”。
可是,早在1940年9月,德国人已经看清楚,至少使用一部分西欧的庞大工业资源是有好处的,他们于是以一个利用原有的工业能力来进行剥削的阶段替代了掠夺的阶段。9月14日,陆军军械部门向其下属机构发出了下列指示:
我极其重视下述提议,即西方占领区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工厂,应尽可能加以利用,以减轻对德国军备生产的压力并增加战争的潜力。丹麦境内的企业也将日益用以承做转包工作。
然而,工业生产只可以在德国的需要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倘若一门工业的产品对于德国的作战并不重要,或者倘若原料缺乏,那么生产就被大力削减,即便不是全部停止的话。机器,如果发觉有用的话,就被运到德国去,劳工也被送往被占领国家的军事工业中去为“托特协会”工作,或者被送往德国本土。在那些被允许继续生产的工业中,有很高百分比的产品是保留给德国的。下列的法国官方数字,显示出德国在那里征敛的范围:
征集的原料对法国产量的百分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