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且绣眉如墨-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骆二娘一想自家的想法果然不稳妥,实在是一。时焦急乱了阵法,便点头离开。
子菱见今日天。气正好,不如去看望一下卧病在床的刘干娘,自二年前与刘贵妃商定了制衣店的事,骆家与刘家自是时有往来,因都曾是过惯穷困生活,刘夫人自与骆二娘有些话可唠叨,又见子菱可爱,但笑说着要收她做女儿,所以,私下子菱便叫着刘夫人干娘。
只是再后来刘家渐有些了富贵势态,骆二娘也就淡了去她家的走动,只叫着子菱时常走动一二。
这会还未等子菱做好出门的准备,秋香却偷笑着跑进屋,贴着子菱耳朵道:“有媒婆来了。”
子菱一脸惊讶,后笑道:“我哥才不过十四岁,虚数也只十五,怎就有媒婆上门了。”
秋香忙摇头眨眼道:“不是为大郞做媒,是为大姐做媒来的。”
子菱有些哑然,自家才十二岁就有人能瞧得上,终忍不住莞尔一笑道:“是为哪家的郞君来做媒,且说给我听听,大家参谋一下。”
大姐毫无羞涩的反应自是出乎秋香的意料之外,她愣了一下,结结巴巴道:“我还没听清楚就慌忙来告诉大姐,不如再去听听可好。”
“若是外人听了你们的话,且是让人笑话。”春香这会进了子菱的房里,正听这主仆二人大胆没个羞意的对话,忍住笑道:“我是料想过千百种大姐听到此事的反应,却还是没有料中大姐能这般镇定,全没有女儿家羞意与矜持。”平日与大姐相处极好,春香自知大姐是个没架子的小娘子,只要不犯甚失德之事,大姐且不会怪她们失礼。
大姐被春香这般说道,却不恼笑眯眯看着春香道:“你是来告诉详情的吧。”
春香一脸无奈,微点头道:“听媒婆口气像是准备为旁边街上的林家二子做媒。”
“啊!那个懒汉闲人。”夏香这会也是听了消息冲进了屋里,胀红了脸,骂道:“虽说他家在这条街上有些钱和势,但我家大姐岂是他家那个儿子能配得上的吗?不过若是他家大儿倒还不错…”
春香自是被她们主仆三人弄得哭笑不得,手指用力按了一下夏香的额头,道:“你这是女儿家说的话吗?必是你平日乱说话教坏了大姐。”
夏香自是一脸委屈,低声嘀咕:“我教坏大姐?且是河水倒流都不会发生的。”
秋香却有些忐忑不安,“难怪这几日我出门时,林家女使拉着我问东问西的,原来是打这个主意。”
子菱却不担心,笑道:“我就是嫁谁,也是轮不到姓林的人。”
夏香与秋香自是面面相觑,不然所以然,只春香反应过来,笑道:“大姐这一说,我才想起有这一茬,倒是那林家白忙活,我家妈妈不会答应下来。”
大姐见夏香与秋香还是不解,便道:“你们且是忘记了,我是过续到骆家为养女,本家姓却是林。”
夏香还是一头雾水,秋香却反应过来,拍手为夏香解释道:“以大宋律法,同姓不可婚配,不然会被罚徒刑二年。所以虽大姐是姓骆,便细追究下去她却是林家出生,自是不便婚配给林姓之人。不然小心被人说破了,惹来**烦。”
子菱点头道:“所以说,骆林二姓皆不合适与我,自然大家也就不用担心此事会有甚结果。秋香,一会我要去刘家,你且去将我前月才绣好的观音送子图带上。”
夏香自是眼巴巴的望着大姐,嘴里道:“大姐且带上俺吧。”
“带上你。”大姐上下打量着夏香,笑盈盈道:“你可是禁足之人。”
夏香央道:“明日之罚,明日受。大姐今日还是带俺出去,俺保证不再闯祸才是。”
子菱终被夏香小狗般可怜又可爱的表情给逗乐了,点头同意,看着夏香兴奋地跳了起来,心中暗叹,欺负人果然也是一种小小的乐趣。
下午叫了一辆驴车坐到刘家,如今刘家才搬了新家三个月,新家是在西角楼大街旁边,是个繁华之地。而原来那三进的院子,其实子菱知道是丁家买下后又廉价卖给当时还在租房住的刘家,一是还刘绮萝的恩,二却是讨好刘家,毕竟他家也是出了位宫里的贵人。
在家里躺了几日,刘干娘色气好了许多,只是她愁心家中二媳妇口角相斗不得安生,有些恼怒,所以今日见子菱前来看望她,自是很高兴,拉着子菱说些零碎地话,不一会就过了一个时辰。
清官难断家务事,子菱自是不便参和她家中的事,见刘干娘依然意未平的模样,便捡了一二则听来的市井笑话说给刘干娘听,见她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才将观音送子图拿了出来。
这送子观音图自是子菱细绣了三月才完成的,虽算不得甚巧夺天工,却也是子菱的一番心意,刘大娘见了自是赞不绝口,一赞子菱的针线功夫越发纯熟精湛,二赞子菱果然是自家的心肝女儿,深知自家如今满腹的心思,且是家中那二位媳妇不能比的。
刘干娘虽对家中二位媳妇的私下的争斗有些烦心,但最烦心的却还是在宫中的女儿,已是入宫受宠快三年,却一直无子。很让刘干娘害怕,女儿若有朝一日失了恩宠,没个皇子皇女防老,且在内宫受气。
子菱虽献上这观音送子图安慰她,但在子菱看来,绮萝有无儿女却非重要,那宋官家向来风流薄情,依稀记得好像还是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之中嫔妃与子女人数可称数一数二的,可怜他的嫔妃和子女再多也逃不过最后那场祸事,自是让人心酸地被奴虐的血泪史,而其间能安全且顺利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又想到京中那场灾事,子菱感觉就像悬在自家头顶的一把钢刀,心里暗害怕,有些坐安难安。这会见刘家主父进了屋,子菱自是说谈了几句,便起身告辞。
刘家主父见着子菱离开,漫不经心道:“这子菱且是越大越发标致,听说他家已将旁边的房子都租下来,准备扩大经营。还准备开到苏杭,这样看来她也配得上大郞。”
有票请支持,谢谢。
豆蔻梢头春色浅第六章赵官家的令
刘夫人坐了起来,忍不住冷笑道:“骆家能卖我家大姐的面子许下三分利给我们,你且就应满足才是,还贪想着骆家的产业,且是昏了头,忘了她家还有位哥哥在。再说如今大媳妇嫁来三年,你且是想让大郞休妻再娶,还是想让大郞纳妾。”年前自家的夫君纳了个小妾,已是她不高兴,要知贫贱时二人能携手共渡难关,却不想稍有富贵,男人就想着纳新妾买侍妾,且是让刘夫人寒心,偶尔独躺在床上想着自家那才出生不过一日的双生女儿活活地溺死,就痛心得暗里泪下。
刘老头被自家妻子说得老脸有些挂不住了,骂道:“这家自有我做主,你碎甚嘴?”
这会刘夫人正一肚子怨气,想找个地方发泄出来,且是毫不顾及刘发老头的脸色,又道:“若是前者,你得受得下亲家的怒骂,与官府的责罚,要知大媳妇可是跟我们从贫苦日子一起走来,且属于三不休之例。而后者,干女儿子菱是能为人妾的人吗?要知她可是与我家女儿素来交好之人,可见也不是位好惹的小娘子。”
这会刘主父没有声音,想起自家女儿幼时的怪异,若子菱与女儿是同样的人,刘家岂不是走了一位厉害女儿又来一位厉害新妇,想到这里刘主父不寒而悚,很快打消了这般念头。
可刘主父不知道,与他有同样念头的,这刘家还有一位,便是大郞的妻子,刘曾氏。
刘曾氏平日再迟钝,自也是。看出来自家父亲大人看着子菱的眼光,联想到自家进门三年也未有出,而二媳妇不过进门一年,如今便已是三月的身孕,平日做势做态,鼻子都要翘上天了,极剌人眼睛。
刘曾氏生怕着有一日,家中长辈。发话要大郞以无出休妻娶子菱,或是干脆纳子菱为妾。
刘曾氏越想心情越是郁闷,自。是整日提心吊胆,见着子菱来家中,便恨不得早些将她打发了才是,免得所料之事成真。
只是刘曾氏虽不喜子菱的到访,却因见着婆婆因。对方的到来常显得愉快,连着瞧自家的眼神也无平日挑剔,所以也就忍下了烦躁之意。待多观察了几次子菱后,刘曾氏惊讶发现,这小娘子虽年岁不大,但为人处事很是很周全稳重,像个懂事的小大人。终忍不住心眼一动,想到已鳏夫多年的哥哥,还有他房里与自家极不对盘的小妾。刘曾氏虽如今认为自家嫁好了,但当初却是暗恨着怂恿哥哥将自已嫁到酒保家的那名小妾,而且那几年在家早是看不惯哥哥这名小妾的假惺惺作态。
且更紧要的还在于子菱有一手好女红,和生钱的。主意。不说别的,光说年前她做的那个甚皮带,最初自家认为花上百贯钱买下那皮带不仅好笑,更是心痛白花花的钱两只卖了这个既不中看又不中用的物事,还暗中猜测会不会是刘绮萝变着法让刘家借济骆子菱,很是让刘曾氏生了许久的闷气。但如今看来,这物事却是个下金蛋的鸡才是,京里贵人喜用不说,如今还打算着在军中试用,免不了佩服自家姑娘的眼光和手段,更惊叹子菱的本事。
不如,想办法让哥哥去骆家提亲,骆子菱虽无贵。家千金的身份,但也算是知书识礼之人,而且没甚娇纵之气,再加上用卖皮带所得的百贯钱两做嫁妆,还真是哥哥的良配,刘曾氏越发认为哥哥娶子菱是件一举三得的好事,既解了自家如今暂时的危机,还为哥哥寻得一位嫁妆不错的好娘子,而且若子菱进了自家的门,想来哥哥屋里那位小妾的日子必是不会好过。
看她以后还能。目中无人和嚣张吗?刘曾氏恶意地一笑,心中自是有些得意。如今她且也不细想一番,这骆家瞧得起她曾家吗?
这会刘曾氏忙画好妆容欲去见子菱,待到了婆婆房里,才知她已离开,忍不住有些失落,但很快又收拾好心情,今日见不得,还有明日,或干脆回家与父亲哥哥商量一二也可。
且不说刘曾氏心中暗盘算的小九九,转到子菱身上。她回家便在家门口遇见哥哥,如今子竹学堂明日因浴佛节需放假一天,今日便提早放学。
而子竹一回家,便神色不安与娘亲说道着,朝庭又新发的一道令。
如今子菱听着赵官家又下令,自是感头皮发麻,前些时候他下令在内宫修园林,今年一开春,就见汴京河中船支穿梭不停,皆是各地运送珍奇石头进京,自是让子菱叹道:“历史的车轮依旧滚滚向前,未曾因自家这个穿越人的出现,而改变甚底。未来这花石纲入京不知会惹得多少人家破人亡…”
还好今日子竹所说诏令且非那些害人害国之令,而是与如今的教育制度有关的改革。
其实在崇宁元年,蔡京除了掀起元佑党案一系列事件外,还掀起了另一件对于当今天下极重大的大事,便是奏请兴学贡士,朝廷随之发布一系列诏令,在京城南郊营建太学之外学,赐名辟雍,从此太学专处上舍、内舍生,外学专处外舍生。诸路贡士初至,也皆入外学,经考试合格补入上舍,内舍后,方可进处太学。(取自百度资料复制类。)
而三年后的如今,官家又下了新诏道:罢科举,规定天下的士悉由学校升贡,停止州郡发解和礼部试,每岁考试上舍生如礼部试法。
这般下来,却是以后不用科举,一并通过学校再经礼部试法,便可获得为官。自是惹得众多想依靠科举进入仕途的读书人哗然,连子竹也有些不安,而子菱更是听着哑口失声,赵官家蔡官人二人搭档果然是很强,极有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