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西窗烛话-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向前走,很快就到了前两次的终点。那座简陋的铁桥上依然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对岸是一个居民聚集点,两三层的农家小楼毫无规律的散布在山坡上,更多的则是一长排一长排的平房。红砖,木门,石棉瓦。我曾从其中穿过,全是出租屋,住户十分杂乱,有拖儿带女的,有朋友合租的,更多的却是那种虚掩房门,有电视的声音,有暧昧的笑声,神秘而可疑的年轻人。

顺着堤岸继续向前走,运河在沉重的扭动着身子,改变着方位。虽然河水依然沿着东山流淌,但时不时经常出现C形或S形的转动。左边堤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住宅楼,从外墙上看,除了极少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贴着白瓷砖外,更多的都是二十一世纪的外墙涂料了。右边山顶就是三峡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坡下有推土机在工作,兴建起三排简易房,一二层楼,已经安装了铝合金窗户。

向前走不远,脚下就是东山隧道。从橘树的绿叶空隙望过去,大路朝天,各种车辆鱼贯而入,声音洪大,挺壮观的。与运河距离不远,也不太高,看得很真切。我好像一个人曾经徒步走过这条隧道,漫长的,枯燥的,压抑的,噪音很大,走得很无聊的,记得走出来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运河流淌到这里,显得冷清多了,荒凉多了。堤岸上没有过路人。开发区这边是繁华的,楼房拔地而起,从多层到高层,有些逐渐创新的感觉。只是一道围墙将住宅与运河隔离。点边有不少坟墓,不够高,不够大,一块碑,一堆土,高级的用水泥修筑过。离清明节还有些日子,坟墓上已是白花花一片,看得叫人发毛。难道都是新坟吗?也有浪漫的,一棵大树上缠满了纸带,春风吹过,哗哗作响。

一辆夷陵区牌照的微型货车陷在运河堤岸的泥坑里动弹不得,女司机加大油门,发动机痛苦的吼叫着,三个男人在车后用力推着,货车依然纹丝不动;云河对岸的斜坡上有几个男人在橘园里忙碌着什么,笑嘻嘻的杵着锄头指点着不动的货车。想起两句成语;隔岸观火,幸灾乐祸。哈哈,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河水依然在静静地流淌着,我发现已经走到云集隧道的顶部。从视角上感觉这里的地势比东山隧道那边低多了,站在隧道顶上望东山开发区这边,旁边的八层住宅楼全都踩在脚下,这边的隧道叫做鱼贯而出。我穿过一座高大的输电铁塔,向东山之巅环视了一下,如果方位不错,山顶应是东山村了。那座移动通信的铁塔似乎有些熟悉,还有面条厂,修干所,富豪家私,世杰的三峡运输机械厂。

沿着云集隧道上的柑橘林向前走不多远,道路中断了,河堤上居然耸立着一座建筑物,红砖围墙,陈旧极了,铁门锈蚀了,里面挂着一把冰冷的大锁。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意想不到弄傻了眼,有些不知所措。向左,一道铁丝栅栏蜿蜒起伏,从围墙边一直延伸到云集隧道那头;向右,围墙一直砌到冰冷的运河河水里,一点空隙都没有,一点机会也没有。

愣了一会儿,只好掉头向回走,一个人跌跌撞撞,又是一段回头路。想想自己也好笑,所谓“不知深浅,切勿下水”。然而,不去探索,不去开拓,何以进步,何以提高?就是失败了,也是一种教训,一种经验。我突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论结果如何,反正我已经实现了我的心愿,行走运河也就有了一个结果,一个完成夙愿的轻松,一个可以放弃的理由。

我步履轻松的一直走回到那座简陋的铁桥前,才找到走下河堤的一个斜坡。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有些热意,但总的感觉还好。穿过一条小路,我已经站在城东大道上了。我沿路一直奔向畔山林语,清江山水,缤纷银座和民生丽岛这几个新崛起的住宅小区。2006…3…16

飞越彩虹 夜走西坝

对于西坝,我印象一直不深。

想想我以前的生活圈子还是很小的,住在五中,也就是一马路到二马路之间的那么些如同迷宫般的小巷,连桃花岭都没去过,也叫孤陋寡闻了。那些小巷大多早就消失了,剩下几条,破烂、狭窄、静悄悄的;后来到了四新路,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到学校的路,穿过学院街可以到江边游泳,跑过中山路可以到儿童公园,那时还是叫中山公园,没有现在高级,却有一个碧波荡漾的游泳池,还有很多草坪和矮矮的灌木丛,夹竹桃开花的时候好看极了。那时的珍珠路的十字路口叫白骨塔,我读中学的时候还在,小心翼翼的从塔上的气窗望下去,在狼藉的树叶中,似乎真的有几根白骨,不可怕,很好奇。

我不记得第一次到西坝的时候了,最迟不应晚过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我已经在竹器厂上班,有了一个脸红红的女孩子做朋友。她后来到西坝的三峡药厂工作,我记得就和她一道到过西坝。那是坐轮渡过去的,窄窄的小河里,小船突突几下,就过去了,爬上台阶,沿着江边的路走不多久,就到了她的厂,她总是淑女一般的,很远就与我告别,一个人走进厂门,头也不回的。

再后来,浙江篾匠陈师傅在我的帮助下,搬到西坝去住,我还过去喝过几次酒,那是西坝最悠久的甲街,一排排的石门小宅,一排排的简易平房,很幽静的,老宜昌的印象在那里慢慢的延续;最后,我无事的时候也从三江桥上走到过西坝,甲街还在,住在那里的人早就灰飞烟灭了,古老的青石板也变成了水泥路,那些老房子已经到了很破旧的模样,一些收荒货的骑着自行车在小巷穿过。

站在三江的堤边可以望见对岸的街道,晚上的时候,有喧天的锣鼓很张扬的传过来,那是规模很大的秧歌队,看不清楚他们载歌载舞的样子,却也心驰神往,还有一个楼顶闪着霓虹灯的大字,也看不清楚,就有了过江看看的愿望。很简单的,儿子回家吃饭,声称晚上不出门,我就索性去实现自己的夙愿了。

三江桥端的石牌上还是写着葛洲坝三江大桥字样,这也难怪宜昌市一直要挟葛洲坝将这座桥修缮一新后才接收。那是一个缓缓的上坡,到桥的中段时有一段平路,然后就是一长段缓缓的下坡,新铺了柏油、栏杆换成了不锈钢的、还划了行车线。桥两边的人行道高高的,奇怪的没铺地砖,而是一种片石板的东西,防滑的效果一定不错。

我过桥的时候天还没有完全黑定,有点暮色苍茫的意思,桥上的路灯还没有亮起来,但桥下沿江大道却亮起了一条璀璨而华丽的光线,从葛洲坝三江船闸一直蜿蜒而下,那是一条很柔和的很美的沿江风景,大弧形、大手笔、连绵数十里,。站在桥上看风景是最美不过的:过了三江桥后的中心市区最美,每排四盏灯,江边还有花了不少本钱的景观灯也璀璨夺目,而葛洲坝这边就只有每排两盏灯了,景观灯黑灯瞎火的;西坝那边就更差了,稀稀拉拉的,不过倒不显得黑暗。一些高层建筑开始亮灯,在夜幕下,可以分辨出夷陵广场的均瑶广场、北门口的宜化大厦、桃花岭的旅游广场、葛洲坝的馨岛国际、西坝这边似乎就只有葛洲坝电厂一带有灯在半空中眨着眼睛。

到我走过了三江,找到了下桥的步行通道时,桥上的路灯也开始通电了,那只是一个不明显的一块光斑,眨眨巴巴的,似乎很不情愿的一点点地在增加着亮度。那条陡峭的人行通道已不是以前的粗糙的、破破烂烂的水泥台阶了,光线不好,暗暗的,朦胧中仿佛觉得换上了漂亮的石板道,只是我有些担心,下雨时会不会打滑,如果从上面滚下去,后果肯定是不堪想象的。

桥下就是建设路。这条因为葛洲坝的开工而兴建的道路笔直的一直向前,直到视线所不能涉及的地方还在一直向前延伸。一辆被广告涂得花花绿绿的8路公汽从远处驶来,靠边停下,三两个人下来,六七个人上车,车上不拥挤,也不空荡荡,司机是一个短头发的女人,开着车厢里的灯,全神贯注的望着每一个上车的人,或投币、或刷卡,车门砰的一声关上,客车一溜烟的开走了,就听得见对面一家灯火辉煌的酒楼门前的音箱里有人在很激扬的在唱:“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你是我的妹妹,是我的牵挂。”

四车道的建设路两边商铺林立,只是没有大型商场而已。都是一两个门面的小店,却也包罗万象。从把餐桌摆到人行道上的小酒店到贴着很夸张海报的影像出租屋;从挂着淡黄色窗帘的家装设计到空无一人的卖毛线的小点;从半开半掩、暧昧的发廊、足道馆到相隔很近的医院、诊所。当然,最多的还是那些油污的餐馆和干净整洁的糕点店。有两个女人站在昏暗的拐角处对骂着,不知骂了好久,我隔着多远,就听见女人刻薄的讽刺,我过去了很远,还能听见她们的骂声。围了许多人,饶有兴趣的评判着那两个女人的对骂水平,她俩很卖力的,嗓音很高,是襄樊、河南口音,骂得不堪入耳,将男性生殖器和女性生殖器描绘得活灵活现。

这条街道仿佛是一些县级市的,虽然灯光明亮,却似乎没有很旺的人气,也没有那种高贵的霸气,连赫赫有名的连锁超市北山也只是开的便利店,雅斯的招牌高耸在楼顶上,却委曲的躲在不起眼的地方。热闹地带中间有一段显得很冷清,注意看了看,是基础公司,还有归属市局管辖的二十二中,“西坝幼儿园欢迎您”的牌子就是到晚上也看得很清楚。终于看清了对岸沿江大道看见的“江山宾馆”的霓虹灯,灯箱很大,宾馆一般,看见了,却有一些失望。

其实路边还有不少热闹之处,那是一些十字路口。灯光明亮、恍如白昼,烧烤、炒板栗、水果、瓜子、甘蔗、几辆农用车打开着车厢,看不清装的是什么,还有地摊,头花、发卡、旧的书刊杂志、黄历、皮带、眼镜,当然也有麻将摊,我喜欢看见一大群男人专著的盯着象棋的楚河汉界。8路车的终点站前面就是电厂开往平湖的中巴车,很讲规矩的,先来后到,有一辆车开着广播,收听着宜昌交通音乐台的即时路况播报。

我走得很快,好久没有这么疾走,走出了一声大汗的时候,我就走到离葛洲坝电厂不远处了。路边的人行道上有七八个老年妇女分成三排,按照小收录机的音乐声运动着。我听出那是母亲曾经拥有的那种气功的佛教音乐,就看了一会儿,那些女人双手合十、面带笑容,做得很认真,有些感慨,就走进了与三峡工程酒店一墙之隔的西坝广场公园。

公园一边是酒店后面的葛洲坝电厂大楼,另一边是二十多层高的住宅楼,公园也是电厂修建的,有些坡地的草坪、有一片健身器材,有一个用光滑的石材修筑的平台,亮着很讲究的景观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我坐在靠近铁栅栏的一排花廊的石凳上。一个小丫头随着母亲嘻嘻哈哈的围着公园跑圈,丫头花枝招展,像背着双肩包似的背着一对翩翩起舞的大翅膀,母亲倒是挺正规的,运动服、旅游鞋。

有一个小姑娘在我数着对面高楼的层数时爬上了我身旁的石凳。母亲很臃肿,父亲瘦瘦的,休闲服,淡色长裤的后面裤袋里露出了黑色的钱夹。女孩始终抓着父亲的手,父女俩在唱着儿歌,姑娘肯定比不过她爸爸,她是在父亲的提示下才断断续续的唱着,显得心不在焉,父亲了得,儿歌一首接一首,有小刺猬、笨狗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