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关云长-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蟮男脑妇褪且煌程煜拢谧约河猩晔迪终飧鲑碓福绻芄皇迪帜敲匆簿退蓝藓读恕�

    但世事难料,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是有天命的,也就是说有自己的天数,诸葛亮六出祁山未果,这就是他的天数,诸葛亮不是没有才能更不是没有兵马,可是他就是无法超越他的天数,即使他有通晓鬼神之术也是无济于事,人不可以跟天争的,就是这个道理,结果诸葛亮最终病逝五丈原,这不能不说不是个悲剧,每当看到这个情景关羽总是感慨万千,这种壮志难酬的悲壮几近让他落泪,自己这次重生了,多想向天再借五百年啊,自己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做,他不想负了平生更不想负了天下黎民,如果自己真的能做到一统天下,那么自己的文治武功也将载入史册,关二爷就可以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为了达成这个夙愿,自己一直在努力着,现在已经小有成就了,关羽不怕道路有多艰难,也不畏前方有多险阻,他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天数会不会让他如愿以偿,如果真的是天数已尽,那么自己总得想一想后路。

    重生后自己有了妻室,有了自己的骨肉…关平,也就是说关平作为自己的长子,其意义非同凡响,现在的自己已经是雄踞两京的人物了,总揽大批的军马,绝对的实权派,说不好听些自己现在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自己开创的这份基业足可以与普天下众诸侯争雄了,有了这份基业,他的儿子关平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了,虽然现在的关平不过十岁的年纪,但他未来肩负的责任和重担都是常人所不能企及的,身处这个时代的关羽经过打拼创下了这份基业实属不易,如果未来自己真的有何不测,他的这份基业还是准备交给自己的儿子关平继续打理,这个个世袭制的时代,将手中的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这样才放心,而且也会得到部下的认可这是大势所趋,他不能拱手将这一切交给一个外人吧?

    所以必须将关平尽早的培养起来,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培养再过十年关平就可以随同自己出征了,那时他还要交给他很多很多,让他慢慢在军中树立威信,这样就等于给关平设计了一个人生的规划,而现在他最需要做得就是交关平一些基础的武艺,让他苦练一些基本功,学习一些文化知识,之前关平由胡定金带大,在农村长大,没怎么学过什么,因为他的母亲胡定金虽然很能干但没怎么上学,知之甚少,传授他的东西很有限,现在该是给他补课的时候了

    关平对于眼前的这个父亲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这个父亲跟他接触的时间甚少,二人在一起的时光十分短暂对彼此还不甚了解,而之所以熟悉是因为二人是父子,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二人很快便熟悉起来,在关平身上关羽似乎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个十来岁的孩子无论是长相还是气质甚至是xìng格都有很多地方跟自己相像,而关平面对关羽也能体会到作为父亲的关羽带给他的那种无形的父爱。

    〖

    。。。

第286章 为父之道() 
关平简直不可思议自己能有这样的父亲,自己的生活突然一下子变得美好起来,这一切就如同做梦一般,虽然是个孩子但他能切身感受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的再不是粗茶淡饭,取而代之的是山珍海味,上等佳肴;穿的再不是棉麻布衣取而代之的是绫罗绸缎;住的再不是低矮木屋取而代之的是金碧辉煌的宫殿这种生活让关平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这个父亲的不一般,自己的父亲居然是堂堂的大将军号令这么多人,真的是威风八面,关平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居然这么牛,之前他也听母亲提过父亲是个将军,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父亲居然是这么大的将军。

    关羽见关平生的结实,通过接触他发现关平的智商还可以,xìng格也很会来事,懂得讨好自己,关羽就利用这闲暇的时间简单的交了交关平一些基本的动作要领,一开始关平就对这种功夫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十分的感兴趣,一招一式都学的十分认真,这让关羽十分欣慰,关羽还简单的交了交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关平也表现的十分投入,在关平看来父亲是个有着神秘力量的神人,懂得多知道的多,身上有着无穷无尽的东西需要发掘。

    而在关羽看来现在这个关平是个好苗子,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要将一个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军官绝非易事,这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不过关羽很快给关平的人生做了一个大致的规划,那就是最近的这几年让他好好读书研习武艺。在成年之前让他好好学习,尽量接受一些特殊的教育,尤其是拜访一些名师,在名师的指导下潜心学习,这是作为成才的储备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关羽决定给关平找几个得力的老师,在武术方面关羽经过考虑决定回到洛阳之后让婉儿交关平武艺,自己如果有时间也会亲自传授他武学。除此之外,关羽还要给关平物sè一个得力的恩师,带着关平学习文化知识。

    除此之外关羽还决定让关平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吃穿住行也有一定的标准,既保证他的吃穿足用又不至于奢华,关羽深深的记得诸葛亮的一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虽然他的儿子关平达不到诸葛亮那种地步。但最起码的保证他不随波逐流,作为一个官二代尤其是作为他关羽的儿子,这么好的老爹这么好的背景这么好的生活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让人产生堕落的思想,关羽白手起家打拼到现在未来还要有更大的作为。

    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靠人不如靠己,关羽这一路走来凭借的全是自己的实力和努力,从一个汉末**丝到现在的大将军,现在的他也深深的明白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不想自己的儿子依仗他的声名和地位腐化堕落的生活。更不愿看到他成为纨绔子弟,“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甘罗七岁为宰相,刘秀十二走南阳;韩信十八拜大将,刘备曾是卖鞋郎;汉高祖刘邦是流氓,石勒出身是农奴;刘裕更是一赌徒;狄青当年一小卒;朱元璋要饭当和尚,失业的驿卒是闯王;姜子牙钓鱼渭河上,孔夫子在陈曾绝粮;韩信讨食拜了将,百里奚给人放过羊。”这一句句耳熟能详的故事并非虚话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优势的生活的确没什么可取的地方,他不想自己的儿子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不求上进,恰恰相反他要让自己的儿子能有一番很好的作为,所以他必须对他严格要求

    现在的关羽身上又多了一份担子,什么担子呢那就是对于自己儿子的培养,要知道这可是自己未来的接班人啊,即使不是接班人关平也要在未来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未来有很多空间用于他施展,所以必须将他锻炼成才,在关羽面前关平表现的还是十分规矩的,关羽强大的气势让这个十来岁的小孩不得不规规矩矩,到了关羽面前关平就得拘束。

    关羽见关平如此,便耐心的给关平讲解一些道理,做他的思想工作,先是给关平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关羽深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童年,童年应该是美好的,而不应肩负太大的压力,还有一点就是这个孩子跟自己接触的时间不长,二人还有些不习惯对方,作为父亲他不能像批评下属那样,用严厉的方式,考虑到这一点关羽对他也是实行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的进行劝说,关羽利用摆事实、讲故事的形式对关平进行规劝。

    这种形式让关平着实赶到父亲的不一般,他侃侃而谈,内心丰富多彩,故事也是层出不穷,讲得绘声绘sè,在关羽身上关平似乎找到了另一种元素,另一种内涵,他不仅威风凛凛更是博学多识还懂得幽默,身上有着很多故事,在关平眼中父亲简直神了,之前的那种距离感顿时消失,很快父子俩就交成了朋友。

    这天关羽正给关平讲着故事,忽然手下进来称有重要军情通报,关羽闻听是重要军情便安排关平去研习武艺,自己则前往未央宫前殿,此时的未央宫前殿已经成了关羽议事办公的地方,整整有三天了关羽一直陪着妻子没有来前殿办公了,关羽在周仓的护卫下径直往未央宫前殿走去,心中不禁寻思:到底是什么军情呢?

    关羽在周仓的护卫下来到了前殿,关羽正中危坐,周仓册立一旁,手下将军情的折子呈上,关羽接过折子一看,原来是前番安排的事项有了回信,什么事项呢?那就是前番在前殿议事时,关于长安城右面门户扶风的收服,此事关羽酌新投降的段煨去办了,段煨当即给扶风郡的伍习取了信函,劝其归降关羽,这伍习原本是郭汜的部下,虽然是郭汜的部下,伍习跟郭汜的关系却是貌合神离,二人之间有隙,伍习早就对郭汜心存不满,二人之间的隔阂也越积越深,以至于发展到了无法相处的地步。

    主副不合,也就是俗称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不合,一把手跟二把手不合那这个班子就没法搭了,但这种情况一经发生,直接的后果就是作为二把手的部下走人,因为你的权力和人脉是无法与一把手抗衡的,这个班子又搭不下去,所以没说的只好一走了之即使你不走,上面的领导也会给你另谋出路,伍习就是这样,因为跟主将郭汜不合被董卓调到李傕手下为将。

    李傕对于伍习的到来还是十分欢迎的,伍习是个人才,更是李傕一直渴求的,之前伍习在郭汜手下为将,李傕就向往不已,不过作为同僚他不好意思将伍习挖过来,毕竟同僚之间的和谐最重要么,不能因为这个伤了和气,这次伍习被迫来到了自己身边,李傕喜出望外,随即带上伍习一同前往三辅赴任,为了能体现对伍习的器重,李傕安排伍习就任右扶风的郡守一职,当然他也是相信伍习的才能才作出的决定。

    伍习与段煨乃是多年的至交,这次二人同归到李傕手下为将,段煨受到李傕猜忌,而伍习却成了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这让段煨更加的内心不平了,更加的记恨李傕,所以段煨杀死了李傕,伍习的主子被杀,长安发生了惊变,伍习镇守的右扶风一下子成了孤城,此时的伍习也犹豫了

    当初李傕让伍习镇守右扶风是为了防范西凉的马腾,在董卓离开西凉奔赴洛阳之后,董卓撤去了西凉的大部兵马,只留下些许兵马防守,西凉的防守一下子空了,西凉空虚给了马腾以可乘之机,马腾借助羌人的势力很快集结了重兵,并且逆流之上很快席卷西凉开来,董卓搬走了西凉的全部主力,大军撤出之后,西凉的防务根本不堪一击,马腾节节胜利很快占领了西凉各郡,并且在西凉站稳了脚跟。

    李傕奉命奔赴三辅、镇守西凉,就在李傕奔赴三辅之际,马腾已经先下手为强了,先他一步占领了西凉,马腾占领了西凉,李傕本想亲率大军前去征讨,在征讨之前李傕书信给董卓,以求征得董卓同意,董卓寻思再三决定放弃西凉,要李傕固守三辅以拒马腾,董卓入驻洛阳之后,西凉在他眼里已经无足轻重了,跟中原比起来西凉对他来说已经没了吸引力,人口稀少,地方欠发达,不要也罢,只要三辅重地还在,西凉的得失也就无所谓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