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诡三国-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斐潜竖起了四根手指头,说道:“三千正卒,一千辅兵。”

    一个不懂的囤积自己兵力的必然不是一个好的将领,但是一个不知道节制一味增兵的将领,最后到头必然也是成为了一盘散沙。

    斐潜不打算大量的扩充兵力,一方面说明了斐潜并不是准备走像黄巾贼那样的模式,而是准备以精兵为主,但是同样也说明了另外一个方面,这一批粮食斐潜明显另有用途……

    贾衢低着头,盯着眼皮子底下的席子,关于这个粮草的问题虽然他还是有疑问,但是他不打算追问了。因为从方才的情况看来,斐潜显然对于粮草这一块已经有了一个认知和安排,如果他刨根问底,一是斐潜未必肯说,二者也显得自己不知进退。

    所以只能是根据现有的境况进行假设……

    士族和士族之间勾心斗角,相互拆台,乃至于明地里递刀子,暗地里射冷箭,这种情况基本上天天都在上演,今天还在称兄道弟,明天就杀对方全家满门的也不在少数。

    因此,河东卫氏和斐潜相互之间似乎出现了矛盾,开启了争端,对于贾衢来说,也不算是什么特别不可思议的事情,问题是,斐潜这里似乎没有什么必要硬要和河东卫氏硬来的理由。

    斐潜是上郡守,安邑是河东郡守的治所,所以在怎样斐潜也不可能在安邑长时间驻扎,怎么样也是要到上郡的属地去的,那么为何在此逗留呢?

    而且河东卫氏也表现的略略不合常理,毕竟河东卫氏不是上郡卫氏啊,讲起来更是不可能会出现对于行政上的冲突,斐潜就算是在上郡闹翻天,搞得民不聊生也好,和匈奴互掐也罢,对河东卫氏也没有多少的影响,那么为何要如此针对斐潜呢?

    至于表面上的河东卫氏与蔡家那点事情,嗯,如果说算的话也就是卫家和蔡家的事情,与斐潜何干?

    就像是两个在路上行走的路人,忽然之间拔刀相向一般的诡异,而理由竟然是对方竟然敢穿与自己一样的灰布衣裳……

    贾衢在沉默思考的时候,斐潜也在轻轻的用手指头点着桌案,就宛如在后世办公桌上敲击着鼠标和键盘。

    斐潜在等贾衢给自己一个答案,这个也是个规矩,一个仪式。

    只要一个答案,至于答案的内容是什么,那个并不太重要。

    这几天已经是多日没有下雨了,天气干燥的很,帐篷之外的地面上一些黄泥已经是干裂,露出了大大小小的豁口。

    一些被踩踏出来的浮土,被风一刮,就会如同一阵烟雾一般喧嚣而上,散落得整个营盘都是黄尘,也会落到哪一些正在训练的兵士们的脸上,身上。

    黄成带着那群老兵在操练新来的那些家伙们,很是严厉,几个队率、屯长,拎着一头黑一头红的军棍,在不停的巡视,看见稍有做的不到位的新兵,就是一棍子下去,打的地方都是皮糙肉厚之处,会让这些新兵痛不欲生,但是又不会伤到其筋骨。

    在营门辕鼓之侧,立着五根柱子,有一根柱子上面已经被绑上了一个新兵刺头,正在执行鞭刑,沾了盐水的鞭子抽到皮肉之上,几乎是瞬间就浮现起整条的粗大血痕,皮开肉绽。虽然被行刑的新兵嘴里绑着一根细横木,用以防止在他剧痛之下咬到舌头,但是被闷在胸腹之间的惨叫声,却让每一个新兵都毛骨悚然,噤若寒蝉。

    新兵进营都要过这一关,不是黄成等人残暴,而是包括斐潜在内的大家都知道,现在不给新兵立规矩,将来就没有规矩了,现在对于新兵的仁慈,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难道还指望着这些萌新兵士个个都心怀社稷,舍生忘死,不用训练就能像下山猛虎一样,不管是什么对手,都能扑上去,只要有一口气便战斗到最后一刻?

    呵呵,瞎扯淡。

    贾衢抬起头,说道:“卫家有三卷《归藏》残章,乃卫家重宝,从不轻易示人,明日卫,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要求攥抄这三卷……”

    《易经》较为广泛的版本是周易,但是在周易之前,还有《连山》、《归藏》,但是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濒临失传,到现在卫家居然收藏有三卷《归藏》的残章,对于研究易经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贾衢虽然好像只是在聊天,没有具体说什么,但是的确给斐潜出了一个恰到好处的主意,这一刀确实是捅到了卫氏的要害之处。

    卫只是为了打压斐潜,那么必定不是有充足的准备,关于一些细则之类的肯定是没有制定,更谈不上公之于众了,所以明天如果有有人提出来要借这三卷,那么卫家是借还是不借?

    借,意味着家学外传,几代人辛辛苦苦就为他人做了嫁衣……

    不借,那么卫家把人引来,又这个不许那个不行,也就难逃一个贪图虚名的评语……

    “有一户人家,”贾衢继续说道,就像只是闲聊一般,“城东十里,有一小山,山下有一马家,不知斐使君听说过没有?”

    “马家?”斐潜皱了皱眉头,印象中北方的马家不是扶风的么,怎么这里也有一家姓马的?

    贾衢点点头,说道:“这个马家其实也是侨姓,原居住在上郡,据称是祖上也是诗书子弟,曾经补写过汉书,担任过太守、中郎将、度辽将军,后因陷入朝廷纷争而破家,辗转之后于上郡落了脚,扎下根,却没有想到中平元年……”

    “随后马家便搬迁到了此地,在城东务农……如果斐使君欲收上郡,马家或可成为助力……”

第三三一章 马氏后人() 
安邑的郊外和雒阳的郊外完全不同。

    雒阳城毕竟还是都城,就算是在城郊还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但是安邑的郊区就完全两回事了,走出了三里之后,便渐渐的看不车马了,只有零星的几个行人,很是冷清的样子。

    官道还算是平整,斐潜和黄家的个队率带着二十个兵士慢慢的沿着道路往东。

    道路两边田园显得恬静而且美丽,田畦里面的种下的青苗冒出了绿油油的嫩叶,偶尔有几只蝴蝶飞过,在春风中翩翩起舞。

    些农户正在整理田间,给麦苗去除杂草,神情专注且认真,对于道路上行进的斐潜行基本上不怎么理会。

    这至少证明了件事,至少这段时间河东郡没有生过什么兵事,所以百姓才会如此的安详……

    贾衢的两条建议都非常好,让斐潜有些意想不到。

    原先斐潜叫贾衢来议事,并不是真心想定要从贾衢这里获得什么好的计谋,只是像后世经常做的那样,时不时的会叫叫新加入职场的员工坐坐,喝杯茶,然后问问生活,问问建议等等,并不是真心想求教,而是表示个态度,个将贾衢看成是自己人的姿态。

    没想到贾衢可以说给了斐潜些意外之喜。

    不知道贾衢自己有没有意识到,其实贾衢他自己有种敏锐的抓住纷乱事务的重点的天赋,先是在和斐潜闲聊的时候抓住了斐潜询问计策之时略有些随意的态度,然后又是询问了个关键招募兵数的问题。

    之后又给斐潜建议了计和人,最有意思的是贾衢是通过像是聊天的形式来说的,点都没有要以此建议来邀功的架势。

    这就非常的有意思了。

    在后世斐潜也在办公室内遭遇了不少事情,也见过不少蛮聪明新人,却长期得不到任用,其中有个情况就是这些新人在给出什么建议的时候,要么是太过于直接,要么将其老挂在嘴边……

    不居功不代表无功,可是直居功,那就可能到头来真的无功了。

    贾衢虽然年龄不大,但是似乎心智和这个敏锐的天赋,有了些谋士的雏形了……

    想到此处,斐潜都不由得呵呵笑了两声,捡到宝了啊,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感觉。

    察觉到斐潜心情似乎不错,跟在斐潜身后的黄家队率往前凑了半步,说道:“斐使君,这个……昨日我找黄军候,想要预支些钱饷,然后黄军候要我直接找使君来说……”

    斐潜略略回头看了眼这个黄家的队率,对他略微的有些印象,似乎是个比较喜欢读书的家伙,有事没事就捧卷书简看,也不挑书,有什么就看什么……

    “哦,为何要来问我?叔业应该可以处理才是。”斐潜有些奇怪的说道。

    黄队率不好意思的笑了下,说道:“我已经预支过次了,所以……”

    “嗯?”斐潜半侧着身,说道,“没记错的话,你是叫黄贤良是吧?”

    “是的,斐使君。”

    “能说说你的上次预支的钱都花到那了么?”

    黄贤良说道:“上次进城……看见有本手抄残卷,时没能忍住,就找人借了些钱买了,然后回营便预支了些钱饷先还了……”

    斐潜呵呵笑,这年头书籍可不便宜,就算是手抄的大路货的残卷,也是要几百钱到几千钱不等。“那本残卷呢?可有携带?”

    黄贤良答了声,便在怀中掏了本用布包好薄薄的书卷,递给了斐潜。

    斐潜微微笑笑,看不出这位还是个爱书之人。掀开了布,斐潜扫了眼,眉头就皱了起来。

    书是不错的书,春秋左氏,但是这个字就太拧巴了,看起来就像是哪家的大户世家中的小儿抄书抄废了的……

    斐潜往后大略翻翻,现确实略有些纰漏,漏字倒是不多,主要是错字。斐潜将书本合上,重新包好递给黄贤良,“这书多少钱买的?”

    “两千三百钱,原来书铺掌柜的还要价三千的……”

    “那你这次预支钱粮,是不是又看上什么书了?”

    “是……掌柜的说恰巧找到了本手抄书,是接着这本的……”

    斐潜哈了声,真是无奸不商,很明显是把原本本的拆成了两本买,还说什么恰巧。“你不用去找那个书商了,这书我有,回头拿去抄完了再还我。”

    黄贤良大喜过望,就要下马给斐潜叩答谢,却被斐潜拉住,“你喜欢读书?”

    黄贤良还陷于激动当中,刚开始说话的时候还遮掩不住的喜悦之情,但是越讲越有些落寞,“是的,斐使君,我小时虽家贫,但我父亲再世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看书,也希望我能多读些书,不过确实是书难求……”

    正说话间,忽然在道路拐弯处的小山包上,看见了户农家小院,前院并不大,只有三间瓦房的样子,应该还有个后院,只是在这个角度看不见。用木材做的门扉,连漆都没有,露出红褐色的纹路。只有在中间那间大屋上才铺的是瓦,另外两侧的房屋是用稻草铺的房顶,显得很是简陋。

    如果贾衢说的没错的话,这里多半就是其所说的马家了。

    行人到小院近前,斐潜和黄贤良下了马,走到农家小院的门扉之前,轻轻的扣响了院门。

    院内传来了犬吠之声,然后有询问之声传了出来,听起来像是个中年男子,声音雄厚。

    “行上郡守斐潜斐子渊前来拜访!”斐潜报出了自己的官职和姓名,虽然自己头上那么长串官职名称似乎挺带感的,但是斐潜自己觉得还是不需要时时刻刻都挂在嘴边,搞不好像刘大耳那样,被人顶了句“记不住那么长”的就尴尬无比了。

    “上郡守?”院子内的人似乎被这三个字刺激到了,蹬蹬就有急切的脚步声传来,吱呀声,院门打开了,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