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诡三国-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算了,去一趟就知道了
在斐潜向蔡府走去的时候,在司徒王允的府内,王允和袁隗正在对坐饮茶。
侍女都被远远的赶走,王允亲自动手,烹煮茶叶,揽袖取勺,给袁隗倒了一盏。
茶叶在汉代的已经成为一种介于药物和奢侈品之间的饮品。茶叶已成为了士族等人上流社会的一种社交用品,同时在药用方面也被人所知并广为应用,例如在西汉时的才子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记录了西汉的二十种药物,其中的‘荈诧’指的就是茶。《神农本草经》载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汉代很多人都认为茶叶可以清毒消食,对多种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甚至有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王允向袁隗请茶,并说道:“此乃天台茶铺之茶,太傅不妨试之。”
袁隗的眉毛动了动,讶然说道:“可是葛天师之茶?”
王允略略带一点得色,点了点头,“正是。”
怨不得袁隗动容,这个茶叶也是分三六九等,粗茶梗做的茶砖之类的就不说了,单说茶叶的产地因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的多种限制,宜茶之地只限于特定地区。此时最著名的便是东汉时期名士葛玄自己种的茶叶,是于江浙天台山上种植,品质优良,数量及其稀少。
可以葛天师的茶叶在当时珍稀程度,就好比后世福建大红袍的母株所产的茶叶一般,只有社会顶尖的那一部分人才喝的到,可谓是一片茶叶一片黄金也不为过。
王允拿出这等茶叶来招待袁隗,不仅仅是表示对袁隗的重视,更重要的是隐性的向袁隗展示自己王家的实力——袁家大一些就一定什么都很牛么,我王家能搞到这种东西你袁家行不行?
袁隗缓缓将茶水端起,闭目缓缓饮下,品味良久,“好茶!”到他这种程度的富贵之人,能说出一声好字,说明这茶的确为上上之品。
不过今天重点的并不是茶叶,而是董卓。
董卓的步伐快的让他们两个感到心惊,总是觉得好像差一步就能追上了,可是不管怎样努力,却仍然差那么一点点,这种感觉让他们两个十分不爽。
就像丁原和董卓闹翻了,他们第一时间就想去拉拢丁原,可惜没等到他们和丁原接上头,丁原居然被手下的大将吕布给砍了,然后就这样投靠了董卓……
前几天还喊打喊杀的双方,居然现在站到一起在一个锅里吃饭,这种突然的转变让王允袁隗始料未及。
今天两个人找了个机会凑到一起,当然是为了对付已经从一个地方小军阀蜕变成为他们的头号劲敌的董卓……
第三十三章 盘算()
王允和袁隗两个人谁都不肯率先说董卓之事,两个人就像耍花枪一样,相互试探许多回合,方感觉到两人旗鼓相当,继续东拉西扯绕圈圈到明天估计也说不了正事,于是两个人不约而同的沉默了下来。
一时间房间内的气氛沉闷下来。
许久,袁隗打破沉默,说道:“如今势大,绝非善事。”——虽然没说谁,但是两个人都明白说的是谁。
王允点点头,当下的情况两个人都知道,问题是要怎样来处理,“西凉苦寒,可富贵乱之。”——董卓那些人是从西凉那个乡下来的人,没见过什么大场面,是不是可以用富贵来打乱消磨他的志气?
“如此,吾出歌姬二十,金五千两。”袁隗表示赞同,这也是他们士族一贯的做法,不过除了对付董卓本人之外,还有没有其他途径——
“董卓之下——李儒……”袁隗盘点董卓手底下的人物,说到李儒,两个人对视一眼,都摇了摇头,计算李儒还不如计算其他的人,难度大不说,搞不好还会被将计就计。
“华雄……”袁隗掰下第二根手指,还是摇了摇头,“此人乃董卓旧部,忠心不二……”
“李傕、郭汜尚在关外……”王允也点出两个人,然后轻轻敲击了一下桌面,“新进之人,唯吕布尔……”
说到吕布,袁隗嘿然,不肖之情溢于言表,“背主之人,不妨诱之。”
王允皱了皱眉头,说道:“不过董卓待之甚厚,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已是富贵之极,可奈之何?”——吕布官现在都那么大了,还能给啥?总不能让他当什么那种非战功不得封的正号将军?我们就算愿意,朝廷也不会允许啊。
忽然王允目光闪动了一下,望向袁隗,正巧袁隗也看着他,两人不约而同说了声:“美人!”
两人相视一笑,颇有一些惺惺相惜的感觉。
王允捋了一下长须,颇有些肉痛的说道:“吾府有歌姬一人,可称绝色,聪明伶俐,年方二八……”——我好不容易才刚刚养好的水灵灵的小白菜啊……
袁隗心领神会的一笑,说道:“若成大事,岂可惜一女乎?”
王允心中暗骂,不是你袁隗出的人,当然不会觉得有啥可惜的——贿赂的事情我来做,引诱吕布的事情也是我来做,你袁隗不能啥事都我来干,你一点事情都没有,躲在后面逍遥自在捡便宜不是?
“西园之兵,袁家近半,事若急切,可用之否?”王允一点也没客气,我干了这么多事情了,你袁隗也要挥一点作用,我这些都是些需要时间的事情,如果万一情况有变,需要用兵的时候,你袁家是否可以顶上来?
而且王允直接点出了西园新兵里面,你袁家可是下了不少力气在拉拢掺和,所以别跟我打马虎眼了,你袁隗掌握了多少西园新兵,我王允一清二楚。
袁隗看了王允一眼,行啊,我有多少底子你倒是清楚,既然如此也没有推脱,压低声音说道:“事若有变,可走……”袁隗没继续说,而是用手指微微向西指了一下——如果真出了什么事,最好走西门,其他的城门我就没办法了。
王允默默的点点头,他也不希望落到最后一步的境地,不过知道有条后路心里也多少会踏实一些。
两个人至此基本上也就大体上定了个方向,就看后续具体操作了,不过,两个人都没有提少帝刘辩的事情,仿佛都选择性的忘却了还有这个人一般。
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
什么叫共治?如果按后世的话,说白了就是同事,皇帝顶多就是个上司,如果上司要倒霉了,会有下属拼了命也要去保护的么?
当然不否认会有几个,但是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会静静的看着,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的。
此时在蔡府,斐潜就见到了一个堪称老年版的美男子,浓眉大眼,须皆白,肤色红润,相貌堂堂。
斐潜到了蔡邕府邸,见到了刘元卓其人才知道,原来这个刘元卓竟然是个算数大家,也是天大家,其在拜访蔡邕时得知有人新创了一种新的计数符号,大感兴趣,便要蔡邕将斐潜邀来一见。
在汉代,算数和天地理联系密切,而且研究这种东西的都属于少之又少的那一小撮人,普通人真的是看见密密麻麻的天图什么的估计密集恐惧症就犯了。
刘元卓,名洪,在东汉可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如果说蔡邕是学界的大拿,那刘洪刘元卓就是数学界的泰斗。
斐潜也是经过了蔡邕介绍之后才在记忆里面搜寻到这个人物,不过也难怪,一般人记忆三国里面的人物要么用智力排序,要么用武力排序,像刘洪刘元卓这样完全不在三国游戏的数据库里面的人物,斐潜一时间想不起来也就不住为奇了。
当时蔡邕还在当任太史一职的期间,就向汉灵帝推荐了刘洪,随后刘洪到京师后专门从事历法研究。在此期间,刘洪除了按照皇帝的旨意参与“考验日月“,审核、课校他人呈报上来的研究成果外,还把多年来研究的成果汇集起来,写成《九章算术注》。不过在《九章算术注》成书之后,刘洪就被调离了洛阳,到地方任职,后十几年未曾与蔡邕再能见面,一直到了年初才刚刚又重新被调回。
所以刘洪与蔡邕的关系十分要好,回到京师之后常常到蔡府找蔡邕探讨学问,也正是因为如此,今日在和蔡邕的聊天过程中得知有一个年轻人,不仅在算数上略有成就,而且还根据身毒、大食字创出了一种新的计数方式,便十分的好奇,一定要见识一番。
蔡邕也是个谦谦君子,丝毫没有把斐潜的字母和数字窃为己有的意图,而是很实诚叫来了斐潜,让斐潜自己和刘洪详细解释。
刘洪听完斐潜的讲解,就如同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原本古代数值限于字,难以表述,显得十分隐晦难懂,现如今如果全部改成用斐潜的数字和符号来代替,确实会更加的简洁和易懂,这对于一生致力于数理研究的刘洪来说,不亚于找到了一把新的利器。
刘洪兴致勃勃看着斐潜,心想这么好的苗子我可不容错过,竟然脱口而出:“汝可愿拜我为师焉?”
第三十四章 袁绍的野望()
袁绍端坐于桌案之后,详细端详着手中的大汉疆土图。
作为京都顶级的衙内之一,搞到这种军事地图并没有什么太困难的地方。
袁绍目光久久的在地图的上方巡视,心中不停的在盘算。
如果能让他自由的选择,他绝对倾向于选择汝南,次之就是南阳。汝南是袁家的源地,根深蒂固,在汝南从太守到下层的官吏全部是袁家的人,袁家在汝南也广播善举,很有名声,也正是因为汝南这块地皮向来都是家主的自留地,其他人不容染指,就算是袁隗看好的袁术没有正式当上家主之位前,也是无法消受的。
除了汝南,就是南阳。如果说汝南是袁家第一块根据地,那么南阳则是袁家开辟出来第二块根据地,南阳是北上南下的重要枢纽,商业鼎盛,人口密集极大,繁荣无比,袁绍对此原本是垂涎三尺,可惜的是,袁绍知道,这块地已经内定给了袁术。每年年关之时,由南阳进贡的财富除了袁隗能够享有之外,还有一小部分是给了袁术以供其开销。
所以,袁绍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这两块肥肉而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是另外寻找方向。
选哪里会比较好?袁绍的目光在大汉疆土地图上巡游,他忽然想起在青少年时期和曹操指点江山之时,做过各种对未来的畅想时说过的话——“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几可以济乎?”——就是先南面据守黄河,北面据守燕山、代郡,打击兼并戎人、狄胡,之后再向南争夺天下。
而这个南据河北阻燕代所指的地方,就是冀州。
说句老实话,这个大战略并不是袁绍的专利想法,早在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就是这么干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正是凭借河北之地,依靠河北地方豪族的势力而统一天下,所以,当时袁绍和曹擦说这个话,其实是受了刘秀的影响。
不过今天看来,少时无意的一番话却具备了相当的可操作性。
冀州目前州牧是韩馥,此人是袁家故吏,是受袁家推荐才当上冀州州牧的,因此若是去冀州,至少看着袁家长子的名分上,多少照顾一些也是应有之意,并且此时的冀州还面临着一个问题有待解决。
那就是黄巾之乱的残余。
黄巾之乱虽然很快被扑灭,但是还有一部分人由起义军转职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