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诡三国-第3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遗憾,汉灵帝最后没有顶住压力,诏召蔡邕与当时的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华、太史令单飏等人至金商门,入崇德殿,让中常侍曹节、王甫问他们关于灾异及消除变故所应当采取的办法。

    蔡邕当时也是一个直肠子,自然有一说一,将事情原本始末都说了一遍,讲其实争执的起因根本就在于宦官和士族抢夺官位,并弹劾了一些贪腐之人,举荐了一些清明之士……

    但是这样一封奏章,落在宦官众的眼中,当然是恨之入骨,后来蔡邕就因此被寻了一个莫须有的名头,后来被流放到了五原,而其叔父蔡质,时任卫尉,也因此获罪下狱而死,陈留蔡氏的朝廷之上的官员也就被断了根源。

    这也就成为了蔡邕一生当中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也怨不得徐庶有些奇怪斐潜为何没能在第一时间想起来。

    斐潜干咳两声,掩饰一下尴尬,确实是有些不好意思……

    在徐庶的想法当中,或许是因为蔡邕经历过那样的事情,所以在见到了斐潜新建学宫之后,不想让学宫变成了第二个鸿都门学,蔡邕才特意放弃了官家的身份,真正帮助斐潜将学宫转变成为了一个私营的学府。

    这样一来,平阳西北的这个“守山学宫”就变成真正类似于林宗学堂一样的,就跟其他大世家开设私学相同,是属于个人或者是家族的财产,不再受到国家的管辖……

    而斐潜却想得更多。

    蔡邕辞官,入主学宫,这一次的确是暂时免除了斐潜对于学宫这一方面的苦恼,但是也并不是说从此就不会再有问题发生,这个突如其来的并州刺史事件,给斐潜无疑是敲响了一记的警钟……

    斐潜看向了东方,说道:“不知子敬那边如何了?”

    太原郡是王允王氏的地盘,现在又是权柄朝野的时间,想必弘农杨氏也不会轻易愚蠢的去太原郡作威作福,因此并州之地,适合并州刺史待着的地方,要么就是这里,要么就是上党。

    徐庶迅速说道:“可要让令狐孔叔过来一同商议?”令狐邵是壶关人士,当然是正经八百的上党地头蛇。

    斐潜摆了摆手,说道:“不急于一时,今日宴会在即,就不做这些烦心事扰人心境了,明日再议吧。”

    斐潜琢磨着,原来还想着放一放的军队征伐,种种田做一些攀爬科技的事情,现在看起来战争又不得不再次摆上了行程,可是这样一来,粮草钱财的储备又要再度的被消耗,自己整体发展的势头又要受到了影响……

第六三六章 封单于() 
严格说起来,南匈奴并不能称之为国书了,因为实际上南匈奴已经成为了汉代的藩属,所以只能称之为制书,敕命。【。aiyoushenm】

    但是因为匈奴和汉代相亲相杀已经是持续了几百年,所以按照以前的习惯,称其国书,汉人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或许刘邦本身就是一个liu máng头子出身,所以还不像后世朝代那么咬文嚼字,不过谁都知道,现在的匈奴和最初的匈奴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讲起来或许有些拗口,但是已经是不可逆的事实。

    就像现在蔡邕借平阳之地,对于匈奴的册封一样,已经从一个“会”礼便成了一个“觐”礼。不过就对于於扶罗来说,可能也不是很懂,就算懂了,可能也未必在乎,在他的眼中,能拿到册封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方面,都是一些旁枝末节。

    汉代强盛之时,先后有南越、匈奴及西域的莎车、于田等国遣使朝献。在史书有记载,武帝之时“殊方异物,四面而至”,“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

    武帝则对来朝者“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及赂遗赠送,万里相奉,师旅之费,不可胜计。”

    现在,一切从简,但是简化归简化,步骤什么的还是一样没有少。

    先是“戒”,这个不说了,然后是“劳”,就是蔡邕代表皇帝派斐潜前去慰问一下,接下来才是在确定好的日之内举行仪式,於扶罗先“进”,蔡邕代皇帝“问”,这些环节都结束了,才最终“敕”,蔡邕代表皇帝授予於扶罗南匈奴单于之位,於扶罗这个望眼欲穿的册封才算是最终拿到了手里。

    原本在这一连串的礼乐当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同的,比如最开始於扶罗“进”的时候,需要用金丝之声,“问”的时候要用磬石伴奏,然后在“敕”的时候就需要改用钟鼓之乐……

    但是斐潜这里哪里能够找得到懂得这些正规乐曲的乐师,因此步骤虽然没有少,但是这些细节上的东西就只能是简化了。

    斐潜等人自然是站在一起作为嘉宾观礼,同样来观礼的也有不少的南匈奴的人,包括呼厨泉还有一些其他的大小头目,估计都是跟着於扶罗的各个部落的代表人物。

    别人还不是很懂,但是贾衢对于这一块礼乐还是比较清楚的,所以一直都是憋着笑,直到了整个仪式都结束之后,见到於扶罗在南匈奴的族人欢呼簇拥之下离去,在平阳城外升起了大大小小的篝火,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的时候,才噗哧一笑,摇了摇头。

    众人不明缘由,便不由得看向了贾衢。贾衢拱拱手,解释说道:“胡人不知礼乐,成为可笑也。”

    斐潜点点头,也是呵呵一笑,说道:“胡人重实利,只要这单于的名头落在手中,什么礼乐没有都行……”这个礼乐之事在汉人看起来似乎挺严重的,尤其是有强迫症的人简直就是不能忍,但是在於扶罗眼中却不算什么事情。

    并且关于这个事,斐潜也没有瞒着於扶罗,之前就有跟於扶罗说过,现在平阳百废待兴,根本找不齐相关的礼乐之人,要么是等一段时间去河东凑一凑乐师的人数,要么就是於扶罗凑活一下……

    结果於扶罗根本就没有意见,直接就说不要礼乐直接给册封之书也可以……

    斐潜想着,忽然停下了脚步,心中略动。

    虽然笑话於扶罗不知礼节,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胡人恰恰抓住了最重要的因素。册封单于重要的是礼乐么?不,最重要的就是现在被於扶罗供奉起来的那一卷皇帝的制书……

    贾衢可能是无意当中的一句话,却勾动了斐潜的心思。

    严格讲起来,一份制书暂时并不能带来多少的改变,南匈奴王庭美稷依旧不再於扶罗的手中,那一部分分裂叛变的南匈奴也不会因为於扶罗有了汉王朝的册封,就能立刻屈膝投降,自缚双手缴械投降。

    难道於扶罗不清楚,这个册封只是一个虚名,真正距离收复南匈奴王庭美稷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程要走么?

    不,相反,於扶罗清楚得很,他现在所高兴的,是他终于获得了一个正统的,可以被所有人所接受的名义!

    虽然不见得立刻能对整个战局有多少的转变,但是於扶罗却能借这个册封,更好的统领身边的大小部落。

    因此,放到斐潜自己身上来,似乎就不应该被动的接受,一步步的退让……

    借军屯的名义规避编齐,借蔡邕的名义保存学宫,虽然这种方式并不是不可行,但是怎么都有些感觉到一些憋屈!

    并州刺史……

    这个职位的意义究竟在何处?

    封了一个并州刺史,就意味着能够掌握并州?

    就像於扶罗拿到了南匈奴单于的册封,就等于是可以掌控美稷了?

    未必吧?

    那么自己要怎样做?

    斐潜向外走了几步,略有所思。一旁的贾衢和徐庶对视了一眼,也跟在了斐潜身后。

    现在的这个汉代,跟以往的时间都不一样,中央朝廷的号令已经逐渐的在地方上失去了效应,地方上的逐渐庞大的士族代替了王朝的权威,但是反过来又极其有意思的是,维护者这个王朝摇摇欲坠却不至于立刻垮台的最后一根支柱,却是在这些地方性士族的心目当中。

    士族一边挖着汉代王朝的墙角,一边又尽可能的维护王室的威严,这种矛盾和统一在现阶段乃是三国时期都在上演,一方面地方势力相互拼杀,各自有各自效忠的对象另外一方面若是有谁侵犯到了刘氏的宝座,又立刻口诛笔伐群起而攻之……

    现在的汉代,或者说三国初期,斐潜忽然觉得其实这样的情形,跟战国何其相似啊!

    那么既然如此,就有了一点可以利用的地方……

第六三七章 不能退让() 
於扶罗并没有带所有的南匈奴族人来,但是大小头人再加上一些亲卫,算下来怎么也有六七百人了,现在就在平阳东南的一块空地上支撑起一个个的帐篷,然后点燃起了一簇簇的篝火,载歌载舞开始欢腾起来。【。m】

    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冒出来一些小货郎商贩们,挑着扁担或是举着竹筛,拿着各种各样的小物件,开始在於扶罗的胡人周围兜售起来。跟后世斐潜印象当中车站那些一拥而上的人完全相反,这些商贩会跟着胡人的歌舞扭两下,甚至还会唱上两句,任胡人在其扁担里面挑拣,做不成买卖也没有事,笑嘻嘻的便转去下一个篝火堆旁边了……

    或许是因为北屈营地的交易市场的原因,又或是那些不守规矩的家伙都被斐潜的城中卫队狠狠整治过的原因,胡人们也都习惯了这种交易方式,看见喜欢的物件,便和小商贩们相互连比划带猜测,然后多半是以物易物,汉人也不会太坑,胡人也不会硬抢,各自拿着物品然后满意的离开了。

    斐潜登上了城墙的时候,便看到的是这样的一幕。

    黄旭按照习惯,带着护卫将这一段城墙隔离开,只留下了斐潜、徐庶和贾衢三人站在女墙之后。

    斐潜拍了拍结实的红砖城墙,想起当初和烧制砖头的工匠的理论,都有些感概。

    平阳城,几乎就是在一片废墟之上慢慢建设起来的,至今为止,城中还有一些区域的残骸未能完全清理干净,建设也还在继续,但是作为一个城市,已经焕发出了磅礴的生机。

    长途运输的商贾成批成批的将物质运送到这里,然后在分散成为小行商,往来北屈和平阳进行换购胡人的皮草和牛羊。

    当然,最大的商户其实就是斐潜自己,吕梁山的铁矿被烧制成为通红的铁水,然后经过粗浅的炒钢制作,便打造成为粗糙的枪头和箭头,然后发往山东……

    这些交易之间产生的利润,足够让任何人疯狂。

    斐潜指着城下胡人的营地,说道:“现在就连胡人都懂得按规矩来了,但是反倒是我们自己人开始不守规矩了……”

    贾衢和徐庶听到斐潜的吐槽,都默不作声。

    并州糜烂之地,当年并州刺史丁原听见何大将军的一声召唤,立刻屁颠颠抛下一切,带着兵卒就奔雒阳而去,其中也未必没有这方面的因素,而现在,斐潜才刚刚作出了一些起色,就有人急不可耐的站了出来。

    现在想想,斐潜入长安之时,市井上莫名的出现些谣言,也未必像斐潜之前所以为的是皇甫嵩一人所为……

    前段时间在邸报上太常杨彪的按语,又或许是另外的一个征兆……

    如果真的弘农杨氏之人顶着一个并州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