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诡三国-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颍川里面这些人物怎么好像都是看上曹操了?

    为什么没找其他人呢?

    难道颍川里面的人都这么牛,这么早就看出曹操能成大气候?

    啊呀呀,三国里面这些世家士族关系好乱啊!

    斐潜抱着脑袋,昨天就没睡好,现在只觉得头脑胀,便索性不想了,反正既然有机会去,就不妨去看看,只不过——

    到时再说吧。

    斐潜闭上眼,随着马车的上下震动,睡着了……

第七十五章 荀家别馆() 
过了阳城,顺着颍水一路往东南走,便是阳崔,也就是颍川郡的治所。

    越临近阳崔,就越感觉人多了起来,特别是穿着峨冠大袖的士,个个都行色匆匆的往城内赶,斐潜抓住一个询问之下,方知道荀爽居然要在荀家私馆公开授课!

    这个可是东汉时期的公开课啊!

    斐潜立刻来了兴趣,便加快了行进的度,赶往阳崔。

    荀爽可是东汉的牛人中的大牛。

    荀爽出身东汉望族“颍川荀氏”,而且荀爽还是荀子的直系子孙,按照推算,应该是荀子的第十二世的子孙。

    荀爽从小好学,十二岁时即读懂《春秋》、《论语》,这个事迹让斐潜感到很吃惊,到底古代人聪明还是现代人聪明啊,若是在后世,12岁还妥妥得是一个小屁孩啊。

    据说当时的汉名臣杜乔见到他后称赞说:“可以为人师。”这是一个很高的评语了,相当于称赞荀爽在《春秋》、《论语》上面所获得的成就出了一般的人,可以当其他的人的老师了。

    随后荀爽没有因为出名而懈怠了研究学问,而是益深读深思经书。颍川郡当时流传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说法,八龙就是当时荀家包括荀爽在内有八兄弟,而慈明就是荀爽的字。

    斐潜恶意的想着,八龙啊,这得多牛叉的人才敢承认这样的称呼?幸好还是汉代,汉天子对于龙凤概念还没有后世朝代那么变态,否则这个八龙名号一出,妥妥得就是要造反的节奏啊……

    荀爽在汉代是站在整个儒家的风尖浪头上的人物,是他提出要全孝道,行三年之礼,就是父母过世儿女要守孝三年;然后提出男尊女卑,当时还根据当时朝政提出来许多针砭的建议,但是荀爽比蔡邕聪明的就是荀爽递上奏章之后,拔腿就走,弃官隐居起来,而警觉性不高的蔡邕就悲催了……

    在隐居期间,荀爽也没忘了刷刷存在感,越隐越是出名,还在这个时间内写了许多书籍,被人称为“硕儒”。

    因此听说荀爽要开讲公开课,这远远近近的人都赶来了,一时之间阳崔热闹无比。

    荀是颍川望姓,对于如此热闹的场景表示得很淡定,远在城外长亭处就设有接待点,各地来的士子可以先行登记,然后按照各家的等级,荀家会给予安排,当然,如果觉得荀家安排的不不妥的,也可以自行进城自寻住宿之处。

    斐潜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可以拿大的地方,于是便和许多普通士子一样在城外登记。

    报上了河洛斐家斐潜的名号之后,荀家的子弟登记之后,便在一块木牌上写了些字,然后递给可斐潜。

    斐潜接过来一看,木牌四四方方,在木牌的正面四周雕刻了一些古朴的云纹,中间是篆体的荀字,背面在木牌上方写着“荀家别馆丙字二十七”字样,然后在最下面写着斐潜的名字和来历。

    斐潜琢磨了一下,没想到这时候的古人就已经做到了如此地步了,这不就是跟后世宾馆门牌号一个样子么?

    原想带着福叔一起,但是荀家的子弟说只能是单人住宿,不能带侍女仆人等等,因此只好让福叔和张招自行去寻另外的住宿的地方,反正像这样的盛事,城里城外的人都有一些把家里房间腾出来多少赚一些外快的,倒也不愁福叔他们没地方住。

    正好张招他们也要去送那一大包家书,因此就先暂时分别,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斐潜就先行离开,登上荀家专门接送的马车,和其他士子一起进了阳崔城。

    荀家接送的马车进了城,往东拐了一下,不久便停了下来。

    斐潜下车一看,第一个感觉就是荀家真的非常之大。

    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三间四柱三楼坊,就是有四根柱子三个门洞的那种牌坊,在正中牌匾上有四个大字“颍川荀氏”,字体端正大气,牌坊飞檐画栋,呈现出荀家的气度不凡。

    牌坊之下,有荀家子弟在引领接待,在查看了斐潜的木牌之后,便领着斐潜穿过了牌坊往广场走去。

    广场很大,斐潜粗略一数,在等候的人已经不下百人,但居然还是显得游刃有余,没觉得有多拥挤。

    等到荀家子弟将斐潜领到广场一处,停下脚步之时,斐潜现面前已有两人,一个和自己年龄相差不多,一个年龄稍大一些。

    荀家子弟一拱手说道:“丙字二十七号三位均以到齐,请三位在此稍后,待我前去禀明管事一声,另有人带三位至住处。”

    斐潜心中暗想,原来是个三人间,不知道这另外两位有没有什么磨牙放屁梦游说梦话的习惯……

    斐潜是最后来的,便向之前在等候的两个人拱了拱手,说道:“河洛斐潜斐子渊,见过二位兄台。”

    年长一些的显然是等的时间比较长了些,有些不耐,只是略略回礼了一下说了一声“汝南应瑜应子瑾”便不说话了。

    斐潜琢磨着,原来是从汝南来的啊,从汝南到颍川是有一段路程的,看着风尘仆仆的样子,估计也是够累的。

    另外一个年轻一点的士子将一株像是青草之类的植物放到袖子里,也拱手说道:“长社枣祗枣子敬,见过兄台。“

    斐潜一看,觉得挺有意思,这人怎么还拿根草玩啊?不过各人有各人的爱好,而且又是第一次见面,斐潜也不好说什么,便站在一旁等候。

    不一会儿功夫,荀家就有一个下人来了,跟斐潜三人问了好,便带着三人往荀家别馆里面里走。

    荀家别馆就是荀氏修建专门用来接待外来人员的场所,分成五个等级,就是甲、乙、丙、丁、戊,斐潜拿到的丙字就是中间档次的。

    甲字的等级的用于接待名气大,有一定地位的人员,一般人是别想住了,比如像是蔡邕一个级别的,但是像蔡邕这种级别人物也不会轻易去捧场,因此多半时间都是空着的;而乙字是名门望族或是社会名流,比如若是曹操袁绍之类的来了,定然是分配到乙字号。

    丙字就是一般士族了,斐潜这次刚好是巧合之下,可以说是沾了些许河洛斐氏的光才被分到了丙字号……

第七十六章 喜欢青草的人() 
河洛斐家毕竟在洛阳扎根百年了,虽然没出过什么三公之类的人物,但是也有不少的朝廷大员或是地方太守,因此也算是一个相对来说称得上一点名号的家族。

    但是斐潜是旁支啊,所以待遇自然要不主家的要下降一个等级。

    原来按照道理来说,斐潜最多给排到丁字就应该是差不多了,因为丙字号多数都是给各个家族的主家子弟们居住的。

    丁字就是六个人一间的房屋了,而最低一等的戊字,是十个人一间的大通铺……

    就算是如此,还有许多人是连大通铺都没资格去住的,要自己掏钱去外面找地方住宿,这些人也就所谓的寒门弟子……

    斐潜之所以能被分到丙字是因为刚好他不仅带了福叔,还带了张招等一干兵士,虽然张招等人只是护卫斐潜到荆襄就要分别的,但是荀家接待的子弟不知道啊,以为这些兵士是斐潜游学的护卫,这样一来,就先入为主的认为斐潜定然是斐家的主家里面重要弟子了,因而直接就给分到了丙字号。

    毕竟要带着一队朝廷正规兵士游学,不是只有钱财就能做到的,一定还需有些权势才可,所以机缘巧合下,斐潜不知不觉的就被升级了舱位……

    荀家别馆的丙子号的房间也都还不错,一个小院是三间丙子号公用的,也就是一个院子里面住了九个人,分左中右三间房,房门外就是走廊,在廊下有石凳,可供歇息,天井并不是很大,但是也算可以,左右走廊可通往后院,就是厨房和厕所的所在地,另外在后院还有一间小小的房间是给院子里的仆人居住的。

    因为荀爽讲课不是只讲一个小时,而是要讲一天的,而且荀爽之前,还有一些人会来先在第一天讲些东西,算是先热个场,然后在最后一天还是自由提问解答的时间,所以前后加起来就是三天的时间。

    这三天吃饭呢是按照时间由仆人们带着到荀家饭堂吃荀家“大锅饭”,睡觉自然是各人回各人的房间,当然,若是这个定量的“大锅饭”吃得不爽的,也可以自己掏钱让院子里的仆人去弄些食物,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讲学的头两天是禁止饮酒的,第三天下午之后才可以解禁。

    违反者将逐出别馆,并通告其家主——这个就厉害啦,等于是学校调皮捣蛋的被请家长了……

    斐潜看着房间内写在墙壁白垩上的注意事项,不由得猜想,这应该是怕有的人喝酒闹事,到了第三天反正人都要走了,也才算是放开禁令。

    那个年长一点的汝南来的叫应瑜的,进了房门没坐多久没说什么便出门去了,也不知道是去了哪里。

    倒是那个和斐潜年龄相差不多的,安安静静的坐在房内,从袖子里拿出那根青草在看来看去……

    这倒是新鲜。

    斐潜觉得挺有意思的,士族里面的人有人喜欢玩女人的,有嗜好相马的,也有喜欢咳药的,今天见到这个居然是喜欢玩青草的……

    不过话说回来,玩青草至少比玩其他的东西好一些吧……

    看见斐潜好奇的目光,枣祗枣子敬放下手中的青草,笑了笑。

    斐潜意识到方才这样打量严格讲起来是有些不礼貌,便拱手说道:“潜一时好奇,并无他意,见谅见谅。”

    枣祗摆了摆手,显然对于别人好奇的目光已经习以为常了,说道:“无妨,这只是小弟一个爱好而已。”

    距离荀家晚脯吃大锅饭还有一段时间,斐潜觉得闲着也是闲着便和这个喜好青草的家伙没话找话,聊起天来。

    原来枣祗从小就比较喜欢这些农林之事,对于田间地头的东西比起其他人来说都更加的感兴趣,甚至还自己亲手在家中种了一块田,这对于一个士族来说也算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当然枣祗这样做也引起了一些非议就是了,有人说他哗众取宠,是为了欺世盗名故意为之的,也有人不以为然,说他本末倒置荒废学业的……

    反正说什么的都有,还好是家中的态度既谈不上支持,但也没有反对,因此枣祗才得以持续。

    枣氏一族并不是特别大的望族,但是起源挺早的,是源于春秋,因枣氏先人被封地位于棘,后来便以地名为姓,后来为了躲避迫害改为枣姓。

    因为枣姓是在颍川长社,也属于颍川士族的一员,因此荀家在分配房间的时候看在本乡本土情分上也给上调了一级,给了丙字房,否则按照正常的来说,枣氏并没有出任什么大人物,是要分到丁字房去的。

    而在枣祗手里把玩的这一颗青草,是枣祗在来颍川阳崔的路途中现的,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