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诡三国-第4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鼓的声音渐渐的低沉了下来,但是南城门楼上的乐匠开始击打着金铁,在叮叮当当的简单金属敲击声音当中,高声的吟唱道: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歌声苍凉,虽然并没有像后世的那么多的演唱的技巧,也没有什么七情上脸的表情展现,更不是歇斯底里的嘶吼,中正平和,一字一顿,虽然只有简单的金铁之声的伴奏,但是潜藏在渐渐单单的声音中间,那种从肺腑而出的豪迈和雄壮,却是后世众多的歌曲所不具备的。

    在并州这一块土地上,史书斑斑的青墨,到底有记载了多少?

    有没有大秦蒙恬三十万人将匈奴追亡逐北?

    有没有汉代李陵在绝境当中无奈仰天长叹?

    有没有胡人南下在这块土地悲惨普通的百姓?

    有没有戍边白发苍苍却不知何姓何名的老卒?

    或许有人记得,或许有人已经忘却,但是斐潜希望,在今天开始,所有的活下来的人都应该记住那些应该被铭记的人。

    “击鼓!点卯!”

    斐潜往前踏了一步,大声号令道。

    隆隆战鼓之声响起,伴随着城下将领一个个或雄迈或沙哑的声音响起:

    “护匈中郎麾下并州骑,出阵一千二百五十人,归队一千二百五十人,全数到齐!”

    “护匈中郎麾下敢战骑,出阵二千三百人,归队二千三百人,全数到齐!”

    “平阳郡兵营,出阵一千八百人,归队一千八百人,全数到齐!”

    “永安郡兵营,出阵七百人,归队七百人,全数到齐!”

    当死伤最为惨重的永安兵营的军侯徐羽,站在整整一车的灵位之前高喊着全数到齐的时候,许多在队伍当中找寻不到自己的亲人的百姓,就已经痛哭出声

    “某曾说过,”斐潜站在城头之上,望着城下一片片或者捧着或牵着车的兵卒说道,“上了战阵,刀枪无眼,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是吾等戍守边疆军人职责!是吾等至高无上的荣耀!生当华夏人杰,死亦大汉鬼雄!既然同为袍泽,就是手足兄弟!只要斐某在此一天,就不会让我们的袍泽兄弟魂在异乡,魄离故土!现在,带着我们的袍泽,带着我们的兄弟的英魂,一同入城!一同回归乡土!”

    “走吧兄弟,老哥带你回家!”

    一名伤兵眼泪顺着腮帮子往下流淌,却不顾擦上一下,只是仅仅的用没有负伤的手臂将一面灵位紧紧的抱在怀中,跟着队列缓缓的走进城门。

    更多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响起,渐渐的汇集成为了一个声音:“兄弟,带你回家了!回家了!”

第八四二章 另一个战场(一)() 
    斐潜以为回到平阳就可以歇一歇,至少喘口气什么的,也不用再睡稻草木板床,而是可以躺在丝被当中,睡到日上三竿自然醒,然后活几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慵懒生活,但是这个理想很快就被严酷的现实击败了……

    “元直!”斐潜盯着政务厅内堆满了三个桌案的各式竹简,各种章文,不由得头疼无比的说道,“……竟然积攒下来的有这么多?难道你就没有替我分担一些么?”

    徐庶拱拱手说道:“中郎,庶已经是尽力筛检了,其实这些也不多……”

    还不多啊?

    斐潜不由得摇头苦笑。

    虽然说现在竹纸已经陆续开始供应周边的市场,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官吏习惯使用原有的木简和竹简,所以一卷一卷的堆放起来,形成一个小山一样的形状,确实声势有些吓人……

    “……”斐潜认命的坐了下来,取下一卷竹简,然后上下点着头看着,不是斐潜看竹简当中的内容有道理,而是竹简就是由上往下写的,而写一列又写不了几个字,斐潜便只能是这样上下点着头的来看。

    看完了一卷,斐潜提起笔来,批复了意见之后,便放到一边然后又拿起一卷,展开看了几眼,然后叹了口气。

    徐庶在一旁问道:“中郎,怎么了?此章有什么问题?”

    “问题么,到不算是什么特别的问题,只不过这个文章么,倒是写得不错,嗨……”斐潜摇摇头,再次叹息了一声。

    徐庶有些不解,这是算是夸奖还是不满啊?

    斐潜将书简摊在桌面上,说道:“……山峦石参峨兮岩矗嵱,谿谷崭巖流兮水曾波,桂生于山幽兮枝相缭,林猨狖羣啸兮虎豹嘷……好,元直,这些写得不错吧?”

    徐庶虽然不知道斐潜是什么意思,但是捻了捻胡须,还是点了点头说道:“词韵齐整,山谷桂林,栩栩如生……”

    “嗯,”斐潜也是点点头,然后说道,“……那你说他这样写是要想表明什么?”

    这些竹简放在斐潜处事的厅堂之内,积压的时间有些长了,徐庶虽然是负责将这些木简竹简送来此地的,但是对于徐庶来说,他在这一段时间看过的竹简和木简简直就是斐潜这边的数量十倍以上,因此除了一些非常紧要的事情之外,一般像是因为权限不够而转交上来的并不是那么紧急的竹简木简,也就淡忘了一些。

    因此徐庶一边在脑袋寻找这这段话的记忆,一边试探的说道:“……这个……欲兴修水利?”

    “非也!”斐潜抬了抬下巴,让徐庶再猜。

    “山路难行,欲发劳役修整?”

    斐潜还是摇头。

    “……哦,想起来了,此人言如今战乱,多有隐士入山林避祸,请中郎可建馆募之……”徐庶终于在脑海当中搜寻到了这个木简的主要内容,也是他比较认同的,所以才提交过来让斐潜批复。

    斐潜点头笑道:“对啊,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非要扯什么山川秀美,林深树密干些什么?”

    斐潜将书简一扔,也没有了继续看下去的兴趣,公事而已,却写这么华美的文赋,前一个竹简是这样,现在这个也是这样,这桌案之上堆积的竹简木简估计大部分都是如此,本来事情就是繁杂无比了,还需要从这样的文章当中找到其中心思想,这简直就是……

    难道我是来做阅读理解的么?

    后世语文课难道是我没上够,所以到了汉代来补课不成?

    斐潜在心中吐槽着,但也有些头疼。

    汉代的奏章什么的,虽然也有一些直白的文疏什么的,但是大多数还是以比喻和旁比居多,而且用词韵律多半优美,结构上一般都是先讲一个最近的风闻啊,先贤的话语啊之类的,然后再来讲一些例子,在这些例子中间潜藏的才是想要表达的意思……

    因此如果没有一点文化素养,当看见这些文章的时候,就基本上两眼一瞪,根本就不知所云,当场抓狂。

    当然这种现象也是正常难免的,因为皇帝既然是天子,代天行事,那么怎么会有什么问题和错误呢,况且人都是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天天有人上来指手画脚,一本上疏奏章,如果一开头就是“YORERO!cobedeedyoresoro……”

    皇帝会怎么想,还会怎么看?

    所以为了吸引皇帝有兴趣愿意看下去,并且不觉得大臣什么的是在指着鼻子骂他,这些文章就不得不变得越来越华美,讲述事情也就越来越隐晦。

    但是问题是斐潜是后世来人,虽然说现在他明白这一套士族子弟的行为模式和言谈模本,但是并不表示这种做法他就能够喜欢啊。

    斐潜更喜欢的还是后世的哪一种企业风格,金字塔结构的文章,标题,总论,分论,具体事项,最后总结的公文形式,清楚整洁,简单明了,但问题是这玩意要推行很是有些难度。

    后世论坛水战中也有曾经说若是中华古代朝代开展三权分立的政策,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变化,斐潜现在只想说,这种情况绝对不可能出现的,虽然说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但是在华夏勾心斗角优良传统的文化熏陶之下,若是三权分立,绝对是互相碾压……

    其实汉代一直以来都类似于三权分立,宦官,外戚,士族,但是很明显,这样做的结果并不能带来一个比较理想的政治局面。

    斐潜看着面前这么多的木简竹简,说道:“元直,这样,你叫文正和子敬也来,一起帮我将这些筛检一边,标注出重点,争取今日之内处理完毕……”

    徐庶略有一点点的犹豫,毕竟摆在斐潜面前的这些事情有一些较为重大,若是多一个人知道,也就多了一份泄露的风险。

    斐潜看出了徐庶的担忧,就说道:“元直,你先将最重要的几件拿来给我,其他的和文正一起处理,毕竟这些事项已经积压了一段时间了,不管怎么样,先把这些公务处理完毕再说。”

    于是徐庶点点头,然后就出去叫人了,反正杜远和枣祗平日也是在平阳府衙临近办公,也距离也不远,来一下也比较方便。

    斐潜一边让侍从去取多两张桌案来摆设,一边考虑着,汉代的这个政治模式已经被证明是不好用了,那么什么样才是更加适合古代的上层政治的建筑结构?

    头疼啊,这真是好大的一个问题……

第八四三章 另一个战场(二)() 
    ≈bp;≈bp;≈bp;≈bp;斐潜一边批复着相关的公文,同样也在一边思索着现在他夹袋这些人物,偏于武将类的就不说了,单单是偏于民政这一块的,还是略有一些少。

    ≈bp;≈bp;≈bp;≈bp;崔厚现在主要是偏向于商业贸易这一块,而枣祗又偏向于桑梓这一个方面,杜远着重是在后勤补给,令狐邵多现在还是在处理学宮方面事务,常林则是位于永安县城掌管民生,太史明则是专门负责于黄氏工房及相关的技术方面的工作。

    ≈bp;≈bp;≈bp;≈bp;似乎看起来挺多,但是实际上用起来人还是太少。

    ≈bp;≈bp;≈bp;≈bp;而且斐潜现在也是需要建立起一个比较稍微完善一点的模式要推动越来越庞大的地盘上面的诸多事项的顺利运作。

    ≈bp;≈bp;≈bp;≈bp;丞相制度,招人嫉恨。

    ≈bp;≈bp;≈bp;≈bp;不仅是遭到百官的方面,甚至是皇帝方面的忌惮。

    ≈bp;≈bp;≈bp;≈bp;从汉代开始,就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争斗。秦朝开始,正式设立丞相这个职位,但是刘邦和萧何做了一个神开头,虽然一时的恩宠,但是到了最后萧何也不得不以六十岁的高龄入狱,虽然最后得到了赦免,但是也给汉代整个的丞相制度涂上了一层阴影。

    ≈bp;≈bp;≈bp;≈bp;后来又改为三公,甚至强势的汉武帝又把行政的权限划归回来,利用当时没有根底的儒生处理一般的民生事务,却造就了现在的士族的基础。

    ≈bp;≈bp;≈bp;≈bp;纵观丞相的一生,基本上就是与皇帝斗,与百官斗,与地方士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