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诡三国-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闶嵌杂诔哉庖豢槁谛械牧耍幌氲胶挽城币槐龋蛑笔翘斓刂鸢 

    斐潜叨叨叨的说了一堆,意犹未尽的吞了吞口水,叹息一声:“可惜如今好多都没办法做了啊……”

    枣祗认真的问道:“为何做不到?”

    斐潜摇摇头,没有直接回答枣祗的问题,而是说道:“来此路上,小弟曾询问一老农,言及上田可产四石粗粟,下田仅不到一石,而如今天下可产粮之田又有几何?并且如今世道纷乱,众多百姓仍衣食无着,纵然是将此些菜肴做出来,也顶多是我等之人偶尔吃吃罢了,那个百姓又能吃得起?”

    后世普通百姓工薪阶层至少要吃一顿肉还是大多数吃得起的,想什么啃得起和卖得好才会在后世大行其道。

    但是在东汉,举个例子,普通老百姓吃饭甚至都舍不得将粟米的壳完全去除,因为那样重量就轻了,大都是带着糠吃的……

    你说在这样条件下,就算能做出来后世的菜肴又有什么意义?也仅仅是给当朝的显贵满足一下口腹之欲罢了。

    粮食才是最根本的东西,只有粮食充足了,才能变出后世的那些花样出来,否则,人饿得连树皮都啃了,谁还会理会什么创新的做饭方法?

    所以当斐潜说出这个理由的时候,枣祗也是沉默了,没错,对于现在的农桑之事来说,重要的不是花样创新,而是产量。

    斐潜心道,我会告诉你是因为好多工序现在都做不到,还有好多配料都还找不到么?反正说出来这些菜就是馋馋你的,不讲一些场面话怎么能显得我胸怀天下呢?

    果然枣祗还是很吃这一套的,听完斐潜的说法后,拿着写了满满的一张纸,左右为难,扔了吧又觉得可惜了,不扔吧又觉得自己追求的口腹之欲跟斐潜比起来,这个境界相差太多了……

    斐潜见状暗笑,唉,这就是没见过世面的年轻人啊——

    想当初在后世办公室混的时候,那个新人没遭受过职场老油子的蒙蔽?看那一个个老油子每每慷慨激昂的样子,以为人人都是爱岗敬业以公司为家好员工,便将那一句今天我以公司为荣,明日公司以我为荣念得山响,干劲十足,什么脏活累活抢着上,报酬没有也不要紧,可到最后才现,那些老油子一个个只是口号叫的响亮,手底下却是另外一套……

    斐潜看见枣祗的青涩的样子,就跟在后世看见一个刚进行业的新员工差不多……

    斐潜于是就用很熟练的套路安慰枣祗道:“兄台也不必如此,小弟见兄台有志于农桑,想必将来定可取得一番成就!届时小弟再来沾沾光哈!”

    枣祗很认真的点头说道:“多谢兄台勉励!”心中满怀的激情,感觉斐潜讲的太好了,自己将来一定要在农桑上取得一定的成就才是!

    看着枣祗严肃正经的样子,斐潜多少觉得欺负老实人,有些过意不去,正巧院内的荀家仆人过来告知说开饭了,便一边和枣祗朝外走,去吃荀家的大锅饭,一边随意说道:“小弟此番荀家公讲事了,便要求荆襄游学,待到荆襄之后,若是有缘,小弟再设法做几道菜让兄台尝尝哈……”

第七十九章 初讲(为cs09书友加更)() 
荀家公讲,这个在古代,特别是东汉时期,是荀家很了不起的一个创举。

    在这个时期,知识是由少部分的士族人员所掌握的,像一般的百姓大字不识几个,更别说懂得一些什么治国理政之术了。

    荀家愿意把家族之学向外传授,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至少在传播知识方面,荀家确实走在了前列。

    当然,荀家比起那些广开山门,不管富贵贫贱一视同仁的那些化大拿,还是有一定差距,但是比起那些敝帚自珍的家伙们要强上许多了。

    颍川郡有四老家族,又有四新家族。四老家族自然就是包含荀家在内,另外三家分别是钟家、韩家、陈家,这四家是早在荀淑、钟皓、韩韶、陈寔那个时候就已经是很出名了,也就是在东汉早期就已经声名在外有出了不少高官了。

    四个新一点的家族是杜家、郭家、赵家和辛家。

    至于其他一些号称颍川之家的,只是自己号称而已,并没有得到广大普通人员的承认。

    这一点,斐潜从今天荀家公讲,众人所坐的位置就可以看得出来。

    焚香高台之上,自然是主讲人的位置。

    最邻近高台有桌案的,是留给高官贵老们的,一般情况下都是空置。

    再往后一点点的就是四大家族瓜分了,基本是一个家族占据了高台的一个方向,分东南西北四面落座。

    随后坐的便是新兴起的四个家族的成员……

    至于像斐潜这样的便只能是再往后排,不过好歹还是有席子可坐,像是丁字房以及往后的,基本上全都是只能站立着听课了,在最外圈还有那些寒门子弟,便只能是等这些荀家别馆的人都已经把最前面的较好的位置都抢走了之后,才打开门让寒门子弟进来……

    人虽多,却很安静。

    和斐潜后世有去过的什么公开课完全不一样,所有人都静悄悄的等待,无人喧哗吵闹,没有像后世的公开课,老师没到就吵得跟菜市没什么差别似的。

    斐潜和枣祗、应瑜共坐一席。

    昨日斐潜逗枣祗玩的时候,应瑜好象是去拜访某人,到了很晚才回房睡觉,所以也一直没有什么交流。

    相对而言,斐潜和枣祗一个是年龄比较接近,二是爱好么也算是挺接近的,都挺喜欢吃的……所以相对来说,自然是比起和应瑜,走的近了一些。

    忽然,斐潜就听到门外咚咚咚敲了一通鼓。

    然后大概过了半炷香的时间,又敲了第二通的鼓——

    哦,斐潜明白了,这个跟后世上课预备铃差不多,估计第三通鼓敲响之后就要关大门了……

    果然,在第三通鼓声之后,荀家便将大门关闭,迟到的、没赶上的估计是进不来了。

    又过了一小会儿,便听到叮叮叮的敲击像是磬石之声,然后原本就比较安静的场内就只能听见呼吸之声了……

    只见一人头顶博冠,身穿月白长袖大袍,外罩玄色大氅,一步一度,在磬石之声中缓缓而来,走到了高台之前,抬步而上。

    坐在最前面的一些人显然是认得来人,好象是有些出乎意料一样,竟然有些许躁动起来……

    立于四角的场监立刻齐声高喝肃静,才将这一阵子骚乱压制了下来。

    斐潜不明白怎么回事,偷偷碰了碰枣祗,拿眼神示意一下,询问看看枣祗知不知道是生了什么。

    枣祗偷偷的用手指头指了指台上的人,然后在席子上比划了一个“或”字……

    斐潜琢磨了一下,台上的人叫荀或?荀家有这个人么,怎么没什么印象?

    不对,枣祗比划应该是“彧”字,今天初讲之人竟然是荀彧!竟然是这个牛人?

    斐潜有后世的认知,当然认为荀彧是牛人,但是荀彧目前还没有得到曹操那句“吾之子房”的评价,也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丰功伟绩,自然其余的人并不像斐潜那么认同荀彧,所以之前有骚动就不足为奇了。

    荀彧落座于高台上,下面形形色色的人等的神色尽收眼底。

    可以说今天初讲就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的,自然是名声大震,若是稍有差池,别说名声了,昨日荀爽讲的下代家主之位就可能真的变成了“或许”……

    荀爽这次主讲的是《易》,那么自然荀彧也只能讲《易》,否则就太搞笑了,就像后世有个国学大拿要来讲课,先让个讲“亚美爹”的开场一般。

    荀彧深深的吸了一口长气,示意一旁的仆人将台上的一根布幡竖起。

    布幡白底,上面用黑墨画有六根粗短有力的短横,就像是六根横向平行并排的黑色木棍,从上至下列在白色布幡之上。

    荀彧清亮的声音响起:“今讲乾卦。”

    “乾者,元、享、利、贞也……”

    “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

    荀彧面色平静,声音平稳洪亮,虽然斐潜离高台也有一小段距离,但是也听的非常清楚——

    荀彧继续讲道:“……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善长者,足以长人。嘉会者,足以合礼。义和者,足以制物。事干者,足以配信……”

    荀彧继续阐述对于元、享、利、贞的解释和观点:

    “……夫在天成象者,元、亨、利、贞也。言天运四时,以生成万物。在地成形者,仁、礼、义、智也。

    元为善长,故能体仁。仁主春生,东方木也。

    亨为嘉会,足以合礼。礼主夏养,南方火也。

    利为物宜,足以和义。义主秋成,西方金也。

    贞为事干,配信于智。智主冬藏,北方水也。

    厚德载物,而五行相生者,土之功也。土居中宫,分王四季,亦由人君无为皇极,而奄有天下。水火金木,非土不载。仁义礼智,非君不弘。信既统属于君,故先言乾。而后不言信,明矣。

    夫四行,君之懿德。是故乾冠卦,辞表篇目,明道义之门在于此矣,犹春秋之备五始也。

    体仁正已,所以化物;观运知时,所以顺天;气用随宜,所以利民;守正一业,所以定俗也。

    乱则败礼,其教淫;逆则拂时,其功否;错则妨用,其事废;忘则失正,其官败。

    四德者,王所由兴。四愆者,商纣所由亡。”

    荀彧此言一出,在底下听着的众人不由得一阵大哗……

第八十章 文若四德() 
什么叫言为心声,荀彧这一番讲解就是借助《易》的解析,来表示自己的志向和遵循的义理!

    荀彧创新性的提出将五行融入到元、亨、利、贞当中,并给予了更深刻的含义,还清晰的将其延伸到了君子的懿德之中,表示只有遵行这样标准的人才能称的上君子。

    同时也提出君子的使命是:化物、顺天、利民、定俗,最后,以王和商纣影射当经朝政,表示只有四德的君主才能兴旺,而没有四德的君主必定衰亡。

    此时的荀彧,就像一把出鞘的宝剑,展现出自己的锋芒……

    台下的哗然,一是因为荀彧的言论十分的新颖,并且针砭朝政,很有针对性,另外一个方面是因为此时的荀彧和之前的表现反差太大,很多人都不敢相信……

    因为在之前,荀彧还年轻的时候,荀彧的父亲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

    是妻,而不是妾,在汉代如果男主人不在家,妻子是可以对家中人员及财政有生杀予夺的权利的,但是妾就只是如同一个玩物一般,没有什么权利。

    这种事情要是放在其他人身上,特别是自诩为清流标榜的人身上,是断断不能接受的——开什么玩笑,和宦官中常侍联姻,自己一辈子的清名还要不要了?

    所以,按照道理荀彧至少要和同样是清流的士族进行联姻,怎么能把一个宦官的女儿领进家门呢?

    可是荀彧就这样不声不响,逆来顺受的娶了!

    人们在叹息荀彧的父亲荀绲短视,断送了不仅是自己的名声,还把荀彧也搭进去了的同时,也认为荀彧其实就是一个儒弱之人,成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