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诡三国-第5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住在长安城内也是应有之意。
少府这几天没日没夜的赶工,终于是在种劭搬迁之时将种劭的府邸重新收拾了一遍,按照九卿的规格好好的布置了一番,但是毕竟现在还是不很方便,西凉贼兵还在左右,一些货物和器皿也就只能将就一下,也算是让种劭委屈承受了……
种劭府内,器物因为客观因素,所以略有不足,但是侍从什么的,自然是要给得足足的,并且可以说当朝新一任的扛把子火热出炉,自然是府邸门口拜访之人云集而至,将门口的空地堵了个严严实实,新上任的种府门房忙的满头大汉却与有荣焉。
种劭也并非完全沉浸在升官发财的喜悦当中,在接受各层官员当地豪绅的拜见的过程当中,依旧有下令三辅各地县乡,都必须加强值守,以策万全,城防之上必须再征民壮,协同防御……
此令一下,固然是有正确的一面,但是对于各地乡绅来说,却有些不爽了,相互之间也就有些怨言,甚至开始阳奉阴违起来。不是这些乡绅豪右们对于种劭个人有什么恩怨,只不过是现在当下正是需要各家坞堡的佃户修整田垄,清除杂草,追加肥料的时候,将人口抽走进了县城搞什么防御,那么田地里面的农活难道要这些乡绅豪右自己一大家子男女老幼下田耕作不成?
所以基本上也就是意思意思一下,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算了。
现在这个阶段,不仅仅是种劭,绝大多数还在关中的这些乡绅豪右,其实都没有意识到灭顶之灾的即将来临。
在如今长安城多少能够管理到的这些三辅之地内涌动的暗涛,居住在长安新府邸之内,被训练有数的侍者环绕服侍,应付了一天的各个层级官员应酬之后的种劭,也算是吃了不少辛苦,所以天黑之后,在小侍女的喷香怀抱中,享受着绵绵拳头的敲打按摩,倒也是睡得香甜……
不过军情这个玩意,向来都是不管白天黑夜,说到就必须送到的,因此递送上来的紧急军报,就一层层的送到了种劭的府衙之内。
正在好梦酣然当中,种劭突然被屋外的响动所惊醒,猛然睁开眼睛定定神之后,顿时就觉得一股无名之火腾的一下就上来了。
种劭年岁已经不小了,到了他这样的年龄之后,基本上来说入睡就已经是非常不易了,想要睡一个好觉更加的不容易,再加上新换了住所,多少还有一些不习惯。白天挖空心思和各路大小神仙勾心斗角,操劳了一整天的脑神经,刚刚放松下来,进入了酣眠当中,结果手下却这么没有眼色,居然将他惊醒!
种劭扭头看了看一旁燃烧的灯火,笼罩在纱绢之内的蜡烛并没有烧下去多少,说明此时顶多就是半夜,蜷缩在床脚,将种劭的脚放在怀中暖着的小侍女也惊醒了,连忙爬起来,不知所措的伏在一旁。
种劭多少安奈了一下床气,沉声说道:“何事?”
“种公!紧急军报!”
此时此刻,长安城中依旧是夜禁当中,在街道之上游走的坊间巡检,尽可能的保证了在汉代没有灯火的时候,不至于在夜间产生什么混乱。
但是从长安长街之上奔走的递送军情的骑兵,已经是惊醒了不少的人群,有些人也从睡梦当中爬了起来,虽然受限于夜禁,不得外出,但是依旧挑亮了灯火,看着窗外院外黑漆漆的夜色,忧心忡忡。
这个时候,唯独能够聚集在一起的,就着这个事情,相互议论不休,大声喧哗着的便是投奔了种劭的门下吏。
在偏厅之内,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说话,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尽可能的表述着自身的观点:
“该死,该死!朝廷养兵多年,竟然如此不堪一用!如今被些西凉余贼搅乱,便如此慌乱!朝廷年年军费开销,也不知用到了何处!”
“武功县城最少应有两千兵卒,再加夏将军领军前援,竟不能挡!难道是西凉贼子又寻得其他兵力不成?如此一来,便成祸害矣!”
“夏将军持重老成,累世将门,如今整合长安兵卒已毕,又有弓弩军械亦备,应可平定才是……”
“平定得住?若可平定,如何会发紧急军情?从五丈原至此,一路平坦,若武功被陷,这方圆百里无险可守!”
“西凉贼如此急迫,强弩之末也,其必后继无力!只要耗尽其军中现有粮草,便可无忧!无粮之兵又可奈何!”
“待其粮尽,虽说是正理无疑,然西凉贼军当中,有谁可知其粮草几何?若西凉贼兵怀必死之心而进,必然凶猛无疑,稍有不慎,便是糜烂之局!”
“如今还说些什么,应急速再援武功!”
“再援?兵卒器械,粮草箭矢,哪一样不需要筹备一二,待辗转运至,若不得守,岂不是便宜了西凉贼子?”
偏厅之内的大小幕僚,各个种劭的门下官吏清客,一个个急的团团乱转,说什么的都有,一时间嘈杂无比,却迟迟没有什么定论。
此时就听见厅后种劭沉声喝道:“都乱什么!贼兵还在武功!”
偏厅中众人连忙转头看去,只见种劭穿戴齐整,一身的锦袍,高高的梁冠也是丝毫不乱,虽然气色难免有些偏差,但是比起厅中的众人还是沉稳了不少。
种劭走到上首,一甩袖子坐下之后,环视一周,才缓缓的说道:“若不是斐子渊抗命不遵,率军北上,带走骑兵,朝廷之军怎会斥候不足,使得西凉贼子逼近武功方才察觉?此乃斐子渊应援不力之故!”
这个……
偏厅之内的众人相互看了看。
大家其实都明白,斐潜带着骑兵北上,说错也没有错,但是如今当下的局面,确实如果有一些经验丰富的骑兵作为先头的斥候,自然就会好上许多,但是……
其实别看种劭一脸沉稳的模样,实际上心中也略有些发慌,毕竟战争这个事情,并不是他所擅长的事项,如今却不得不硬着头皮表现出一副淡定的姿态,否则手底下的人肯定是更加的混乱不堪了,所以一来便先找了一个借口,不管这个借口的理由是否合理,至少说明局势变得恶劣的原因并不在于他自己。
更何况前两天,种劭才从宫中得知,汉帝刘协居然将一柄中兴剑赠送给了斐潜!
这是代表刘协更看重斐潜的意思么?
因此种劭也憋着火气,碰到这个事情也不由得借题发挥一下,不过他也是知道,说说可以,真的要把这个锅撇到斐潜身上,也不一定可行。
种劭知道现在情况紧急,不由得向西面望一下。武功县城虽然小,但是却关系这长安的稳定与否,夏牟能不能抵挡得住西凉贼兵的攻击,然后将西凉贼兵拖到无粮可用兵心涣散,就成了现在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今只能是尽可能的给与武功更多的援助……
思索已定,种劭便再次发布了号令,将长安附近可以动用的力量再次汇集一些,然后往武功调运,再派人和刘范取得联系,让其加强巡查在长安以及附属陵邑的值守检查。
现在的局面之下,便是谁都在争夺时间,谁都想尽快解决对手,只不过谁能最终存活下俩,谁能笑到最后,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第九五五章 战场上的选择()
成长是一条漫长的路,就像是每一个小朋友剩下来的脸蛋都是嫩嫩的,但是最后长出了是笑纹还是横肉,就很难说了。
在斐潜刚刚离开长安的前两三天行程,基本上来说就是一帆风顺。
也许是因为斐潜突如其来的行动,导致长安的种劭等人没有反应过来,或是根本不想反应过来
留在长安,和反西凉联盟的人进行斗争,来个咬来咬去一嘴毛,斐潜真的没有多少兴趣,不过在这撤离的途中,斐潜倒是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张辽的机敏,赵云的谨慎,说是一种习惯,也似乎是一种天赋。
对于这一路的行军,基本上来说,赵云担负了值守的任务,不论是扎营还是警戒等等行军事务,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的天色未亮,就能见到赵云已经是在安排各项事情了,哪里需要收拾,哪里需要捆扎,哪里需要喂养战马,哪里需要点火做饭,事无巨细,照应着一切。
而对于张辽来说,做的似乎更多的是哨探和巡弋。在赵云安排营地事情的同时,张辽就基本上带着十几骑出去了,然后沾染着一身的露水回来,前路如何,哪里需要注意,哪里可以落脚,似乎都有了答案,等众人吃完早脯,便可安心赶路。
而且张辽和赵云,管理军队兵卒的模式都不尽相同。
赵云大多数时间是沉默寡言的,虽然是照应许多繁杂事务,但也经常是简短的下达一些命令,不过兵卒们也都无不遵从,要是兵卒做不了的,赵云二话没说就会去搭把手,每天第一个起,最后一个休息,巡查营地,看着兵卒都吃完了,赵云才匆匆的吃几口,这些事情,兵卒们自然是看在眼中,因此来说也都很服气。
对比赵云,张辽就是比较放得开的,基本上除了正事的时候,其余时间张辽都是笑呵呵的,有时候还会跟兵卒一起坐着闲聊,然后说道高兴处便是一同哈哈笑成一堆,见到那个兵卒不听话做事不利索,也是直接上手,不过不是上手帮忙,而是一巴掌就呼过去了,然后才指点两句,说来也奇怪,兵卒们么,也吃这一套
两个人,不同的做法,不同的领兵方式,但是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哪一种,似乎都在兵卒心中树立了不错的威望。
更有意思的是,赵云和张辽两个人,居然是旧识!
早在雒阳的时候,张辽和斐潜说起一个他在北地游历的时候遇到一个擅长枪法的人,竟然说的就是赵云
想想也是,赵云的枪法似乎就是用最小的气力去取得最大的收益,而张辽则是不管是什么情况都是威猛无比,话说回来,是不是可以找赵云学几招?
百鸟朝凤枪法?
呵呵呵
不过斐潜这样轻松写意的小想法,很快的就被一个不怎么美好的现实状况所打破了。
“前面就是沮漆水!君侯,后面的追兵距离我们顶多就是半天的路程,绕道其余几条路,恐怕会耽误不少时间”张辽蹲在地上,一边用捡着一块片状的小石头在泥地上划出了简易的图形,一边说道。
从昨天开始,斐潜的后路就烟尘直上,显然是大批量的骑兵在追赶着斐潜的行踪。这些追逐而来的家伙打着李傕的旗号,明显是一骑双马,来的极快,起初或许是还没有找到斐潜等人留下的踪迹,略有兜转了一下,然后便跟着印迹一路追来。
斐潜也没有料到,李傕竟然舍弃不去攻伐长安,而是掉头来追赶自己!
整个的关中地区,虽然说是关中平原,但是地势并不是水平的,是处于微微倾斜的一个角度,西北偏高,东南偏低,因此当年秦国才在这个地方,利用了地理上的特点,修建了郑国渠,沟通了泾水和沮水,而现在,这一条东西走向的郑国渠,也就成为了斐潜现在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之所以可以灌溉关中,形成沃野千里的一条重要的水渠,自然不是那种小小的田间地头自家刨出来的水沟可以媲美了,当时秦国动用民夫无数,而且按照当时秦朝严谨的那种尿性,砌在水渠的底部和两边都不是用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