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阳郞-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这个主意好!”这下庞德听明白了。

    “前期你们就负责这洪泽湖的押运,这是你们熟悉的,也不用走太远,等以后业务熟了,人多了,可以做更远的。”李炟解释说。

    “自古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将来南北一定还会一统,洪泽湖一定会有重现繁茂的那一天。”最后这句李炟是说给自己听的,上官云也许听懂了。

    (本章完)

第17章 18、古都建康() 
货船过了三河口,一路南下,穿过高邮湖、邵伯湖,过邛沟,入长江。沿途吴越风情,山美水美,五里一渠,十里一河,小船摇曳,波光漩旎。一群群年轻女子或浣纱,或织衣,轻歌慢语,婀娜多姿。

    一入长江口,李炟就被长江宏大的气势惊呆了。宽阔的河面,奔腾的江水,汹涌的波浪,真是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长江的磅礴大气,渊渊流长,长江的惊涛拍岸,汪洋浩瀚,让李炟想起了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这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长江面前,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

    货船在长江上是逆水上行,船老大请了几名拉纤的汉子在岸上拉着船行走。长江沿岸,很多百姓以拉纤为生,他们屈下身子,背着僵绳,艰难前行。五月的天气,还有些寒意,但纤夫们光着身子,喊一口船工号子:“嗨,嗨哟嗨,拖呀,拖,拖拖拖!”号子沙哑了嗓子,汗水湿透了身体,但纤夫牛一样的精神,筑就了长江不屈的灵魂。

    建康城,经过近一个月的行程,古老的健康就在眼前。

    建康城是南朝都城,自三国东吴起,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建设,建康已成为当世最大的城市,人口超过一百万人。

    建康城东西、南北各四十里,南拥秦淮,北倚后湖,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不愧是龙兴之地,帝王之都。

    建康城北面有白石磊、宣武城,南面是琅琊郡城,西面石头城,西南治城、西州城,东南东府城,南面丹阳城,诸城环伺,地居形胜,守卫坚固。

    李炟一行沿秦淮河入城,至武定门码头停船卸货。

    离码头不远,有一豫州会馆,是上官云经常落脚的地方。下了船,上官云带李炟住进了会馆,船上的事情交给两个伙计打理。

    安排好房间,稍事休息,天色已晚。

    不一会,上官云走了进来:“小恩人,我们去夫子庙吃点东西。”

    李炟一听夫子庙顿时来了精神。

    出了会馆,李炟和上官云沿秦淮河畔慢步前行,边走边欣赏秦淮美景。秦淮河两岸是繁华的酒楼商肆,一座座青砖黑瓦,白色马头墙的徽派小楼灯火通明,车马人流,络绎不绝。垂柳掩映下的百里秦淮,来来往往的画舫在水中缓缓行进,宛如一座座游走的玲珑宫殿,倒映在水里,那水波也被染成七彩颜色。华灯初上,画舫女子在炫彩的灯光中或歌或舞,风姿绰约,愈远愈艳,美妙至极。

    看着这条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的烟雨秦淮,李炟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来到夫子庙,到处是灯火通明的酒楼、饭庄,成千上万种各色美食吸引着天南地北的人们,不论是王公权贵,还是普通百姓,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美味佳肴。夫子庙的繁华也是没有任何地方能比的,天上人间也不为过。

    李炟和上官云直接来到河边的秦淮人家,上官掌柜的每年都来建康,是这里的常客。进门后,伙计请上二楼,选个临窗的桌子坐下,一边观赏秦淮河美景,一边享受夫子庙美食,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小二端来了四只小碟,一碟瓜子,一碟花生,一碟点心,一碟水果,让客人边吃边点菜。

    秦淮人家的“秦淮八绝”远近闻名,上官云每来必吃,今天也不会离外,点了一份茶叶蛋、一份五香豆,一份鸭油酥烧饼、一份麻油烫干丝,一份什锦蔬菜包、一份回卤干,一份小茶馓、一份豆腐脑,一份汽锅乌鸡、一份油炸臭干,一份小烧卖、一份鸭血汤,一份牛肉煎锅贴、一份牛肉粉丝汤,一份雨花石汤圆、一份梅花蒸儿糕。

    上官云今天点了许多建康特色小吃,他要让第一次来建康的李炟好好品尝这天下少有的人间美味。

    两人边吃边聊,不觉天色已晚。

    上官云用手指指窗外的秦淮河,说:“看到画舫中的饭菜吗?在船中边游边吃,那叫船菜。三五好友,座在舫中,要上一桌船菜,或饮酒赋诗,或歌舞琴瑟,伴着船娘的小曲,一路游去,像不像是人间仙境。”连常来建康的上官云都陶醉了。

    李炟挽着半醉半醒的上官云返回会馆。

    两人刚进会馆大门,后面涌出一队人马,全都穿着黑色锦服,快速包围了会馆。为首一人,骑在马上,上前道:“小神仙,我们已跟你多时了。”说完翻身下马。

    “你们是什么人?干什么?”李炟不解。

    头领整整衣服,走近李炟,悄声说道:“皇上口喻,请小神仙速速随在下见驾。”

    “我不认识你们皇上,是不是弄错了!”李炟争辩。

    看李炟的样子,不搞清楚是不会顺从的。上官云到底是见过世面的,他一看就知道来的是皇家禁卫,他怕李炟年幼犯犟,再和禁卫动起手来不好收场。

    上官云拉一把李炟,跪下说:“小恩人,快点接旨吧!”

    头领忙说:“皇上有旨,仙人不必下跪。”这皇上还算明白,仙人和皇帝谁大谁小还没论清楚,皇上也不敢轻易承受。

    李炟扶起上官云,对校尉说:“我与你们去,容我回去换身衣服。”

    校尉应允。

    (本章完)

第18章 19、菩萨皇帝() 
不一会,李炟从客房出来,告别上官云,坐上禁卫带来的轿子,过玄武湖,来到鸡笼山东麓的同泰寺。

    同泰寺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规模宏大。共有大殿六所,小殿二十余所,布满鸡笼山东麓。一座九级浮屠耸入云表,七层高的大佛阁华丽而壮观。

    禁卫带李炟来到一座大殿前,殿前侍卫拦下众人。

    这时,从大殿侧门走出一位公公,接住李炟。

    “高公公,小仙人已奉旨请到,卑职告退。”禁卫头领交旨。

    “张校尉,辛苦了!杂家知道了,你请回吧。”高公公摆摆手,告诉校尉别打扰了佛门清静。

    张校尉带人快速离开。

    高公公带李炟来到旁边的一处偏殿沐浴更衣。李炟躺在巨大的木桶里,舒服地洗了个热水澡,两名小太监帮李炟换上香熏的僧衣。

    “小仙人,皇上正在大殿清修,请跟杂家来吧!”高公公看着李炟洗浴更衣后,又让小太监仔细检查了身上的东西,确定没有问题后才请李炟动身晋见。

    宽阔的大殿上,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穿着僧袍,正在如来佛祖前闭目静坐,参禅悟道。老人身后,四名高僧陪同打坐。

    人人都说武帝信佛,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但大名鼎鼎的南朝皇上怎么穿着僧衣?

    “皇上,小仙人到了。”李炟正在纳闷,只听高公公轻声通报。

    老人挣开双眼,一边打量李炟,一边慢慢起身。

    李炟知道这位身穿僧袍的老人就是人称“菩萨黄帝”的梁武帝萧衍。

    六十多岁的武帝,精神矍烁,容光焕发,两道浓密的眉毛下是一双锐智的眼睛。四方脸,高鼻梁,天庭饱满,地阔方圆,唇红齿白,英武不凡。慈祥中透着精明,沉静中不失英雄本色。李炟想,武帝年轻时一定是个美男子。

    按照规矩,李炟快步前移,抚下衣袖,准备行礼:“小民李炟,……。”

    李炟刚一张口,武帝亦趋步向前,伸手拉住李炟衣袖,说:“仙人不必多礼!”把李炟让在对面的蒲团上。

    李炟心想当神仙的待遇也够高的了。但嘴上依然讲:“皇上,这不合理数,小民不敢安座。”李炟诚惶诚恐站在一旁。

    武帝看一眼上方的如来金身,说:“在我主面前,你我都是云云众生,何况,你小小年纪就得道成仙。”武帝一脸虔诚。

    “皇上误解了,我不过是汝南重阳一秀才的儿子,不是什么仙人。”李炟连忙解释,要知道欺君之罪可是要诛九族的。

    “仙人不必自谦,豫州边卡早有快马来报,淮水之上救人于水火,救船于即倾,岂是凡夫俗子所为。”梁武帝果然得到边关密报。

    “皇上,小民不过有些技能罢了。”李炟不敢有谎言。

    “术不逆天,技不改地,仙人之术乃逆天变地之术。”梁武帝坚信不移。

    李炟一时无法解释清楚,就换了个话题:“您怎么在同泰寺穿着僧衣?”

    “老身已看破红尘,愿归依佛门,做我主如来座前一佛奴,参禅悟道,修身养性,像仙人一样早日得道升仙不好吗!”武帝回答。

    这是菩萨皇帝第二次到同泰寺出家了,第一次出家只三天就被大臣们花钱赎回去了。

    “那江山昨办?社稷昨办?百姓昨办?”其实李炟想说:皇上宝座每天多少双眼睛盯着,您老在这里打座清修,不怕被别人抢去?南北朝一百六拾多年,为皇帝宝座杀得死去活来,大到国家战争,小至宫庭内乱,杀来杀去,不都是为了这皇上的位置吗?眼前这位,真的看破了,或者皇帝做的时间长了,想换换口味,跑到寺院,吃斋念佛。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好饭吃三天,如同咽米糠啊。

    李炟实话没敢说,还是选了几句皇上爱听的话,看似发问,但让梁武感到李炟在说国家怎么能离开皇上,社稷怎么能离开皇上,百姓怎么能离开皇上。不留声色地拍了武帝的马屁,毕竟高冒子谁都愿意戴。

    “江山是铁打的江山,一直在那放着,该是谁的就是谁的。社稷是流水的社稷,你不在,有人在。百姓是永远的百姓,就像羊群,你不用鞭子它也会走,因为羊要饿了就会吃草。”武帝顿了顿,接着说:“如果百姓都能跟随寡人参禅悟道,人人向善,户户焚香,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还要社稷干什么?”武帝讲了一段很有哲理的话,看来是悟到了什么。

    “皇上,您信佛悟道有多长时间了?”李炟问。

    “这就说来话长了。听说过云光法师吗?”武帝看向李炟。

    李炟摇头。李炟来建康之前,就是重阳一名玩童,从来没有接触过佛堂。在大魏自武帝拓拨焘百年前发动灭佛运动以来,佛教受到很大的挤压,并不像南朝这样,遍地寺院,街上到处上和尚。

    见李炟好像确实不知,武帝感到有些意外,作为神仙,应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小神仙也是神仙。

    “我朝有一高僧,名叫云光法师。据说他刚开始讲经的时候,没有人听,为此云光法师很苦恼。一天傍晚,他在路边叹息,遇到一个讨饭的婆婆,法师看她可怜,就把自己的干粮给了她。”

    “老婆婆送给云光一双鞋子,并说‘你穿着这双鞋子讲法,鞋子在那里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