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花花太监-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情有能力不可怕,可怕的是此子心机深沉,前几天咱家故意冷落于他,换成一般人早就沉不住气了杀之,太过可惜,不杀,想想又总有点毛骨悚然,怎么办?叔时,你目光深远,非咱家所能及万一,还望指点迷津,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顾宪成未做谦虚之言,浓密的眉毛锁在一起,良久,沉吟着说道:“杀,万化兄绝对是舍不得的,不然的话,就不会来找咱商量了。不杀么,却也不能太过抑制于他,否则的话,怕是他要心生恨意对了,万化兄不是新近被擢为内书堂掌司了么,就送他去内书堂读书不行么,既示恩于他,升转与否又皆凭兄之心意”
顾宪成未尽的意思陈矩十分清楚,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就依你的,送他去内书堂。”心中又加一句:“咱家就不信了,便他陈默真是个猢狲,咱家也让他翻不出手掌心。”主意既定,他心中顿时一片舒泰,脑海中蓦然浮现一副上等烈马被降服的场面,忍不住翘起嘴角,勾出一抹淡笑。只是当想到那失而复得的监印时,那淡笑一闪而逝,很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朱翊钧在张鲸的陪伴下一路向东,到了慈庆宫的大门却犹豫了,站了半晌,到底没有往里走,而是继续向南,过了文昭阁,御药房,文华殿,折而向东,过古今通集库,出东华门,径直上了护城河东岸的大堤。
大堤上榆柳残叶随风凋零,一派肃杀,按理说这样冷的天气,不该有人才对,朱翊钧却远远看到张鲸宅子后边沿河栏杆上模模糊糊趴着个黑影,不禁有些奇怪,加快脚步走了过去。
那人影自然是陈默,痴痴望着河对岸,目光迷离,根本就没有听到旁边传来的脚步声。
走的近了,朱翊钧发现“黑影”是个眉清目秀的小宦官,面生的紧,神色专注的望着河对岸,并未发现自己。不知出于什么心理,他示意张鲸退到一棵粗壮的槐树后边躲着,独自走到陈默旁边。立了片晌,见其始终没有回头,渐渐不耐起来,用力咳嗽了两声。
“卡住鸡毛啦?”陈默不耐的转身,嘴里嘀咕着,见面前站着一位略胖的年轻人,身穿圆领大袖黑袍,上边以金丝织就升龙,云朵,十二章纹,头戴乌丝善翼冠,圆脸儿,浓眉,挺鼻,白白净净,除眼睛略小以外,长的倒是一表人才。
“不会是朱翊钧吧?”他吃了一惊,心跳如鼓,待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怎么不说话了?刚才嘴里嘀咕什么呢?”朱翊钧似笑非笑,让人猜不透他心中想些什么。
“完了,绝对是被他听到了。”陈默心念电转,膝盖一软就要跪下,却生生止住了势头:“咱家爱嘀咕什么嘀咕什么,你是谁,用的着你管吗?”说罢转回了身子继续望向河对岸,心里却一个劲儿的祈祷:“金大侠保佑,韦爵爷保佑,这家伙可千万别生气”
活了二十年,还从来没人用这种语气跟朱翊钧说话,如同真龙被掀开了逆鳞,怒火瞬间将他点燃,双拳捏紧,发出咔吧的声音,抬腿就踹了上去,嘴里骂道:“混账东西,瞎了你的狗眼!”
陈默耳听朱翊钧发怒,屁股上又重重挨了一脚,心说一声完蛋,眼珠飞转,顺势倒地的同时,忽然张口回骂:“你才混账,敢踹咱家,知道这什么地方么?就算你出身富贵,怕也轮不到你撒野信不信咱家告诉万岁爷”
他揉着屁股起身,怒视着朱翊钧,眼睛眨也不眨,仿佛真认不出对方身份似的。
“万岁爷?你一个小火者,也认识万岁爷?”朱翊钧原本也怒视着陈默,忽然却笑了起来,一边问陈默,一边打量着陈默青色的贴里(汉服的一种,上衣下裳,腋下系带的袍子),眼睛眯着,嘴角上翘,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
被人鄙视,陈默不怒反笑,心里乐开了花,扬起下巴,装出一副傲然的样子,眯着眼睛扫视朱翊钧:“看你穿着蟒袍,想来应该是外边不知哪家贵胄的子弟,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这里是内廷重地看到这一大溜宅子了么,住的可都是巨裆(高等的宦官),到了这块儿,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不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朱翊钧顺着陈默手指的方向望去,见正好是冯保的宅子,微微一怔,居然被触动心事,长长叹息了一声。
。。。
第八章 巧应答帝君开怀()
“看你也是锦衣玉食,好好的叹什么气?”后世的赵昊辰是教高中历史的,那些学生们跟眼前的朱翊钧年岁不相上下,应付他们,他自认为还是很有经验的。见最初的冒险试探有效,他彻底放松下来——他知道自己猜的没错,眼前的万历跟金庸鹿鼎记里的康熙一样,拥有一切,却没有一个可以卸下面具谈论心事的朋友。
“小屁孩儿,你懂什么?”朱翊钧白眼珠翻了陈默一眼,紧着问道:“倒是你,这么冷的天儿来这儿干啥?”
“看美女,”陈默实话实说,随即一叹:“可惜没看到!”
“哦?”朱翊钧果然来了兴趣:“说说,没准朕咱也认识呢!”
朱翊钧说漏了嘴,陈默听的清清楚楚,眼皮一跳,袖子里的手下意识的握紧,将脸扭冲慈庆宫的方向:“告诉你也不认识,你一个外廷的,连这边的规矩都不懂,人家身处深宫内院儿,你能认识?”
“你——”朱翊钧脸色涨红,深吸了一口冷气,成功压抑住怒火以后,发现眼前的小火者越来越有意思了:“少瞧不起人行不行?你知道咱是谁吗?慈圣老太后的亲侄子,万岁爷的亲表兄你老瞅那边慈庆宫的方向,想来心上人是那宫里的宫女儿,慈庆宫可是咱常去的”
“认识咱也不告诉你,”陈默打断朱翊钧,忽然转身,面露讶然,仿佛刚反应过来似的,瞪着朱翊钧说道:“刚才你说什么?你,你是”他一拍额头:“咱知道了,你是武清伯的长孙李铭成”(注)说到这里他戛然而止,用手捂住了嘴巴,表现的恰到好处,他突然感觉后世自己好像入错了行,要是从事影视,没准早就拿到奥斯卡小金人儿了。
“怕了吧?”朱翊钧笑起来两只眼睛弯的跟月牙儿似的,学陈默方才的样子趴在栏杆上,歪头打量。
“咱,咱才不,不怕呢,”陈默也趴到栏杆上与朱翊钧对视,少顷,颓丧的举手投降:“行行行,咱错了,咱有眼不识泰山,对不住您了,您宰相肚里能撑船,不会把今天的事儿告诉别人吧?”
陈默可怜巴巴的样子逗的朱翊钧噗嗤一笑,但只是一瞬,随即便神色一正,扬起下巴,傲然说道:“那得看你的表现先告诉咱,你是哪个衙门的,姓甚名谁,别想唬弄咱,你眼眉中间有颗红痣,说不说真话,一打听就能打听出来。”
陈默眉间确实有颗红痣,就长在两条眉毛的正中间,淡淡的,像女人用眉笔画的花钿。
陈默做出一副算你厉害的表情,其实心花怒放,将自己的情况大致讲了一遍,连关于慈庆宫琪姑姑的事情也没有隐瞒,最后小心翼翼的说道:“咱求你个事儿,千万别把这件事情告诉别人,尤其是琪姑姑”
他其实不怕别人知道,后宫寂寞清苦,宦官宫女菜户(宦官与宫女结为夫妻一般的关系)者比比皆是,无论内外,早就习以为常,算不得什么犯禁的大事。这么说,不过是为了进一步加深朱翊钧对于自己的印象罢了——明史记载后宫宦官十万,虽然有夸张的嫌疑,但后宫宦官数目庞大却是真的。这么多的宦官,想要出人头地比起那些学子们取中进士要难的多,今日机缘巧合,对他来说绝对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缘,当然要充分的利用起来。
朱翊钧没有顺着陈默的话说,反而一笑说道:“适才听你说陈矩给你起了个表字叫‘少言’,咱看你没明白他的意思。还有,适才你说大内的规矩,咱看你也不懂,‘少言,少言’,那陈矩对你倒是寄予厚望算了,看你岁数也不大,跟你说这些你也不明白。”
他见陈默面露懵懂之色,忍不住有些意兴阑珊起来,伸展了一下身体,说道:“咱还有事去慈庆宫,先走一步,有缘再见吧,”说着迈步走出几步,突然笑道:“思琪那丫头整天板着个脸,冷冰冰的,不知道让她知道有人暗地里喜欢会是个什么表情?哈哈哈”
“你说话不算数!”陈默高声道。
朱翊钧笑的愈加开心,边走边道:“咱答应你了么?你哪只耳朵听到咱答应你来着?”
“你——”陈默无语,含笑望着朱翊钧越走越远,直到背影模糊,才转身往高府走去。
陈默慢吞吞往回走,并未看到张鲸从树后转出,望向他背影的眼神,是那么的意味深长。
内书堂,又称内馆,内书馆,司礼监书馆,是专门教育宦官的机构。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政权之初,鉴于历代宦官之祸,曾规定:“内臣不许读书识字”,但随着为加强封建皇权剥夺外朝官员权利的政治发展,后世皇帝们处理国家政务又不得不依赖身边的人员的协助,因而宦官机构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二十四衙门这样一个庞大的规模。由于其中内宫监,司礼监等需要负责“御前勘合”以及内廷文籍等内容,势必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因而,自从永乐年间开始,明廷开始指派一些外廷教官教育宦官。其后,朝廷对藩王,臣僚防范更为严格,对于宦官的依赖愈加严重,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宦官的培训。据刘若愚记载,宣德年间创立内书堂,开始由大学士陈山教授,后来以词臣(翰林院的官员)任之。
内书堂隶属于司礼监,从新房街司礼监西门进入,向南有十几棵古朴高大的松树,松树下就是内书堂的大门。迎门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的雕像,门口左右楹联写着“学未到孔圣门墙,须努力趲行几步;做不尽家庭事业,且开怀丢在一边。”字迹淋漓,银钩铁画,不知道是谁的手笔。
陈矩带着陈默进入大门,先冲至圣先师行礼,这才领着他来到北边教习先生们休憩的地方。内书堂冬日辰时初(早晨七点)晨读,现在天刚蒙蒙亮,时辰尚早,教授学子的老师没还没来,屋里空无一人。
“今天是你第一天来内书堂学习的日子,该交代的昨夜为父已经交代过了,在这儿再叮嘱你一句,你们班上,有两人你要多加留神,一个是张德成,一个是李天佑,他俩都是张鲸的义子”
陈默心中一凛:张鲸?前几天他才知道,张鲸不但是司礼监的秉笔,还是内书堂的提督。他的义子,果然不好招惹。
注:明朝吸取前人经验教训,对与外戚防范甚严,后妃大多出身小门小户。万历的外族家族为例,外祖父武清候家境贫寒,知道女儿被封为皇妃,他才得到了伯爵的封号。但所谓伯爵,不过是军队中的一个名誉军官,除了朝廷举行各项礼仪时,可以位居前列以外,并没有特殊的权利,甚至俸禄甚低,不敷家用。李伟在京城中大做揽纳物资于仓库的经纪,原因之一即在于此。他有一个儿子,是慈圣皇太后的亲弟弟,身份却是大内的宦官,所谓“嫡长孙”李铭成,不过继子而已。
。。。
第九章 背文章风头出尽()
内书堂规矩,新入学子弟不得超过十二岁,陈默年已十七,本来已经超出了五岁,因为陈矩的关系,才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